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隐患管理规定_第1页
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隐患管理规定_第2页
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隐患管理规定_第3页
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隐患管理规定_第4页
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隐患管理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隐患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中心安全生产的目标,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结合运营总部和维修中心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第二条 安全风险与安全隐患的区别,本办法的安全风险是对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指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安全风险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的潜在根源;而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

2、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第三条 各部门要把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第四条 实施安全风险和隐患分级管理,定期排查、预防控制、治理和报告。对安全风险和隐患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预防控制或限时整改,使风险预控和隐患整改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第五条 实施安全风险和隐患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监控、预警、检查与改进制

3、度;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较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号制度。第六条 实行安全经费与风险评估、隐患分级治理相挂钩的运作机制。安全投入经费将参考风险、隐患等级情况,进行优先审批、经费倾斜。第二章 安全风险控制与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第七条维修中心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审批维修中心一般风险和可控风险的评价准则及风险控制措施,审议高级别和较高级别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结果,监控维修中心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2)负责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费用计划的审核,并按运营总部发布安全设施改进计划,及时解决较大隐患。(3)审批安全技术部上报的各类危险源事项、各部门上报的一

4、般和可控危险源新增或变更申请。(4)负责审定给予发现、排除隐患的有功人员物质奖励和表彰的报告。(5)对中心无力解决的较大隐患,按规定权限向总部、集团或上级部门提出报告。第八条 安全技术部职责:(1)组织建立并维持维修中心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构建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2)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开展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监督检查中心范围内各级(类)隐患整改完全情况。(3)建立、发布维修中心危险源登记册,定期(每半年)督查各部门一般风险及可接受风险级别的危险源管控情况;定期(每月)督查安全管理系统隐患整改完成情况,不定期对隐患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和现场整改完成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各部门完

5、成集团挂牌督办、对运营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隐患的整改进度。(4)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维修中心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维修中心事故事件通报、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的各类隐患问题。第九条 各生产部门职责:(1)负责区域、设备与作业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向中心安全管理委员分会上报本部门的各级危险源。(2)组织部门员工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与提高,将危险源及其管控信息及时传达至相关岗位。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管控措施的落实及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据安全事故事件发生情况、隐患排查结果等,持续监控危险源变动情况。(3)结合部门安全风险分布及日常生产情况,组织本部门的隐患排查及责任区隐患整改完成情况

6、跟踪、上报。对排查出的隐患,排查单位组织录入安全管理系统,明确责任单位及整改要求,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按照隐患等级、类型进行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项,实行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4)组织开展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年度评价、总结工作。主要包括:本单位风险及隐患分布、一年来危险源及隐患变动(新增、调整、销项)情况、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隐患排查与治理情况、事故事件发生情况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运作情况评价。相关评价、总结报备安全技术部。(5)梳理生产现场风险部位,并张贴告知标示。第十条 各岗位职责:(1)副主任及以上管理岗位:监督、检查管辖范围安全

7、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指导;按要求审核或批准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结果,组织落实风险控制、验证、检查工作,确保管辖区域风险可控。(2)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掌握监管范围、专业危险源分布情况及管控措施;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监管范围内各专业系统的风险辨识、评估、验证、检查工作开展,协调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3)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本专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本专业的风险辨识的全面性、评估准确性、控制措施合理及有效性负责;具体负责本专业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验证、检查。(4)工班长:确保本工班员工接受危险源培训,清楚危险源分布及相关管控措施;确保所辖区域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工

8、班所辖区域发现新危险源、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5)一般作业人员:主动了解、学习本岗位相关危险源,掌握本岗位相关危险源控制措施并按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作业场所发现新危险源、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应该立即向上级或安全监管人员报告。第三章 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第十一条 各部门应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部门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及其管控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防范事故发生。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第十二条 危险源识别的时机:(1)管辖区域或业务活动发生变化;(2)新线开通运营前;(3)每年重新组

