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沧县教师笔试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沧州沧县教师笔试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沧州沧县教师笔试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沧州沧县教师笔试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沧州沧县教师笔试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沧州沧县教师笔试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高中生物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属于()。 A基础理论研究B应用性研究C开发性研究D比较性研究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科研的类型。应用性研究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性研究涉及教具、学具制作,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等。 2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 )。 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天冬氨酸D.二磷酸核酮糖 答案:B解析: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的光合作用多了一个步骤,就是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的作用下,CO2先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反应生成

2、草酰乙酸;然后经过一系列途径又释放CO2,再转入C3途经。 3种在同一田园中的小麦,有时边缘的植株总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为( )。A.环境差异引起的变异B.基因重组引起的性状分离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A解析:知识点: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种在同一田园中的小麦,有时边缘的植株总比中间的长得好,是由于水肥、光照等环境因素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A项正确。B项: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要在下一代才能体现,错误。与题干相符,排除。C项: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可能边缘的植株总比中间的长得好,错误。与题干相符,排除。D项:边缘的

3、植株总比中间的长得好跟环境差异有关,错误。与题干相符,排除。 4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以下哪些生物?( )HIV细菌;霉菌蓝藻老虎 A.B.C.D. 答案:B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题目中霉菌和老虎属于真核生物,HIV是病毒,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故只有霉菌和老虎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5非等位基因的互作不包括( )。 A.不完全显性基因B.调节基因C.修饰基因D.抑制基因 答案:A解析:基因互作分为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基因内互作是指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作用,分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共显性。基因间互作是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互补,抑制,上位性等。

4、A项属于等位基因互作,故当选。 6对微生物细胞数目进行检测时,不属于总细胞计数法的方法是( )。A.比浊法B.涂片计数法C.涂布平板法D.血球计数板法 答案:C解析:知识点: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检测总细胞计数法。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检测总细胞计数法包括:血球计数板法,涂片计数法,比浊法。涂布平板法属于间接计数法。 7将R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技术是( )。A.Eastern印迹法B.Southern印迹法C.Western印迹法D.Northern印迹法 答案:D解析:知识点:印迹法之间的区别。蛋白质的转移是利用Western印迹法,Eastern印迹法是Western印迹法的变式。DNA的转移是

5、Southern印迹法,RNA的转移是Northern印迹法。 8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15和260,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平均值l63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10、240和250,平均值233 答案:D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时,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才能使实验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所以A、B排除。C选项虽然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一个平板的细菌数与其他两个相差

6、悬殊,说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这个错误的数据便不能采用。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9下列可以看做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 答案:D解析: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药物注射进肌肉中,进入的是组织液。A、B、C三项所述均不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故选D。 10下列叙述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要求的是( )。积极主动地完成垃圾分类的任务设计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的实验探究方案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垃圾污染环境的忧虑 A.B

7、.C.D. 答案:C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其积极的态度体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完成垃圾分类的任务”体现的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和“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垃圾污染环境的忧虑”体现的是“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设计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的实验探究方案”体现的是能力目标中的“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故本题选C。 11在学习完“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后,学生设计了一则加酶洗衣粉的广告。这一活动属于( )。A.拓展延伸B.总结归纳C.研究性学习D.科学史

8、教育 答案:A解析:知识点:倡导探究性学习相关知识。所谓拓展延伸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扩展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关于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NA可以作为遗传物质B.RNA不是细胞核的组成成分C.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D.RNA可以催化细胞内的某些化学反应 答案:B解析: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RNA是细胞核组成成分;A项RNA可以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C项rRNA是核糖体RNA;D项,当酶的本质是RNA时可以催化某些化学

9、反应。 13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理念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C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D关注科学技术与方法的相互关系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理念。高中生物课程理念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故本题选择D选项。 1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答案:A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

10、(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1个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2个DNA分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多起点复制、双向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DNA酶会使DNA水解。 15关于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血液中含量极少B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D对人体生理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激素的特点。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在血液中含量很少,但是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 16教师在讲解“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时,设计了如图8所示板书,该板书属于( )。A.综合式B.提纲式C.问答式

11、D.图示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板书的类型。综合式的板书,或将教学中涉及的几方面的知识内容,综合地反映在板书里,或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简约化的知识网络。提纲式的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提炼,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问答式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用于设置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回答或由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图示式的板书用文字、数字、线条和关系框图等来表达。根据定义可判断,题中的板书属于提纲式板书,故选B。 17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利用菌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和泡菜用到的菌种都是细菌 B制作腐乳和泡菜用到的菌种都是

12、真菌 C制作果醋和泡菜用到的菌种都是细菌 D制作果醋和腐乳用到的菌种都是真菌 答案:C解析: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为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细菌)、 毛霉(多细胞真菌)和乳酸菌(厌氧型细菌)。所以,在制作果酒和腐乳时用到的菌种都是真菌,制作果醋和泡菜时用 到的菌种都是细菌。C 项正确,A、B、D 三项错误。 18山坡上的丛林因山崩全部毁坏,一段时间后,经历草本、灌木和乔木等阶段逐步发育出一片森林。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该山坡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竞争不会改变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 C森林阶段相对稳定,群落不再发生演替 D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13、答案:D解析:19将甲种菊花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伞形帽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如图1),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菊花形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C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受细胞质的控制D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菊花形帽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核作用的相关知识。图中伞藻具有细胞核,为真核生物,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A正确。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是受B中含有的伞藻乙的蛋白

