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发展史技术、理论的发明和发现代表人物或发明国家历史作用怀疑派化学家、酸碱指示剂英国科学家波义耳近代化学开启原子-分子论原子论: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分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化学作为独立学科,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发现;水的组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元素周期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分类、有序地研究物质40年代发明侯氏制碱法中国科学家侯德榜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1972年首次提取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
2、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举例水结冰(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铁生锈(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区别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常伴有的现象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注意: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
3、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四、物质的变
4、化与性质区分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性质、变化、用途的关系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这不是唯一的。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考向一 化学发展史典例1 (2019兰州中考)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D侯德榜改进制
5、碱技术制得了烧碱【解析】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论,故A正确;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B正确;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C正确;D、侯德榜改进制碱技术制得了纯碱,不是烧碱,故D错误。故选D。【答案】D1(2019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的中国科学家是A拉瓦锡B张青莲C道尔顿D屠呦呦考向二 物质的变化典例2 (2019岳阳市中考化学二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C石蜡熔化D海水晒盐【解析】A、冰雪融化过程
6、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答案】B2(2019濮阳市六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水果榨果汁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 鲜奶制酸奶化学变化记忆口诀化学变化,颇有特征;其他物质,伴随而生;发光发热,沉淀生成;产生气体,颜色变更;现象各异,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考向三 物质的性质典例3 (2019泰州中考)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7、A铜作导线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A、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碳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B。【答案】B3(2019兰州中考一模)下列
8、各有关的叙述,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其性质。若在使用物质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液氮用作制冷剂;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浓硫酸用作干燥剂。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1(2019广州市黄埔区九年级一模)实验室常用的紫色石蕊试液是由以下哪位科学家发现的A拉瓦锡B阿伏加德
9、罗C波义耳D道尔顿2(2019重庆市渝中区中考二模)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B绿色化学的提出C纳米技术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3(2019兰州市毕业诊断考试)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B侯德榜是唯一研发出利用食盐制取纯碱的科学家C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编制出元素周期表4(2019天津河西区中考一模)下列在厨房中的操作,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拉面条B切黄瓜C酿米酒D磨豆浆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燃烧和加热是不一样的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瓷器
10、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6(2019天津市津南区中考二模)下列典故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破釜沉舟B火烧赤壁C程门立雪D立竿见影7(2019济南市历城区二模)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木做成舟C葡萄酿酒D蜡烛燃烧8(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第一次联考)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石墨制得金刚石B用食醋去除水垢C用石油作原料炼制汽油D用柠檬酸、小苏打自制汽水9(2019上海市青浦区二模)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作燃料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用来炼铜C液氮用作制冷剂D过氧化氢用于制氧气10(20
11、19滨州一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11(2019郑州外国语学校6月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训练中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破裂B火柴燃烧C灯泡发光D打磨铜丝12(2019淮南市潘集区九年级第5次联考)下列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沼气生产B石油蒸馏C转炉炼钢D高炉炼铁13(2019兰州中考一模)有下列现象:火药爆炸;木棍折断;蜡烛熔化;燃放礼花;牛奶变酸;塑料受热变软;碘受热升华,铁丝生锈。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BCD14(2019北
12、京市通州区三模)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宋代突火枪B海水制盐C粮食酿酒D铁的冶炼1(2019海南中考)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A徐光宪B侯德榜C张青莲D屠呦呦2(2019天津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湿衣晒干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3(2019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变成CO2气体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C海水晒盐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4(2019巴中中考)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5(
13、2019北京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天然气用作燃料D氧气用于气焊6(2019温州中考)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7(2019衡阳中考)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2019通辽中考)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会有化学变化的是A用汽油除油污B用食醋除水垢C用西瓜榨汁D用玻璃刀切
14、割玻璃9(2019宿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10(2019安徽中考)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B耕田C生火D灌溉11(2019泰安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氢气用作燃料氧气用于气焊干冰用作制冷剂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氦气用作保护气ABCD12(2019绥化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通电发光B水力发电C液化石油气燃烧D干冰升华13(2019烟台中考)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
15、知。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14(2019深圳中考)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验证浓 H2SO4的腐蚀性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变式拓展1【答案】B【解析】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B。2【答案】A【解析】A、水果榨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黄豆酿酱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糯米酿甜酒有
16、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D、鲜奶制酸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3【答案】B【解析】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是因为加油站附近空气中扩散了很多易燃物,易燃烧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反映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说的是物质的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C、铁生锈生成了一种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是碱式碳酸铜分解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利用其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B。考点冲关1【答案
17、】C【解析】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发现了紫色石蕊试液。故选C。2【答案】D【解析】A、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属于古代阶段成果,还处于表象阶段,故A不正确;B、绿色化学的提出是现代化学理念,故B不正确;C、纳米技术是现代化学科技成果,故C不正确;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从而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故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A、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项错误;B、利用食盐制取纯碱的科学家除了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还有其他科学家发明的“氨碱法”制纯碱,故选项错误;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
