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_第1页
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_第2页
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_第3页
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_第4页
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T8-2011

P备案号J1330-2011

城市测量规范

Codeforurbansurvey

2011-11-22发布201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1178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测量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测量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8-

2011,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11月22日

mm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

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

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

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行业标准《城市

测量规范》CJJ8—99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和代号;

3.基本规定;4.平面控制测量;5.髙程控制测量;6.数字线划

图测绘;7.数字髙程模型建立;8.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9.工

程测量;10.地籍测绘;11.房产测绘;12.地图编制。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

“基本规定”、“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房产测绘”四章;2.修改

了“平面控制测量”、“髙程控制测量”部分内容,增加了RTK

测量、卫星定位高程测量等技术内容;3.将原第4、5、8章内

容修改调整为目前的第6章;4.将原第5章的部分内容修改调

整为目前的第8章;5.将原第7章的内容综合修改,并增加了

规划监督测量、日照测量、土石方测量、竣工测量、城市管理部

件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内容,成为目前的第9章,并将地面沉降观

测内容并入变形测量中;6.f原第9和10章进行了综合修改后

成为目前的第12章;7.取消一了原规范15个附录中的附录B、附

录C、附录I)、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附录L、附

录M、附录N、附录P等11个附录。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

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

寄送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邮

政编码:100038)。

4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测绘院

上海市测绘院

重庆市勘测院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北京勤业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陈倬王丹洪立波于建成

郭容寰谢征海贾光军李宗华

王双龙李勇孙乐兵金善恨

肖学年方锋岳建利黄勇

施宝湘刘政黄河陈声勇

筒晶牛守明侯至群严小平

张周平董明蔡振来焦永达

储征伟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宁津生严伯铎张远过静琚

蒋景瞳陈绍光秦长利张志华

程效军李维功许长胜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SymbolsandCodes............................2

2.1Terms.................................................................................................2

2.2Symbols............................................................................................3

2.3Codes.................................................................................................7

3BasicRequirement.....................................9

3.1ReferenceSystemsofSpaceandTime........................................9

3.2RequirementsforOperationandResultsManagement.................9

3.3RequirementsforQualityInspection.....................................10

4HorizontalControlSurvey............................12

4.1GeneralRequirement...................................................................12

4.2ControlPointSettingandMonumentation...............................15

4.3HorizontalControlSurveywithGNSS....................................16

4.4TraverseSurvey..............................................................................20

4.5Triangulateration.............................................................••••••••27

4.6ResultsArrangementandSubmitting.........................................31

5VerticalControlSurvey.............................................................37

5.1GeneralRequirement.....................................................................37

5.2ControlPointSettingandMonumentation.........................39

5.3Leveling.........................................................................................40

5.4ElevationTraverseSurvey...........................................................45

5.5VerticalControlSurveywithGNSS.............................................48

5.6ResultsArrangementandSubmitting.........................................49

6DigitalLineGraphicSurvey..........................52

6.1GeneralRequirement....................................................................52

6.2SurveyContents..............................................................................54

6.3FullFieldSurvey..........................................................................59

6.4Photogrammetry..............................................................................66

6.5AnalogTopographicMapDigitizing..............................................84

6.6DataEditingandProcessing.......................................................85

6.7DataUpdatingandMaintenance..................................................92

7DigitalElevationModelCreation.....................94

7.1GeneralRequirement.....................................................................94

7.2AerialPhotogrammetry................................................................95

7.3VectorDataCreation..................................................................96

7.4LIDARSurvey..............................................................................97

7.5ResultsAcceptanceandSubmitting..............................................97

8DigitalOrthophotoMapMaking............................................99

8.1GeneralRequirement.....................................................................99

8.2AerialPhotogrammetry................................................................100

8.3SatelliteRemoteSensingSurvey.............................................100

8.4ResultsAcceptanceandSubmitting.........................................102

9EngineeringSurvey.................................103

9.1GeneralRequirement..........*.........................................................103

9.2AlignmentSurveyandAllocationSurvey...............................103

9.3PlanningSupervisionSurvey.......................................................107

9.4InsolationSurvey.......................................................................115

9.5EngineeringGraphicSurvey.......................................................118

9.6PublicWorksSurvey................................................................125

9.7SurveyofUndergroundSpaceFacilities....................................130

9.8SurveyofCubicMeterofEarthandStone...............................133

9.9FinishedConstructionSurvey................................................135

9.10UrbanManagementComponentsSurvey...............................138

9.11DeformationSurvey....................................................................139

