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_第1页
3《鸿门宴》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_第2页
3《鸿门宴》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_第3页
3《鸿门宴》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_第4页
3《鸿门宴》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鸿门宴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3*鸿门宴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内”同“”,2.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同“”,6.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意2.谢3.故4.辞5.且6.与7.为8.因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2、;十分,极。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4.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今义:详细地说。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吾得兄事之 5.籍吏民 6.范增数目项王 7.常以身翼蔽沛公 8.头发上指 9.道芷阳间行 10.项伯杀人,臣活之 1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2.此亡秦之续耳 13.此其志不在小 14.君安与项伯有故 15.拔剑撞而破之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句式:译文:2.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句式:译文:3.此天子气也。句式:译文:4.具告以事。句式:译文:5.得复见将军于此。句式:译文:6.沛公军霸上。句式:译文:7.欲呼张良与俱去。句式:译文: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式:译文:9.籍何以至此句式:译文:10.客何为者句式:译文:11.大王来何操句式:译文:12.沛公安在句式:译文:13.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译文:14.吾属今为之虏矣!句式:译文: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且堂室有别。堂上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室内以东向为尊,其次是南向,再次是北向,最卑为西向。 ()2.关中,函谷关(在今

4、河南灵宝东北)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3.古代兄弟之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季”最小,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4.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再拜,即拜两次,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5.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跽: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6.左尹是楚国的官名,令尹之辅佐。令尹,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令尹之下设左尹和右尹,右尹地位略高。 ()七、默写。1.鸿门宴中说明做大事、行大礼不必在意细枝末节的句子是:,。2.鸿门宴中比喻说话或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的句子是:,。3.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5、,。4.鸿门宴中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残暴无度的句子是:,。八、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人用器制器,目的其实并非是仅限于器物本身,而是重在以器载道。如鼎有方圆之别,圆鼎象天,方鼎象地。古礼祭天以犊,故圆鼎盛肉;地载万物,遂方鼎盛谷,是谓粢盛而名“齍”。或铭写“大禾”,为后稷农官。簋也有圆器方座的形制,上圆下方,同样是在借器物再现天圆地方。宇宙间以天地为大,。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这种宇宙观必然影响到相应的器用制度。一年四季,寒暑更替,阴阳消长,这意味着只有器用合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令变化,人们才可能通过器用之顺调,谋诸天地人的和谐,最终达到大备之盛德。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器

6、不仅仅为器,更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这些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先民的超凡智慧。显然,如果人们仅满足于对器物形制特点的描述,不能通过器见人睹事,那么我们就会与己身文明的精蕴失之交臂。目见以器,心怀以道,这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时必须抱有的态度。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说“目见以器,心怀以道”,下列各项中对“器”与“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子贡说:“女器也。”子贡问:“何器也 ”孔子说:“瑚琏也。”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借这种贵重之器称赞子贡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B.“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昼夜更迭,春秋代序,时间从来不欺不背,“圭”作为古代测量日影的仪器,被古人赋予诚信

7、之意。C.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宥器”是古人置于座位右边的器皿,借以警诫自己不犯过失。D.“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举起的环形有缺口的佩玉,也可以用于送给想要召回并重新任用的被贬官员。2.请为文中空缺处的语句进行排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写序号)天覆地载表现天地便成为他们最普遍的追求以生万物故古人制器排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片段阅读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

8、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又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传说因得到尧的禅让而成为部落联盟首领。B.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C.号,古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多为自取,以表达个人的志

9、趣,如“五柳先生”。D.本纪,中国古代史书记录帝王、诸侯事迹的体例,这种体例为司马迁首创。2.()司马迁认为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说法是荒谬的,请简要概括司马迁这么说的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

10、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注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寝席上进食。漂:在水中冲洗衣物。蒲伏:同“匍匐”,伏地而行。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为齐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11、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老妇人,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他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D.韩信恩怨分明。他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老妇人,赏赐千金;而只赏了南昌亭长百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2)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12、,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 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注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