9、织对危险源进行一次辨识和评价;(4)新的作业活动出现之前;(5)新购入与安全相关的设备投入使用前;(6)改建、扩建工程实施前与投入使用前;(7)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8)总部或同行业发生安全事故事件后或总部认为有必要时;(9)安全检查中发现较大安全隐患之后;(10)出现相关方的重大安全投诉时;(11)危险源发生变动时;(12)其他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情况。第十三条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包括:维修中心所有的设备、建筑、设施、作业和人员:(1)所有设备、设施,包括承包商带入中心范围内的设备;(2)地铁沿线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维修楼与办公楼等;(3)所有

10、活动,包括行车、客运、维修、办公与仓储等;(4)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乘客、承包商及其他进入维修中心范围内的人员;(5)中心存储或使用的易燃易爆品、有毒物、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6)环境,包括运营总部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7)工作场所外,能够对运营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8)工作场所附近,由总部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9)其他需要辨识的范围。第十四条 危险源辨识方法:(1)直接经验法(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方法,其优点是简便、

11、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可采取专家会议的形式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害因素辨识更加细致、具体。(2)系统安全分析法: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第十五条 危险源识别要考虑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及四种危险有害因素:(1)三种状态:正常状态、维修状态、紧急状态。(2)三种时态:过去时-过去在运营某些活动中,或在同行业的某些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或发生过的事故等;现在时-现有控制措施情况下的危险

12、源;将来时-可以预见的组织活动可能带来的危险源。(3)四种危险源有害因素(详细参见GB/T13861-2009):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管理缺陷。第十六条 风险评价方法: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照风险评价矩阵表(附录C),对下属单位辨识提报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所有评委意见,填写(单位)危险源风险评价及申报表(附表1),评价过程:(1)评估危险源引起伤害的可能性。(2)评估危险源引起的伤害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3)依据风险评价矩阵表,确定危险源原定风险等级。(4)考虑是否需要对R1级危险源进行量化风险评估,如故障树分析。(5)评估采取减轻措施后的剩余风险。第十七

13、条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发布过程:(1)当出现辨识时机,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启动辨识工作;(2)根据危险源特点,选择辨识方法;(3)确定危害因素分布、类别、影响、可能成因、后果等内容。(4)对风险等级进行初步评估,拟定减轻措施。(5)原始风险初评等级为R4及以上的,填写危险源风险评价及申报表,向上一级进行申报。其中:原始风险为R3、R4级别的,由中心审核批准发布;原始风险为R1/R2级别或变更危险源涉及R1/R2级别,由中心审核,形成危险源登记册(附表2),报运营总部风险管理委员会评审,运营总部安全总监审批。本单位的R1、R2级别危险源评审工作由安全技术部负责牵头组织,跨单位的危险源评审工作报

14、安全监察部牵头组织。(6)安全技术部依据按总部R1、R2级别危险源评价结果,结合中心安全生产实际,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编制,并根据职能分工,明确各级危险源控制责任单位。(7)各部门每年对本单位危险源至少进行一次年度全面评价,对原有危险源清单进行核实、补充、整理和汇总,并将更新的危险源登记册上报安全技术部,且须在备注栏注明“新增”、“级别调整”、“删除”。(8)维修中心每年发布一次维修中心危险源登记册。(9)各部门可根据危险源辨识时机出现情况,组织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经审批后于15个工作日内对本单位危险源登记册进行调整发布。(10)各生产单位内设部门、室/

15、车间、班组,依据上一级单位发布的危险源登记册,逐级梳理、分解与本层级管控责任相关的危险源,建立本层级危险源登记册。(11)维修中心月度安全网络会议为中心危险源动态管理平台,各部门如存在危险源变动情况,需在安全网络月度会议上提出,并通过讨论后报中心安全管理委员分会审批。第三节 风险控制第十八条 风险控制原则ALARP原则是指确定的控制措施应考虑降低风险的成本,除非风险控制措施所需的成本与实施此措施所带来的效益极不成比例,否则应采取所需的控制措施。此原则既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且毋需耗费过高成本来控制没有必要进一步降低的风险。(1)最上面的区域规定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有

