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与身体素质_第1页
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与身体素质_第2页
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与身体素质_第3页
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与身体素质_第4页
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与身体素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与身体素质PAGE PAGE 6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与身体素质王卫星身体素质的概念 身体素质是指身体的健康水平和大脑机能状况。是人在社会中生活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身体素质不仅是人体机能运动的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而且也是人体劳动和生活机能能力。这种机能能力在篮球运动中主要表现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完成单个动作频率的快慢、体位移动一定距离耗时的多少、保持肌肉持续动作时间的长短、肌肉群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各个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等方面。由于这些机能能力是在大脑皮质神经调节和有关组织器官的配合下以肌肉活动的形式反映出来,所以身体素质又可看成是人体在大脑神经中枢调控下,

2、通过肌肉的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机能能力。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 现代篮球运动的突出特征就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直接、全面对抗” (钱澄海)。 “一定限制条件”是指规则的限制,规则直接影响和制约教练员的训练方向和内容,规则发生演变教练员就要及时调整,改进训练设计和要求,以尽快适应形势的发展。“直接、全面对抗”是指篮球竞赛中运动员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这种接触具有激烈的对抗色彩,而且这种对抗是全面的,它包括了身体的抗衡、技术的抗衡、战术的抗衡、心理的抗衡、谋略的抗衡等等。在竞赛中这种全面的对抗表现为综合性的。根据这一突出特征,运动员不但要有一定的身高、体重,而且运动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弹跳、灵敏、柔韧

3、、协调)有全面发展;技术也要全面,而且有绝招和特长,并达到技艺的水平;战术要从“变”字做文章;心理要开发智力,注重意识。谋略则主要体现为临场战术的指挥。运动特征(突出速度和高度的全方位运动) 快速、高度、全面、持久是当代篮球比赛中最显著的运动特征。 快速是以最短的时间争取空间并能投篮得分的有效手段。为达到上述目的,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速度的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一、运动员的观察、判断、反应以及动作速度需更加迅速敏捷;二、技战术的运用需更加快速紧凑。如动作速率、移动速度、重心调整、技术之间衔接明显加快,攻守转换战术变化连贯、紧密。据第九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统计,南斯拉夫的快攻得分占总得分的40.9%

4、,西班牙占33.6%,美国占20.6%。快攻已是当前世界强队进攻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目前在高水平的世界比赛中,很多优秀强队平均每场得分都在100分以上。这种高比分的出现反映出篮球比赛朝着更加快速的方向发展。毫无疑问,今后新的攻防队形和多种战术配合,也将着眼于提高与发展攻防的速度与变化。可以说,速度是篮球运动的灵魂,是制胜因素中的关键。高度实质上为了更好的占有制空权,它由运动员的身高和弹跳绝对高度两者组成。据调查,世界男子强队的身高均值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世界冠军队同身高的相互关系,冠军队大多数高于前3名的平均身高,但很少最高的球队就是冠军队。这意味着:高度是必要的条件,但不

5、是唯一的要求。身高还必须结合出众的弹跳爆发力和完善的技术,才能形成高度优势。目前绝大多数运动员都能随心所欲地完成扣篮动作,并能在快攻的结束部分和阵地进攻中完成凌空球的战术配合。因此,在今后的篮球比赛中争夺高空优势将会更加激烈。 全面是随着篮球运动技术向高水平发展而产生的。它不仅要求全队的战术变化丰富多样,攻守平衡。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在各自的专职位上有“绝招”外,还必须在攻防的全面技术上都有很高的运用水平,与其对应所表现出的人体运动特征是前后左右、直线与曲线、支撑与腾空、周期与非周期以及肢体的摆动、鞭打、缓冲和蹬伸等多种运动形式的相结合,基本上包含了人体运动的所有形式。又由

6、于篮球比赛持续时间较长,打满四节比赛约耗时近两小时,据统计仅往返奔跑就达200次,约5400-6000米。还必须在激烈的攻防对抗中,持续快速地完成跳跃、急停、起动、投篮、突破防守等技术动作。这些因素均构成了篮球比赛时的运动特征。由此看出,篮球比赛时的运动形式在身体素质方面除移动、助跑、弹跳力要很突出外,灵活性、协调性及专项耐力也要求达到很高的程度。 生理学特征安静时脉搏与血压:训练水平高的篮球运动员,由于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高,所以心跳缓慢,血压适度下降。优秀篮球运动员安静时的脉搏和血压分别为42-54次/分和96-100/54-60mmHg。比赛后脉搏:比赛后即刻脉搏,打满全场的主力球员心率多

7、在180次以上,最高达204次(与对国家女篮的测试基本吻合)。训练水平越高,脉搏恢复的越快。比赛后的脉搏(次/分)分级准备活动后全场比赛后1分5分15分30分60分90分优74-86204187152120-130100-11090中86-100197168154124-134110-13090-110差100180164158128-138120-13090-120 (依李家盈1989)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是反映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两届国家队女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比较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最大摄氧量(ml/minkg)2000年女篮20.401.98186.80

