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教案_第1页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教案_第2页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教案_第3页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教案_第4页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教案 篇一:201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四年 班 数学教案设计总课时:第 31 节 篇二: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58 页例 4 及“做一做”,练习九第 1 4 题。 教学目的要求: 1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开展过程,感受觉察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 、尝试用简约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才能。 3 、初步获得探究规律一般方法和经历,开展学生的推理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合作交流才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本人觉察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

2、探究觉察规律并能应用。 教学预备: 多媒体、学习卡。 教材分析 : 例题的分为三个层次: 研究征询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络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比照的根底上自主觉察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归纳规律:引导学生广泛交流本人觉察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根底上尝试用简约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再举倒,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激趣启思。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做几道题好吗? ( 课件演示 ) 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497+498+499+500+501+502+503

3、=( )( ) 220+230+240+250=( )( ) 学生尝试答复,老师启发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中觉察的规律。 师:刚刚这几位同学都顺利答复了征询题,他们都擅长观察,肯动脑筋考虑,觉察规律。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规律等着我们去觉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本人的慧眼来观察,找规律,一起去探究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好吗?(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预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妈妈提出征询题考考小明: 研究征询题、觉察规律: 1 、出示征询题: 大米每包 6 元,假设买 2 包,一共多少元? 大米每

4、包 6 元,假设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 大米每包 6 元,假设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 2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6 2=12 (元) 6 20=120 (元) 6 200=1200 (元)3 、引导学生进展观察、讨论: 第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第二个因数变化了没有?(变化了)积变化了没有?(变化了) 把第组的第二个因数同第一组的比拟,乘以几了(乘10)?积有什么变化?(也乘10了)再把第三组的第二个 因数同第一组的比拟,乘以几了?(乘100了)积又有什么变化规律?(积也乘100了) 从这里你觉察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你能把觉察的规律

5、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 4 、出示征询题: 大包每包 20 元, 4 包一共多少元? 中包每包 10 元, 4 包一共多少元? 小包每包 5 元, 4 包一共多少元? 5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 20 4=80 (元) 10 4=40 (元) 5 4=20 (元) 6 、引导学生进展观察、讨论: 第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变化了)第二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积变化了没有?(变化了) 把第组的第一个因数同第一组的比拟,除以几了(除以2了)?积有什么变化?(积也除以2了)再把第三组的第一个 因数同第一组的比拟,除以几了?(除以4了)积又有什么变化

6、规律?(积也除以4了) 从这里你觉察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你能把觉察的规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验证规律: (1) 谈话:刚刚大家觉察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 ? 研究数学征询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再举一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一样的情况。假设有一个例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就不能把这种觉察当作规律,这确实是研究数学征询题应该持有的严谨的态度。下面每人也像例题如此,本人写出因数,设计因数的变化,用计算器算出积,算出积的变化。再看看是否具有一样的变化规律。 ( 2 )分组安排:(四人一组) 师询征询哪些同学愿意研

7、究第一个猜测(乘)、哪些同学愿意研究第二个猜测(除),进展分工安排。 1712= 25160= 1724= 2540= 1736= 2510= 8125= 2648= 24125= 2624= 72125= 2612=在举例时关于所用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提示大家留意的?(所选数据要方便扩大与缩小)老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协助。 ( 3 )学生操作 以一题为例,考虑并在表中填写出你预备将因数作如何样的变化,计算积后再与原来的积相比,看看有什么变化。 ( 4 )展示交流: 老师请两组同学分别介绍本人的操作情况,说说因数和相应的积各有如何样的变化。 我们觉察的规律在这里也存在吗?在你所举的例子中

8、也存在吗? 概括规律: 师:觉察我们举了特别多的例子,确实存在着刚刚同学们讲到的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完好的表述? 同桌互说规律。老师按照学生答复完成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也乘(或除以)一样的数。 应用规律: 完成例 4 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 1 4 题。 积的变化规律探究的接着。 出示练习九第 5 题。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觉察什么规律? 18 24=432 105 45=4725 (182)(242)=(105 3)(453)= (182)(242)=(1055)(455)=篇三: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

9、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根本技能的根底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特别是合情的推理才能,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究,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征询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觉察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征询题的一般方法。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因而

10、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四周的生活资源,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但是,这一组算式是以可以表达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觉察征询题从而去经历觉察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究、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历,体验觉察规律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自决心。 教学目的: 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觉察过程,感受觉察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约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才

11、能。 3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历,开展学生的推理才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本人觉察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考虑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再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样表示欢迎啊? 生:鼓掌。师:我们一分钟最多能鼓掌多少次呢? 通过学生猜测和实际尝试,得出学生一分钟鼓掌的次数,接着设征询:2分钟、4分钟、8分钟、10分钟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进展计算。 设计理念如此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实际征询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征询题

12、的才能。 二、设疑自探: 1、出示自探提示:(课件出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利用导学提纲自学课本51页内容,考虑下面征询题: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第?题与第?题比拟,第?题与第?题比拟,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乘了几?积如何变化?你觉察了什么规律?把你的觉察写出来。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第?题与第?题比拟,第?题与第?题比拟,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因数除了几?积如何变化?你觉察了什么规律?把你的觉察写出来。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觉察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2、在学生自探时师板书课本例题: 例3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觉察了什么? 第一组: 6212 6

13、20120 62001200 第二组: 20480 10440 5420 3、按照自探提示,学生独立处理,老师巡视。 三、解疑合探 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然后出示按照850=400,直截了当写出1650=?3250=?的得数,进一步归纳总结觉察的规律,然后分小组讨论,本人当小老师出题验证觉察的规律,最后和大家分享本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第一组口算标题,演示比照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然后出示按照850=400,直截了当写出825=? 250=?的得数

14、,进一步归纳总结觉察的规律,然后分小组讨论,本人当小老师出题验证觉察的规律,最后和大家分享本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第二组口算标题,演示比照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 3、通过观察、考虑用一句话概括已经觉察的规律。学生总结不完好时,讨论这个征询题 得出结论:(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这确实是积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经历) 四、运用拓展 1、先找出规律再填空: 128=96 4021=840 1216=192 407=210

15、 1232=384 2021=420 1264=768 2、推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5。()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3、一块宽为8米的长方形绿地面积为560平方米,要求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48=3 5603=16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1680平方米。 五、质疑再探:探究: 1、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乘几,积如何样变化? 2、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如何样变化? 3、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

16、个因数缩小时积如何变化?)学生提出征询题,找学生来答复,老师补充总结。 六、板书设计: 第一组:第二组: 621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5420 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觉察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讨论本人的觉察,然后引出新知,再让学生

17、按照自探提示自主的去探究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加强了自决心。这节课上下来仍然存在许多征询题: 1、由于本课例题比拟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截了当算出,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展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构成了一个假象,以致无法真正明白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仍然用往常的老方法进展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截了当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的的去考虑,加强学生的自决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要用好评价语言,鼓舞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展考虑、探究、讨论、,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本人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留意多给学生鼓舞,多给学生决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关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关于根本的练习可以运用自如,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