16、些风险很大且结果绝对不可接受,因此在任何场合它们都是不容许的,如果风险等级不能降到此范围以下就不能投入运营或进行作业。(2)最下面的区域规定了主要可接受区域,该区域中风险都可认为很小,不需要通过任何ALARP判据的证明。(3)上部和下部间的区域称为ALARP区域,其风险依据ALARP的原则,符合成本效益时,应当降低。第十九条 风险控制要求:总的原则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风险级别的不同以及成本效益的原则选择适合的、充分的控制措施。(1)软硬结合:根据运营总部经济情况,统筹考虑通过实施硬件设备设施提高安全绩效的硬目标(如安全技术措施改造)及制定少投入或基本不投入的软目标(如演练、培训、完善安全标志等

17、)。(2)远近结合:目标中既可有当年完成的项目,也可制定一个较长时期能够完成的较大型项目。(3)重在事故预防:重点应在持续改进员工、乘客的安全健康防护措施上,以实现事故预防。(4)与现有项目相结合: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扩建项目均有“三同时”要求,可通过工程参与、验收解决。(5)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选择控制措施的要求见下表:级别风险程度控制措施控制级别R1高(灾难性)1.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并考虑技术方案可行性,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附表5)2.选择充分的控制措施,建立并实施控制措施管理方案3.分门别类建立修订并实施运行控制相关程序4.必要时,建立修订并演练应急准备与相应程序现有5.建立较高及高风险

18、危险源动态跟踪表(附表3)。运营总部R2较高(严重)1.沿用并大力加强已有的控制措施2.若降低风险符合成本效益, 则必须采取新的控制措施3.必要时,可与高风险的危险源一起纳入管理方案,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4.建立较高及高风险危险源动态跟踪表。维修中心R3一般(一般)1.沿用并加强已有的控制措施2.若降低风险符合成本效益, 则可以采取新的控制措施各部门R4可接受(轻微)沿用已有的控制措施,可以不采取新的控制措施车间第二十条 常见控制措施: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控制措施的描述应具体,说明应采取何种做法以及怎样做,避免过于原则性的描述,如“小心”、“仔细操作”。下面按优先顺序列

19、出了常见的控制措施:优选次序方法1通过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用危害较小的物质取代危害较大的、改装或更换设备或工具、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系数2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如安装安全阀、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冗余设施等3无法消除、预防危害因素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害影响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采取降温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安装避雷装置、设置消除静电装置、安装减振消声装置等4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如采用遥控作业、安装防护栏杆(罩、屏)、设置隔离操作室、划定警戒区域等5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禁止

20、人员的危险行为,设置醒目的安全色或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报警装置等6合理管理作业,如调整作业顺序、增减工作步骤、停止附近的作业、减少在危害环境中的作业时间、作业前确认安全条件是否满足、作业过程中定时沟通与加强提醒、建立完善的作业程序、定期检查作业环境等7科学管理设备,如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定期检测设备的性能与安全状态、特殊季节或天气加强设备维护、保持设备清洁、停用不合格设备、及时更换损坏零件(设施)、建立设备故障处理程序等8加强特殊作业的审批,没有操作证或不熟悉作业人员严禁上岗,危险作业设置监护人员9配备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10制定应急程序并定期进行演练,作业现

21、场提供应急设备与设施11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提高其操作水平、处理事故的能力与安全意识1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安全奖惩机制第二十一条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1)安全技术部牵头,根据总部较高级以上危险源控制总体目标,明确需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项目。(2)责任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危险源管控总体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或方案,编制本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经中心审核后报总部;在管理方案中详细列明所选择的控制措施,负责落实每一项控制措施的人员,时间(可跨年度),验证人员等信息。(3)管理方案由实施部门/车间编制,中心审批,经总部计划经营部、安全监察部、总工办会签(涉及行车安

22、全的重大技术措施改造须报运营总部技术委员会审议),报运营总部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无法解决的高风险危险源需制定拟采取的临时控制措施并报总部安全监察部。(5)申报安全技改技措项目,须先将相关危险源纳入危险源登记册并取得危险源编号,否则可不予审核。(6)列本单位责任的危险源控制措施由本单位组织实施,跨单位的由安全监察部负责协调、监督。(7)列本单位责任的较高、高风险危险源的管理方案由本单位组织实施,跨单位的较高、高风险危险源管理方案由安全监察部负责协调、监督,验收评定小组负责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技术措施审定。第二十二条 风险管控检查与改进(1)各部门将本单位各层级风险管理及控制情况列为安全检查

