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庞佐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BpH较低时会影响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会影响酶的活性CATP的合成一定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关联,ATP的水解不一定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相关联D代谢旺盛的细胞合成的ATP一定多,但细胞内ATP的含量不一定多参考答案:D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其合成不需要核糖体,A错误;低温和低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B错误;ATP的合成不一定与细胞内的
2、放能反应相关联,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色素吸收的光能,C错误;代谢旺盛的细胞,释放的能量多,合成的ATP多,但同时消耗的ATP也多,故细胞内ATP的含量不一定多,D正确。2. 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C物质丙是构成细胞的基本骨架D物质乙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参考答案:D【考点】细胞膜的成分;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以及细胞结构之间的关系,先分析题图确定甲、乙、丙的本质,然后根据选
3、项所涉及的内容分析判断据图示可知,甲、乙构成染色体,故甲为DNA,乙为蛋白质,甲、丙构成细胞膜,故丙为磷脂【解答】解:A、物质甲为DNA,脱氧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A错误;B、物质甲为DNA,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C、物质丙为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错误;D、物质乙是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3. 2009年再次爆发西班牙流感H1N1,导致20多万人死亡。用H1N1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发生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 T细胞受到该疫苗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 HlNl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C
4、. 该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的功能D. 参与该反应过程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参考答案:DT细胞受到该疫苗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效应T细胞识别的是被H1N1侵入的靶细胞,而浆细胞不能识别H1N1,B错误;该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不能看出其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参与该反应过程的抗体、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4. 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P肽段功能缺失,可继续合成新生肽链但无法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5、B合成的场所在细胞核,的合成与核仁无关C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是相同的,但最终合成的肽链在结构上各不相同D若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参考答案:A【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翻译过程其中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是多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是核糖体,翻译的场所据此答题【解答】解:A、P肽段可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若P肽段功能缺失,可继续合成新生肽链但无法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B、是mRNA,主要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为核糖体,其合成与核仁有关,B错误;C、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是相同的,因此最终合成的肽链在结构上也是
6、相同的,C错误;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后,则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错误5.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内容物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B.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C. 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D. 在b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参考答案:B图中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中,依靠膜的流动性,A错误;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的结合,B正确;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错误;b处为突触后膜,
7、发生的电位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名师点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多巴胺等。c、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d、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e、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f、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g、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6.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
8、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肠胚的三胚层逐渐分化形成各种器官原基B. 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是在囊胚期C. 在胚胎移植时,受体母畜必须经过免疫学检验以防止排斥外来胚胎D. 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最后一道程序,移植的胚胎必须选择在原肠胚之后参考答案:A【分析】胚胎发育过程:(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是全能细胞;(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4)原肠胚:有了三
9、胚层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肠腔,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详解】A. 原肠胚的三胚层逐渐分化形成各种器官原基,A正确;B. 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是在原肠胚期,B错误;C. 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C错误;D. 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中最后一道程序,移植的胚胎必须在原肠胚之前,D错误。7. 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A花粉B红细胞C胰岛A细胞D流感病毒参考答案:A8. 不法商家将含“伪蛋白氮”较高的三聚氰胺掺入奶粉,提高检测时蛋白质数值,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蛋白质含量检测通常不是直接
10、测定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一般说来,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16克,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ACONH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 DR基参考答案:A9. 下列有关限制酶识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反应类型来看,限制酶催化的是一种水解反应 B限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 C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DNA中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小参考答案:D10. 研究发现,由于自由水含量多少不同,所以细胞质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含水较多的溶胶;另一种是含水较少的凝胶。下列细胞中细胞质最可能呈凝胶状态的是A休眠的种子细
11、胞B黑藻叶肉细胞C人体癌细胞D人体衰老细胞参考答案:A11.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个装置均需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B装置乙在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C装置乙中应让先放置一会再与连接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参考答案:B12. 下列细胞结构的物质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A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B细胞膜和细胞壁C核糖体和染色体D拟核和细胞核参考答案:A13. 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cm的马铃薯条,再将其分别放在不同浓度KNO3溶液中,依次在30min和2h时测量每一根的长度(阴影和空白分别为30min和2h测量的长度),结
12、果如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条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b条和c条细胞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但程度不同 Cc条细胞2h时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 Dd条因外界溶液浓度过高而不能吸收K+和NO3参考答案:答案:D14.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B. 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C. 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 D. 同一种群的K值稳定不变参考答案:D15. 某二倍体动物有n对同源染色体,若每对同源染色体只含一对基因是杂合的,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动物经减数分裂形成遗传信息不同的配子种类数及配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依次为A.n2, B.2
13、n, C.2n, D.2n,参考答案:D16. 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对细胞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为消化酶,则一定会被排出细胞到达内环境中B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C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血糖素的受体D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参考答案:C【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D8:突触的结构;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2、消化蛋白质的酶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在活细胞中,消化蛋白质的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
14、: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3、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时,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解答】解:A、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但消化酶是通过导管排到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为神经细胞,神经
