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重点总结_第1页
组胚重点总结_第2页
组胚重点总结_第3页
组胚重点总结_第4页
组胚重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胚重点一、上皮组织In内皮(endothelium):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间皮(mes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及心包膜外表的单层扁平上皮。3、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分布名称(分类)分布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的腔面。 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外表。 其他:肺泡和肺小囊壁层的上皮。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视网膜色素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肠、胃、子宫等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 皮呼吸道等腔面。分布在输精管和附睾管的该类上皮内无杯状细胞,柱状细胞游离面无 纤毛。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 角化:皮肤的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

2、膜和男性尿道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4、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纹突起。(轴心为微丝)5、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的突起。(轴心为“9+2”微管)6、上皮细胞侧面(细胞连接方式)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二、结缔组织1、浆细胞LM、EM、功能LM:呈圆形、椭圆形。核圆,偏位,因异染色质块状粘附在细胞下方,呈放射状排列,故 为车轮状。胞质呈强嗜碱性,核周围有一染色较浅的细胞质称核周晕。EM:丰富的rER,核糖体,Golgi复合体,中心体功能:合成并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2、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

3、大细胞的功能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形成纤维和基质。成纤维细胞功能不活跃的时候可变成 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趋化变形运动。吞噬作用。参与免疫应答作用。分泌功能。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反响(组胺、白三烯)及抗凝血作用(肝素)。三、软骨和骨1、同源C群(isogenous group):软骨中部的细胞成群分布,每群有2-8个软骨细胞,他们是 由一个软骨C分裂而来的,称为同源C群。2、骨单位(osteon):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 板围绕中央管构成,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和营养单位。3、软骨分类及所含纤维透明软骨(关节、肋软骨、呼吸道、胚胎早期骨架)胶原原纤维

4、弹性软骨(耳廓,咽鼓管和会厌)弹性纤维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胶原纤维4、软骨囊(cartilage capsule):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内,含较多的硫酸软骨素,呈强嗜碱性, 形似囊状包绕软骨细胞,此区域称。5、骨组织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6、成骨细胞结构与功能LM:矮柱状或立方形,有细小突起与临近的成骨细胞或骨细胞的突起相连(缝隙连接)。核 大,染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EM:含丰富的rE氏兴旺的Golgi,基质小泡。功能:释放基质小泡(无机成分),合成和分泌类骨质(有机成分)。7、破骨细胞结构及功能LM:体积大,含有多个核,胞质嗜酸性,贴近骨质的一侧有

5、皱褶缘。EM:皱褶缘为许多不规那么微绒毛;皱褶缘周围的环形胞质区含许多微丝,而缺乏其它细胞 器,称为亮区。皱褶缘基部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线粒体。功能:溶解和吸收骨基质。四、血液1、中性粒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呈球形,直径约10-12即。核呈杆状或分叶,25叶,以23叶为多。胞质可见细小均匀的 中性颗粒,颗粒分两种,一种为嗜天青颗粒,其数量少,体积大,染色深,为一种溶酶体, 内含酸性磷酸 酶、髓过氧化物酶。特殊颗粒:多,小,深,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吞 噬素。功能: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2、白细胞分类及功能根据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分为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最多,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6、)、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响)、 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性和变形运动的能力,抑制过敏反响,杀伤寄生虫)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C一单核吞噬C系统)、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 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NK淋巴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五、肌组织1、闰盘(intercalated disc):由相邻心肌纤维的突起嵌合而成,常呈阶梯状,在横向连接的 局部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在纵向连接局部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信息传导,保证心肌纤维 同步收缩。2、二联体(diad):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3、肌节(sarcomere):相邻两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 % I带+ A带+

7、 % I带组成, 为骨骼肌收缩舒张的基本单位。4、明带(I带)中部有Z线,暗带(A带)中部有H带,H带中央有M线。I带中只有细 肌丝,H带中只有粗肌丝,H带两侧的A带中既有粗肌丝也有细肌丝。5、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呈长圆柱形。核有多个,位于肌膜下方,椭圆形,色浅。肌浆:肌原纤维。6、横小管:也称为T小管。它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 垂直,故称为横小管。传递来自肌膜的冲动。六、神经组织1、尼氏体(Nissl s body):又称嗜染质,光镜下可见神经元胞质内含嗜碱性斑块或细粒状 结构称尼氏体,电镜下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2、神经原纤维(neur

8、oRbril):银染的标本上可见神经元内交织成网的棕褐色细丝称神经原 纤维,电镜下是排列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集,构成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3、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4、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是轴突终末,突触前膜含Ca2+通道,突触小泡外表有 突触素,内含神经递质。还含有少量线粒体等。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内含糖蛋白和细丝。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lement):突触后膜,上有受体及离子通道。5、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为少突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施万细胞。6、神经纤维(n

9、erve fiber):由神经元的长突起(轴突和长树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 共同组成的索状结构。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七、皮肤1、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基于表皮结构和厚度分为厚皮(手掌与足底表皮)和薄皮。2、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厚皮角质形成细 胞分五层,由浅至深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基内幕胞具有较强的分裂 增殖功能)。/V、循环系统1、毛细血管电镜下分类、结构、分布毛细血管可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连续毛细血管:内皮连续,细胞间紧密连接,胞质内吞饮小泡多,基膜连续而完整。分布 于CT、肌组织、肺、中枢神经系统