13、,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节选自苏轼范增论,有删改)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章邯攻赵时,宋义奉楚怀王命令,统兵解救,想坐山观虎斗,因此屯兵观望不进,为项羽所杀。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2)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6.()苏轼为什么说项羽在杀义帝时就怀疑范增了 请简要说明。三年模拟练(2021湖南娄底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甲)良尝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

14、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穀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

15、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乙)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

16、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注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选自苏轼留侯论,有删改)注一击:指张良欲为韩报仇,在秦始皇东巡时,与客刺杀秦始皇,误中副车一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

17、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C.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D.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鸡鸣,指平明之后的一段时间,相当于凌晨1至3时,与丑时相对应。B.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C.留侯,一般指张良,他凭借出色的智谋,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D.匹夫,泛指百姓,也可指逞勇无谋之人。(乙)文中指的是后者。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

18、(乙)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使其能有所忍。两文都着眼于“忍”。B.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张良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后人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C.司马迁原以为张良是健壮高大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却发现其相貌像个美丽的女子,由此可见不可以貌取人。D.苏轼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可以像伊尹、姜太公那样施行安邦定国的谋略,并认为他刺杀秦始皇之举,事虽不成,其勇可嘉。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1)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2)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5.()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圯上老人

19、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的原因。(3分)答案全解全析3*鸿门宴基础过关练一、1.拒据守纳接纳2.邀邀请3.背背弃4.早在某一时间之前5.勠并,合6.隙隔阂、嫌怨二、1.料想意图情景,景象这里指神情、态度怀疑2.道歉感谢告,问3.交情连词,所以,因此旧、老4.推辞回避告别5.副词,将要连词,尚且连词,并且副词,暂且6.给予介词,与,跟结交、同盟介词,为,替7.介词,替,给做认为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8.趁机于是,就依靠三、1.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2.意外的变故。3.黄河以北/黄河以南。4.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5.小人的谗言。四、1.名词用作动词,

20、驻扎2.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5.名词用作动词,造册登记6.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7.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8.名词作状语,向上9.名词用作动词,取道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12.动词用作名词,后继者13.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14.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1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五、1.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标志。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2.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标志。译文:(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3.句式:判断句,“也”为标志。译文:这是天子的云气。4.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事具告”。译文

21、: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5.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得于此复见将军”。译文:能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6.句式:省略句,应为“沛公军(于)霸上”。译文:沛公在霸上驻军。7.句式:省略句,应为“欲呼张良与(之)俱去”。译文: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开。8.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9.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籍以何至此”。译文:我怎么会这样呢10.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客为何者”。译文:来人是干什么的11.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大王来操何”。译文:大王来时拿了什么(礼品)12.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沛公在安”。

22、译文:沛公在哪里13.句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被他俘虏!14.句式: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如今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六、1.2.3.4.5.6. 应是“左尹地位略高”。七、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八、1.D“也可以用于送给想要召回并重新任用的被贬官员”错,“玦”与“决”同音,古人以“玉玦”表示决断或决绝之意;召回并重新任用被贬官员多送玉环。2.答案解析“天覆地载”紧承前文“宇宙间以天地为大”中的“天地”,与前文联系最紧密,故句应填入第一空;“以生万物”表目的,承接“

23、天覆地载”,故句应填入第二空;前文为原因,后文陈述结果“故古人制器,表现天地便成为他们最普遍的追求”,所以后两个空应分别填入句和句。3.答案(示例)古人制器用器,目的其实并非仅限于器物本身,而是重在以器载道。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古人用器制器”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制”后“用”,故应修改为“古人制器用器”;“目的其实并非是仅限于器物本身”,“并非”中的“非”即“不是”之意,其后的“是”赘余,应去掉。片段阅读练1.D“本纪”不是用来记录诸侯事迹的体例。2.答案背信弃义:“放逐义帝”,导致众叛亲离。骄傲自满,刚愎自用:“自矜功伐”“奋私智”。崇尚武力:“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解析