23、项目,并在各类安全检查范围内予以明确;同时严格落实检查,留存记录。(2)各部门依照本单位危险源动态变化情况,每月检查更新本单位危险源登记册,相关数据随月度安全管理报表一同上报安全监察部。(3)危险源管控责任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验证,并填写危险源控制措施验证记录表(附表4)。验证过程中,应注意确认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危险源信息是否有变动、是否需进行调整更新。(4)安全技术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对较高、高风险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动态跟踪,并填写较高及高风险危险源动态跟踪表,报安监部备案。(5)发生事故事件后,在组织事故调查时,须核查相关危险源是否录入危险源登记册、

24、风险评级及管理控制措施是否合理,并在调查报告中给予注明。第四节 风险监测与预警第二十三条 各部门应采取措施对较高及高风险危险源进行监测或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管理文本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定期检验,确保灵敏、可靠;(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预警信息应能及时、畅通的传递到相关单位、岗位,及安全管理部门,以便采取控制措施,防范风险

25、扩大。第五节 信息与沟通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安全风险及相关管控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安全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管控、管理措施的制定;(2)员工上岗前进行岗位安全风险及管控方法培训,员工岗位安全风险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告知,并留有记录;(3)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安全事项和风险告知,并制定安全卡控措施,留有记录;(4)施工负责人为当班风险负责人,员工需清楚谁是现场或当班安全风险负责人。第二十六条 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1)至少对本部门负责管控或影响本单位员工人身安全的较高级以上安全风险进行公告,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

26、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2)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第四章 隐患治理第一节 隐患分级与分类第二十七条 根据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风险级别高(R1),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

27、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第二十八条 一般事故隐患按照督办单位和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隐患和安全管理问题。隐患:风险级别较高(R2),整改难度较大,需加强已有的控制措施或制定新的控制措施、应急预案,需立项进行整改或整改周期超过1年的的隐患。安全管理问题:风险级别较低(R3或R4),整改难度较小,可由分公司、专业中心自主整改的用时较短、危害较小设备设施缺陷和未构成损失的不安全行为。第二十九条 运营总部各类隐患按人、设备设施、环境和管理等4类隐患进行分类管理。第二节 隐患的报告与登记第三十条 隐患的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隐患,均有权向责任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安全技术部和总部安全监管部门报

28、告。重大事故隐患或需向上级报告的隐患,须经中心安委分会审核,并经总部安委会或总部领导同意,由责任部门起草,总部审核后,报告集团相关部门、安监中心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内容应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建议采取的隐患治理方案。第三十一条 隐患的登记隐患由接到隐患报告的单位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隐患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通知责任单位和有关部门并做好记录。重大事故隐患登记:重大事故隐患根据集团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求,由总部建立专项隐患整改档案,督办责任单位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一般事故隐患登记:(1)对排查出的隐患,责任单位应当组织制定隐患整

29、改措施,指定责任人,落实隐患整改,并按照隐患的等级、类型进行登记。(2)隐患登记需记录详细、具体的隐患发现时间、隐患发生地点、隐患现况描述、设备设施名称、违章人员等信息。(3)维修中心各类隐患登记按照较大隐患和安全管理问题分别登记、区分管理。(4)隐患按照运营总部隐患登记册(附表6)及运营总部隐患登记册表格属性说明(附录F)登记中心存在的隐患,并进行闭环管理。(5)中心根据各部门隐患登记情况,经安全技术部审批后形成中心隐患登记册。(6)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本部门隐患登记册并公示。(7)中心、各部门隐患登记册隐患整改完成情况每月更新一次。(8)安全管理问题,在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检查模块中登记、跟

