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医学课堂笔记_第1页
行为医学课堂笔记_第2页
行为医学课堂笔记_第3页
行为医学课堂笔记_第4页
行为医学课堂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行为医学概述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s):运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Behavioralscience:isthesystematicanalysisandinvestigationofhumanandanimalbehaviorthroughcontrolledandnaturalisticobservation,anddisciplinedscientificexperimentation.Itattemptstoaccomplishlegitimate,objectiveconclusionsthroughrigorousformu

2、lationsandobservation.行为医学(BehavioralMedicine: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BehavioralMedicine:Aninterdisciplinaryfieldofmedicineconcernedwiththeintegrationofknowledgeinthebiological,behavioral,psychologicala,ndsocialsciencesrelevanttohealthandillness西方行为医学的兴起与发展希波克拉底(

3、公元前460-359):不同气质类型性格的行为特征;性格与健康的关系、语言治疗Galen(公元130年):多血质(血液):热心而活跃;粘液质(粘液):冷静而善于算计;抑郁质(黑胆汁):做事有毅力,但容易悲观;胆汁质(黄胆汁):容易激动、发怒柏拉图(公元前429-347):第一个提出了行为学说:一个人的认识支配他的行为。公元4世纪12世纪:宗教和神学思想扼制的各种科学思想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各国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心理生理学派(条件反射学说)、动物心理学第二章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Watson: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

4、的心理学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学说Skinner: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Wolpe:交互抑制理论强化(reinforcement):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泛化(generalization):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除条件刺激物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物相近似的刺激物也或多或少地引起条件刺激物的效应。分化(discrimination):条件反射泛化形成后,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以强化而对其他相类似的刺激物不予强化,则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应,而其他类似的刺激物不引起这种反应。、认知理论主要代表人物:1.艾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理论贝克认知疗法理论梅钦鲍

5、姆自我指导训练三、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心理学应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与自我理论四、内脏学习理论米勒的内脏学习实验证明,通过特殊的学习和训练,有机体可以控制由自主神经支配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五、心理生物学理论心理行为变量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1健康信念理论:最早运用心理学方法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以心理学为基础,由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2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认为行为的变化是渐进、分阶段、螺旋式复杂发展的过程;根据行为改变者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术。3

6、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和信息是建立正确的信息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4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七、行为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行为医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文献法。行为医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调查与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的加工与分析,获得结论。八、行为医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知情同意(informedconsent)般来讲,知情同意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提供信息、信息的理解、做决定的能力自愿参加。第三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第一节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BiologicalMechanismofHumanBeha

7、viorHeredity&Behavior基因负载着蛋白质合成的密码,这些蛋白质调节着身体的生理过程并表达表征特征。探讨行为的起源Genotype基因型:遗传而来,变异性。Phenotype外表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模式,环境在中间起重要作用基因型与特殊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人们的遗传表型人类行为遗传学(humanbehaviorgenetics):在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解释人类复杂行为现象的遗传机制。传统行为遗传学(onegene,onedisorder,OGOD)现代行为遗传学:人类复杂行为的遗传因素主要受多种基因(polygenic)影响,这种

8、多基因系统里的基因被称为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i,QTL)。Brain&BehaviorPrefrontalcortex:ExecutivefunctionExpressionofpersonalityAppropriatesocialbehavior.ParietalCortex:Producingplannedmovementslogicalreasoning.Temporalcortex:Retentionofvisualmemories.Processingsensoryinput.Comprehendinglanguage.Storingnewmemo

9、ries.Neurotransmitters&Behavior.乙酰胆碱Ach.单胺类(DA、NE、5-HT):Dopamine&behavior:冲动行为Impulsivity;赌博行为Gambling;奖赏行为Reward;成瘾行为Addiction;爱情Love.DA异常: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5-HT&behavior:参与痛觉、睡眠、体温等生理功能n产生愉悦情绪.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丫-氨基丁酸)肽类:内啡肽、下丘脑释放的激素第二节人类行为的发展DevelopmentofHumanBehavior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TheoryofPsychosocialDevel

10、opment婴儿期(infancy)018个月母亲信任幼儿期(earlychildhood)18个月3岁父母独立自主学龄前期(latechildhood)36岁家庭成员主动学龄期(schoolage)612岁父母老师同学勤奋青春期(adolescence)1218岁家庭社会自我认同青年期(youngadulthood)1835岁朋友、同龄异性亲密中年期(adulthood)3565岁同事和配偶成就老年期(oldage)65岁以上智慧早期行为发展是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行为发展存在关键期(keyperiod):印刻imprinting: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不需强化和练习婴幼期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一种原