18、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故选项错误;D、最早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故选项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A、拉面条是把面团变成条状,改变了形态,但是其本质没有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切黄瓜是把整个的黄瓜切成片状,改变了形态,但是其本质没有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酿米酒是把米中的糖类经过发酵变成酒精,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D、磨豆浆是把整个豆子变成了浆状的豆液,改变了形态,但是其本质没有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D【解析】判定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
19、质生成,实验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定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A、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正确;B、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加热是实验操作,因此两者不同,正确;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瓷器,制火药、烧瓷器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工艺,正确;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不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只有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才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错误。故选D。6【答案】B【解析】A、破釜沉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C、程门立雪过程中没
20、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立竿见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现象,选项错误。故选B。7【答案】B【解析】A、光合作用中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木做成舟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形态发生改变,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葡萄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C【解析】A、用石墨制得金刚石,金刚石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用食醋去除水垢生成醋酸钙等,属于化学变化;C、用石油作原料炼制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用柠檬酸、小苏打自制汽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21、化学变化。故选C。9【答案】C【解析】A、氢气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C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的原理,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C。10【答案】A【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正确;B、百炼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不正确;C、粉身碎骨浑不怕是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22、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不正确;D、炉火照天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不正确。故选A。11【答案】B【解析】A试管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火柴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灯泡发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打磨铜丝,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B。12【答案】B【解析】A、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物质通过发酵可以产生沼气,该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甲烷,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是利用了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C、转炉炼钢的过程中是氧气与生铁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
23、高炉炼铁的过程中是铁的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生成铁和氧化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13【答案】C【解析】火药爆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木棍折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燃放礼花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牛奶变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塑料受热变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碘受热升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铁丝生锈过程中,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故选C。14【答案】B【解析】A突火枪火药使用涉及火药的燃烧和爆炸,有新物质生成 QUOTE ,2KNO-3.,+S+3C=K-2.,S+
24、N-2.,+3CO-2. ,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海水制取盐,利用蒸发原理使水与盐类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铁的冶炼过程中铁矿石转化成铁,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直通中考1【答案】B【解析】A、徐光宪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故选项错误;B、侯德榜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正确;C、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错误;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A、矿石粉碎只是矿
25、石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湿衣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是利用粮食发酵产生酒精,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故符合题意;D、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B【解析】A、干冰变成CO2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海水晒盐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没有
26、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4【答案】C【解析】A、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化学性质,氧气液化是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燃烧是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铁具有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食盐具有咸味是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溶解是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5【答案】A【解析】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C、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A。6【答案】D【解析】A、银白色,
27、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较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导电性良好,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能被氧化,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7【答案】C【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诗句描述的是雪后美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8【答案】B【解析】A、用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用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用西瓜榨汁只
28、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用玻璃刀切割玻璃只是将其割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9【答案】C【解析】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10【答案】C【解析】A、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耕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生火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11【答案】B
29、【解析】A、氢气用作燃料、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化学性质;干冰用作制冷剂、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B、氢气用作燃料、氧气用于气焊、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氦气用作保护气都是利用化学性质;C、干冰用作制冷剂、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D、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B。12【答案】C【解析】A、电灯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液化石油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3【答案】D【解析】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包含着
30、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了两个化学变化,先生成汞,再合成丹砂,故C错;D、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是由于水分蒸发,析出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14【答案】C【解析】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浓硫酸的腐蚀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将物质的氢、氧以水的形式脱出,故B错;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相互刻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氢氧化钠与石蕊发生反应变色,属于化学变化
