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发展及潜能优势_第1页
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发展及潜能优势_第2页
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发展及潜能优势_第3页
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发展及潜能优势_第4页
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发展及潜能优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发展及潜能优势 PAGE 8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发展及潜能优势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实现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受到学生的青睐,这也给艺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本文首先分析目前艺术院校的发展模式及教育部门对艺术院校发展的方针政策;其次,深入讨论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指出他们的发展优势,希望能为广大的艺校学生提供一些鼓励与帮助。关键词:艺术类院校 发展 学生优势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19520495 摘要 PAGEREF _Toc319520495 h I HYPERLINK l _Toc319520496 引言 P

2、AGEREF _Toc319520496 h 1 HYPERLINK l _Toc319520497 1. 现社会对艺术教育发展的模式以及方针政策 PAGEREF _Toc319520497 h 1 HYPERLINK l _Toc319520498 1.1艺术院校的发展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319520498 h 1 HYPERLINK l _Toc319520499 1.2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 PAGEREF _Toc319520499 h 2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0 1.3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PAGEREF _Toc319520500 h 3 HYP

3、ERLINK l _Toc319520501 2.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潜能开发 PAGEREF _Toc319520501 h 4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2 2.1心态良好,勇于尝试 PAGEREF _Toc319520502 h 4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3 2.2善于学习,努力进取 PAGEREF _Toc319520503 h 4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4 2.3重视自我发展 PAGEREF _Toc319520504 h 5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5 3.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优势特征 PAG

4、EREF _Toc319520505 h 5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6 3.1较强的审美能力 PAGEREF _Toc319520506 h 5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7 3.2丰富的想象、创造能力 PAGEREF _Toc319520507 h 5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8 3.3全方位的认识能力 PAGEREF _Toc319520508 h 5 HYPERLINK l _Toc319520509 4结论 PAGEREF _Toc319520509 h 6 HYPERLINK l _Toc319520510 参考

5、文献 PAGEREF _Toc319520510 h 7 HYPERLINK l _Toc319520511 致谢 PAGEREF _Toc319520511 h 8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摒弃应试教育,落实国家素质教育规划,高校艺术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模式和体制。大学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培养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人才目标1。就现在社会市场所需的人才而言,已经不单指专业型人才,而是专业型人才转向符合型人才的一个趋势转变,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是需要符合型人才的,无论从思维能力上,还是从

6、创造能力上,对工作都有很好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四化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艺术教育现象古已有之,但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学体系已经在逐步完善。社会的发展为艺术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艺术教育学的概念、研究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它的建立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内在的潜能优势以及社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无论从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重视艺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认识能力上都有着潜在的发展优势。面对社会市场的就业压力,我们能更好的去应对。1. 现社会对艺术教育发展的模式以及方针政策1.

7、1艺术院校的发展因素分析1.生源分析。高等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类型。为了提高我国高等职业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最大限度的扩充生源的群体结构特征,也必然引发一个多样化的生源结构,即其生源不应该仅仅是高中文科艺术毕业生,还应该包括应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毕业生,普通高中的文理科毕业生等,以满足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艺术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的需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不同的艺术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正逐步扩大的同时,如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都依赖于生源,经过生源因素分析后发现,只有正确看待生源结构的多元化、生源能力的多元智能

8、、以及生源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源质量、结构及特征都将成为教学模式中重要的影响因素2.社会需求分析2。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高校扩招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相当多的中专校升格为大专院校,大学毕业生数量进入一个快速增加的阶段。据有关数字统计,2000年107万,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达到了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毕业生达611万,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全国高职招生46万人,2005年招生268.1万人,10年增长了5倍3。社会就业

9、岗位并没有按同比例增加,这势必导致人才市场成为买方市场,而高职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本科与中专的上挤下压,本身的竞争力较弱,就业问题相当严峻。在人才需求市场上,目前一方面人才供应方每年有大量人才毕业,寻找工作岗位遇到困难,而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到处寻找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人才供需双方存在需求错位等现象,只有缓解社会需求与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的距离、促进职业更新与教学改革协调发展、搭建企业与学院共同发展的桥梁,才能走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出路4。3.师资队伍分析。在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但拥有艺术设计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能应用于教学中去,而且还要更加熟悉设计、生产、施工一线的技术革新、设

10、计一线实践经验和处理设计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 1.2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英文对应词是“models of teaching”。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我国教学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新课题5。因此,我们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

11、的基本程序或框架6。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表现,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可操作性、整体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7。因此,教学模式的分类及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如按教与学的关系分为:传递与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与辅导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按发展历程分:古代朴素的教学模式、夸美纽斯教学模式、赫尔巴特教学模式、杜威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活动中进行提炼、抽象和归纳。但这种基本范型在不同环境下如何才能被多效组合,那就必须了解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目