30、踪、销项,进行闭环管理。第三节 隐患整改及销项第三十二条 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及销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销项按照集团或政府主管部门批示情况落实。第三十三条 一般隐患整改及销项隐患整改:(1)隐患整改/牵头责任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隐患整改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隐患登记记录、现场照片(整改前后及整改过程)、立项申请、相关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审批记录、合同、验收报告等。(2)隐患按照整改单位不同分为立项整改、维保单位整改、自主整改。(3)隐患整改过程中,责任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对相关隐患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如危险源风险级别上升,则应进行相应风险警示,并落实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安全管理问

31、题整改:(1)根据本部门具体情况按“三定”原则(定责任、措施、时间)自行落实整改。(2)涉及其他单位的隐患,以工作联系单或其他方式通知责任单位、安全监察部等,由责任单位确认并录入安全管理系统落实整改。隐患及安全管理问题整改应遵循以下原则:(1)采取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2)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应采取隔离、防护、做标识等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3)涉及到管理改善、规程修改,应限定合理时间落实整改。(4)应及时采取现场教育、警告、考核、领导诫勉谈话等方法对违章违纪行为进行处理,有时效性,并起到教育、警示作用。隐患的销项:所有隐患,必须按要求录入安全管理系统,按管理责任进行跟踪、

32、整改、销项(较大隐患待安全管理系统升级,建立相关模块后录入)。(1)隐患销项:隐患销项必须由责任部门完成整改后,以工作联系单方式向总部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监察部)提出销项申请。内容应包含隐患简要描述,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和现况说明。立项整改的隐患,根据合同最终验收情况进行销项。项目通过验收责任单位即可提出销项申请。由总部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和责任单位应按总部规定,保存好相应档案。各生产部门整改项目、自主整改项目整改完成后,由安全技术部审核后,向总部安委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确认后进行销项。进行销项申请时,责任部门应提供完整的隐患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应危险源剩余风险评估情况等资料。(2)安全管理问题由

33、各生产部门对隐患整改完成情况进行确认、销项,安全技术部抽检。隐患整改变更:总部登记在册、因相关标准、内外部环境变化,整改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等,需改变隐患的整改措施和延长整改完成时间的,须以工作联系单方式向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监察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安全监察部系统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系统上修改相关整改要求。第三十四条 隐患治理挂牌督办(1)督办隐患来源:政府及集团主管部门检查通报的或挂牌督办的隐患;总部安委会决定挂牌督办的隐患;其它中心决定督办的隐患。(2)挂牌督办的隐患整改期限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特殊情况整改期限由总部安委会和中心安委分会决定。(3)中心隐患整改督办单位为安全技术部,

34、安全技术部在收到总部下发运营总部隐患整改通知书(附表7)后,需及时督促责任部门进行隐患整治。(4)责任单位完成隐患整改后提报隐患销项申请表(附表8),安全技术部根据总部相关规定进行核实,并报总部销项。第五章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第三十五条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强化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针对反复多次出现的同类型隐患,分析其规律特点,相应查找风险辨识的遗漏与缺失,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薄弱环节,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强化重大隐患的治理,切

35、实落实治理责任主体和相应责任,防范重大隐患演变为重大事故。第三十六条 安全经费保障各部门应根据上年度存在的安全风险与隐患等级情况,制定本年度安全技改技措投入计划,保障管控风险的投入、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并应:(1)建立上年度安全生产风险与隐患评估报告并对降低风险的投入进行相关分析;(2)对部门上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对部门上年度安全技改技措费用投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投入进行分析,记录齐全。第三十七条 危险源、隐患关联档案建设与更新检查中心需对责任管控的每一项较高及高风险危险源建立风险点或隐患分布档案。档案至少包括:风险点或隐患的点位分布情况及相

36、关照片;相关整改记录数据;运营以来暴露的历史安全事件;各个风险点或隐患当前管控情况。各生产部门定期(至少每半年)或不定期(总部发布较高及高风险危险源登记册)组织排查管辖设备及区域存在涉及较高风险危险源且已暴露出明显缺陷的安全隐患,并组织对危险源、隐患关联档案进行更新,报安全技术部备案。第六章 奖励和考核 第三十八条 奖励按照运营总部相关规定,日常工作认真,在预判安全风险、治理安全隐患方面为防止安全事故做出重要贡献的,予以奖励:(1)及时辨识出的较高及高风险危险源或排查出较大级以上安全隐患,对发现的单位和个人由本单位提出奖励申请,按照运营总部相关规定提报总部进行奖励。(2)总部较大隐患整改完成后