8、6.3976.019.3453.734.551996年女篮23.932.46180.469.3270.526.3447.393.66P0.01P0.01P0.01P0.01(依陈德春2002)新一届国家女篮运动员的平均最大摄氧量为53.734.55 毫升/分/公斤体重,比上一届国家女篮高13.38%,与我国男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48.3558.50毫升/分/公斤体重)基本相同。 4. 能量供给: 三种供能系统同时参与工作,据原兰州军区女篮教练马春宝对运动员比赛中平均一分钟的运动强度分析来看,在无氧代谢支持下的极量运动的内容是完成关键技术动作,但比例很小(10.24%),而剩下的89.24%运

9、动则主要靠有氧代谢来完成大多数的技术动作和消除乳酸,所以“有氧代谢是基础”。 一分钟强度简表时间6.5533.7520比例10.42%56.25%33.33%运动内容冲刺.拼抢篮板.快速起动.全力滑步中速跑.后退跑.一般滑步.跳跃慢跑.走动.站立运动强度极量亚极量小(依马春宝1986)但从国家女篮近期参加的10场国际比赛所测得的有关数据来看,三种能量的供给比例差异很大,集中体现在血乳酸的变化上。在同一场比赛中,不同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可在2.014.6mmol/L的范围波动,同一运动员也显示出极不稳定的态势,如潘巍8.83.8 mmol/L;陈楠8.72.3 mmol/L。在不同的比赛和场次中,运

10、动员的血乳酸值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血乳酸的变化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比赛的规模和激烈程度;赛事规格、 竞争对手、技战术风格。运动员的体能状况;体力、精神、斗志、能源。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包括心理素质);快慢肌纤维比例、中枢神经机能状态、赛前心理状态。赛前准备活动;时间、内容、运动量与强度。我国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肺活量分别为:男4.970.93升/分和5125216毫升,女4.371.3升/分和3870486毫升。 身体素质特征 根据篮球运动项目的运动特征和生理学特征,我们按其对不同的身体素质所需要的重要程度进行以下排列: .速度力量、灵敏协调; . 速度、专项耐力、最大力量;.力量

11、耐力、一般耐力、柔韧。起动、急停,突破、防守,篮板冲抢、投篮起跳及多种变向的突发动作均需要高度发展的速度力量。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快速克服外界负荷的能力。它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由起动力、爆发力、制动力和反应力组成。在最短时间内(通常50毫秒以内)最快地发挥下肢力量,称为起动力。以最短的时间(在150毫秒以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称为爆发力。在迅速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中,肌肉克服阻力,产生最大负加速度的能力,称为制动力。在速度性负荷作用下,快速牵拉肌肉,引起强烈牵张反射所产生的超大肌肉力量,称为反应力。速度力量起动力爆发力制动力反应力 篮球比赛是以快

12、速运动着的球员和球为信号的、瞬息万变的集体对抗项目。对运动员快速力量素质不仅要求高,而且有鲜明的专项特点。围绕着能够准确地处理好人与球的正确关系,篮球运动员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比较高,中枢神经系统对所有系统和器官的调节能力较强。以速度力量素质为基础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始终贯穿于比赛之中。这是篮球运动的独特之处。 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是适应快速运动着的人和球所必须的运动素质。在向高质量技战术和快速配合发展的今天,即使在重点发展力量素质时也必须将速度因素放在首位,可以说速度素质是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中的中心环节(功率的大小取决于P= FV,篮球运动员的快速用力结构,主要依赖于F

13、的增大,这与对短跑和跳高运动员的研究结果类似。)。由于运动器官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工作,神经系统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专项耐力作保证,也就不可能有善始善终的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防守和进攻中取得对抗性身体接触优势的本钱,提高最大力量水平不仅有利于发展各种速度和弹跳力,还能提高运动员在激烈比赛中的对抗能力和稳定性。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相结合;移动耐力与跳跃耐力相结合,是篮球运动员耐久力的特殊形式。由于技术动作的变化和防守范围的加大,对篮球运动员的肩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乔丹的动作幅度特别大),由此来加大力的作用范围和力的作用时间

14、,提高动作的质量和效果。以便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运动员所具备速度力量和技术水平。 三.身体素质对篮球运动的意义有利于掌握先进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 现代高水平的篮球队,必须具备3种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必不可少的取胜因素,即高超技巧、高速度和高空优势。这3个因素是密切关联的,一个队若不具备高水平的三个因素,就不可能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如果其中为一个弱势因素,即使有其他两个优势因素,也较难得到补偿。只有这3个因素平衡发展,才有可能获取佳绩。而其中的两个因素对身体素质的依赖程度极高,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技战术。 以力量素质为例,篮球运动员完成比赛上各种动作的过程,是生

15、物体与外界物体发生力作用的过程,原动力来自于肌肉的收缩力。动作技术的优劣,源于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其根源仍在于人体各部肌肉群收缩与放松的协调用力状况。在篮球训练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忽视肌肉的力量状况,单纯去谈人体各环节动作在时间和空间组合上的技术问题,最终事倍功半。相反,明智的教练员则从改善人体各部分肌肉力量状况入手,使许多技术问题迎刃而解。因此,作为竞技运动能力因素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有人曾就身体素质与技战术及运动成绩的关系,做过这样的比喻:运动成绩犹如高楼大厦,技术、战术则似构筑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而身体素质如同

