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建筑复习题_第1页
2022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建筑复习题_第2页
2022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建筑复习题_第3页
2022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建筑复习题_第4页
2022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建筑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C)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P80A.节能建筑 B.一般建筑 C.绿色建筑 D.生态建筑 2.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 D)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A.施工期 B.建设期 C.使用期 D.全寿命周期 3.绿色建筑在( A)被称为“环境共生建筑”。 A.日本 B.欧洲 C.非洲 D.澳大利亚 4.绿色建筑在( B)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 A.日本 B.欧洲 C.非洲 D.澳大利亚 5.美

2、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可分为( A )个阶段。 P81A.三 B.四 C.五 D.六 6.美国绿色建筑第二阶段是以签署( B )为标志。 P81A.国际绿色建筑规范B.能源政策法案 C.加利福尼亚州绿色建筑标准 D.经济刺激法案 7.美国绿色建筑第三阶段是以签署( D )为标志。 A.国际绿色建筑规范 B.能源政策法案 C.加利福尼亚州绿色建筑标准 D.经济刺激法案 8.美国绿色建筑评价系统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LEED)将建筑分为(D )个等级。 P84A.二 B.三 C.四 D.五 9.不属于LEED评估认证特点的是( C )。 A.收取佣金 B.自愿认证 C.强制认证 D.第三方认证 10.

3、申请LEED认证过程中,GBCI在收到申请书的( A )之内会完成对申请书的文件审查。 P84A.一周 B.二周 C.一个月 D.二个月 1.申请LEED认证过程中,GBCI在文件审查通过后的( B )之内会想向项目团队出具一份LEED初审文件。 P84A.一周 B.二周 C.一个月 D.二个月 2.下列关于美国“能源之星”体系说法正确的是(D)。 P86A.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制定 B.最初应用于汽车 C.分为三个等级 D.建筑物节能认证是重点 3.气候变化法案是( A )制定的。 P86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4.BEE是建筑物本身的环境质量与建筑物外部环境负荷的比值,评估结果

4、依据比值高低可分为五个等级,不包括( B )。P89 A.S B.A+ C.B+ D.B- 5.属于节能型住宅特点的是( A )。 P89A.太阳能的被动利用 B.低排放 C.对地域绿化的积极保护D.室内外适当的无障碍化 6.属于健康舒适与安全安心型住宅特点的是(D)。P90 A.太阳能的被动利用 B.低排放 C.对地域绿化的积极保护 D.室内外适当的无障碍化 7.属于资源高效利用型住宅特点的是( B )。 P90A.太阳能的被动利用 B.低排放 C.对地域绿化的积极保护 D.室内外适当的无障碍化 8.属于地域适应与环境亲和型住宅特点的是(C)。P90 A.太阳能的被动利用 B.低排放 C.对

5、地域绿化的积极保护 D.室内外适当的无障碍化 9.日本的长寿命优良住宅必须满足( B )。P89 A.“维护管理”4级要求 B.有30年以上的保修维护历史 C.结构每5年至少检修一次D.住宅历史资料不包括施工照片 10.中国21世纪议程通过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已经进入( B)。 P91A.萌芽阶段 B.基础研究阶段 C.标准体系建立阶段 D.高速发展阶段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D)起实施。 P94A.2011年10月1日 B.2012年1日1日 C.2014年4日15日 D.2015年1月1日 2.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被称

6、为(C )。 P95A.节能水B.回水 C.再生水 D.中水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不包含(B )。P95 A.控制项 B.一般项 C.施工管理D.提高和创新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对公共建筑来讲,不但对绿色面积的量有所要求,而且绿地率至少达到(C)。 P96A.10% B.20% C.30% D.40%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公共建筑绿地率达到(D )才能获得满分。 P96A.10% B.20% C.30% D.40% 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

7、之比达到(A )才能得分。P96 A.0.5 B.0.6 C.0.7 D.0.8 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居住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超过(B )得满分。 P96A.15% B.35% C.50% D.55% 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达到(A )才能得分。 P96A.0.5 B.0.6 C.0.7 D.0.8 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玻璃幕墙可见反射比不大于(B )。 P96A.0.1 B.0.2 C.0.3 D.0.5 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

8、78-2014规定:大于(C )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A.2 B.5 C.10 D.15 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之比达到10%或外窗达到(D )才能得该项满分。 A.5% B.15% C.25% D.35% P96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达到(B )。 A.50%B.60% C.70% D.80%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使用可调节外遮阳面积比例超过(B )才能得该项满分。 P97A.10% B.25% C.50% D.75% 大气环境