37、(较大隐患销项申请表审批完成),由整改责任部门提出奖励申请,按照运营总部相关规定提报总部进行奖励。(3)在运营总部管理范围内辨识危险源与控制风险,或发现隐患与隐患整改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总部按照相关规定提报总部进行奖励。(4)各部门可根据本单位具体规定对在危险源、隐患发现、管控、治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5)同一事件中心不对同一对象重复奖励。第三十九条 考核(一)发现危险源应及时组织辨识申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隐瞒或故意拖延不报(未按要求录入安全管理系统或无报告记录)的根据造成后果严重程度纳入责任部门安全考核。造成严重后果的,报运营总部按相关规定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重

38、考核。(二)各部门按职责对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与隐患整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或完成隐患整改(系统最终确认可延迟10个工作日)和对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或隐患整改完成情况进行弄虚作假的责任部门、车间(室)、班组和个人按运营总部规定进行考核、处罚。(三)未按要求完成集团挂牌督办的、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的责任单位,中心按照总部相关规定加倍考核、处罚。(四)对拒绝接受、阻挠检查或不积极配合检查的部门和人员,由各检查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考核、处罚。附录A 风险管理工作相关定义和术语(1)基础术语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风险:对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

39、。伤害:对物质的损伤,对人体健康、财产或环境的损害。伤害事件:危险情况造成了伤害的结果。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的潜在根源。隐患: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运营总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的不良与缺陷。风险管理: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2)与风险评估相关术语危险源辨识: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来源的过程。风险分析:系统的运用相关信息来确认风险的来源,并对风险进行估计。风险估计:对风险的概率及后果进行赋值的过程。风险评价:将估计后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准则对比,来决

40、定风险严重性的过程。风险评估: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在内的全部过程。(3)与风险处理和风险控制相关的术语风险控制:实施风险管理决策的行为。剩余风险:风险处理后还存在的风险。危险源管控员:一般为室经理或部长,其负责落实控制措施,监控危险源的变动情况。附录B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的过程图附录C 风险矩阵表严 重 性(C)1234567极轻微轻微一般严重非常严重重大特别重大(灾难性的)人身安全死亡数目1人2-3人3-9人10人及以上重伤数目1人2-3人3-9人10-49人50人及以上轻伤数目1人2-5人5-29人30-99人100人及以上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500-1000万1

41、000-5000万5000万-1亿1亿及以上行车安全线网服务中断少于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小时-1天1天-1周1周以上单线服务中断15-30分钟30分钟-1小时1小时-1天1天-1周1周-1月1月以上车站服务中断30分钟-1小时1小时-1天1天-1周1周-1月1月以上列车晚点少于15分钟概率(P)9每周发生数次100次/年R3R2R1R1R1R1R18每月发生数次30-100次/年R4R2R2R1R1R1R17每季发生数次10-30次/年R4R3R2R2R1R1R16每年发生数次1-10次/年R4R3R2R2R2R1R15十年内发生数次0.1-1次/年R4R4R3R2R2R2R14一百年内

42、发生数次0.010.1次/年R4R4R3R3R2R2R23不大可能出现0.0010.01次/年R4R4R4R3R3R3R22非常不可能出现0.00010.001次/年R4R4R4R4R3R3R31发生可能性极少0.000010.0001次/年R4R4R4R4R4R4R4附录D 系统/子系统代码序号系统名称代码子系统编号1客运KY乘务01站务02032机电JD屏蔽门01电梯02033自动化ZDFAS01BAS/EMCS/ISCS02034车辆CL电客车01车辆设备02035工建GJ轨道01房建02036供电GD变电01接触网(轨)02037通信TX无线系统01安防02038信号XH正线系统01车