10CadastralSurvey.....................................................................143

10

10.1GeneralRequirement.....................................................................143

10.2CadastralHorizontalControlSurvey...........................................143

10.3CadastralElementsSurvey...........................................................144

10.4CadastralMapSurvey....................................................................145

10.5AreaSurveyandSummarization•*•••........................................147

10.6CadastralConversionSurvey......................................................149

10.7ResultsArrangementandSubmitting.......................................151

11HousePropertySurvey............................152

11.1GeneralRequirement.....................................................................152

11.2HousePropertyHorizontalControlSurvey...........................153

11.3HousePropertyElementsSurvey................................................153

11.4HousePropertyMapSurveyingandMapping.......................154

11.5HouseAreaMeasurement...........................................................156

11.6HouseConversionSurvey...........................................................161

11.7ResultsAcceptanceandSubmitting............................................162

12MapCompilation..................................163

12.1GeneralRequirement................................................................163

12.2CompilationofTopographicMap.................................................163

12.3CompilationofGeographicBaseMap......................................164

12.4CompilationofPhotographicMap..........................................165

12.5CompilationofThematicMapandAtlas..................................166

12.6MapPlate-making..........................................................................167

AppendixABasicParametersofEarthEllipsoidin

GeodeticCoordinateSystem..............168

AppendixBDialTableforDirectionObservation

Method..................................169

AppendixCElevationReducedCalculationofSideLength

ofDistanceMeasurement.................171

AppendixDCartographicSymbolsofUndergroundCivil

DefenseWorks............................173

11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0.1为统一城市测量的技术要求,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提供准确的测量成果,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信息化管理

和信息资源综合应用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中的平面控

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数字线划图测绘、数字高程模型建立、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图编

制等城市测量工作,也适用于镇、乡、村的测量工作。

1.0.3城市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验校正,并使其保持

良好状态;使用的软件应通过测试。

1.0.4城市测量应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并应

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1.0.5在城市测量中,应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

设备。

1.0.6城市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和代号

2.1术语

2.1.1全数检验totalinspection

对批成果中全部单位成果逐一进行的质量检验。

2.1.2抽样检验samplinginspection

从批成果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的质量检验。

2.1.3首级网primarycontrolnetwork

一个城市建立的最高等级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2.1.4加密网densifiedcontrolnetwork

在首级网基础上布设的低等级控制网。

2.1.5卫星定位网satellitepositioningnetwork

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布设的平面控制网。

2.1.6网络RTK测量networkRTKsurveying

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利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和

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定位测量。

2.1.7单基站RTK测量singlebasestationRTKsurveying

基于单一基准站,利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和网络通

信技术进行定位测量。

2.1.8髙程导线测量elevationtraversesurvey

利用三角高程测量按类似导线路线方式获取各点高程的测量

方法。

2.1.9真正射影像图truedigitalorthomap

利用数字表面模型,采用数字微分纠正技术,改正原始影像

的几何变形,经影像重采样后,使影像视角被纠正为垂直视角而

形成的影像图。

2.1.10双极坐标法dualpolarcoordinatemethod

利用两个不同测站及不同起始方向,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同一

点位坐标的方法。

2.1.11定线测量alignmentsurvey

城市规划道路定线测量的简称,指确定城市规划道路的平面

位置的测量工作。

2.1.12拨地测量allocationsurvey

建设用地钉粧测量的简称,指标定建设用地范围的测量

工作。

2.1.13条件点qualificationpoint

对实现规划条件有制约作用的点位。

2.1.14规划监督测量planningsupervisionsurvey

为验证建设工程平面位置、高度和建筑面积等指标是否符合

规划审批要求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1.15城市管理部件urbanmanagementcomponent

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

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

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2.1.16沉降监测网subsidencenetwork

用于地面沉降观测的高程网。

2.2符号

a——固定误差;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a,——相对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

av——垂直角观测值;

aw——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

b一一比例误差系数;平均航向重叠度的像片基线

长度;

h——相对点位误差椭圆的短半轴;

6W——点位误差椭圆的短半轴;

c视准轴误差;

检测点检测高程与卫星定位高程的差值;

d——基线长度;

D测距边长度;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

程面上的水平距离;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房

屋边长;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

f,——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h——测距仪与棱镜之间的高差;高程导线边两端点

的髙差;

K——观测角顶点至对边的垂线长度;

K——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椭球面的

高度;

K——水深;

H基本等高距;平均相对航高;等深距;

