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_第1页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_第2页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_第3页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_第4页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1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含义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指的是土地丧失了生长植被的条件和生产能力。土地因破坏性使用或长期地不利因素的作用,使其肥力丧失。2、荒漠化的含义: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讲解】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

2、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三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三化)。4、能够指示荒漠化的迹象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先兆”(即指示荒漠化的迹象),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迹象类型主要表现生物迹象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生物生产能力下降;主要植物物种丧失;植被覆盖度下降;主要动物物种丧失;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土壤迹象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盐碱度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其他迹象沙丘活化;地表反射率增加;沙尘暴频率增加。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界线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线以

3、北行政区包括新疆、甘肃北部、宁夏和内蒙古大部气候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高原2、地貌: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本区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受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小,水分条件逐渐变干,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显著。如表:自然地区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区)贺兰山西部(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气候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4、自然特征干旱本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

4、最高的地带。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干旱特征的形成是本区位置和地形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深居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 置干 旱地 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5、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

5、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的重要原因。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盛荒漠化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物质基础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盛荒漠化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物质基础如图所示: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决定作

6、用)主要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等。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四、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7、1、人为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政治和军事活动,如移民屯垦和战争等;二是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无计划利用水资源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它们在荒漠化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存在差别。(1)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历史时期人为因素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古代(唐宋以后)盲目垦耕、战争、瘟疫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的古绿洲近代(清代)农垦规模扩大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现代(建国以后)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旱作农业区和草原牧区(2)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地区西部荒漠地带东部荒漠草原、草原地带人为因素战争(破坏水利设施)、上游大量灌溉用水和砍伐山地水源涵养林(造成水量减少或河流改道,危及绿洲农田和天然植被)不合

8、理的经济活动(如乱垦滥牧)、农牧之间的频繁更替、战争等发生机制植被破坏打破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就地起沙和外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形成荒漠化土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植被退化,使地表覆盖物减少,在风力作用下,局部地表发生风蚀,下伏沙质沉积物被吹扬搬运,出现斑点状分布的流动沙丘,进而连接成片,形成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主要原因斑点状、片状半干旱的旱农垦区过度开垦斑点状的荒漠圈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固定沙丘活化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固定沙丘活化冲积扇绿洲水源破坏点状、线状荒漠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附近破坏环境2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现状五、荒漠化造成的危害1、农业:土地退化、沙化

9、,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土地肥力下降,导致粮食和牧草减产,引发饥荒,流动沙丘淹没农田、灌渠、水库。2、交通:流动沙丘淹没公路和铁路,威胁交通安全。沙尘降低大气能见度,迫使机场关闭、公路停运等。3、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变得更脆弱。4、人们的生活:流动沙丘淹没村庄、农田、城市;沙尘暴频发,破坏了生存环境。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

10、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3、荒漠化防治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4、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5、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A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B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11、) C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12、。【思考】分析荒漠化的另外两种表现次生盐渍化和石质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答案】次生盐渍化的形成: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石质荒漠化的形成: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加上长期以来人为的影响,森林植被反复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思考】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的形成原因。【答案】由于植被的破坏,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为红色荒漠。【思考】“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这种观点对吗?请陈

13、述理由。【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其中一种表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是由风蚀作用导致的。此外,荒漠化还包括石漠化、次生盐碱化以及遭受严重污染的土地等。第2课时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介绍】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一、湿地的定义、类型、特点、分布和作用概念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类型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等特点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

14、渡带我国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注意: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湿地;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分布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只有常年或者经常有水的地方才能成为湿地。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湿地分布特点。作用“资源的宝库”: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地球之肾”: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鸟类的乐园”: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小结:产出功能、生态功能、调节功能、降解功能、其他功能,如洞庭湖还有航运和旅游观光功能)二

15、、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现状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下降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人口剧增带来环境压力、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旅游开发湿地资源合理的利用方式保护湿地植被、禁止滥捕滥猎、保持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湿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湿地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导致气候恶化,生物物种减少,威胁到居民的生态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湿地资源的保护措施退耕还湖、还沼泽,防止湿地水污染,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生生物、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

16、地意识。【问题】洞庭湖的面积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产生哪些危害?采取了哪些治理对策?【答案】原因治理对策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湖面减小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面减小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危害(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2)影响航运(3)破坏生物多样性【思考】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式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答案】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来开垦,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但如果把湿地当作后备耕地资源,大面积开垦,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所以应该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练习】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C.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海洋耕地 河流 湖泊 森林A. B.C. D.3、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1、D 2、C 3、C读“三江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