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网络系统工程_第1页
通信与网络系统工程_第2页
通信与网络系统工程_第3页
通信与网络系统工程_第4页
通信与网络系统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信与网络系统工程主要内容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网络是指将众多的通信设备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组合而成的体系。通信系统的模型如下图:什么是通信网络通信网络的组成传输系统输入信息输入数据发送的信号接收的信号输出数据源点终点发送器接收器调制解调器PC 机公用电话网调制解调器数字比特流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模拟信号 正文正文源系统目的系统传输系统输出信息PC 机通信网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用户终端设备、(2)传输链路、(3)转接交换设备通信网络的类型按通信内容:电话网、电报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传感器网按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国内网、国际网个人域网、蜂窝网、按信道电缆网、无线网

2、、微波中继网、卫星网、光缆网国内主要的通信业务网络国内主要的通信业务网络通信网络的结构通信网络的几个重要概念半双工通信(HalfDuplex):在任何一个时刻,信号只能单向传输,或从甲方向乙方,或从乙方向甲方,每一方都不能同时收、发信息。比如对讲机、收发报机以及问询、检索等之间的通信。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在任何一个时刻,信号能够双向传输,每一方都能同时进行收信与发信工作。比如普通电话、手机。通信网络的几个重要概念通信网络的几个重要概念延迟延迟指将一个比特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花费的时间。抖动抖动指在同一条路由上发送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异。呑吐量呑吐量是指网络中发送数据包的速率。丢包

3、率 丢包率是指在发送数据包时不能接受到的数据包的比率。通信标准组织和通信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l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ISO/OSI 参考模型数据流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应用层 (高)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ISO/OSI 参考模型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网络层 上层数据上层数据TCP 头数据IP 头数据LLC 头01000010数据MAC 头表示层应用层会话层段包比特帧PDUFCSFCS发送过程ISO/OSI 参考模型接收过程上层数据LLC 头 + IP + TCP + 上层数据MAC 头IP + TCP

4、 +上层数据LLC 头TCP+上层数据IP 头上层数据TCP 头01000010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网络层 表示层应用层会话层各类通信介质的介绍通信介质含义:通信媒体又称传输媒介,是通信传输系统中发方与收方之间的物理路径。常用通信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微波无线电卫星通信通信介质双绞线双绞线形式:将一对绝缘线扭绞在一起,任意拧成螺旋形,以减少对外部干扰和串音的敏感。应用场合:用户与本地中心站间及中心站与中心站间的连线。优点: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安装容易。多芯对称电缆:将多对单独的绝缘双绞线包装在外部保护层中,相邻对线螺距不同,以限制相互之间的串音或电磁干扰。带屏蔽的双绞线(有金属屏蔽):对

5、外部噪声、串音有较好的低抗力。通信介质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结构:由对地不对称的同轴管构成。内层导体外层导体绝 缘 体包 层优点:寿命长、通信容量大、质量稳定、外界干扰小、可靠性高和维护便利等。分类:50同轴电缆:适于传输基带数字信号,常用于计算机局域网或电话系统的远程传输;75 (120)同轴电缆:又称宽带同轴电缆主要用于模拟传输系统,是CATV的标准传输电缆。通信介质光纤光纤形式:很细的、可弯曲的、能传导光束的介质。传输原理: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完成通信。结构:外壳纤芯包层塑料制成,可吸收光线、防止串音、保护外层表面。透明玻璃制成,纤芯的折射率高于包层,可形成光波导效应,使大部分光被束缚在纤芯

6、中传输。光纤分类: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光纤中只传输一种模式细芯,要有激光源端接难色散小、效率高价格昂贵适于长距与高速场合光纤中存在多种传输模式粗芯端接容易色散大、效率低价格较便宜用于短距与低速场合通信介质光纤光纤优点: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雷电和电磁的干扰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缺点:接续困难,光接口比较昂贵。 光纤是通信领域中重要的传输媒质,为数据通信、远距离通信、宽带高速通信和海底传输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传输环境。通信介质无线电无线电形式:将地球上的大气作为电磁波的长距离传送介质。应用场合:作为个人移动通信的传送介质。优点:跨越自然障碍和阻隔的能力强,最适

