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新教案第六单元24河中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河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游石后的感慨。他人经过实地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一文,同样给带来深深的思考。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第一一、新课导入俗话说:“没有,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来学习河中一文,从中找出。二、指导(一)预习与交流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圮(p)

2、募(m) 棹(zho) 柿(fi) 湮(yn) 啮(ni) 溯(s) 欤(y)作者简介(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清代学者、文学家,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学识渊博,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本自阅微草堂笔,是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妖怪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三、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朗读节奏。2.听范读,并提示朗读节奏。(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实词一寺临河干(靠近)阅十余岁(经过,经历)尔辈不能

3、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山门圮于河(倒塌)求于水中(寻找)众服为确论(正确的)可据理臆断欤(2)虚词地判断)竟不(终于,到底)以为顺流下矣(认为)如是再啮(这样)但知其一(只)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2.文言归类整理。(1)通假字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开篇词不亦颠乎(“颠”同“癫”,精神失常)(2)古今异义一寺临河干(古义:河岸;今义:河水干枯)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3)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寻了十余里这件事)(1)之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一老河兵闻

4、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为 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如是再啮(副词,像)如如其言(介词,按照)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指划船)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形容词,这里指突然)3.重点句子的翻译。(1)求于水中,竟不,以为顺流下矣。在河中寻找两个,最后没找到,和尚们认为顺着水流到了下游。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地判断吗?(三)背诵全文。四、拓展延伸。1.课外阅读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其人其文。2.阅读以下小故事,领略的过人智慧。30 多岁的时候,只是个编修。主人家请他为高寿老母写贺词,已是特别看得起写完第一句时,四座皆惊。至四句书毕,众人皆呼“高人”!诗云:这个婆娘他。当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个儿子去做贼,偷得蟠桃献母亲。第二一、新课导入上节课解决了课

6、文中的,疏通了文意,这节课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二、指导(一)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点拨】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的事。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大意。【交流点拨】可分三层。第一层(1 段):交代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未果。第二层(2 段):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只能越埋越深。第三层(3 段):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二)探究1.故事中几位人物各自的方法是对的?寻找河中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只有老河兵(可以借助多,形象直观地演示落入河中的三种情

7、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交流点拨】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1)寺僧以为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他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泥沙的关系。(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在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他考虑了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定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所以他的方法是对的。2.通过寻的故事,比较三类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交流点拨】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事物作出准确判断。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交流点拨】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三、板书设计 不能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寺 僧求之无迹河中讲学家求之地中失败老河工求之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