DB11-T1253-201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1页
DB11-T1253-201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2页
DB11-T1253-201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3页
DB11-T1253-201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4页
DB11-T1253-201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60-2016北 京 市DB11地 方 标 准DBT15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IDBT32015 HYPERLINK l _bookmark1 HYPERLINK l _bookmark2 HYPERLINK l _bookmark3 HYPERLINK l _bookmark4 HYPERLINK l _bookmark5 HYPERLINK l _bookmark6 HYPERLINK l _bookmark7 HYPERLINK l _bookmark8 HYPERLINK l _bookmark9 HYPERLINK l _bookmark10 HYPERLINK l _boo

2、kmark11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DBT32015前 言GBT。 与推广中心。 伟彦、杨全合、卫万顺、李娟、张文秀、韩敏霞、李海东、杜红兵、李萌文、金波、王伟。1DBT3201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和要求。 收及系统监测。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定义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2DBT32015源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resources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能资源。

3、 heat-transfer fluid 标准的水。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circuitheader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rock-soil body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exploration and vertical testing hole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勘查和测试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勘查测试孔。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法 embedding

4、 temperature sensor method 温度的方法。3DBT32015activecirculationmethod 温度的方法。水温平衡法 water temperature balance method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在管内充满水,静置至少48h后管内的水与岩土体达到热平衡,通过水泵 将管内的水泵出,同时监测水温的变化,通过管内水的温度分析岩土体温度的方法。测试 steady heat flow test,计 物性参数或换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 steady working condition test 合热物性参数或换热能力的测试方法。物性参数 parameter o

5、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eatexchangehole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其中埋设的地埋管换热器参与热量交换的钻孔。 heat exchange monitoring hole通过在换热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过程中其周边地层温度变化的换热 孔 heat exchange effect monitoring hole ltemperaturemonitoringhole 4DBT32015感器 insertion temperature sensor插入到管道内部,直接测量管道内循环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感器 surface mo

6、unted devices temperature sensor合于管道外壁,通过测量管壁温度计算循环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基本规定系统工程方案确定前应对浅层地温能地质条件进行勘查与评估。4.2 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场地浅层地温能勘查、系统设计与施工均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 勘查与评估.1 一般规定系统工程方案确定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项目场地浅层地温能勘查。5.1.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前期勘查与评估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完成。5.1.3 勘查前应收集建设场地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已建地源热泵工程勘查和运 ,选择适宜的浅层地温能换热方式,确定相应的勘查

7、方法。5.1.4 项目场地浅层地温能勘查后,勘查单位应编写浅层地温能地质条件评估报告并提出建议。5.2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2.2 调查内容应包括:b)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基础型式及埋深; d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3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查.3.1 勘查范围为地埋管换热系统建设场地范围内。 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工程, 工程场地勘查采用钻探进行,勘查孔深度宜比预计的埋管深度深 m孔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5DBT32015查测试孔工作量试孔数量/个)冷/热负荷取冷、热负荷中较大者。.3.3 勘查内容应包括

8、:a径流方向、速度、地温场分布特征; .3.4 浅层地温能地质条件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成的工作量。 c要内容及其布置;工作的主要成果。 ,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式及其保证程度,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e地温能的资源条件;提出拟建换热系统的方式;建议换热系统的初步方案。f的经济性和风险性分析。设计一般规定1.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应使建筑负荷需求与浅层地温 1.2 换热系统的设计应以浅层地温能地质条件评估报告为依据,在经济技术合理时,宜采用辅助热 的调峰方式。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6DBT32015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

9、合格证。埋管内外表面应清 应有明显的划伤、凹陷、颜色不均等缺陷;管端头应切割平整,并与管轴线垂直。 乙烯管(PE80或 PE100) 或聚丁烯管(PB) ,不应使用再生塑料管材,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 b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B3 为预防管道受热发生热变形,未安装的管材应避光存放。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3.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 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3.2 当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可利用埋设换热孔场地不足时,经技术、经济、安全分析后可以采用建 。b) 冬季工况,地埋管换热器侧进水温度宜高于4。.4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

10、算宜根据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并参照附录 C,采用专用软件或按照DZ/T。3.5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进行分区设计,且采用条带状分散布设换热孔,保证地埋管运行的间歇性和 。 .3.7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和间距应根据浅层地温能地质条件评估报告确定,深度宜为 系数。3.9 当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可利用地表面积较大,浅层岩土体的温度及热物性受气候、雨水、埋设 响较小时,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可以采用水平埋管,埋管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m管 应的阀门。 7DBT32015.13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15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进行水力计算,并提出水力平衡措施的建议。3.16

11、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但地埋管内传热介质流速不应低于最低流速限值。3.17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 倍。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规定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完成。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3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2 个现场的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1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完成,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 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勘查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 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和浮土,平整地面。 换热孔钻孔方法应根据

