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但是他们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历史的逻辑思维不强,看问题往往注重表象。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全面、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知识与技能1掌握战国七雄的形成和七国的概念,了解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及特点。2识读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了解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4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5从中国封建社会确立的过程中理解生产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战国时期社会
2、制度之所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因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引起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变法。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内容和作用,学会历史评价的方法。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对都江堰的学习,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重点“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和特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难点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这个器物是战国时期的铜壶,它价值非常高,最有价值的
3、地方就在于壶身上的刻画,我们截取铜壶上的一组刻画来欣赏。从这组刻画中我们能看出是什么样的场面?(战争的场面)教育网 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人拿着弓和矛之类的武器,他们站在城墙上,还有人在攀登云梯,向城墙上攀爬,其中有人已经掉了下来,身首异处,这是陆战。我们看下面,应该是水战,两船已经开始交战,有的人已经掉了下去。大家根据壶上的刻画想象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战争场面是非常激烈的,是惊心动魄的。铜壶上的刻画就是战国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一、战国七雄师: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力”与“战国形势图”,默读第一部分,并思考:
4、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晋文公曾经称霸诸侯,春秋末年,晋国权力落到卿大夫手中,这些卿大夫经过长期的斗争,剩下了韩赵魏三家,三家一合计,把自己的“老板”晋国的国君废黜了,自己另起炉灶,这就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齐国本来是姜子牙的封地,战国时期,齐国的卿大夫田氏也把自己的“老板”废黜了,自己当“老板”。这就是“田氏代齐”。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它们的都城分别是什么?生:说出战国七雄,并能看图说出各自的位置。(P32战国形势图)3.
5、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以兼并为目的。战争的规模比较大,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要大于春秋时期。但通过这些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国家统一的趋势得到加强。4、战国时期的兼并战有何特点? 生: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5、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教师过渡: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这两场大战发生在齐魏两个国家,同时也是孙膑与庞涓两个人的战争。孙膑和庞涓是同学,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两个人都很有才华,后来两个人分道扬镳。学生讨论:桂陵之战时,如果你是齐国国君或者军事指挥者,你将怎样去救赵国?围魏救赵。战国末期,秦国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
6、国的土地,但是东方各国不甘心被兼并,于是又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赵军40多万人被坑杀,只有200多个不满13岁的未成年人被放回去报信。这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过程最为惨烈、死伤最多的一场战争,经过这场战争,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师生互动: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有什么不同?春秋的争霸战争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而战国的兼并战争就是为了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战争。春秋的特点是争霸,战国的特点是兼并。通过争霸和兼并,中国逐渐走向统一。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秦国经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
7、确立了在军事上的强国地位,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那么,为秦国最终能够完成统一六国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的事件就是商鞅变法。6、战争的结果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7、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生:反对战争,希望战争结束;和平统一,过安定的生活。1.如何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频繁战争? (1)从战争的目的看,春秋时期诸侯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土地,争当霸主,取得以前周天子所拥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激烈、更频繁、规模也更大,其目的很直接,就是吞并对方。这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2)从战争
8、的结果来看,都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也减少了国家的数量或削弱了一些国家的实力,出现了一些大国,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二、商鞅变法教师: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为精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促使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劳动效率, 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于是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如: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等。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效
9、果最为显著。1到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变法?(新兴的地主阶级要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2商鞅所说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什么意思?(治理国家不能呆板地只用一种办法,也不必盲目效法古代制度,商鞅用这种理论来反驳那些守旧群臣)3商鞅变法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政治方面(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全国共建有31个县,县令、县丞由国君直接任免,加强了国家集权。(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必然引起贵族的不满,他们一定会破坏变法的。商鞅也考虑到地方上的反对势力,所以才有上面的这条法令。(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
10、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个人户籍。轻罪用重刑,还增加了连坐法,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做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经济方面(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在法律上公开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是商鞅变法所公布经济方面的第一条法令。同学们,能发现其“
11、变”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吗?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实际上是通过法律手段,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是为了使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变法。这项法令的“变”体现在经济制度上,有利于促进本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国实现富国奠定了基础。秦国迈出了走向富国的第一步,再看下面的告示,变化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条法令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获得更多的“私田”,同时,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开展农业生产,这是秦国实现富国的重要一步。(3)统一度量衡。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目的就是要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的强者,商鞅用什么样的法令使秦国的军事力量发生了变化呢?军事方面:
12、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斩敌首级一颗赏爵一级(首级的来历),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宗室、贵族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的特权。有利于激发士兵的战斗热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是秦国强兵的重要措施。商鞅通过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建立起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通过奖励生产实现富国;通过奖励军功实现强兵;通过建立县制实现加强中央集权。总之,经过变法,秦国的政治、经济都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4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13、被处死。说明当时的社会变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经历了低潮和阻碍的。尽管商鞅死了,但是他的新法却保留了下来,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结论: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尽管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商鞅被处死,但是,他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止,正是依靠商鞅变法,秦国才走上了强国之路,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前人总结历史经验时曾说:“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教师归纳:各诸侯国都先后通过变法,逐步废除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于是,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大变革的时代,真正体现“变”的,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14、。2.分析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变化及其内在联系。 (1)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及其势力的增强。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井田制被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联系: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使大量的土地得到开垦,这些新开垦的土地就成为私有土地。大量私有土地的出现,使奴隶主改变了剥削方式,他们将土地出租,而租种土地的人就成为农民,这就促使奴隶主开始转化为封建地主。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进行改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3)道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性质的变化。3.