31、,故D错。故选C。考点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1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科学探究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或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间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2科学探究的要素、要求和目标一般来说,在以上各步骤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要用实验去证实,结论来自实验事实。通过实验,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下面从八个方面提出要求和目标。探究过程要素达到目标提出问题(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
32、究价值的问题(2)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猜想与假设(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论证的意识制订计划(1)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订科学活动计划的过程(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且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进行实验(1)能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2)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3)能在实验操作中做到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收集证据(1)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2)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
33、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3)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与评价(1)具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3)能体验到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表达与交流(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
34、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3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色、味、态、硬度、密度、可燃性、稳定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中的现象,一般从三个方面讨论:形态变化,如三态变化、分层、溶解等;外观变化,如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等;能量变化,如发光、放热、放电、声音、爆炸等。(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如从蜡烛形态到燃烧中的现象到产物检验的全过程。4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
35、,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1)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2)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点燃蜡烛(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1)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2)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3
36、)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3)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1)将蜡烛熄灭观察(1)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2)白烟燃烧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将集气瓶装满水,将玻璃片的毛面向下先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完全盖住,然后将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瓶口低于液面,然后将气体排出口放置于瓶口下方,直到瓶子内所有水排出,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注意
3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不能与水发生反应,以及不能大量溶于水。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探究步骤实验现象分析(1)取一空集气瓶和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的呼出气体(2)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盛有呼出气体的瓶内更浑浊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盛有空气的瓶内木条燃烧的时间更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高(4)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比呼出气体会使玻璃片上出现水珠,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水珠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更高考向一 科学探究的环节典例1同学们知道食醋、蚁酸具
38、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小敏提出食醋、柠檬酸谁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它的酸性就强,这是一个实验,因此不属于提出假设、得出结论、收集证据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故选B。【答案】B1(2019聊城市高唐县中考一模)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观察C假设D做
39、结论考向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典例2 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冷且干燥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正确;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错误;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40、正确。故选B。【答案】B2(2019泉州市泉外、东海、七中、恒兴四校下学期联考)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C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考向三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典例3 (2019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解析】A空气和呼出气体都是无色无味气体,观察气体颜色不能鉴别,选项错误
41、;B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用澄清石灰水能鉴别,选项正确;C空气和呼出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不能鉴别,选项错误;D空气和呼出气体都没有气味,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B3(2019大连市第三十中学九年级模拟)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1(2019岳阳市岳阳县九年级上期末)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有黑烟产生,黑烟可能是A水B二氧化碳C石蜡颗粒D炭灰2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
42、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3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4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5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6(2019兰州市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现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
43、要确定它是否为氯化钠溶液。下列哪种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结果?A品尝味道B查阅资料C实验探究D组织讨论7(2019长春市名校调研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列对蜡烛燃烧的有关探究实验说明中,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用烧杯扣住蜡烛,蜡烛逐渐熄灭,因为蜡烛燃烧须有氧气参加C蜡烛浮在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D熄灭蜡烛时出现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8(2019重庆实验学校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列有关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选项ABCD现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被哈气的玻璃
44、片上出现无色液滴结论呼出气体是CO2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不含O2呼出气体中含有H2O9(2019江油市六校下学期9月月考)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10(2019抚顺市顺城区一模)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A挥发的石蜡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11蜡烛(主要含C、H、O元素)
45、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 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选填字母)。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
46、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相对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蜡烛点燃前48.4%18.7%0.058%0蜡烛熄灭后71.6%15.6%3.643%0.0182%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12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查阅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2)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3)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实验操作、记录、分折】(1)先检查装置的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
47、V mL气体,连接装置。(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V1 mL,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3)关闭弹簧夹K1、K2,再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实验二:(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三,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填“X”、“Y”、“Z”)。【数据处理】(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用百分数表示,下同),氧气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6