11、始而快速的学习方式2依恋attachment: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n触摸、运动、玩耍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很重要语言的习得Language双眼视觉:0-6月视神经元发育第三节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SociologyofHumanBehavior影响的两种方式:学习社会行为及知识.社会控制:适应行为被鼓励、提倡;不良行为被约束、控制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自我强化: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12、社会比较理论(Socialcomparisontheory):自我评价都倾向于是社会性的某些社会情境缺乏客观的比较标准,人们必须通过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才能够对自己的状态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社会比较: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向上比较、向下比较.社会控制(Socialcontrol)提供合乎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调适人际关系.制约、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第五章行为与健康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指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可有或无临床症状。健康期望寿命(healthadjustedli

13、feexpectancy,HALE指具有良好健康状态的生命寿期或某年龄人群尚能以良好健康状态存活的平均年数。健康行为建立的途径:(1)树立健康信念是健康行为建立的前提(2)运用行为理论建立健康行为(3)行为干预是实现行为转变的重要手段(4)健康宣教是指导建立健康行为的有效形式(5)健康教育是健康行为建立的重要途径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消除疲劳(四)戒烟限酒(五)心理健康(六)自我保健习惯的养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的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阶段: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

14、然”。坚持三个月,习惯养成第六章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anorexianervosa,NA是一种为减肥或维持体重强迫自己进行节食或禁食的行为。暴食症(overeatingdiseas)e是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一次可进大量食物,且不分时间地点,也不在乎食物本身,只要能吃就往嘴里塞,一直到吃撑为止。第七章常见的行为障碍网络成瘾的原因:1、网络本身的致瘾特性2、易成瘾者的心里特点3、社会因素特点网络成瘾的临床类型:1、网络游戏成瘾2、网络色情成瘾3、网络交际成瘾4、网上信息收集成瘾5、网络技术成瘾暴力行为的高危因素:1、既往暴力行为史2、性别3、年龄4、早年家庭环境不良5、社会经济情况6、

15、个人资源匮乏7、酒精和药物滥用8、罹患某种精神障碍9、其他常见的自杀征兆:1、向周围人表达自杀的想法2、明显的焦虑烦躁、哭泣,情绪与以往明显不同3、处于抑郁状态中4、独处,不与人见面,回避与人接触5、性格行为的改变。第八章行为评估行为评估:BehavioralAssessmentsprovideathoroughassessmentofanidentifiedbehavior,includinganalysisoftheinterrelatednessofantecedent“triggers”,componentsofthebehavioritself,andconsequencesofth

16、ebehavior.Reinforcingfactorsareidentifiedandrecommendationsaremadeforbehaviorchange.行为矫正Behaviormodification:理论基础: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为基础。(S-R的模式)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其形成过程称为学习,其中的关键则是强化作用。缺陷: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做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由此导致了行为矫正方法的机械化。功能性行为评估:功能性行为评估就是确认影响个人特定行

17、为的那些重要的、具有因果性和目的功能性的相关因素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提升教育和干预的效果。ABCContingency为心理学ABC模式:A前提:辨别刺激:特定刺激因素(1、促使行为发生2、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临时事件(1、增强刺激瞬时显著性作用2、增强刺激与行为的联系)B行为:适应性行为问题行为C结果:外部环境变化内部条件变化关于结果:问题行为功能.满足个体欲望-正强化:社会关注和从事喜爱的活动逃避令个体感到厌恶的刺激-负强化:厌恶性任务或活动以及感官的不良刺激)A和C共同决定了B功能性行为评估的五大要素:描述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经常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质量的好坏、强度的大小。明确前提事

18、件:包括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情境条件,以了解问题行为经常发生的范围。明确维持问题行为的所有强化后果,以便有的放矢地加以控制和彻底改变。提出一种以上的陈述,来描述问题行为、情境条件及维持行为的强化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手段,收集支持某一假设的数据资料。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步骤:功能性行为评估的五大要素:(1)、描述问题行为、明确前提事件、确定行为后果、提出明确假设、收集科学数据2.描述3.假设4.验证5.干预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基本方法:描述性功能评估:(1)访谈法:间接性的行为访谈:A.描述法B.清单法-ABC时间观察法优点:信息准确度高缺点:费时费力关于访谈法:目的:其目的

19、在于获得问题行为前提、后果以及其他变量的信息,以便形成关于控制变量的假说。以访谈的方式确定、具体描述事件和行为,直接、真实并尽可能减少推测。焦点集中于前提和后果。(2)直接观察法:直接性的行为观察:访谈法优点:易于操作,省时、省力。缺点:信息不够准确。实验性功能评估:又称为功能分析,在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的基础上验证假说的一种方法。采取控制条件,观察前提和后果的影响及作用。优点:确切知晓变量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缺点:费时费力,并且要求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常用行为评估量表:神经行为功能综合评定:鲁利亚-内布拉斯加神经心理成套检测一一LNNB霍尔斯泰德-瑞坦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儿童行为评定:Ach