15、商鞅变法的实质是什么?变法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1)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和封建剥削关系。 (2)道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敬。在新时代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 (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目的是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 (2)“鼓励耕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富)。 (3)“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兵强)。 (4)“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这也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主要原因。 (5)“建
16、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的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历史作用。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时期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2)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改革。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时期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
17、级的产生,是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重大变革。这一时期的变法运动的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师: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兴修水利。引出下一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作为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赞颂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甚至超越了长城。(请学生根据教材和都江堰相关的历史资料,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师生互动:都江堰是哪国、谁负责修筑、一个怎样的水利工程?都
18、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地形地貌:四川的地形:四面高山,中间是成都平原,除了长江从西向东横贯而过,还有好几条大江大河从四面的高山上横冲而下汇入长江。其中一条,就是都江堰所在的岷江。岷江在四川偏西,从北向南汇入长江。岷江从北向南进入平原的出山口在灌县(因为这里的海拔高度是700米,而以成都市为中心的成都平原的海拔高度只有500米,在这个扇形的冲积平原上,都江堰扇柄这个位置可以死死地扼住岷江的洪水,使它不至于泛滥成灾,而且还能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流量),也就是后来修建都江堰的地方。在江的东岸有一个玉垒山,这个山向西伸出来了一块,结果导致这个地方,一个是水
19、流湍急,容易引发洪水;另一个是水流偏西,把东面挡住了,造成下游西涝东旱。都江堰三个工程及其基本原理:第一,李冰把玉垒山向西伸进岷江的这一块,用人工开凿岩石,给拦腰截断,形成一个向东的分水口,即宝瓶口。(留在江心的那一块山体,叫“离堆”)有了宝瓶口,岷江一分为二,可以分一部分江水向东,灌溉成都平原。第二,宝瓶口上游的岷江,江的东岸有玉垒山,地势东高西低,枯水期江水不向东流,成都平原就得不到灌溉。于是沿着留在江心的“离堆”向上游方向,修筑一个几百米长的大堤,这个大堤叫做“金刚堤”,金刚堤迎着上游江水的头部叫做“鱼嘴”。从“鱼嘴”到“离堆”之间的金刚堤,把岷江水进一步一分为二,西面的原有岷江河道,叫做“外江”;东面的河道,叫做“内江”。其中“内江”有人工导流渠的意思,每年到了枯水期,就组织工人,对“内江”进行掏挖,挖得比外江低,这样就解决了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力训练方法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掌握核心知识网络规划设计师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考试必考的职业规范探讨试题及答案
- 激光材料选择标准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考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考题试题及答案
- 审计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前景与发展考题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实习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药剂领域中的职业发展考题试题及答案
- 工程安全检查记录表
- 我与地坛读书分享
- 中石油职称考试俄语选读第01-27课
- 学校宗教排查报告(6篇)
- 新乡县恒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项目二期工程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A3报告解析课件
- “越……越……”“越来越……”课件
-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80首(精排+目录)
- 精密测量技术课后答案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 GB/Z 25320.3-2010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3部分:通信网络和系统安全包括TCP/IP的协议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