Hm——测距边高出大地水准面(黄海平均海水面)的

平均高程;

i——仪器高;界址点序号;

k——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

L——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水准环线周长;水准检

测路线长度;

Ls——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

U——检测测段长度;

mav——垂直角测角精度;

mD——观测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每千米测距中误差;

——测距边实际测距中误差;

^——相应等级界址点规定的点位中误差;

mn——新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m0——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mp——面积中误差;

4

——边长误差;

my——点位在坐标轴方向的误差;

ma----方向角误差;

'——起始方位角中误差,以秒(")为单位;

——相应等级边角组合网规定的测角中误差,以秒

(〃)为单位•’

mAy——坐标增量的误差;

M成图比例尺分母;地籍原图比例尺分母;

Mh——卫星定位髙程控制测量高程中误差;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Mw——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

差;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

Ms——航摄比例尺分母;

n——测站数;宗地界址点个数;

——测段数;

na——每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

nd——该站方向总数;

no——测回数;

A——测距边边数;

nt——三角形的个数;

----Ac的个数;

N水准环数;检测点数;

N'——/P的个数;

Pi——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P——面积;

Rm——参考椭球面在1、2两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参考椭球面在测距边中点

的平均曲率半径;

Rn——测距边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RP——影像扫描分辨率;

正射影像图分辨率;

边长;房产面积;经各项改正后的斜距;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高程导线边的倾斜距离;

测距边水平距离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

S;归算到高斯平面的测距边边长;

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的分母;

棱镜高;.

后视和前视的棱镜高;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线闭合差;

三角形闭合差;

•1、2两点的坐标值;

宗地第个界址点坐标;

1、2两点的横坐标平均值;测距边两端点近似

横坐标的平均值;

除观测角外的另两个角度;

圆周角条件或组合角条件方程式的系数;

传距角;

导线观测左角中数;

导线观测右角中数;

测站点1向照准点2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测站点2向照准点1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测段往返测高差的不符值;

测站圆周角闭合差;

往、返测距离的差数;

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

限差;

要求达到的高程精度;年均沉降量;

两次量算面积较差;

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增量;

单位权中误差;高程异常模型中误差;

P——常数,为206265";

^——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的标称精度

计算。

2.3代号

2.3.1缩略词

CMYK----印刷彩色模式cyanmagentayellowblack;

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

encestations;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

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ceglobalpositio­

ningsystem;

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linegraphic;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DRG----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rastergraphic;

IMU----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

PDOP----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dilutionofprecision;

RTK----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timekinematic;

TIFF----图像文件格式taggedimagefileformat;

TIN----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

2.3.2有关代号

DJi——室外条件下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1"的

经纬仪或全站仪;

DJ2——室外条件下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2〃且

大于1"的经纬仪或全站仪;

DJ6——室外条件下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6"且

大于2"的经纬仪或全站仪;

DSos——每千米水准测量髙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

0.5mm的光学水准仪;

DS,——每千米水准测量髙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

7

1mm且大于0.5mm的光学水准仪;

DSs——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

3mm且大于1mm的光学水准仪;

DSZos——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

0.5mm的数字水准仪;

DSZX——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

1mm且大于0.5mm的数字水准仪。

3基本规定

3.1空间和时间参照系

3.1.1城市测量应采用该城市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应大于25mm/km;

2当采用地方平面坐标系统时,应与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建

立联系。

3.1.2城市测量应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3.1.3城市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基准。当采用地方高程基准

时,应与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

3.1.4城市测量的时间应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

3.2作业与成果管理要求

3.2.1测量作业前,应根据城市测量项目的技术难易程度和规

模大小等,收集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

经济合理的技术路线,编写项目设计或技术设计并进行技术交

底。项目设计或技术设计的编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测绘技术

设计规定》CH/T1004的规定。

3.2.2作业人员应具有承担其工作的能力,并应按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项目设计或技术设计作业。

3.2.3作业人员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CH1016的规定进行测量作业。

3.2.4作业期间,测量仪器设备应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校,仪器

参数设置应定期检查并记录。使用的软件宜定期升级维护。

3.2.5测量作业过程中,应进行自检和互校,并应做好工程进

度、技术问题等内部沟通及用户需求、意见反馈等外部沟通。

9

3.2.6测量项目的技术总结或说明应根据技术难易程度和规模

大小等确定、编写。技术总结的编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测绘

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的规定。

3.2.7测量成果验收后应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测量档案的

整理、归档。

3.2.8当工程测量成果有保密要求时,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保密处理后再提供使用。