10、等。有孔毛细血管:内皮连续,细胞间紧密连接,有孔(可有隔膜),基膜连续而完整。分布于 胃肠粘膜、肾血管球、内分泌腺。血窦:管腔大、不规那么,内皮不连续,可有孔,基膜连续或不连续或无,分布于肝、脾、 骨髓、内分泌腺。2、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内膜:内膜分三层,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为CT,内弹性膜为弹性蛋白构成的膜状 结构中膜:由平滑肌(平滑肌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亚型)组成,平滑肌之间还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外膜:CT3、中动脉(肌性动脉)结构内膜(薄):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厚):10-40层环行平滑肌构成,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外膜(厚):与中膜等厚,结缔组织、有

11、外弹性膜、营养血管、淋巴管、神经。4、大动脉中膜由40-70层弹性膜为主弹性纤维相连,夹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微动脉中 膜平滑肌有1-2层。九、免疫系统1、淋巴小结(lymphoidnodule):主要由B细胞密集而成呈球形淋巴组织,受刺激后形成生发 中心。2、脾的结构被膜: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外表有间皮,含有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结缔组织伸入实 质形成小梁,小梁构成粗支架。实质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体构成。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 织,以T淋巴细胞为主,是胸腺依赖区。脾小体即淋巴小结,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 以B淋巴细胞为主。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脾索由富含血细

12、胞的索状淋巴组织构成,含许多B细胞、浆细 胞、巨噬细胞。脾窦即血窦,位于脾索间,腔大,不规那么,互连成网,窦壁由长杆状的内皮 细胞围成,细胞间有间隙,内皮细胞外基膜不完整,并有环行围绕的网状纤维,使血窦壁呈 栅栏多孔隙状。边缘区是白髓与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以B淋巴细胞为主,并有T细胞和较多巨噬细胞。3、胸腺小体是胸腺的特征性结构,直径30150即1,散在于髓质中,由扁平的胸腺上皮细 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4、淋巴结的结构(1)被膜:CT;小梁(粗支架);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2)皮质:分为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浅层皮质为临近被摸的淋巴组织,可见大量淋巴小结,以B细胞为主,有时可见

13、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为弥散淋巴组织,以T细胞为主。是胸腺依赖区。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通过。 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窦壁由扁平内皮细胞衬里,窦内有星状的细胞支撑窦 腔,并有许多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上。(3)髓质:分为髓索和髓窦髓索是淋巴细胞构成的条索状结构,以B淋巴细胞为主,还有浆细胞和巨噬细胞。髓窦结 构同皮质淋巴窦。十、内分泌系统1、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 成垂体门脉系统。2、腺垂体远侧部细胞组成及功能嗜酸性C :内含嗜酸性颗粒,由生长激素C和催乳激素C构成,生长激素C分泌生长激 素,促进生长发育

14、(侏儒、巨人),催乳激素C分泌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嗜碱性C:由促甲状腺激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性腺激素C构成。促甲状腺激素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脂素, 促性腺激素C分泌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嫌色细胞:数量多,着色浅,界限不清。3、甲状腺的细胞组成及分泌激素和其作用甲状腺滤泡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 性;促进生长发育,影响婴幼儿骨骼及CNS的发育(呆小症)。滤泡旁C降钙素促进成骨,抑制吸收钙离子,血钙降低。4、甲状旁腺的细胞组成及分泌激素和其作用主细胞甲状旁腺激素促进破骨,促吸收钙离子

15、,升高血钙。嗜酸性细胞功能不详5、詈上腺的分带及分泌激素和其作用皮质球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排钾束状带糖皮质激素(皮质醇)促进糖异生,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网状带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髓质肾上腺素c 肾上腺素5率T,心肌收缩力增强.去甲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血压t O十一、消化管1、小肠扩大外表积的结构及其组织构成皱裳: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成。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成。微绒毛:吸收细胞游离面密集而整齐地排列着微绒毛,由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形 成的微细凸起。2、消化管的一般结构消化管自内而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1)黏膜:是消

16、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局部。分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 上皮:消化管两段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各段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胃、肠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和淋巴组织。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2)黏膜下层:为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黏膜下神经丛,食管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下 层内分别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黏膜和黏膜下层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向消化管壁 内突起,形成皱裳。(3)肌层大多为内环、外纵行走,含肌间神经丛。口、咽、食管上段、肛管为骨骼肌,其 余大局部为平滑肌。(4)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层。纤维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及外表 覆盖的间

17、皮共同构成。十二、消化腺1、泡心细胞:胰腺腺泡腔内可见一些小的扁平或立方的细胞,称泡心细胞,是闰管上皮细 胞伸入腺泡腔内形成的。2、肝小叶的结构(论述)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单位,呈多角棱柱体,中央有一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以中央 静脉为中心,有放射状排列的肝板、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管壁较薄,由内皮细胞围成,管壁有肝血窦的开口,周围的肝血 窦汇入其中。肝板是肝细胞单层排列形成板状结构,切面上成索状,故称肝索。肝细胞光镜下呈多边形的 大细胞,核大,染色浅,核仁明显,可有双核,胞质嗜骏性,含散在的嗜碱性物质。电镜下 含丰富细胞器,线粒体供能,粗面内质网合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酶等蛋白质,滑面内质 网合成、转运胆汁;参与糖、脂、类固醇激素代谢;解毒,高尔基复合体加工运输蛋白质、 分泌胆汁,溶酶体为细胞内消化器,微体参与解毒,其包涵物为糖原、脂滴。肝血窦是位于肝板之间由内皮细胞围成的腔大、不规那么的血流通路,其内皮不连续,有孔无 隔膜,无基膜,窦腔内可见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窦周隙是位于血窦内皮和肝C之间的狭窄间隙。内含贮脂细胞,该细胞可摄取和贮存维生 素A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膜局部内陷形成的小管,是肝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