7、合于移动通信;成本低、中继距离远、传输质量比较稳定。缺点:雨雪天气易产生吸收损耗,不利地形或环境易造成衰落现象,引起较高的误码率;保密性差。通信介质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原理:利用同步卫星上的通信转发器接收地面站发射的信号,对信号放大变频后再转发给其他地面站。优点:频带宽、通信容量大、误码率低、通信质量高、覆盖面广;应用场合:远距离传送电话、电传、电视业务及高利用率国际干线。各类主要通信技术介绍通信系统技术介绍SDHSDH传送网的概念最初于1985年由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提出,称之为同步光网络(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SONET)。它是由一整套分等级的标准传送结构组成的

8、,适用于各种经适配处理的净负荷(即网络节点接口比特流中可用于电信业务的部分)在物理媒质如光纤、微波、卫星等上进行传送。该标准于1986年成为美国数字体系的新标准。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ITUT)的前身国际电报电话资询委员会(CCITT)于1988年接受SONET概念,并与美国标准协会(ANSI)达成协议,将SONET修改后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使之成为同时适应于光纤、微波、卫星传送的通用技术体制。SDH网是对原有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系列)网的一次革命。通信系统技术介绍

9、SDH SDH特点 优点: 速率统一:155M、622M、2.5G、10G; 光接口与帧结构统一:STM-N(N=1、4、16、64); 一步复用特性:可从高速信号中直接提取/接入低速信号 强大的OAM&P能力实现了网络管理的智能化: 丰富的开销(码流量的5%)、强大的软件技术; 组网灵活、网络的生存性强: 可组多种类型网络、具有自愈能力、可在线升级; 前、后向兼容。 缺点: 带宽利用率稍低,如155M仅包括63个2M或3个34M。通信系统技术介绍SDH城域核心层汇聚层存储网络视频会议企业用户PON无线业务以太网接入层超长距网络S385S385S385S385S385S385S385S385S

10、385通信系统技术介绍SDH程控中继(G.703)无线中继(G.703)调度中继(G.703)广播系统(15kHz、802.3)时钟系统(RS422、802.3)电力监控视频系统(G.703) 电视监控(802.3)乘客信息显示系统 计算机网络(802.3)列车自动监控系统(802.3)自动售检票系统(802.3)门禁系统(802.3) 通信各系统的网管通道通信系统技术介绍ATM 异步传送模式(ATM)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用于传输、复用和交换的技术,是B-ISDN网络的核心技术。ATM技术以分组传送模式为基础并融合了电路传送模式的优点发展而来,兼具分组传送模式和电路传送模式的优

11、点。ATM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采用了固定长度的信元并简化了信头功能;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采用了标准化的ATM协议。通信系统技术介绍ATM通信系统技术介绍ADSL ADSL是一种接入网技术,全称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其主要特点:采用FDM,实现语音与数据业务的分离速率8Mbps(下行),1Mbps(上行)传输距离最大可达45Km通信系统技术介绍EPONEPON是一种接入网技术,全称为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这种技术采用了波分复用

12、技术WDM,实现单纤双向传输。通信系统技术介绍EPON传送能力1000BASE-PX10:以太网速率1Gb/s对称(线路速率1.25Gb/s,8B/10B编码),10km、至少1:16(功率预算上行5-23dB、下行5-21dB)1000BASE-PX20:以太网速率1Gb/s对称(线路速率1.25Gb/s,8B/10B编码),20km、至少1:16 (功率预算10-26 dB)目前主流设备可实现20km、1:32工作波长(单纤双向)上行:12601360nm(常用1310nm)下行:14801500nm(常用1490nm)下行CATV:15501560nm通信系统技术介绍EPON802.3M

13、AC帧、 8B/10B线路编码下行TDM广播ONU根据接收到的以太网帧的preamble中的LLID过滤出属于自己的以太网帧802.3MAC帧、8B/10B线路编码上行TDMAONU上行方向的TDM完全由OLT静态或者动态控制OLT给每个ONU发布授权, ONU仅在属于自己的grant window中向OLT发送上行业务中国电信城市光网业务介绍网络。城市光网(MONet)”是以FTTH、FTTB光接入技术为基础,以高性能路由集群、IPv6等关键技术为导向,以IP全业务支撑系统为依托,构建“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能力,打造以IP化、扁平化、宽带化、融合化为核心特征的可管可控的绿色高