16、高楼的地基。盖楼首先要打牢地基,若地基不牢,钢筋水泥竖不起来,高楼大厦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实践已证明,不同技战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只有身体素质提高了,发展高质量的技战术水平才有可能。在篮球的多年的训练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术、战术脱节或以大强度的技术训练代替身体素质训练的问题,后来都逐步地克服并使三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才使得篮球运动的技术水平得以较快地发展。有利于承受大负荷量训练和高强度比赛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比赛的密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地加大,训练负荷也随之提高。近年来,我国采用篮球联赛的主客场制对运动员在整个赛季中承受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能力和比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

17、这两种能力的好坏与否均与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高低密切关联。换言之,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在整个联赛阶段有高质量的技战术训练和高水平的激烈比赛。同时,高水平的身体素质还是形成稳定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例如,“自信”是运动员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运动员在比赛中缺乏信心,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自信”和人体有机体的能力相互联系,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才能精力充沛,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并具有成功的信心。此外,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正确的理解和估计,知觉精确,思维判断敏捷、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个人情绪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上的

18、。有利于防伤防病、延长运动寿命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建立在身体素质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机体能力发展水平越高,其衰退速度就越慢,保持时间也就越长。这样,专项技术、战术发挥与保持的时间相应就会更长,运动水平衰退速度也就更慢,运动员就能长久地保持高水平的竞技运动能力。表一说明了身体素质水平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如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与技术水平不能适应,伤病就会频频出现(常见的膝伤、腰伤),运动寿命就会过早夭折。同样,如果身体素质水平没有得到高度发展,那么机体能力保持时间将会减少,衰退速度将会加快,也会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发展与保持。与国外运动员相比我国选手的运动寿命相对较短,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此。三名世界

19、著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关系 项目姓名专项成绩身体训练水平创造并保持优异成绩年龄备注刘易斯(美国)100m:986200m:19824100m接力:3750跳远:8.91m具有非凡的身体训练水平21岁38岁第23届奥运会4枚金牌第24届奥运会2枚金牌30岁时再创世界纪录(100米.4100米接力)身高1.91米 体重76公斤张伯伦(美国)5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著名篮球中锋,技艺非凡,运动水平出众。身高:2.16米100m:109400m:470跳高:2.02m22岁38岁4次美国最佳篮球选手连续7年美国最佳投篮手62年全年每场平均得50.4分,其中单场得过100分,71年投篮命中率为

20、72.7%,均创世界纪录阿列克谢耶夫(原苏联)举重三项总成绩640(推235抓175挺230)公斤,两项总成绩445(抓187.5挺257.5)公斤国家青年排球队候补队员,100m11跳高:1.90m23岁36岁第20.21届奥运会特重量级冠军,先后82次打破特重量级(110公斤以上级)推举.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四:主要参考文献排球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年教练员训练指南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年身体素质训练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年运动生物力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年需氧量与摄氧量需氧量人体维持生理活动需要足够的能量,体内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每分钟所必不可少的

21、氧量,称为需氧量。人体通过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氧运输功能每分钟所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 人体的需氧量,安静时约0.25升/分,剧烈运动时可增至200倍以上。但人体的摄氧量能力却不能大幅度地提高,去无限地满足需氧量水平。因此,把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在克服了循环、呼吸系统功能的惰性后,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最高水平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或氧极限)。一般成年人最大摄氧量绝对值约2-3升/分,运动员为4-5升/分,优秀耐力运动员高达6-7升/分和100毫升/千克分(相对值)以上。分析影响运动时肌糖原利用速率的诸因素 肌糖原是人体运动时的重要供能物质,无论在缺氧还是在有氧的情况下

22、。肌糖原的利用率以及它在能量代谢中的相对重要性依赖于多方面的因素,它包括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训练水平、运动前饮食等。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在接近或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肌糖原分解速率最快,但由于ATP、CP消耗,乳酸增多等因素,使运动很快达力竭,但肌糖原不会耗尽;在低强度(如60%最大摄氧量以下)运动时,肌糖原消耗的速率较慢,消耗数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动持续的时间,并受运动肌氧化脂肪酸能力的影响;中等(如70%最大摄氧量左右)强度至力竭时,肌糖原消耗最多,最终浓度接近耗尽。运动达力竭的时间约为90分钟,说明肌糖原储量是影响中等强度运动达力竭时间的重要因素。肌纤维类型:运动时各类肌纤维内糖原的利用速率和数量不是均等的。在低于70%最大摄氧量长时间运动期间,型肌纤维内糖原消耗多;在7590%最大摄氧量范围内运动,随强度增大,肌纤维消耗由型向a型以至于b型肌纤维过渡;最大强度肌收缩时,b型肌纤维糖原下降量最多。运动方式:直接参与收缩的肌群,运动时肌糖原利用速率较其他低强度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