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 教学设计 赖春莲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 教学设计 赖春莲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 教学设计 赖春莲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 教学设计 赖春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天府新区大林中学 赖春莲一、教材内容分析梦回繁华是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介绍了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既描绘了北宋时期汴梁繁华而热闹的市井景象,又描绘了汴梁近郊清明时节优美的自然风光。作者毛宁紧扣“繁华”这一特征,按照“背景、作者主体内容价值”的逻辑顺序,主要介绍了画作描绘的现实内容,清晰全面、重点突出。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两篇教读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基础;通过自读课文蝉的学习,又了解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同时学习了该类自读课文的

2、自读策略。三、教学理念学习本课既要遵循本文的文本特征,又要体现自读教学要求,课堂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学设计要遵循“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因此,本课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达成自读学习目标。四、学习目标自主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摹状貌),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重点)4、引导学生体会这幅佳作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五、学习方法默读浏览法 2、语段细读法 3、圈点批注法 4、比较阅读法六、教学设想说明文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写

3、了什么”即把握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读懂“怎样写”这个问题,作者是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去安排顺序、选择方法、组织语言的。清明上河图是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标题中的“繁华”二字正是这幅画作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我设想紧扣“繁华”二字引导学生,以读贯穿课堂,侧重引导学生细读第4段。从内容上讲,第4段集中说明了“繁华”这一特征;从语言形式上讲,第4段也最能体现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身,所以将第四段作为细读精品的段落。据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引导环节:浏览细读知繁华(默读浏览,一知繁华理顺序;语段细读,二知繁华析主体)比较阅读品繁华(一品语言之生动,二品语言之典雅)资料助读悟繁华(一悟

4、今人之声声惊叹赞回,二悟古人之声声叹息哀回)教学过程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梦回繁华,一起去欣赏一幅巨作清明上河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默读课后“阅读提示”。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据此,你发现本文标题与前三篇说明文有何不同?预设答案:从“阅读提示”可以得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及其特征“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进而可以发现前三篇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本文的标题“繁华”二字是说明对象的特征;但“梦回”二字如何理解,对学生而言有一点难度,可以先搁置一下。(二)默读浏览,一知繁华理顺序浏览全文,思考: 围绕“繁华”特征,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提示:使

5、用勾画批注法,概括归纳每段的主要意思。)通过对内容的概括,学生就能梳理出本文的顺序:作者采用了“背景作者内容价值”的逻辑顺序;也能发现最能体现清明上河图“繁华”特征的是画作的主要内容,即第4段。(三)段落细读,二知繁华析主体全班齐读第4段,思考:1、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2、画面主体内容是怎样体现“繁华”的?3、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提示:使用勾画圈点法)问题一:提示学生勾画出文中标志性的词句,这一问题设计,意在梳理段落内部层次预设答案:文中有标志性的语句:“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即空间顺序,作者分三层具体介绍了画作的主要内容,每一

6、层采用的又是总分的结构。问题二:提示学生勾画出体现“繁华”特征的文字。预设答案:学生容易勾画到的语句是介绍画面中段的内容,因为有标志性词语,比如:繁华情景、繁忙景象、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等。B、如果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可以通过情景设置或词语释义的方式体会。情景设置:春熙路比我们大林街道繁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词语释义:繁华即(城镇、街市)繁荣热闹。通过对比、释义,学生就能理解人多、景物多、车马多、行业多、生意多、买卖多等就是繁华的体现。比如:开卷处的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毛驴驮队、轿乘队伍、骑驴行旅等,就是一片祥和繁荣之景。又比如后段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各类店铺、各种货物应有尽有

7、,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各行各业,无所不备,亦是繁忙热闹之景。通过对画作主体内容的分析,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到作者是在紧紧抓住“繁华”这一总特征来介绍画作的。问题三: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判断本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好处: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这是学生最常见的思维,但怎样生动,答不具体;其次,这样写仅仅是为了让文章语言更生动吗?使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也可以用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为什么主要使用摹状貌呢?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比较阅读的环节。(四)比较阅读,品繁华这一问题设计:意在突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比较以下两组句

8、子,哪句话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第一组:(删除法)品语言之生动A、船正在放到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力,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B、船正在准备过桥,船夫们撑着船,桥上岸边加油,过往行人在桥上看。 通过这组对比可以发现,原句化静为动,更有画面感,具体描绘了出了船夫、行人的动作和漕船准备过桥的场面,将画面转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此处摹状貌除了使文章的语言更生动外,更能从人物的活动中感受到人们生活的热闹、繁忙、繁华的特征。第二组:(替换法)品语言之典雅 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B、街上行人很多、很拥挤,往来

9、不断,有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种行业的人,全都有。通过第二组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使用了四字短语来摹状貌,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富有韵味。在这两组例子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类似的动词或四字短语,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小结:摹状貌即描摹,通过准确说出事物的状态和形貌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文的摹状貌不仅使语言生动典雅,而且与说明对象的特点形成某种呼应与“暗合”;同时更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繁华。这也是作者为什么主要采用摹状貌的原因。(五)资料助读,悟繁华通过摹状貌,东京郊外优美的自然风光、汴河运输的忙碌景象、街头市肆的热闹气氛,一幅幅画面场景扑面而来,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使读者恍如身入汴京,置身车水马龙之间。我们既惊叹于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更惊叹于张择端的绘画技艺。教师顺势投影出示资料,了解后人对清明上河图的高度评价,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在惊叹之余让学生加深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社会价值。然而,在这宁静祥和繁华的景象背后,却处处隐藏着危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盛世危图”。就像“阅读提示”所介绍那样: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劝谏宋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教师投影出示关于北宋“内忧外患”的背景资料,并让学生齐读第二段最后四句话。进而加深理解“梦回繁华”的主题,清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