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明清-2022年高考历史精细大一轮复习 课件(中国史)_第1页
专题06 明清-2022年高考历史精细大一轮复习 课件(中国史)_第2页
专题06 明清-2022年高考历史精细大一轮复习 课件(中国史)_第3页
专题06 明清-2022年高考历史精细大一轮复习 课件(中国史)_第4页
专题06 明清-2022年高考历史精细大一轮复习 课件(中国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阶段 明清时期(13681840年)直击高考时空定位朱元璋努尔哈赤1368年1840年明朝清朝前期1644年第六阶段 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时期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农耕文明辉煌 清朝乾隆五十年,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了全世界的32%,而此时的欧洲仅占22%,一个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比欧洲十一个主要国家还高出10%。这一年是1785年,美国已经诞生,但是,清朝仍然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 当时,世界上只有十个人口大于五十万的城市,而亚洲就有八个这样的城市,除了日本的江户、印度的马德拉斯,剩下的都在中国,它们分别是:南京、北京

2、、苏州、扬州、广州、杭州。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工业文明滞后 康熙驾崩的时候,全国人口已经破1亿。 乾隆二十年,全国人口为两亿,等到乾隆驾崩,人口总数已经到了三亿。道光帝时期更加明显,清朝人口涨到了四点一亿,约为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因此,在清朝,中国就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品种没有增加,性能没有改变,生产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第一部分 明清的政治【一】明清时的政治制度【二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特点【三】明清时期对地方的治理时空观念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王朝。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迈入近代社会。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一、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史实必背)(一)明强化专制皇权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2.设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辅政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重点:【中央机构变化一】: 内阁制重点:【中央机构

4、变化一】: 重点:【中央机构变化一】: 内阁制 材料一: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1.依据以上材料,指出内阁的职能及其实质。职能:侍从顾问,票拟议政;实质: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中央机构变化之一】 【内阁制】 材料二: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官职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它们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

5、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2.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并分析作用。2.内阁制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服务于皇权。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强化了皇权。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不同宰相制内阁制地位“百官之首”,地位稳固仅是顾问侍从,权力源于皇帝个人信任职权总领百官,参与决策,有属官无决策权,无属官性质国家法定中央机构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影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对皇权无约束力【深化拓展】 明朝

6、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制的不同 明朝内阁 英国内阁背景 运行体制 成员关系 性质 影响 废除宰相后,皇帝事务繁忙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传统内阁会议的演变依附于皇权,没有决策权对议会负责,独立行使行政权内阁首辅与阁臣相互倾轧内阁首相与阁臣共进退皇帝的内侍机构近代政权的组织形式强化了皇权标志着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资产阶级民主化的产物【真题演练:内阁制】(2014全国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B一、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史实必背)(一)

7、明强化专制皇权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2.设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辅政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完善监察制度: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的提刑按察使司。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5.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选官制度),加强思想控制。6.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监

8、察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重点拓展【中央机构的异化】 【宦官专权】古代中国中枢权力体制的异化1.外戚干政:君主的母族、妻族,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以汉朝为烈。2.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宦官在关键时刻帮助皇帝夺取或巩固皇位立了大功时, 以宠掌权;二是在王朝的中后期,当皇帝感到权臣或地方势力日渐膨胀, 便利用内朝宦官来分割外朝相权,或控制地方势力,宦官逐步操纵军政大权 。东汉、唐、明三朝,是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3.权臣专政:权臣,指有权势之臣,他们权力往往超过其他的大臣,甚至凌驾于帝王之上。权臣身份有:当朝宗室、将帅、

9、宰辅、外戚乃至宦官。认识:1.是封建专制皇权的伴生物;2.宦官专权是皇权与相权、皇帝与朝臣、中央与地方矛盾斗争、皇权旁落的结果,实质是封建皇权的变形和延伸。宦官又多是统治阶级中最腐朽、最反动的代表,其专权则极易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政治更加黑暗,终致王朝覆亡。1.(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A2.(2019福建莆田二模27)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10、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并有权逮捕、施刑。这反映了明朝A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宦官权力失去控制 D君主集权得到加强D(二)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机要政务的处理,但处理的结果只能跪受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一、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史实必背)重点【中央机构变化之二】: 【军机处】【真题演练】 【军机处】 材料一: 盘踞在今新疆、青海一带的

11、割据势力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向为清朝西北隐患,时服时叛。为消除这一隐患,雍正认为西北用兵势在必行,同时战事一起,一定会加重政务量,所以建立一个机密、高效的临时办事机构显得尤其重要。 军机处内景 1.依据材料,说明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密办西北军务。 材料二:军机处的日常工作流程: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交皇帝御览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分析军机大臣的权力范围