12、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要素,以及这五个要素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8。 1.3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其它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具有统一性,但也同样具有个性。首先,完善体系的建构,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保障。艺术专业教学模式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现代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系统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如对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掌握,便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只有在真正的问题面前,学生的学习才会产生;再如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引进,让我们看到更多学生的能力闪光点,为教学多样化、成才化开辟了新的途径9。因此,在多种新成果、新理论的支持下,深刻的揭示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运动的规律,以此构

13、建新的操作模型。其次,双主模式的建立,体现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交流本质。艺术专业是一个交流性、创造性都很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单靠教师的灌输是无法满足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10。因此,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尝试练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介入学习的机会,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师生民主、平等、合作等,在这种良性的氛围中和谐发展。第三、现代技术的支撑,赋予教学模式鲜活的表现力。艺术教育伴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而逐步走出了自己专业的特色和风格,其极强的可视性、感染力、时效性、流行性等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通过现代教育技

14、术突破教学时空,拓展教学信息资源,扩大教学信息交流范围,提供个性化教学环境等11。因此,在教学模式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现代化也为教学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条件。最后,校企合作的深入,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为了适应市场、社会、企业、学生、教育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我们的教育模式就是要在进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把学校从办大教育中解放出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引入企业、引入社会的实际需要,通过工作室的操作方式,完成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实现角色的快速转换12。2.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潜能开发2.1心态良好,勇于尝试艺术院校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并敢于尝试

15、,同时具备良好的心态,勇敢的面对挫折,大多数的同学认同“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即使风险高,也会去做” 的观点,可以得出艺术院校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视角锐利,喜欢新奇事物,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并有强烈的愿望及精力愿意尝试。这可能与艺术院校学生较强探索欲望、敢于尝新、情感敏捷丰富、爱好广泛等共同的特性有关13。2.2善于学习,努力进取一般而言,艺术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选择的专业,所以,在对于自己专业的学习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热情和喜好。他们以自己的爱好为基础,以自主选择为主体,充分认同自己所选专业,并希望在专业领域里发挥个人能力和特长,可以有所作为。艺术院校大学生

16、自我发展道路设计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对专业十分热爱与认同。艺术院校学生平日十分重视专业成就,积极寻求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大的成就,但同时也表现出理想主义、完美主义、好高骛远、缺乏实干精神等心理特点与倾向,不过当心中理想的就业状态与社会现实存在差距时,易表现出拖延就业、拒绝就业等特点,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但我们还是必须肯定艺校学生热爱学习,努力进取的品质14。2.3重视自我发展艺术院校与其他院校的教学方式不同,艺术院校的教学往往以个体教学为主,以个人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利于学生自我的独立与发展。

17、3.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优势特征3.1较强的审美能力由于艺术院校学生从小就对艺术充满兴趣,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而且,艺术院校的学生追求个性的独特,认为独特的个性激发灵感,从而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成果。艺术院校的学生希望能够决定和主宰自己的一切,从而为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艺术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突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和倾向尤为明显,对教师的督导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的规章以及引导具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行为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较为散漫和随意,不过这些不妨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3.2丰富的想象、创造能力艺术院校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学生在学业中发展其自由的个性,由此,艺术院校学生都是个

18、性十足的。而这种个性正是创造能力的源泉,艺术院校的学生想象力也是浩瀚无限的,比如,中戏的那些毕业生的电影作品就充分体现出学生想象力丰富,创新、创造能力的优势。3.3全方位的认识能力艺术院校学生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和较强的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独立、张扬。这种较高的自我效能在专业学习、个人发展上可以提升自信,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有助于学业成绩的进步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但也反映出艺术院校学生性格特点、自我评价方式带来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提出的问题,由于学生大量时间用于艺术专业学习,参与校外社会公众活动的时间相对其他高校较少,使得他们社交范围相对狭窄,缺乏社会交往渠道,在建立人际关系、拓展自我社会性发展上表现

19、出不足。不过在同龄人中,艺术院校的学生认识能力还是比较全面、到位的。4结论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发展模式要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院校艺要充分依托多学科优势,与工程、信息、电子、材料、管理以及历史、哲学等专业紧密联系,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发展模式,最终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文中观点难免出现错误,敬请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权慧,林楠.艺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1-4. 2王英梅,格桑泽仁.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坛.2008(3):13-15. 3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2-15. 4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1-5. 5查德格里格.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12-15. 7Taylor,Peplau.社会心理学M.谢晓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3-7.8何新闻.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4):3-7.9李玉向.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