3.2.9数字形式的测量成果宜采用不同存储介质进行双备份。

有条件的城市宜实行异地备份,异地备份地点距本地宜大

于500km0

3.2.10测量成果宜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数据库等技

术进行管理,并应确保测量成果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3.2.11DLG、DEM、DOM元数据内容与格式宜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1007的规定。

3.3质量检验要求

3.3.1测量成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和《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

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并应按要求编写检查验收报告。

3.3.2测量成果的验收宜由甲方组织实施,也可由甲方委托国

家认可的检验机构实施。

3.3.3测量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应实行过程检查与最终检查、

验收的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并应保存相关记录。记录应完

整、规范、清晰,签注应齐全,内容不得随意更改。

3.3.4测量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应按顺序独立进行,测量成果

未通过則一^工序检查則,不应进行后一工序检查。

3.3.5过程检查应采用全数检验方式;最终检查宜采用全数检

验方式,也可采用抽样检验方式;验收宜采用抽样检验方式。

3.3.6采用抽样检验方式时,抽样数量和样本的质量评定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和

10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的相关规定。

3.3.7测量成果在检查验收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果

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和《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

收》GB/T18316的规定进行质量评定。测量成果质量宜采用

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制。不合格的测量成果经整改

后,应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11

4平面控制测量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

网”的原则。首级网宜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可分期、越级

布设。

4.1.2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宜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

三级。

4.1.3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边

角组合测量等方法。

4.1.4当需要建立城市地方平面坐标系统时,应按下列规定选

择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1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mm/km时,宜采用高斯-克吕格

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也可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mm/km时,应依次采用下列平面

直角坐标系统:

1)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的平

面直角坐标系统;

2)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

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或城市平均高程面;

3)当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不能满足

要求时,应分带投影。

3面积小于25km2的城镇建立的地方平面坐标系统,可不

进行投影改正。

4.1.5城市平面控制网的首级网应与国家控制网联测。联测时,

应对拟利用的国家控制网点的精度进行分析。当精度满足城市测

12

量要求时,应直接利用;当精度不满足城市测量要求时,宜利用

其点位,并选用一个国家控制网点的坐标与一条边的方位角作为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4.1.6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应大

于0.05m。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

大于0.05m。

4.1.7二、三等平面控制网点宜逐点联测高程,联测精度不应

低于三等高程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四等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

网点可依据具体情况联测高程,联测精度不应低于四等高程控制

测量精度要求。高程联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

的有关规定。

4.1.8城市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的资料宜包括:

1)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和交通图,以及有关气象、地质、

通信等方面的资料;

2)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开发方面的资料;

3)城市巳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平面控制网图、水准路

线图、点之记、成果表和技术总结等。

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测区实际需要、预

期精度、测量方法、观测方式、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交通状况

等进行城市平面控制网设计。

3应设计城市平面控制点的概略位置,并拟定首级网与已

有平面控制网或国家控制网的联测方案。

4应判断和检查城市平面控制网各相邻控制点的通视情况。

导线网、边角组合网中的各相邻控制点应通视;卫星定位网中的

各相邻控制点可不要求全部通视。

5当城市平面控制网存在多种布网方案时,应进行控制网

最优化设计。

6应拟定城市平面控制点的髙程联测方案。

4.1.9应根据平面控制网设计结果和测区实地调查情况,编写

13

技术设计,拟定作业计划。

4.1.10各等级卫星定位网点与边角组合网点的点名,宜采用村

名、山名、地名、单位名称,并应在调查后确定。同一测区有相

同的点名时,应加以区别。新旧点重合时,宜采用旧点名。各等

级导线点可按区域或线路命名编号。

4.1.11卫星定位接收机的检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

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JJF1118的

规定;卫星定位接收机的维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

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规定。

4.1.12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系列的分级、基本技术参数、检定

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检定规程》JJG

100的规定;光学经纬仪系列的分级、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光学经纬仪》GB/T3161的规定,检定要求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的规定;测距仪

的检定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电测距仪》GB/T14267的

规定。

4.1.13城市平面控制测量的外业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卫星定位测量的外业记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卫星定

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规定。

2导线测量、边角组合测量的外业记录宜采用电子记录方

式,也可采用纸质手簿记录。

3釆用电子记录方式时,外业记录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H/T2004、《导线测量电子记

录规定》CH/T2002、《三角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2005的

规定。数据文件中的原始观测记录不得更改。

4采用纸质手簿记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业记录不得涂改、追记和转抄;