12、? 从流程和职能上看,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奏”与“笔录”,最终决策权完全在皇帝一人手中。 材料三: 奏折经皇帝认可后,按照谕旨的性质分“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两种形式向下传达。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廷寄上谕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廷寄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发驿驰递这一套廷寄制度,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也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3.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军机“上谕”如何传递?与皇权是什么关系?上谕传递方式:、“明发”:至内阁发抄,宣示天下。2、“廷寄”:直接寄给某官或地方某处。皇帝和少数军机密议,奏折由军机处加盖封

13、印,交兵部加急密送,速度之快,密级之高创中国古代制度史之最。这一特殊流程生动说明达到空前加强高度。(2018北京卷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D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特点(难点) 特点程度空前强化。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

14、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三、明清时期对地方的治理(重点)(一)社会基层的控制1.明代户籍制度严密。(鱼鳞册)2.里甲制度在明清两代都十分严格。各地名称不同,组织系统直达居民百姓。3.理学与乡村治理和乡约势力:理学家们通过制定家礼、族规, 借助乡村宗法组织,对乡民进行道德约束;还通过建祠堂、立牌坊、崇先贤等道德实践,达到敦化导民,醇厚乡俗的目的,与官方的乡党里甲等制度相结合,共同实现乡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4.乡村的家族也与政权遥相呼应,宗族组织遍布乡村,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2018国卷一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

15、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变化: 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3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3分)积极作用: 有利于

16、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分) 有利于发展生产;(2分) 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分)(2014 大纲17) 明清时期, 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名门望族、 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C三、明清时期对地方的治理(二)对边疆治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1.明朝:(1)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2)改土归流加强西南管理;(3)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主权;(4)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管理西藏。2.清朝:(1)平定三藩;(2)远征

17、台湾,设台湾府;(3)平定准葛尔丹部,平定大小和卓;(4)金瓶掣签,管理西藏;(5)专设理藩院掌管蒙藏事务。(2016年全国二卷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 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 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 年间( ) A族谱维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B明清时期政治制度之归纳君主专制强化表现:_特点:_影响:_认识:_中枢权力体制内阁:性质_、流程_、地位_、认识_宦官专权:表现_、认识_军机处:原因_、职责_、特点_、评价_行政机构:_到_基层治理:户籍制度、里甲组织、理学教化、宗族组

18、织、边疆治理:设置机构、改土归流、收复台湾、管理西藏、平定叛乱等地方治理废丞相、设内阁、增设军机处。有利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促进民族融合,但严重滞后中国近代化进程说明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内侍机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浏览奏章草拟意见非法定机构专制产物、提高效率东厂西厂锦衣卫魏忠贤是封建皇权的变形和延伸西北军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简精速密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废行省设三司沿袭行省制度特征: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第二部分 明清的经济一.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二.明清对外贸易。三.明清时滋生的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变化。 一、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一)

19、农业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2.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3.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佃农对田主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4.农业税收:明朝:一条鞭法。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具体做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增加财政收入。虽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不久就停止实行,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清朝:摊丁入亩。康熙

20、年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1723年)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放松人身控制、利于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缓和社会矛盾等)。(二)手工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中期,江南一些地区;清缓慢发展)。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D(三)商业1.货币化: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

21、(国内外),白银成为主要货币。2.农产品商品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商品化。3.区域分工:地域分工趋势显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壮大,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长途贩运贸易长足发展。5.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快了社会分工。6.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贸易占优势地位(顺差)。(四)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

22、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3.清朝闭关锁国: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二、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经济迟滞表现)(一)贸易主导形式: 官方朝贡贸易1.特点:厚往薄来。2.目的:宣扬国威,求购珍宝特产。3.影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传播了中华文化;利于文化交流;但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2018课标全国,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

23、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二)明清外贸政策1.明朝:海禁(1)禁止民间私人赴海外经商,不是禁止官方贸易。(2)海禁政策在初期相对严格,明后期倭寇问题解决,逐步开放海禁。(3)隆庆开海: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中国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2.清朝: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严禁商民出海贸易;严格限制造船的规模,限制国内货物出口,减少通商口岸的数量(康熙年间4处到乾隆年间减少到广州1处);对西方贸易船和外商只予以严格限制。3.明清对外政策的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4.历史认识:明代海禁的目的是防备

24、倭寇,一旦威胁解除就逐步开禁。满清闭关的目的是防备汉人和海外私通,害怕西方文明的传入威胁了它的统治。历史证明,对外开放是经济共同繁荣之道。中国历史上的汉、唐两朝,最开放,也最繁荣。漫画解史 清“闭关锁国”政策实质反映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与目的都是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2019全国卷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