14、质的影响;第二次的帽状体仍为菊花形帽,说明帽状体的形态建成是受伞藻甲的细胞核的控制,故B正确、C错误。由于细胞核是由甲提供的,所以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菊花形帽,D正确。故选C。 20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D解析: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保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是: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15、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故D项说法错误,当选。 21当特异性免疫再次发生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不参与免疫过程B.效应T细胞也同时参与抗体的产生过程C.在记忆细胞的参与下,能够更迅速地产生大量抗体D.B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暴露出抗原 答案:C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当特异性免疫再次发生时,吞噬细胞同样吞噬处理抗原,A项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B项错误。记忆细胞可以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项正确。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D项错误。 22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

16、要场所。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水分、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等B能为细胞核提供ATP、酶、DNA等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成分有差别D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 答案:B解析: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核提供DNA,因为DNA在细胞质中但不在细胞质基质中,它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故选B。 2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24某教学班有45名学生,教师在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的实验

17、教学时,不符合演示法规范的做法是( )。A.课前录制临时装片制作的视频,在课上播放B.教师站在讲台上口头讲解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C.教师边用实物展示台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边进行讲解D.教师在课前培训小组长,由他们在小组内演示,并辅导其他成员 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等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B选项中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口头讲解实验过程,属于讲授法(讲解法)而不是演示法。 25图6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B.甲、乙两种激素是协同

18、关系C.进食后血液中两种激素含量都增加D.甲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乙激素为胰岛素 答案:A解析:由甲激素降低血糖、乙激素升高血糖可知,甲激素为胰岛素,乙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为拮抗关系,故B、D项错误。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利于降低血糖,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C项错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于血糖浓度的调节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馈调节,A项正确。 26生态学家研究了一个人工森林,栽培后的十多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4所示,则( )。 A

19、森林动物对能量流动作用显著B木材砍伐是主要能量输出C微生物分解能量流动最大D未被利用的能量指未伐树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图后结合选项,A选项,图中并未体现动物对能量流动的作用,错误。B选项,树木被砍伐后,其下一营养级不能从其获得能量,故树木砍伐不涉及能量流动,错误。C选项,分解作用的能流为2851010,为最多,正确。D选项,未被利用的能量指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传递过程中的散失,错误。故本题选择C选项。 27图1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图中),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A.1和3B.2和6C.

20、2和5D.2和4 答案:C解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分析家庭A可知,该家庭的父亲正常,其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病,其儿子一定患色盲。但2是患色盲的女儿,说明2不是A家庭中的孩子。B家庭中与2发生调换的可能是3或5,根据选项判断选C。 28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图3,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C.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答案:D解析:超时排卵用促性腺激素而不是雌激素,A错误;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

21、需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方可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B错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C错误;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D正确。 29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尝试进行杂交实验设计是“杂交育种”一节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教学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B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属于模仿水平D该目标是能力目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维教学目标,依据层次水平确定该目标是能力目标。模仿水平是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行为动词一般是尝试,

22、模仿。独立操作水平是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一般是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等。故本题选择C选项。 二、问答题30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通常需测定酶的最佳温度范围。图中的曲线表 示某耐高温的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将此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最适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绘制成曲线。问题:(1)曲线中数据点是在_测得的,该酶的残余酶活性在_后急剧降低。(6 分) (2)若测定曲线时,反应前延长各组酶的保温时间,测得的酶最适温度与原数据相比_(填“保持不变”“相 对偏高”或“相对偏低”

23、)。(3 分)(3)综合两曲线数据,判断该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填“2030”“4050”“50 60”或“6070”),原因是_。(6 分) 解析:(1)70;60 (2)相对偏低 (3)5060;在该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解析:(1)曲线表示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由图可知,70时酶相对活性接近 100,即 70 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残余酶活性,因此曲线中的数据点是在 70下测得的。观察图 中曲线可知,60后该酶的残余酶活性急剧降低。 (2)由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尤其是 60后,残余酶活性急剧降低,

24、即其热稳定性急剧下降。若反应前延长 各组酶保温时间,各组酶的催化效率较原来保温时间均有所下降。60后酶的催化效率将急剧降低,根据(t)分析 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为 70,此温度下酶热稳定性不足,催化效率很低。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此时的催化效率反而 没有温度稍低时的高,即测得的最适温度将低于 70。 (3)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既要求酶活性较高(对应题中曲线,用相对酶活性 表示),又要求酶能较长时间保持活性(即热稳定性较高,对应题中曲线,用不同温度处理后残余酶活性表示)。 结合曲线可知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5060,因为此温度范围内酶的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都较高,

25、即酶 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3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一节。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了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依据以上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本节的教学目标。 解析:(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难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洋葱生根的最适浓度。(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

26、生根的最适浓度。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三、简答题32图5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1)从的过程,利用了_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_性。(2)从使用的培养基中,需添加_和_两种关键性的植物激素。(3)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 答案: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全能(2)细胞分裂素;生长素(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其过程如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离体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也就是具有全能性。(2)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离体,无菌,一定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蔗糖、维生素等),激素(主要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培养后期)。(3)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获得,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