20、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行为评价系统行为类型评定A型行为(TABP: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是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A型性格被认为是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冠心病人中有更多的人是属于A型性格,而且A型性格的冠心病人复发率高,愈后较差。B型行为(TBBP:相对缺乏以上行为特点。C型行为:1、童年形成压抑、内心痛苦不向外表达、克制的性格。2、过分合作、协调;谦虚、姑息、不自信、过分忍耐;回避矛盾,调和行为,压抑愤怒;屈服外界权势,压抑情绪,焦虑应激反应较强。3、伴有生理、免疫方面的改变。D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负性情感(NA)和社交抑制(SI是D型人格2个稳定

21、的人格特质。D型人格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D型人格是冠心病独立的预测因子。第九章保健行为保健行为:Behaviorsincludemedicalserviceusage(e.g.,physicianvisits,vaccination,screening),compliancewithmedicalregimens(e.g.,dietary,diabetic,antihypertensiveregimens),andself-directedhealthbehaviors(e.g.,diet,exercise,smoking,alcoholconsumption).常见保健行为分类:1、预防性健

22、康行为(preventivehealthbehavior):个体从事的自认为健康的、以预防或早期发现无症状疾病为目的的任何活动。即病因保健:针对某些疾病的发病特点、易罹患因素所采取的行为保健措施。SuchmansModel:1、出现症状阶段2、成为病人阶段3、就医阶段4、依赖性病人阶段5、复原阶段临床中常见的四种情况:病人角色(自觉有病+诊断有病)健康状态(自觉无病+诊断无病)延迟状态(诊断有病+自觉无病)疑病(诊断无病+自觉有病)疾病保健行为(illnessbehavior):个人察觉疼痛,不适,或其他机能失调时,对这些症状予以体验、评估,并对此采取的行动。(1)临床前保健行为:对已经出现临

23、床疾病的症状或体征,尚未进行临床疾病治疗阶段所采取的保健行为措施。(2)临床中保健行为:诊断后所从事的以康复为目的的任何活动。影响疾病行为的因素:1.疾病2.个人评估3.社会界定疾病行为分类:主动疾病行为:个体无论是否患有疾病,或稍有病感时即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健康人的行为。(包括:特别关注、疑病性神经症个体、药物依赖个体、过度就医)被动疾病行为:个体尚未对自己所患疾病产生病感,或有病感对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或出于其他原因不愿意表现病感的行为。(延迟就医)医源性疾病行为:在医疗机构为患者诊治或预防疾病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言行、措施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行为。康复保健行为:为出院治

24、疗后康复期间病人恢复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所采取的行为。(例如伤残或丧失劳动力者)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1、认知功能的变化2、情绪的变化3、意志行为的变化4、人格变化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1个体水平: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论、阶段变化理论人际水平:社会认知理论群组水平: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综合应用模式:生态学模式、格林模式阶段变化理论StagesofChange理论背景:1982,Prochaska和Diclimente在从事戒烟的相关研究中,以其他的理论构念(个人行为改变意愿、行为改变阶段)为基础提出来的。理论假设:行为改变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而且每个人在行为改变的动机、准备方面,处于

25、不同水平(有程度的差别)3.概念定义干预措施特点未考虑阶段未意识到问题存在,未想到要改变行为提高需要改变的意识;提供个体化的改变行为可得益处,不良行为后果的信息不相信某行为有不利健康的后果。考虑阶段想在最近进行行为改变(6个月之内)动员、鼓励病人制定特定的计划意识到行为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准备阶段制疋一个月仃动计划帮助制定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设定阶段性行为改变目标行动阶段实施特定的行为(保持6个月)协助信息反馈、解决问题、社会支持,强化疋期执仃某仃为,但时间6个月存在较大的复发风险维持阶段继续行为的改变(6个月以上,甚至终生)协助应对可能问题、设置提醒物、寻找替代品、避免反复.内在动机强烈自信心非

26、常高终止阶段对于一些成瘾性行为(尚有争论)备注:五个行为改变的阶段各个阶段的速度不一,在行为改变的各阶段之间存在反复。群体保健行为:群体干预(colonyprevention:)包括健康人在内的整个人群的疾病预防,主要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消除潜在危险因素等方式,达到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目标。保健行为分类:个人保健行为群体保健行为(包括学校保健行为、职业保健行为、家庭保健行为、社区保健行为)影响保健行为的因素:1倾向因素(predisposingactors):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促成因素(enablingfac