14、性能光网络。“城市光网”是中国电信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摆脱铜缆接入技术的带宽瓶颈,在城市化地区实现商务楼光纤到楼层、住宅小区光纤进门洞,满足多业务高宽带承载要求的“三网融合”的宽带光中国电信城市光网业务介绍城市光网建设原则新建小区商务楼已建小区园区中国电信城市光网业务介绍建筑内局域网组网介绍局域网的介绍LAN的主要技术特点(应用角度)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高传输速率10Mbps1000Mbps低误码率10-8 10-10 为一个单位所拥有采用总线、星形、环形拓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随机,受控)与交换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

15、Ethernet) 目前,以太网占据了整个局域网90%左右的份额,而且随着万兆以太网标准的制定和相关产品的推出,以太网在传输速度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以太网固有的良好兼容性、升级的平滑性等特点,以太网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泛。以太网的发展历史Ethernet的核心技术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随机争用技术起源于夏威夷大学校园网ALOHA;70年代, Xerox公司开始Ethernet实验网的研究,宣布了Ethernet产品;80年代初,Xerox、DEC与Intel联合宣布Ethernet V2.0规范 ;在此基础上,IEEE802工作组于1982年制定了第一个IEEE的以太网标准(编

16、号为802.3); 90年代,10Base-T标准使得Ethernet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目前,交换式Ethernet与最高速率为10Gb/s的高速Ethernet的出现,更确立了它在局域网中的主流地位。以太网的关键技术CSMA-CD2022/9/542冲突(碰撞)Collision以太网上由于多台计算机争用传输介质,两台或以上计算机发出的信号在同一段介质上叠加,而引起的信号错误。以太网的关键技术CSMA-CD局域网的特性:与帧传输时间相比,传播时间比较短站点能够马上知道其他站点的传输CSMA:载波侦听(先听后发) 站点监听媒体, 只有媒体空闲才可以发送数据. 降低冲突概率.多路访问 一个源节

17、点发出的信息可同时到达多个站点仍然有可能多个站点同时开始发送数据, 产生冲突802.3以太网和OSI的关系 IEEE802.3以太网标准规定了OSI模型中的第一层以及第二层的MAC子层10M以太网介绍10Base-2以太网示例(a) BNC头 (b) T型头(c)网卡 (e)同轴电缆10Base-2以太网拓扑结构:总线型在以太网中使用的双绞线在以太网中使用的光纤示例示例示例各种以太网卡示例在以太网中使用的光纤接头(a) ST光纤连接器 (b) ST光纤适配 (a) SC光纤连接器 (b) SC光纤适配器 (a) FC光纤连接器 b) FC光纤适配器 其它一些网络配件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5

18、3传统的局域网技术是建立在“共享介质”的基础上,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CSMS/CD、Token Ring、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用来保证每个结点都能够“公平”地使用公共传输介质;每个结点平均能分配到的带宽随着结点数的不断增加而急剧减少;网络通信负荷加重时,冲突和重发现象将大量发生,网络效率将会下降,网络传输延迟将会增长,网络服务质量将会下降。在整个共享型以太网系统中,受到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式的制约,整个系统处在一个碰撞域范围中,系统中每个站都可能在往媒体上发送帧,那么每个站要占用媒体的机率就是10(Mb/s)/n,n为站数,包括10BASE 5、10BASE 2和1

19、0BASE T系统,都属于是共享性以太网。共享以太网 一个冲突域内在一个特定时刻只能有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帧,其它站点只能接收数据帧 每个站点的带宽:10/n Mb/s,随着n的增大,加上冲突的发生,每个站点的带宽将明显减少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交换机HUBHUB 核心设备为交换机,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即一个冲突域。多个站点可以允许同时发送数据帧。站点间不再有冲突与踫撞。 每个站点的带宽:依据交换机的交换矩阵的处理能力。通常交换机的处理能力能让全部端口达到全线速。开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是空的 MAC 地址表0260.8c01.11110260.8c01.2222026