15、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B错误;C、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时,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据此可推知: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其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血糖素的受体,C正确;D、若为抗体,则该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高尔基体的生理功能、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过程、血糖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16、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7. 有人将两条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颗种子种下去,结果为:结红果叶上有短毛37株,结红果叶片无毛19株;红果叶上有长毛18株;黄果叶上有短毛13株,黄果叶上有长毛7株;黄果叶片无毛6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体 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 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体参考答案:C18.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
17、基因型比例A B C D参考答案:答案:D19. 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1:1参考答案:D20. 下图表示某处子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4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
18、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参考答案:B21. 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 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C.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D. 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参考答案:A22.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关于杂交瘤细胞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利用电激等物理方法直接诱导两个细胞的融合B. 可利用细胞中染色体的数
19、目和形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C. 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D. 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参考答案:A【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结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后得到杂交瘤细胞,经专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够产生特定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可获得单克隆抗体的技术。该技术涉及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详解】诱导细胞融合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电激和离心是常用的物理融合法,A选项正确;杂交瘤细胞的筛选需要使用特定的筛选培养基,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只能判断细胞是否融合,B选项错误;杂交瘤细胞的制备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涉及基因重组,
20、C选项错误;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才能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D选项错误。23. 一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小白鼠某器官的切片时,发现了一个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质即将缢裂为均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每个着丝点上都有两条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取自雄性小鼠的睾丸B如果每条染色体上均不含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如果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不同,说明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无变异情况下,若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形态有差异,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参考答案:B【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21、行为变化;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后I期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高倍显微镜下,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质即将缢裂为均等的两部分,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雄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
2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雌性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第一极体分裂【解答】解:A、如果每个着丝点上都有两条染色单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该细胞取自雄性小鼠的睾丸,A正确;B、如果每条染色体上均不含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如果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不同,说明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正确;D、无变异情况下,若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形态有差异,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染色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
23、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元素 BtRNA可以作为鉴别不同生物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 C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 D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参考答案:答案:C25. 下面是一种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甲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肽链的部分放大图(图 乙),正确的是( )A.该肽链的合成需要脱去123个水分子B.图乙中氨基酸种类的不同决定于结构C.从图乙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基因中含有的372对碱基就可以控制这条肽链合成参考答案:A26. 右图中a表示某种分子,b表示某种相关的细
24、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b,此时细胞b将会兴奋C.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则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D.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则细胞b可能是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参考答案:C27. 图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周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1时期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B在2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比为1:2C在4时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D在5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参考答案:A【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洋葱根尖细胞
25、分裂周期示意图,其中5表示分裂间期,1表示前期,2表示中期,3表示后期,4表示末期据此答题【解答】解:A、洋葱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细胞在1时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A错误;B、2时期(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比为1:2,B正确;C、细胞在4时期(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C正确;D、细胞在5时期(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A28.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都有磷脂双分子层C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都主要由膜蛋白实现功能参考答案:A【知识点】细胞膜(生物膜系统)与细胞核解析: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和
26、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形成的,但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因此原核细胞也具有生物膜,A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生物膜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正确29. 下列对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设置不同温度的反应条件可验证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在“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实验中,用尿素为唯一营养的培养基筛选目的菌C浸润在较低浓度外界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由于吸水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当细胞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
27、外界溶液浓度D通过能否产生二氧化碳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参考答案:C30. 把经过相同时间饥饿处理、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放在透明玻璃罩内(密封),钟罩内的烧杯中放有不同物质,如下图所示。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以及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分别是A; B; C; D; 参考答案:B31. 如图为人体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A是_,激素B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原因是_。甲状腺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_。(2)若图中“下丘脑激素A垂体激素B”过程调节着人体内性腺分泌性激素,某人下丘脑功能正常,但性激素含量不足,原
28、因是垂体或性腺两种器官中的某一器官功能受损。临床上可通过给患者注射激素_(填“A”或“B”),然后检测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诊断,若_,则说明垂体功能受损。参考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识别激素B的特异性受体 (3).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4). B (5). 性激素含量增加【分析】动物激素需要跟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传递信息,下丘脑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等;垂体含有促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等;甲状腺细胞含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等。【详解】(1)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