43、载系统02039票务PW闸机01售票机020310调度DD行车组织01施工组织020311综合ZH通用安全01一般仓库管理02易燃品库管理03后勤04办公05注:1、系统代码由2位字母组成,为系统名称的拼音字母缩写。 2、根据运营总部的设备、设施与作业的特点,划分为11个系统,各系统子系统由各专业自行细分并编号,已列入编号的子系统不得删除,但可增加。 附录E 危险源登记册表格属性说明序号属 性说 明1危险源编号编号分为三级:系统代码/子系统代码/危险源代码,如JJ/01/001。2系统系统的名称:详见附录系统代码。3子系统子系统的名称:2位数字组成,各单位负责细分子系统,并赋予代码。4危险源代

44、码危险源代码:由3位数字组成,各单位自行进行编号。5位置/作业活动存在危险源的地点,选择以下最合适的地点:1. 正线2. 区间3. 站台4. 车站设备室5. 车站出入口/公共区6. 车站控制室7. 运营控制中心8. 车辆段9. 其他如果是位置不定,也可以填写作业活动。6危险源类别按照主要危险源清单的分类选择最合适的危险源类别,例如:失火、脱轨、运行意外。7危险源说明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例如:列车关门作业时车门夹人。8可能成因可能导致危险源产生的原因,例如:车门关闭前沒有发出警报,乘客在发出警报期间强行上车。9运营模式1. 正常常年进行的正常地铁运营活动;

45、2. 维修非运营时间与运营时间进行的维修、维护作业;3. 紧急火灾、设备故障、列车故障、大客流等紧急状态。10影响旅客、公众、员工、承包商雇员、非法进入运输系统的外来人员、行车、设备。11后果描述危险源引起事故所带来的后果,包括:旅客死亡或受伤、员工死亡或受伤、服务中断、车站停止营运、经济损失,列车延误、列车冲突、脱轨、火灾等。12原始风险 - 概率危险源的发生频率(依照风险矩阵所示,由低至高用1-9表示)。13原始风险 - 严重性危险源的后果(依照风险矩阵所示,由轻至重用1-7表示)。14原始风险 - 风险等级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依照风险矩阵所示,由高至低用R1 - R4表示)。15控制措施描

46、述降低风险的措施,如: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安装防护栏杆、调整作业顺序、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制定应急程序并定期进行演练等。16剩余风险 - 概率实施控制措施后,危险源的发生频率。17剩余风险 - 严重性实施控制措施后,危险源的后果。18剩余风险 - 风险等级实施控制措施后,危险源的风险等級。19危险源管控员负责监督控制措施实施情况的负责人,根据风险等级和涉及范围的不同,确定负责人的人选。20状况(个别) 控制措施实施状况个别控制措施的实施状况:C代表完成,O代表处理中。21状况(整项) 控制措施实施状况整体减轻措施的状况:C代表全部完成,O代表处理中, P代表部份完成

47、。22修改时间记录每次变更危险源信息的日期附录F 运营总部事故隐患登记册表格属性说明序号属 性说 明1隐患名称需包含地点、设备设施2隐患编号xxxx(年)- xxx(序号) - xx(线号)3对应危险源编号对应危险源编号4隐患成因1.设计缺陷;2.施工缺陷;3.材料缺陷;4.设备设施老化磨损;5.超期使用;6.异常损坏;7.环境因素。5实施方式1.立项整改;2.维保单位整改;3.自主整改。6系统名称同危险源登记册“系统”7隐患描述1.现状描述;2.参考标准;3.后果等三方面进行描述8临时防护措施整改完成前需实施的临时防护措施9整改措施最终消除隐患的整改措施10整改期限隐患整改措施按要求完全落实的最后期限11责任部门隐患整改责任部门或隐患整改的牵头部门。12整改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整改措施落实的负责人。13整改完成情况1.未完成;2.部分完成;3.已完成。14完成日期整改措施完全落实的时间15整改历史记录标志性的节点、事件附表1: (单位)危险源风险评价及申报表 Q/SZDY 0070-01-B1 危险源编号系统子系统位置/作业活动危险源类别危险源说明可能成因运营模式影响后果控制措施评委及评价记录原始风险等级评委及评价记录剩余风险等级管控责任人备注123平均123平均PCPCP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