20、0.8c01.33330260.8c01.4444E0E1E2E3ABCD交换机如何学习主机位置交换机如何学习主机位置工作站A向工作站C发送数据帧交换机将E0端口和帧的源地址即工作站A的MAC地址写入表中由于不知道工作站C在何处,所以向其他的端口复制转发(又称泛射) MAC address table0260.8c01.11110260.8c01.22220260.8c01.33330260.8c01.4444E0: 0260.8c01.1111E0E1E2E3DCBA交换机如何学习主机位置工作站D向工作站C发送一个数据帧交换机通过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学习到了在端口E3连接着工作站D由于交换

21、机的MAC表中并未有工作站C的表项,因此仍项交换机的其他所有端口泛射该数据帧MAC address table0260.8c01.11110260.8c01.22220260.8c01.33330260.8c01.4444E0: 0260.8c01.1111E3: 0260.8c01.4444E0E1E2E3DCAB交换机如何学习主机位置工作站C接收到工作站A发来的泛射的数据帧,然后对工作站A进行应答。(其实就是C向A发送数据)因为之前交换机已学习到工作站A的端口位置,因此不再需要泛射即可直接发送数据帧到工作站A交换机又从这个发回去的数据帧的源地址学习到了工作站C的MAC地址。 E0: 026

22、0.8c01.1111E2: 0260.8c01.2222E1: 0260.8c01.3333E3: 0260.8c01.44440260.8c01.11110260.8c01.22220260.8c01.33330260.8c01.4444E0E1E2E3XXDCABMAC address table交换机转发方式存储转发方式交换机首先要完整地接收站点发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如接收数据是正确的,再根据目的地址确定输出端口号,将数据转发出去。优点:具有差错检测能力,并能支持不同输入/输出速率端口之间的数据转发。缺点:交换延迟时间相对较长。FrameFrameFrame交换机转发方式直

23、接交换方式交换机边接收边检测。一旦检测到目的地址字段,就立即将该数据转发出去,而不管这一数据是否出错,出错检测任务由节点主机完成。优点:交换延迟时间短。缺点:缺乏差错检测能力,不支持不同输入/输出速率的端口之间的数据转发。Frame交换机转发方式Frame改进直接交换方式将直接交换与存储转发交换结合起来,在接收到数据的前64字节之后,判断数据的头部字段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转发出去。这种方法对于短数据来说,交换延迟与直接交换方式比较接近;而对于长数据来说,由于它只对数据前部的主要字段进行差错检测,因此交换延迟将会明显减少。高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传输介质所需传输线数目最大网段长度100BaseTX

24、5类以上双绞线2对100米100BaseFX单模/多模光纤1对2000米100BaseT43类以上双绞线4对100米100BaseT23类以上双绞线2对100米高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传输介质相关标准最大网段长度1000BaseSX多模光纤802.3z275-550米1000BaseLX单模/多模光纤802.3z550-10000米1000BaseZX/LH单模光纤802.3z70-120千米1000BaseCX屏蔽铜缆802.3z25米1000BaseTX5类以上UTP802.3ab100米高速以太网-万兆以太网传输介质波长最大网段长度10GBase-SR多模光纤(50u)850nm300米1

25、0GBase-LR单模光纤1310nm10千米10GBase-ER单模光纤1550nm40千米10GBase-ZR单模光纤1550nm80千米10GBase-T6类、6A类以上UTP55米(CAT6)、100米(CAT6A)智能建筑中的局域网架构星型网络结构三层设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接入层核心/汇聚交换机Serverstationstationsstations接入层接入层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厂商及产品CISCO(高端交换机)Catalyst 6500Catalyst 4500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厂商及产品H3C(高端交换机)H3C S9500系列核心路由交换机H3C S7500E系列核心路由交

26、换机CISCO(中低端交换机)Catalyst 3750Catalyst 3560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厂商及产品CISCO(低端交换机)Catalyst 2960Catalyst 2940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厂商及产品H3C(中低端交换机)S5500-28C S5500-52CS5500-28F S3600-28TP S3600-28P S3600-28F S3600-52PH3C S5500系列路由交换机H3C S3600系列路由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厂商及产品H3C(中低端交换机)H3C S5100系列二层交换机H3C S3100系列二层交换机 S5100-16P-SI S5100-24P-