9、污染的主要源之一就是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粒径小于(A )m的颗粒可以被人类吸入肺部,对健康十分有害。 P101A.10 B.20 C.30 D.40 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要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B)m。P101 A.0.5 B.1.5 C.2.5 D.3.5 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要求: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A )m。 P101A.0.5 B.1.5 C.2.5 D.3.5 4.建筑施工中扬尘的主要来源是(A )、施工中的垃圾、裸露的堆积材料等。 P101A.土方工程B.砌筑工程 C.吊装工程D.拆除工程 5.扬尘防治应注意: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

10、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D )mg/m3。 P102A.0.02B.0.04 C.0.06 D.0.08 6.影响振动作用的因素是振动频率、加速度和振幅,(B )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P102A.振幅B.频率 C.加速度 D.振幅和频率 7.振动频率一定时,振幅越大,对机体影响(A )。 P102A.越大B.越小 C.不变D.不确定 8.振幅(D ),频率( )的振动主要作用于前庭器官,并可使内脏产生移位。 P102A.小 高 B.小 低 C.大 高 D.大 低 9.建筑施工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来自于电焊弧光和(C )。P102 A.射线污染B.频闪 C.夜间施

11、工照明D.彩光污染 10.施工现场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的相应处理设施不包括(B )。P102 A.沉淀池 B.清洗池 C.隔油池 D.化粪池 11.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C )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P102A.10 B.20 C.50 D.100 12.工程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据统计每1万m2产生的垃圾为(D )t。 P103A.200300 B.300400 C.400500 D.500600 13.控制建筑垃圾的主要措施错误的是(D )。 P103A.加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 B.碎石类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方式提高再利用

12、率 C.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 D.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10% 14.以下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A )。P103 A.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 B.施工时可以不考虑地下管线 C.可对古树名木进行移植D.不用考虑项目CO2排放量 15.节材要求施工现场(C )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量的70%以上。 P103A.100 B.200 C.500 D.1000 16.使用结构材料时,关于节材的做法错误的是(D )。P103 A.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B.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C.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 D.推广使用普通钢筋 17.使用周转材料时,关于

13、节材的做法错误的是(B )。 P104A.应选用耐用的周转材料 B.推广使用木模板 C.施工前对模板工程方案进行优化D.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1.符合绿色施工理念的“四新”技术不包括(C )。P101 A.新技术B.新工艺 C.新方法D.新材料 2.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属于(A )评价点之一。 P112A.资源保护B.人员健康 C.扬尘控制D.废弃排放 3.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一般项中,“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属于(A )评价点之一。 P112A.资源保护B.人员健康 C.扬尘控制D.废弃排放 4.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一般项中,“

14、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属于(C )评价点之一。 P113A.资源保护B.人员健康 C.扬尘控制 D.废弃排放 5.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一般项中,“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属于(D )评价点之一。 A.资源保护 B.人员健康 C.扬尘控制D.废弃排放 6.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一般项中,“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应达到100%”属于(A )评价点之一。 A.建筑垃圾处置 B.污水排放 C.光污染 D.噪声控制 7.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一般项中,“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应定期清理”属于(B )评价点之一。P113 A.建筑垃圾处置B.污水排放 C.光污染D.噪声控制 8.环

15、境保护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夜间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挡光措施”属于(C )评价点之一。 A.建筑垃圾处置 B.污水排放 C.光污染 D.噪声控制 9.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一般项中,“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应设有吸音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属于(D )评价点之一。 P113A.建筑垃圾处置 B.污水排放 C.光污染 D.噪声控制 10.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材料选择评价点的是(A)。 A.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B.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P114C.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D.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道路 1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材料选择评价点的是(A)。 A.应利用

16、粉煤灰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B.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P114C.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D.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道路 1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材料节约评价点的是(B)。 A.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B.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P114C.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D.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道路 1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材料节约评价点的是(B)。 A.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B.采用利于降低材料消耗的四新技术 C.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D.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道路 P1141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材料节约评价点的是(C)。 A.临建设

17、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B.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P114C.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D.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道路 1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资源再生利用评价点的是( A )。 P114A.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B.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C.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D.采用利于降低材料消耗的四新技术 1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资源再生利用评价点的是(D)。 P114A.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B.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C.采用利于降低材料消耗的四新技术D.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道路 1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资源再生利用评价点的

18、是(B)。 P114A.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B.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 C.采用利于降低材料消耗的四新技术D.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18.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节约用水”评价点的是(B)。 A.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B.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C.应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D.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19.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节约用水”评价点的是(D)A.节水器具配置率达到100% B.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P114 C.应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D.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20.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水资

19、源利用”评价点的是(C)P114 A.节水器具配置率达到100% B.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C.应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D.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21.属于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优选项评价点的是(C)。P114 A.节水器具配置率达到100% B.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C.应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D.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22.属于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优选项评价点的是(D )。 A.节水器具配置率达到100% B.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C.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D.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23.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临时用电设施”评价点的是