29、泌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它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才有识别激素B的特异性受体。甲状腺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2)临床诊断垂体或性腺两种器官中的哪个器官功能受损,可以给患者注射激素B(促性腺激素),然后检测患者体内性激素的含量,若患者性激素的含量增加,则可判断性腺功能正常,垂体功能受损【点睛】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或性腺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某患者下丘脑正常,要判断是性腺还是垂体受损,可以注射促性腺激素,若垂体受损,性激素含量会升高;若性腺受损,性激素含量不会升高。32.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
30、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I),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该实验只能说明ATP的合成与pH有关,不能说明光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A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
31、程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或叶绿体基质中的pH高于类囊体腔),C正确;水的光解能产生氧气和H+,使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升高,这样可使叶绿体基质中的pH高于类囊体腔,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D正确。3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 B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基本单位)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C水分在衰老、癌变细胞中含量较少,而在分裂、成熟的细胞中含量较多D都有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膜结构参考答案:D34.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情况
32、。如果一个类型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将会得到的遗传病可能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血友病C.21三体综合症 D.白血病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35. 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
33、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型细菌缺乏酶、B. 酶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的形状C. 酶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D. 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参考答案:D【分析】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据题干信息可知,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说明突变型细菌不能合成乙、
34、丁,不能合成酶和酶。【详解】A、根据题干可知: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突变型细菌不能合成乙、丁,缺乏酶、,A错误;B、酶与乙结合后会改变酶的形状,由酶完成对乙的催化,B错误;C、酶能催化乙转变为丙,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故其不能催化丙转变为丁,C错误;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能通过酶合成戊物质,也能生长,D正确。故选D。36. 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
35、型的频率一定为18%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参考答案:C37. 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中的结构的排列方式不同B神经细胞去极化时Na+通过进入细胞,且不需要ATPC氧气进入细胞可用 b表示,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D将包裹大分子药物,定向送入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性参考答案:B【考点】28: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图中是糖蛋白,是膜蛋白(膜外),是磷脂双分子层;a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表示主动运输进
36、入细胞;b物质的运输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出细胞【解答】解:A、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中都含有膜,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排列方式相同,A错误;B、神经细胞去极化时Na+通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ATP,B正确;C、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表示自由扩散出细胞,C错误;D、将包裹大分子药物,定向送入靶细胞是胞吞,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38. 下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发育时间),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受精
37、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由于卵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加,每个分裂形成的细胞都有一份DNA,因此DNA总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多,正确;在卵裂过程中,细胞以几何级数不断分裂,每个细胞体积随时间增长而减小,正确;在卵裂过程,由于每个细胞体积呈减少趋势,所以所有细胞体积之和与受精卵相比基本不变,错误;在分裂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呼吸过程需要分解有机物,故导致有机物总量减少,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9. 人
38、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 BO2 CK DNa参考答案:D40. 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品种家蚕结茧颜色有黄茧和白茧,其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控制形成黄茧,a控制形成白茧,基因B可抑制基因A的作用。幼蚕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根据以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A. 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C. 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个体数量雄性多于雌性D.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为:A
39、abbZTZTaaBbZTW参考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因为基因B可抑制基因A的作用,因此就茧的颜色而言,种群中白茧家蚕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7种,黄茧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亲本中雄性是正常体色,雌性是油质体色,而F1中正常与油质的比例为(6+3+2+1):(3+1)=3:1,故正常体色对油质为显性;子代中雄性都是正常体色,雌性正常体色和油质体色都有,且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ZTZtZTW。结合以上分析和F1中表现型以及比值可以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TZtaaBbZTW。【详解】根据以上
40、分析可知,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根据F1中正常与油质的比例为3:1,故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B正确;油质体色为隐性性状,在雄性中当基因型为ZtZt时才表现为油质性状,而在雌性中只要出现Zt即为油质性状,故该性状在雌性中出现的几率大于雄性,因此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个体数量雄性少于雌性,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TZTaaBbZTW,D正确。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 如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
41、体中发病率较高的 基因遗传病,7号个体婚前应进行 ,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2)通过 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若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7和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 (3)研究人员发现,某表现型正常的雌果蝇与表现型正常的纯合雄果蝇交配,后代(F1)表现型均正常,其中雌果蝇202只,雄果蝇98只若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宜且统计正确,为合理解释上述结果,从遗传学的角度可以作出假设:控制该性状的某基因具有 (“显”或“隐”)性致死效应,并位于 染色体上参考答案:(1)单 遗传咨询【考点】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系谱图:3和4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8),即“无中生有
42、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解:(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7号个体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因此其婚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3)某表现型正常的雌果蝇与表现型正常的纯合雄果蝇交配,后代(F1)表现型均正常,其中雌果蝇202只,雄果蝇98只,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此可假设控制该性状的某基因具有隐性致死效应,并位于X染色体上42. 下图是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示意图( 为外显子, 为内含子)。请回答:(1)转录开始的位置是 。(2)RNA聚合酶能识别的位置是 。(3)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是 。(4)若a发生变异,则带来的结果 _。(5)若ci段外显子中的任意3个连续的碱基发生变化,带来的结果是_ _ 。 (6)若该细胞发生分化则是 结果,通常分化是 (可逆的或不可逆的)。参考答案:1)c(2)a(3)c、e、g、i(4)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编码区的转录不能进行(5)基因突变,然后导致编码区所编码的蛋白质变异或者不发生变化(6)基因选择性表达 不可逆的43. 为探究CO2浓度对菠菜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实验步骤如下:取新鲜的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艺作品评审的标准与要求试题及答案
- 农场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试题及答案
- 农业经理人考试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探讨试题及答案
- 美容觉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缝纫机修理知识培训
- 气管插管患者护理
- 红酒基本知识培训
- 二零二五二手房买卖合同分期
- 二零二五版餐饮股东协议书
- 冷库租赁协议合同范例
- 初一下册地理试卷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练习题1200道
- 乳腺超声分类解读
- 总放射性检测原始记录
-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郑州大学-格兰杰-答辩通用PPT模板
- 投诉案件奖罚制度
-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学校竞赛论文)
- 海马CVT-VT2变速箱培训
-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指导表
- 我的小秘密(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