27、SI S5100-48P-SI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厂商及产品无线网络组网介绍无线网络技术介绍无线局域网简历回顾2003年6月,采用2.4GHzOFDM射频技术的802.11g标准正式诞生,当年WLAN全球终端发货量25,930,0002004年9月,Nokia、Moto、NEC、三星宣布推出蜂窝WLAN双模手机2005年年初 ,世界第一个无线城市在美国费城启动2009年9月,802.11n标准正式发布,无线速率进入百兆时代至2007年年底,每10万人拥有的热点数美国8.8个,英国18个,法国16个中国热点数总共有5420个;有超过30家公司推出双模手机,型号达110多个2008年6月,Wi-Fi

28、联盟公布,目前WLAN技术在全球的用户已超过4.5亿,WLAN 成为事实上的全球统一无线通信技术1999年,802.11b、802.11a标准相继发布,开启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大幕无线局域网发展趋势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范围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演进无线局域网技术对比802.11802.11b802.11a802.11g802.11n标准发布时间July 1997Sept 1999Sept 1999June 20032008合法频宽 (美国)83.5MHz83.5MHz325MHz83.5MHz83.5MHz频率范围 (美国、中国) 2.400-2.483GHz2.400-2.483GHz5.150-5.3

29、50GHz 5.725-5.850GHz2.400-2.483GHz2.400-2.4835GHz非重叠信道(美国、中国)331333 (20MHz)/ 1 (40MHz)13 (20MHz)/ 5 (40MHz)调制技术FHSSDSSSDSSSCCKOFDMCCKOFDMDSSS/OFDM单载频数据速率1, 25.5, 116, 9, 12, 18,24, 36, 48, 546, 9, 12, 18,24, 36, 48, 54 6.5-144.44Mbps(20MHz)13.5-300Mbps(40MHz)Max UDP Throughput(1500 byte)1.7 Mbps7.1

30、Mbps30.9 Mbps30.9 Mbps200MbpsMax TCP/IP Throughput (1500 byte)1.6 Mbps5.9 Mbps24.4 Mbps24.4 Mbps150Mbps目前业界采用的主流WLAN协议为802.11g,同时802.11n正在逐步兴起802.11n的新技术特点无线局域网架构的演进胖无线与瘦无线方案FAT AP方案FIT AP方案技术模式传统主流新生方式,增强管理安全性传统加密、认证方式,普通安全性增加射频环境监控,基于用户安全策略,高安全性网络管理对每AP下发配置文件Access Controller上配置好文件,AP本身零配置用户管理类似有线

31、,根据AP接入的有线端口区分权限无线专门虚拟专用组方式,根据用户名区分权限WLAN组网规模L2漫游,适合小规模组网L2、L3漫游,拓扑无关性,适合大规模组网增值业务能力实现简单数据接入可扩展语音等丰富业务瘦无线架构Lightweight Access PointsSecurity PoliciesQoS PoliciesRF ManagementMobility ManagementLWAPPCisco Wireless LAN ControllerCisco WCSSNMP v2/v3IE Web browserCisco Wireless Location ApplianceSwitch/

32、RoutedNetwork第三方网管RADIUSLWAPP:LIGHTWEIGHT ACCESS POINT PROTOCOL主要厂商的无线产品(思科)特性:最佳的工业扩展性和吞吐量企业级安全性灵活的配置选项实时的无线网监控和流量传输室外的广域网优点:零接触管理自动化无线监测设备支持所有部署策略(室内和室外)从安全覆盖到高级服务移动平台 室内接入点1130AG1000室内坚固型接入点15001240AG1230AG室外接入点/网桥140013001250AG802.11n主要厂商的无线产品(思科)优点:每Cat 6K机架最多提供1200个接入点为大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学校、中小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提

33、供高的性价比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理想平台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集成特性:企业级扩展性和可靠性实时RF管理多层次安全移动性管理独立和集成选项 网络统一平台 无线局域网控制器4400Catalyst 6500 系列无线业务模块 (WiSM)2100WiSM交换路由平台内置于集成业务路由器内置于Catalyst 3750 交换机主要厂商的无线产品(H3C)无线应用FIT/FAT APMESH /网桥WH2520WA2110-AGWA2210-AGWA2220-AGWA1208E-G/GP无线控制器系列WX5002WX6103S7500 插卡S7500E/9500插卡网络管理软件安全客户端无线IDSWB