27、tor)s:是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意得以实现的现实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强化因素(reinforcingfactor)s: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这类因素来自行为者近旁的人,也包括行为者自己对行为后果的感受。保健行为的生态学模式:个体内部因素物质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公共政策因素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目标的转变。这个转变可以通过外来的力量引发,向着好的方向转化,由于群体的力量,比个体的干预往往更有效。群体的特点: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8、存在消极的、不利于正常健康维护的因素。群体干预模式的步骤:组建群体设立群体目标个体责任成长变化原则步骤第十章行为医学的治疗技术1一、行为医学治疗技术的发展the1920s,Pavlov动物实验性神经症模型Watson儿童条件性恐怖症模型,精神分析占统治地位,导致应用受限the1950s,Skinner操作性条件反射应用医疗实践Wolpe实验性神经症(猫)系统脱敏疗法,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厌恶疗法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示范学习疗法the1960s,Miller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生物反馈the1970s,新的发展方向认知行为治疗行为医学的治疗观点: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

29、还是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掌握操作这些奖赏或处罚的条件,就可控制行为的增减或改变其方向。Advantage以学习理论和相关实验所建立的依据为基础,科学性、系统性更强;可进行客观科学检验、演示、量化,具有可重复性;有程序化的治疗方案与形式,可操作性强.Disadvantage长于治标,失于治本;易复发,不易达到根除的效果。二、行为医学治疗基本原则与特征核心内容:聚焦问题(行为)强调学习治疗形式:治疗联盟结构化初期:行为评估、近期事件回顾、协作制定特征性的新目标及计划中期:复习家庭作业、讨论问题行为、总结结束:患者反馈技术方法:认知重建行为技术个案化三、行为医学

30、治疗的步骤提出核心问题评估问题行为建立治疗同盟制定症状分级探讨不合理信念个性化治疗布置家庭作业案列:核心问题口吃评估行为症状、程度治疗同盟信任合作咨询关系建立症状分级评分不合理信念原因分析、认知评估个性化方案放松、发音训练等四、放松训练法relaxationtraining深呼吸放松渐进肌肉放松想象放松放松原理:身心的交互作用,身体肌肉放松:心情轻松平静;肌肉紧张:恐惧、焦虑,一种对抗过程,交互抑制。五、强化疗法reinforcementmethod五*强化疗法reinforcementmethod正强化+|好剌激.多/坏剌激Jh负强化I”.止惩罚行为川阳性强化法(正强化)四步骤法:确定要改变

31、的行为确定该行为的直接后果设计新的结果取代原来的(新强化物)强化的实施代币法、奖券法:主要适应症:慢性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神经性厌食及贪食症等强化疗法的注意事项:强化物要适宜、具有针对性强化物的兑现要及时,意义要明确(奖惩分明)强化目标要逐渐提高,强化次数要逐渐减少,不定期,甚至由实物逐渐向言语、表扬等非物质转化。六、模仿法Modelingtherapy又称示范法、观摩法基本原理:模仿学习操作方法:设计示范行为一强化适当行为,选择适宜强化物尽可能真实循序渐进主要方法类型:生活示范:实际生活直接观察、模仿象征性示范:借助相应媒介,如图像、游戏角色扮演roleplay:扮演相关人物,重演/预演

32、参与示范:咨询师示范内隐示范:想象模仿Summary条件反射原理观察学习模仿认知学习理论行为经学习而获得或改变增强相应行为消退相应行为第一章行为医学的治疗技术2一、DefinitionofBFBFisaprocessthatenablesanindividualtolearnhowtochangephysiologicalactivityforthepurposesofimprovinghealthandperformanee.Preciseinstrumentsmeasurephysiologicalactivitysuchasbrainwaves,heartfunction,breathi

33、ng,muscleactivity,andskintemperature.Theseinstrumentsrapidlyandaccuratelyfeedbackinformationtotheuser.生物反馈疗法,又称自主神经学习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它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消除病理过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二、TheprincipleofBF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患者能够借助生物反馈信号主动、有意识地调整植物神经支配的各种内脏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借助现代电子仪器将来访者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来访者能根据这些反馈信号,有意识地学习调控自己的内脏功能和身体功能,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三、TheTypesofBF肌电反馈仪:肌肉紧张程度与肌电高低呈正比ElectromyographicBiofeedback皮电反馈仪: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导电性增加GalvanicSkinBiofeedback脑电反馈仪:a波ElectroencephalogramBiofeedbac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