48、)实验二中,200 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评价与反思】(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是_。1(2019攀枝花中考)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2(2019湘西中考)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3(2019聊城中考)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4(
49、2019绥化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都属于金属材料B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低C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变成红色D检查煤气泄漏用明火查看5(2019娄底中考)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6(2017嘉兴中考)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7(2018淄博中考)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
50、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_;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
51、不宜过长,原因是_。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_。8(2018宜昌中考)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一:区分硬水和软水。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还必须要控制_相同。实验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实验三:探究决定氯化铁溶液颜色的粒子。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为了探究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溶液呈黄色,小艳同学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粒子,选择了一种试剂作对比,确定了决定氯化铁溶液颜色粒子,用作对比的试剂可以是_溶液。变
52、式拓展1【答案】C【解析】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观察、做结论。故选C。2【答案】C【解析】A、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故错误;B、蜡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图像信息无法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是否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故错误;C、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是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故正确;D、由图像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故错误。故选C。3【答案】A【解析】人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氧气参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A。考点
53、冲关1【答案】D【解析】黑烟是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水、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的,石蜡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是白烟,可能是炭灰,是石蜡燃烧不充分形成的。故选D。2【答案】A【解析】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B、蜡烛燃烧时由于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生成大量的炭,形成黑烟,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与空气接触面积最大,燃烧的最充分,所以外层最明亮,故C正确;D、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故D正确。故选A。【点睛】实验现象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54、;实验结论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的归纳性描述。例如“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实验现象,描述成“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则为结论。3【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C。4【答案】D【解析】做化学实验要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要可行,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防止偶然的发生,而造成错误的结论。故选D。5【答案】C【解析】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
55、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6【答案】C【解析】A、实验室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确定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C、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正确;D、组织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7【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罩在烛火上方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
56、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正确;B、用烧杯扣住蜡烛,蜡烛逐渐熄灭,是因为烧杯内氧气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后,氧气耗尽,说明蜡烛燃烧需有氧气参加,故B正确;C、蜡烛浮在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故C不正确;D、蜡烛熄灭后会产生一缕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复燃,故D正确。故选C。8【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呼出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混合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能
57、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而不是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被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故A不正确;B、呼吸作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氮气在体内不参加反应,通过呼吸作用排出,则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B正确;C、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C正确;D、氮气等不溶于水,则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
58、体,故D正确。故选A。10【答案】B【解析】A、挥发的石蜡遇冷后不能凝结成炭黑,故选项错误;B、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故选项正确;C、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参与,故选项错误;D、如果蜡烛中不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燃烧后也不可能生成碳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11【答案】猜想:C或CO或含有C、CO2、H2O和CO四种物质的任意组合实验一:B实验二: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C、CO2、H2O和CO【解析】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碳或一氧化碳,所以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或CO或含有C、CO2、H2O和CO四种物质的任意组合。实验一:抽取10 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
59、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下一步是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石灰水中,防止因二氧化碳浓度太小造成的现象不明显。实验二:由实验结果可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含量升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CO2、H2O和CO。12【答案】(1)气密性(2)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液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3)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 )氧气和二氧化碳(4)Z(5)(6)76.66%(7)由实验2可知,空气中水的体积分数为1.98%,而空气成分的气体杂质体积分数为0.03%【解析】(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装置的密封
60、,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气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3)要使白磷迅速燃烧,可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 ),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中的水倒吸,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之外的气体总体积。(4)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并且人呼出的气体约占4%,所以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Z,Y的体积分数在60 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 mLV1 mL,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期货物偿债交易具体合同版
- 2024年标准竞业限制及知识产权保密协议版B版
- 2024年版权许可合同:音乐作品版权使用与授权
- 2025年咸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库存答案
- 2024年度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保密及优化升级合同3篇
-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集锦汇编
- 钢铁制品采购投标技巧
- 2025民间借款合同格式范文
- 城市垃圾处理施工合同包工头
- 2024塔式起重机购置、租赁及安全管理规范合同3篇
- 开题报告:职普融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国际经验到中国路径创新
-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期末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含答案)
- 商标出租合同范例
- 重大版小英小学六年级上期期末测试
- 会计助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钢铁厂电工知识安全培训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试卷
- 说明文方法和作用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中国石拱桥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 中南运控课设-四辊可逆冷轧机的卷取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 酒店建设投标书
- 《基于javaweb的网上书店系统设计与实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