34、2320WA1208E-AG/DG/AGPWA2220E-AGWA2210X-G/AG/AGPWiFi语音WA2610E-AGNWA2620E-AGN100mw100mw100mw500mw单频500mw双频500mw室外11n双频11n单频WX3024一体化交换机无线MESH介绍高速移动:300Km/h高速数据传输能力:54Mbps100%基于IP没有基础网络抗毁性能强自适应、自组网、自愈合、集中管理MESH技术最早由美国军方DARPA(科研机构)斥资近$3亿研发而成,应用于波斯湾和海湾战争的作战通信指挥系统。2000年以后,MESH技术应用于WiFi开始升级,形成基于WiFi的MESH技术

35、研究和产品研发高潮。目前,基于WiFi的MESH已经在北美、欧洲、亚洲部分地区逐渐形成了规模应用,特别是美国等地的无线城市建设浪潮,让无线MESH技术走到了无线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无线MESH介绍(1). 是一种新型无线城域网技术,提供无线路由功能,可扩展WiFi形成无线城域网(2). 单节点无线性能相比WiFi有很大增强,满足构建无线城域网的要求。(3). 网络拓扑成网状(4). 具备多跳功能(5). 网络具有自组织能力(6). 网络具有自修复能力(7). 网络具有自平衡能力(8). 高带宽,低成本(依据业界惯例,无线MESH技术特指基于WiFi的MESH技术)MESH与WLANIntern

36、etInternet传统的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MESH网络- 热点覆盖- 依赖有线连接- 无线性能较差- 数据固定路径转发- 热区覆盖- 无线自成网络,不依赖有线连接- 无线性能大幅增强- 自动适应最佳路由,网络自组织,自均衡MESH与WL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MESH覆盖距离(100mw发射功率,全向天线)室内100m,室外300m(空旷地带)室内100200m,室外300m3Km(空旷地带)移动性小于50Km/h50Km/h350Km/h传输带宽22Mbps(TCP)322Mbps(带宽损失用于底层私有协议开销)抗干扰能力弱强无线网络性能由于节点间无协商机制,再多节点也无法形成高质量

37、无线覆盖网络,盲区众多,切换时延大(几秒)节点间存在协商机制,可以形成高质量覆盖的无线网络,可消除盲区,切换时延小(无缝切换几秒)MESH的组网结构国际互联网与TCP/IP什么是因特网因特网(Internet)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但究竟什么是Internet?Internet通常称为“因特网”、“互联网”和“网际互连网”等。从网络通信的角度看,用TCP/IP协议把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种机构的内部网络连接起来的超级数据通信网。从拓扑结构的角度考虑,因特网是将各种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互连。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因特网是在一个巨大通信平台基础上形成的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网。因特网的发展历史 1、Int

38、ernet的起源 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这是Internet的雏形。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在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上,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

39、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中国因特网概况 1994年起,我国四大骨干网联入Internet,这四大骨干网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CHINANET是美国 Internet网络在中国的延伸。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NCFC)。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ducation

40、 and Research Network,CERNET)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把全国大部分高校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中国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China Golden Bridge Net,CHINAGBNET),China GBN,又称金桥网)。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CHINAGBNET自1993年开始建设,1996年9月CHINAGBN商业性网络开通。因特网基本服务 因特网上的基本服务:WWW(万维网、WEB)E-MAIL(电子邮件)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录)BBS(电子公告版)其他TCP/IP协议 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利用TCP/IP协议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个网络的无缝连接。通常所谓某台主机在Internet上,就是指该主机具有一个Internet地址(即IP地址),并运行TCP/IP协议,可以向Internet上的所有其它主机发送IP分组。TCP/IP是最早出现的网络协议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协议,它的出现顺应了社会需求。DARPA为推广TCP/IP,采用开放策略,以低价出售TCP/IP使用权,鼓励厂商开发TCP/IP产品。TCP/IP与流行操作系统UNIX的结合是其成功的一大源泉。与ISO/OSI相比,TCP/IP技术来自于实践,简单实用,效率高。TCP/IP协议栈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