2)水平角观测时,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

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应连

环更改;垂直角观测时,度、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中

14

不应连环更改;

3)距离测量时,厘米及以下数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

米、分米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同一高差的往、返

测或两次测量的相关数字不应连环更改;

4)Xf错误进行更正时,应将错误数字、文字整齐划去,

在其上方另记正确数字、文字;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

去的成果,均应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的所在页码。

4.1.14应根据成果使用需要,选择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或城

市地方坐标系统,并应对城市平面控制网观测成果进行归化计

算。有关坐标系统对应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

4.2选点与埋石

4.2.1各等级平面控制点的点位应根据设计成果到实地选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坚固稳定的地点,且应便于埋石和观测,并

能永久保存;

2高等级点点位的选择,应便于低等级点的加密;平面控

制网边缘的控制点点位的选择,应便于扩展应用;

3宜利用城市区域内原有的平面控制点点位;

4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时,选点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规定;

5采用导线测量和边角组合测量方法时,相邻控制点间视

线超越障碍物的高度或旁离障碍物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等边角组合测量时,不宜小于1.5m;

2)三、四等测量时,不宜小于1.0m;

3)一、二、三级导线测量时不宜小于0.5m。

6边长采用电磁波测距时,测距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距边的长度宜在相应等级控制网平均边长的0.7倍

至1.3倍的范围内选择;

15

2)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lm以上;

3)测线不得通过散热塔、烟囱等发热体的上空及附近;

4)安置测距仪的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离开

高压线距离宜大于5m;

5)应避免测距时的视线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4.2.2点位选定后,宜绘制选点图和点之记草图。

4.2.3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标石。平面控制点标

志、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三角测量规

范》GB/T17942的规定。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

土底层。二、三等点宜埋设盘石和柱石,两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

应小于3mm;其他平面控制点宜埋设柱石。各等级平面控制点

的标石,亦可兼做水准标石,此时标志宜为半球状,标石底层应

浇灌混凝土。标志中心应具有明显、耐久的中心点。

4.2.4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埋石过程中应根据标石类型和埋设

方式在标石坑挖设、标石安置、标石整饰等关键步骤中拍摄

照片。

4.2.5各等级控制点选点、埋石工作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

二、三、四等控制点应办理标志委托保管手续,其他埋石点可根

据需要而定。应定期巡视检查和维修控制点标石。

4.3卫星定位平面控制测量

4.3.1卫星定位网可采用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方法施测。动态

测量可采用网络RTK测量方式或单基站RTK测量方式;在已

建立CORS网的城市,宜采用网络RTK测量方式。

4.3.2静态测量可施测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平面控制网;

动态测量可施测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网。

4.3.3静态卫星定位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二、三、四等静态卫星定位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

的1/2;最大边长不宜大于平均边长的2倍。当边长小于200m

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0.02m。

16

表4.3.3静态卫星定位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平均边长(km)a(mm)6C1X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9<5<2<1/120000

三等5<5<2<1/80000

四等2<10<5<1/45000

一级1<10<5<1/20000

二级<1<10<5<1/10000

注:a------固定误差;

b^比例误差系数。

4.3.4动态卫星定位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可缩短至表4.3.4规定长度的2/3,边长

较差不应大于20mm。

表4.3.4动态卫星定位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流动站

相邻点点位中

相对中起算点到基准

等级间距离误差方法测回数

误差等级站距离

(m)(mm)

(km)

一级>500<50<1/20000网络RTK——>4

网络RTK——

二级>300<50<1/10000>3

单基站RTK四等及以上<6

网络RTK——

三级>200<50<1/6000四等及以上<6>3

单基站RTK

二级及以上<3

4.3.5卫星定位接收机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方法和

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T73的规定。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接收机共同作业前,

应在已知基线上进行比对测试,超过本规范表4.3.3相应等级限

差时,不应使用。

4.3.6静态测量卫星定位接收机的选用应符合表4.3.6的规定。

17

表4.3.6静态测量卫星定位接收机的选用

等级接收机类型标称精度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二等双频^5mm+2X10_6J

三等双频或单频<5mm+2X10-6c?>3

四等双频或单频^10mm+5X10—6J>3

一级双频或单频^10mm+5X10~6d>3

二级双频或单频<10mm+5X10~6d>3

注:d------基线长度。

4.3.7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7的规定。

表4.3.7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

数据采

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平均重复时段长度

等级样间隔PDOP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