25、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

26、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三、明清时期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重点)(一)明清江南的市镇经济(城镇化)1.特点:(1)“夹河而市”交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2)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和经济作物种植地区。与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3)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形成经济区域分工2.影响: 市镇经济有利于促进工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体现了农村经济结构以及农业经营方式的诸多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彭慕兰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认为:“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江南地区并不比欧洲落后。”(2019年全国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

27、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D4.(2013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D(二)明清的货币经济(货币化)1.中国古代货币形式(1)金属货币:贵金属货币(金、银);贱金属货币(铜、铁)(2)非金属货币:纸币、实物货币(绢帛等)2.货币的演变趋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明代)(

28、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自身优势(易携带、不贬值);其他货币存在问题(纸币贬值、绢帛铜铁不适应商品发展趋势等);政府的赋税政策(一条鞭法、地丁银等);新航路开辟后的中外经济交流。(2)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资本的聚集;促进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对明朝统治冲击。【教材补缺】 中国明朝开始银本位的原因1.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明两朝纸币在无约束滥发之下崩溃。明朝中后期对白银解除禁令,隆庆元年(1567年)规定,“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白银的货币地位获得法律认可,嘉靖年间官方正式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2.哥伦布1492年发现

29、美洲新大陆,也开始了对美洲白银的大量开采,此时在东方又恰逢明代对于白银渴求难耐之时,就为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提供了时机。3.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4.中国手工业品工艺精湛,质量优良,价格实惠。当时的一位西方作家说:“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丝织品及皮货。”16 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生丝、丝织品出口居首,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凭借高度发达的手工业,中国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白

30、银随之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2010课标卷,27)表格反映了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A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变化商品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市镇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发展社会风气变化传统观念改变1.经济结构的变化:农耕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手工业和商业所占比例增加,出现资

31、本主义萌芽。2.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如原有的社会阶层向另外一个阶层的流动,或出现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工商市民壮大。3.农业结构的变动:简单来说就是指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的变化,如原来大量种植粮食作物,现在大量种植经济作物。4.“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社会影响日益扩大。5.价值观念:拜金逐利、享乐意识、自主意识、商业意识等。6.社会风尚:逐利崇商,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去朴从艳,追求物质享受。回顾总结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看明清滋生的“近代社会”因素明清商业革命的具

32、体表现(文字或图片表层信息) 2、明清商业革命的影响(知识迁移,深层信息)农:不同的农作物产区农: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化、专业生产工: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商:经贸区、工商业市镇、商帮外贸:外贸总量增加,白银流入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城市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市民阶层壮大;长途贩运,国内市场形成;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价值观念变化。外贸:白银成主要货币,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出超,成东亚朝贡体系中心法治化民主化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城市化平民化流动化平等化科学化理性化【难点突破】用唯物史观来分析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商业革命动力明清社会转型法治化民主化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

33、城市化平民化流动化平等化科学化理性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顶层智慧用在了如何巩固“家天下”的统治。闭关锁国,资萌缓慢,市民阶层中并未孵出资阶。妨碍小农经济占主导:基层能量用在了如何规避风险获得短期收益。阻碍金融:坐拥大量外来白银,却不趁机发行信用货币。殖民侵略,白银外流。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而且僵化:重义轻利,忽视科技创新。未产生近代科技。打断抑制结论:明清经济文化层面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但是由于 缺乏相应的制度、政策; 缺乏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动力; 缺乏充分的思想基础; 缺乏相应的科技条件;而未能实现。(2018年海南卷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

34、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 (2017.4浙江高考选考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DA补充: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一、明清人口大量增长的原因、影响1.人口大量增长的原因(1)元明清三代长期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元明清统一和平的局面近600年,为人口猛增提供了最佳政治环境。(2)明中后

35、期,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并推广,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3)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等税收制度也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4)明清时期奖励垦荒,调动人们积极性,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人口增长。(5)明清时期总体气温上升,利于农作物生长,促进人口增长。2.人口大量增加的影响(1)人地矛盾尖锐,虽然土地面积有较大增加,但增长速度慢于人口增速,出现“人满为患,地不足养”的问题。(2)农业结构变动:由于人多地少,粮食作物的产值空间有限,经济作物得到大面积种植。(3)劳动力结构变动: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动。(2016全国卷一

36、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

37、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

38、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小结: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工商业的发展市镇经济:特点、影响货币经济:白银货币化(原因、影响) 对外 贸易外贸主导:朝贡贸易(特点、目的、影响)外贸政策:海禁、闭关(原因、表现、影响、认识)社会变化资本主义

