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精选课件_第1页
中暑精选课件_第2页
中暑精选课件_第3页
中暑精选课件_第4页
中暑精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暑精选中暑精选中暑的定义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的定义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病因及诱因病因:主要是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 所谓高温是指气温32 ,湿度60%。诱因:环境温度过高:人体可获取热量。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散热障碍:湿度较大。汗腺功能障碍:皮肤广泛受损。病因及诱因病因:高危人群年老体弱、婴幼儿、肥胖、孕产妇;营养不良、过度疲劳、大量饮酒、睡眠不足;穿不透气的紧身衣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各种慢性病,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疾

2、病、糖尿病、甲亢、先天性汗腺缺乏或皮肤广泛受损等;使用阿托品、安眠药等药物。上述因素均可导致人体热负荷增加或散热机能障碍,而引起中暑。 高危人群年老体弱、婴幼儿、肥胖、孕产妇;发病机制一、 体温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控制产热和散热,以维持正常体温的相对恒定。正常人体温相对恒定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运动和寒战也能产生热量。散热主要通过皮肤。以四种方式散热: 辐射对流传导蒸发。发病机制一、 体温调节 发病机制产热散热体温调节中枢氧化代谢运动寒战体温相对恒定一、体温调节 皮肤: 辐射 对流 传导 蒸发 发病机制产热散热体温调节中枢氧化代谢运动寒战体温相对恒定一

3、、发病机制 散热的四种式 蒸发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每蒸发1L汗液可散热580kcal热量。湿度75%时,蒸发减少。辐射 约占散热量的 60%对流 12% 传导 3%蒸发: 25% 室温1525 高温环境发病机制 散热的四种式蒸发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辐射 发病机制高温适应 正常人在高温环境中工作12周后,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会增强,出汗散热量为正常的2倍,而汗液钠含量较正常人少。如果机体缺乏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发病机制高温适应 发病机制二、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和脊髓的细胞死亡,继发性脑 水肿和局部出

4、血、颅内压增高、以致昏迷。 心血管系统: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心 力衰竭。 呼吸系统: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ARDS。 水、电解质代谢 :大量出汗常导致水和钠的丢失。 发病机制二、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发病机制肾:由于脱水、心血管功能障碍和横纹肌溶解等,可 发生急性肾衰竭。 消化系统:可发生缺血性溃疡,肝坏死和胆汁淤积。 血液系统:严重患者,发病后23天可出现不同程度 的DIC 。 肌肉:剧烈运动引起中暑时,常发生肌肉严重损伤、 横纹肌溶解,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发病机制肾:由于脱水、心血管功能障碍和横纹肌溶解等,可发病机制三、中暑按发病机制分类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

5、大量出 汗使水和盐大量丢失所致。热衰竭: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 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热射病: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发病机制三、中暑按发病机制分类病 理 体温达42以上可使蛋白质变性,超过50数分钟细胞即死亡。脑:充血、水肿和散在出血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心脏:局灶性心肌细胞溶解、出血、坏死; 心外膜、心内膜和瓣膜组织出血 。肺脏:淤血和水肿。病 理 体温达42以上可使蛋白质变性,超过50数分病 理肝脏:细胞坏死和胆汁淤积。胸膜、腹膜、小肠:散在出血点。肾脏:缺血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肾上腺皮质:出血。肌肉:变性、坏死。病 理肝脏:细胞坏死

6、和胆汁淤积。临床表现 根据症状轻重和便于诊治可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临床表现 根据症状轻重和便于诊治可分为三级: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乏力、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 )。 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短时休息即可恢复。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临床表现 二、轻症中暑 除有中暑先兆的症状外, 体温升高,达38以上; 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 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虚脱表现。 经治疗数小时内可恢复。 临床表现 二、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三、重症中暑:包括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7、。 上述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交叉重叠,不能截然区别。 临床表现三、重症中暑:包括三种类型临床表现热痉挛常于高温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突然发生。 主要表现: 明显的肌肉痉挛 (四肢肌、腹肌、胃肠道平滑肌)。 无明显体温升高。 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血清Na+、Cl+, CPK。临床表现热痉挛常于高温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突然发生临床表现热衰竭多发生在饮水不足的老年人、儿童和体弱者。 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口渴、多汗、心悸,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甚至晕厥。重者周围循环衰竭。 体温可轻度升高。 如不治疗可发展为热射病。 血清Na+或、 BuN。临床

8、表现热衰竭多发生在饮水不足的老年人、儿童和体弱者。临床表现热射病亦称中暑高热,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老年、体弱、慢性病患者在连续数天后发生。是最严重的类型,死亡率很高。 分两种类型 劳力性 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 非劳力性 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 起散热减少。 临床表现热射病亦称中暑高热,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老年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高热(40)、无汗和意识障碍。 体温可达40以上。随着体温的升高,患者神志由恍惚、谵妄到昏迷,可出现抽搐、瞳孔缩小、两便失禁,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出现休克、心衰、肺水肿、脑水肿、急性肾衰,严重者多脏器功能衰竭,DIC,甚至死亡。临床表

9、现 典型表现:高热(40)、无汗和意识障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及 N。尿常规 蛋白尿、管型尿。血生化检查 AST 、ALT、 LDH 、CPK; Na+或; K+;BuN。DIC时 凝血功能异常脑脊液 压力、Pr、 WBC、甚至出现RBC。血气分析EKG 心律失常及ST-T改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及 N。诊断与鉴别诊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劳动、生活。突然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它常见病后可诊断: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甲状腺危象及抗胆碱能药物中毒等。中暑分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诊断与鉴别诊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

10、下劳动、生急救与处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先兆中暑 迅速使患者脱离高温现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饮用含盐清凉饮料,休息一会即可恢复。急救与处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急救与处理 轻症中暑 除同先兆中暑处理外,可选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有循环衰竭早期症状者,可给予糖盐水静脉滴注。急救与处理 轻症中暑 除同先兆中暑处理外,可选服人急救与处理重症中暑 热痉挛:主要补充氯化钠。可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局部按摩,肌痉挛重时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 热衰竭:应重点补充血容量,可给葡萄糖盐水或氯化钠,必要时小剂量升压药。 急救与处理重症中暑 急救与处理热射病:(一

11、)迅速降温治疗 通常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1体外降温 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空调房间)。脱去衣服,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也可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急救与处理热射病:急救与处理无循环虚脱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2730水中传导散热(因水较空气热传导性强,散热速度是正常的2030倍)。有循环虚脱用15冷水反复擦湿皮肤或同时应用电风扇、空调以蒸发散热。将患者置蒸发降温房间。急救与处理无循环虚脱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2730水中急救与处理2体内降温 用于上述方法无效着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 9无菌生理盐水腹膜透析或20无菌生理盐水血液透析。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急救与处理2体内降温 用于上述方法无效着者。急救与处理3药物降温 氯丙嗪能调节体温中枢功能,降低代谢,抑制机体产热,阻断交感神经,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可协助物理降温,避免寒战。 剂量: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溶液中静滴12小时,同时监测血压。急救与处理3药物降温 急救与处理(二)对症与支持治疗1昏迷 注意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呕吐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必要时气管内插管。 脑水肿甘露醇静滴。 抽搐安定。2心衰、心律失常对症治疗。3低血压 扩容(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异丙肾。 勿用血管收缩剂,以防影响散热。急救与处理(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