12、地质条件选择:a细颗粒地层宜采用回转钻进;b 第四系粗颗粒地层宜采用回转钻进或冲击钻进;c孔锤钻进; d应及时清除孔口残渣,设置排水沟和泥浆池等设施,以过滤、储存钻孔浆液; a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应在钻孔完成且孔壁固化后立即进行;8DBT32015 m;d,管端应作好临时封闭措施,防止进入杂物。a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回填封孔;b) 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砂 (或水泥)的混合浆,不应使用原状土回填。当地埋管换热器设在 岩土体中时,宜采用水泥基料回填; 地下水位较低时,应采用孔底注浆; 束该工序; 用专用注浆泵。 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且应采取固定措施; 置维护检

13、查井; 料应与管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 压实,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7.2.10 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物内系统施工建筑物内系统施工应由具有相应安装资质的单位完成。统监测 一般规定 9DBT32015a型房间的温度; b 水温监测点宜设在分集水器处,电耗监测点应设置在动力配电柜 (箱) 处;c与循环水泵电耗应分别监测,分开记录;.1.6 地埋管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应设置能源管理平台,进行监测数据的显示和存储。2 机房内监测 心。测温元件外露部分应保温。 部应做保温。c位置时应尽量靠近目标监测点,同时选择管道满液的位置。 c测量点时,应选择管道满

14、液的位置,宜为传热介质向上流动的竖直管道。 地质环境影响监测 DBT32015 .3.3 换热监测孔的位置,应包含布孔区域的中心和边缘。换热影响监测孔的位置应包含布孔区域内 的布置应考虑地下水流动方向。3.4 在竖直方向上,不同监测孔内的温度传感器排布深度应相同。.3.5 传感器安装时,宜将温度传感器按照设计埋深全部或分组固定,探头和线缆均应固定牢固,接 ,将温度传感器下入监测孔后回填。.3.6 温度传感器附带电缆线长度宜直接汇入机房并到达数据采集中心。当必须进行电缆线延长对接 型号,且应保留屏蔽网。3.7 电缆线延长对接后,接线处应具有不低于电缆线的机械强度及绝缘、防水性能。.8 温度传感器

15、电缆线沿水平管沟一同汇入机房。9 调试与验收9.1 一般规定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整体运转、检验、调试与验收。 9.2 检验a、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b 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c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d格;e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fa材、管件、设备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和产品说明书等;b 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d路的水压试验均合格。9.2.3 回填过程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同步进行。a热孔中含有地下水时,水压试验过程如下: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不小于

16、 1.2MPa,在试 DBT32015 b) 当换热孔中无地下水时,水压试验中系统最低点的压力不应大于管材的公称压力。 9.3 调试9.3.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前应制定整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报送监理审核批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要求; ch 9.4 验收9.4.1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应出具验收报告。后方可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验收。DBT32015A(规范性附录)应试验A.1 一般规定A.1.1 勘查测试孔数量要求见表1,对2个及以上勘查测试孔的试验,其试验结果应取算术平均值。 A.1.2 勘查测试孔的地埋管换热器设置方式、深度和回填方式应与拟建设的工

17、程换热孔保持一致。 A.1.3 岩土热响应试验应在勘查测试孔施工完成后周围岩土体温度恢复后进行,对于灌注水泥砂浆的 回填方式,宜放置不少于10d,对于其它的回填方式,宜放置不少于2d。A.1.4 试验设备与勘查测试孔的连接应减少弯头、变径,连接管外露部分应保温,保温层厚度不应小 A.2 岩土热响应试验的内容A定热流测试或稳定工况测试。A.3 测试仪表A.3.1 加热功率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流量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温度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A备的温度、流量测量仪表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一次标定。A.4 岩土热响应试验技术要求A续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m A.4.3 地埋管换热器内传热介质流速应符

18、合6.3.6的规定;AkW A4.5 实验数据读取和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0min;A合分析,剔除因试验条件如气温变化等造成的异常数据。DBT32015(资料性附录)厚B.1 聚乙烯(PE) 管外径及公称壁厚PE壁厚见表B.1。表 B.1 聚乙烯(PE) 管外径及公称壁厚(mm)/ PE80PE80PE00PE80PE000.7/ PE807/ PE1008/PE808/ PE100PE000.7/PE100PE00 PE100PE00 PE100/ PE100 PE100/ PE100PE0/ PE100/ PE100/ PE100200.0201.8225.0227.10/ PE100250.0252.35/ PE100280.0282.61/ PE1000/ PE100315.017.96/ PE1007/ PE100355.0358.22/ PE1002/ PE100 PE100403.67/ PE1008/ PE100 PE100B.2 聚丁烯(PB) 管外径及公称壁厚PB壁厚见表B.2。DBT32015表 B.2 聚丁烯(PB) 管外径及公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