39、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社会风气、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其他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特征:封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迟滞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连线历史专家【命题素材】 明清时期中西方经济的比较反观中国,直到15世纪时还处在人类文明发展最先进的行列之中,但是从16世纪起却逐渐落后下来。中国游离于世界经济圈之外,闭关自守,以天朝大国自居,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文明。如果从绝对数字上看,明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康乾盛世”,其繁荣程度仍然远逾西方。但是,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

40、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刘宗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国家教委(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等,把毕生献给了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和历史教育事业。擅长宏观理论思考,主编和参编了多部世界近代史教材,影响巨大。【解读观点】 (1)明清中西经济数量比较:中国固守自然经济传统,农耕经济绝对数量大,“康乾盛世”繁荣程度远超西方。(2)明清中西经济的实质比较:中国农本经济缺乏发展势头,且游离于世界经济圈之外,闭关锁国,无法实现质的突破和发展。【命题预测】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中西经济发展的差异。 (点拨:重点就经济类型和发展前景进行阐述)差异:经济类型:

41、中国是自然经济,西方是商品经济。 发展前景:中国经济封闭保守,缺乏强劲发展势头,不能实现质的突破;西方经济竞争开放,发展势头兴旺。第三部分 明清的思想 文化艺术一.明清时期的思想变化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三.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科技文化的影响一、明清时期的思想变化(一)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及内涵1、背景: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了危机。 (2)程朱理学成为求取功名的敲门砖,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王阳明等主张以心学更新理学。2、内涵: 陈献章,岭南地区唯一从祀孔庙

42、的大儒,明代心学的奠基者,被后世称为“圣代真儒”。他提出著名的“学贵知疑”教育理论,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的重要意义,逐渐形江门学派。 陈献章的白沙心学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明代心学先河,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 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的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陈献章学说高扬“宇宙在我”的主体自我价值,突出个人在天地万物中的存在意义,对整个明代文人精神的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进步思想(异端):抨击孔子,否定其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其言作为是非标准,否认儒家

43、经典是“万世至论”;批判理学,认为人皆有私,“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说教; 提倡童心说和男女平等评价: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夷待访录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提出限制君权、以法制来抑制君权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学校)经济: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政治:批判

44、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议”;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学术:“经世致用”(现世实践,国计民生);船山遗书政治:“循天下之公”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气本论),朴素的辩证法(运动)学术思想:主张“经世致用”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独裁;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主张“经世致用”3、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经济:提倡工商皆本思想:主张经世致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理学、心学走向极端,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4、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反封建专制,带有一

45、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传统、反教条(死板盲目不知变通)。务实,提倡“经世致用”。知识拓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材料:王夫之是认可封建帝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这从他宣扬忠君,从他诅咒农民起义,不与农民起义军合作抗清等等,就可清晰得出。 -胡发贵王夫之与中国文化1.明清进步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是批判中的新发展。如: “仁政”、“民贵君轻” 与批判君主专制(以儒攻儒)2.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没有形成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未能促使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2

4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夷待访录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提出限制君权、以法制来抑制君权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学校)经济: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议”;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学术:“经世致用”(现世实践,国计民生);船山遗书政治:“循天下之公”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气本论),朴素的辩证法(运动)学术思想:主张“经世致用”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独裁;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学术:

47、主张“经世致用”(2020湖南怀化高三期末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乾嘉学派重实学反空谈B乾嘉学派提倡经世致用C乾嘉学派推崇人文精神D乾嘉学派否定程朱理学乾嘉学派,又称“乾嘉之学”,是清朝前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乾嘉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顾炎武。乾嘉学派研究的对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朝规章制度的细节,但是总体特点是避免涉及与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A实学:真实的学问,

48、踏实而有根底的学问(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6)明“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而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言“事即是学,学即是事,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然学者苟能随事察,明辨的确,处处事事合理,物物所得,便是尽性之学。”材料表明A阳明心学是社会主流B经世致用思想盛行C明代学术思想自由开放D出现了批判空谈误国的学风D5、客观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进步性A、政治上: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带有一定民主色彩,具有解放思想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C、文化上:批判僵化理学

49、,提倡经世致用,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2)局限性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未上升到整个封建制度方面 。地位: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影响: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性质:未超越儒家思想范畴史料研究: 史料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

50、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扰,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据史料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

51、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材料研度: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不能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52、?新儒学思想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社会上理学为主流,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6、比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相同:都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为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武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性质主张地位作用儒家思想(属于封建思想范畴)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君臣平等、“众治”(民本思想);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反对君主专制,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提出三权分立,主权在民、民主共和的社会蓝图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是儒学的新发展,没有推动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提供了思想武器不同的原因1619世纪中西社会发展对比 经济政治思想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新航路开辟,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高压政策束缚人们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