20、(A )P114A.应采用节能型设施B.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C.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遮阳设施 D.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24.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机械设备”评价点的是(B)。A.应采用节能型设施 B.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P114 C.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遮阳设施 D.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25.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机械设备”评价点的是(B)。 A.应采用节能型设施B.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P114C.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遮阳设施D.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27.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材料运输与施工”评价点的

21、是(D)。 P115A.应采用节能型设施B.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C.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遮阳设施 D.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29.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节约用地”评价点的是(A)P115。 A.平面布置紧凑,尽量减少占地 B.应采取防止水土流水的措施 C.应充分利用山地作为取、弃土场的用地 D.施工后应恢复植被 30.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一般项中,属于“节约用地”评价点的是(B)P115A.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B.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 C.应充分利用山地作为取、弃土场的用地D.施工后应恢复植被 1.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其

22、 HYPERLINK t _blank 水质介于 HYPERLINK t _blank 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被称为(C )。 P117A.回用水 B.净化水 C.再生水 D.中水 2.研究表明,建筑内遮阳有(C )的热量进入室内P119。 A.60% B.70% C.80% D.90% 3.研究表明,建筑外遮阳仅有(B )的热量进入室内。P119 A.30% B.40% C.50% D.60% 4.建筑外遮阳设计可不考虑(C )因素。 P120A.建筑类型 B.地理位置 C.建筑高度 D.气候特征 5.对于建筑外遮阳,(B )遮阳。 P120A.南向宜采用垂直式 B.北

23、向宜采用水平式 C.东西向宜采用综合式 D.东南向宜采用挡板式 6.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时,遮阳装置可锚固在(A)。P120 A.主体结构上B.保温层上 C.加气混凝土砌块上 D.混凝土空心砌块上 7.为了保证建筑物外遮阳构件的安全性,遮阳构件应能承受(C)以上风力。 A.六级B.七级 C.八级D.九级 P1218.建筑物外遮阳所选材料的反射率不同,遮阳效果也不同,影响反射率的因素不包括(D )。 P121A.表面状态 B.颜色深浅 C.材料厚度 D.材料价格 9.(C )植生混凝土以轻质多孔细料岩石(珍珠岩等)、生物有机肥料、耕植土、减水剂等为原料,用水泥等胶凝材料胶结而成。 P123A.

24、敷设式 B.随机多孔型 C.轻质D.沙琪玛骨架 10.耐冲刷能力与耐践踏能力较强的是(D )植生混凝土。 P123A.敷设式 B.随机多孔型 C.轻质D.沙琪玛骨架 11.(B )是指由水泥、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运至使用地点,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的拌合物。 P124A.干混砂浆 B.湿拌砂浆 C.水泥砂浆 D.石灰砂浆 1.与一般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具有(BCD)特点 A.千城一面B.本地取材 C.能耗极低 D.与自然共生 E.建筑内部与外部有效联通 1.LEED评估认证具有(ACE)特点。 P84 A.商业行为 B.申

25、请免费 C.第三方认证D.管理上独立性 E.自愿认证 2.LEED评估体系主要从(ABCE)等五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估。P84 A.建筑选址B.水资源利用 C.资源与材料 D.空气质量 E.建筑节能与大气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规定:对公共建筑中的(ABCD )要进行专项声学设计。 P97A.多功能厅 B.接待大厅 C.大型会议室D.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 E.卫生间 2.施工管理在评分项中主要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过程管理这三个方面考虑。环境保护主要包括( ABCE )。P112 A.场地采取降尘措施B.节水措施 C.场地采取降噪措施D.节能措施 E.场地采取

26、废弃物资源化管理 3.施工管理在评分项中主要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过程管理这三个方面考虑。资源节约主要包括(CE )。 A.废弃物资源化管理 B.实施节能方案 C.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D.实施节水方案 E.降低钢筋损耗 多选题1.绿色施工所指的四节一环保包括(ABDE )。P101 A.节能 B.节水 C.节电D.节材 E.环境保护 2.绿色施工系统中,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P101A.组织管理 B.规划管理 C.实施管理D.评价管理 E.安全管理 3.绿色施工系统中,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ACDE)。 P101A.扬尘控制B.人员健康管理 C.水污染控制D.噪声控制 E.光污染控制 4.绿色施工系统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内容包括(CD)。 P104A.水污染控制 B.净水系统 C.提高用水效率D.非传统水源利用 E.用水安全 1.多功能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包括(ACE )。P107 A.和易性好 B.强度增长不受控 C.可泵性好D.热稳定性差 E.强度高 1.发生( ABDE )事故时,不得评为绿色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