24、选文为司马迁对项羽的一段评论,司马迁辩证地看待项羽,既肯定他灭秦的功绩,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选文开头至“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肯定了项羽灭秦的功绩;“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这一部分则指出了项羽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根据上述分析分条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 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疾呢 秦王朝政治混乱,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豪杰纷然并起,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的土地,只是趁着形势,奋起于田间,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

25、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最终,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项羽夸耀自己的功劳,独逞个人的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可霸王的功业,想要依靠武力征伐来统一天下,仅仅五年,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使用武力的过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3.A“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错。根据“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可知,是韩信自己离开的。4.答案(1)韩信召见侮辱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

26、命他为楚中尉。(2)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 杀了他,我也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忍住而有今天的成功。解析(1)句子省略了主语“韩信”,翻译时要补出主语。“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令出胯下者”是“少年”的后置定语,翻译时应将后置定语提到“少年”前面。以为:“以之为”,“任命他为”或“任命他担任”。(2)宁邪:难道吗 就:成,成功。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时,贫穷没什么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也不会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跟着别人蹭吃蹭喝,人们大多厌恶他。他曾经多次到下乡南昌亭长家里蹭饭吃,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为此而忧虑,就早早地烧火做饭,在寝席上进食。到吃饭的时候

27、,韩信到了,不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知道他们的用意,很生气,最终和他们断绝关系离开了。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妇人在水中冲洗衣物,其中一位老妇人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饭吃,直到几十天后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冲洗衣物的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妇人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怜悯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心里其实很害怕。”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屈身从他胯下爬了过去,伏地而行。街上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汉王

28、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项羽被打败后,高祖乘韩信不备夺取了齐王韩信的军权。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召见曾经给他饭吃的冲洗衣物的老妇人,赐给她千金。至于下乡南昌亭长,则赐给他百钱,说:“您是小人,施恩惠有始无终。”韩信召见侮辱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命他为楚中尉。韩信告诉将相们说:“这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 杀了他,我也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忍住而有今天的成功。”5.答案(1)范增离开是正确的。若不离开,项羽一定会杀死范增。唯独遗憾他没有早些离开而已。(2)在许多人中

29、发现卿子冠军,提拔他,让他做上将军,不贤明能这样吗解析(1)去:离开。善:美好,此处译为“正确”。独:唯独。恨:遗憾。(2)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稠人之中识卿子冠军”。擢:提拔。是:这样。6.答案当初是范增劝说项梁拥立义帝的,项羽中途谋杀义帝,范增极力劝阻,却没有被项羽接受。解析本题信息区间在选文结尾“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这一部分,根据这段话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汉高祖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楚君臣,使他们互相疏远。项羽怀疑范增和汉高祖有密谋之事,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

30、增大怒,说:“天下的事现在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退职回到行伍中去。”他还没回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开是正确的。若不离开,项羽一定会杀死范增。唯独遗憾他没有早些离开而已。”那么范增应当因为什么事离开呢 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最终因此失去天下,(范增)应当在此时离开吗 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这是做臣子的职分;项羽不杀沛公,(表明他)尚有君王的气度。范增为什么要因为这件事离开呢 范增离开,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我曾经说义帝是天下的贤明君主。他只派遣沛公率兵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许多人中发现卿子冠军,提拔他,让他做上将军,不贤明能这样

31、吗 项羽既然假托义帝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定不能容忍。不是项羽杀害义帝,就是义帝杀害项羽,这是不用等待聪明人就能知道的。范增起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杀害义帝,这不是范增的意思。非但不是他的意思,他必然极力反对而项羽没有听从。不听他的话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三年模拟练1.A“何者”是追问原因,应单独成句,前后都应断开;“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D三项。2.A“平明之后的一段时间”说法错误。“平明”指天刚亮的时候,相当于凌晨的3至5时,所以“鸡鸣”应该是指“平明之前的一段时间”。3.D“其勇可嘉”错。由原文“以

32、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可以看出,苏轼认为张良刺杀秦始皇之举是逞匹夫之勇,并无赞许之意。4.答案(1)第二天张良看老人送的书,竟然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2)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政权,它的锋芒是不可以触碰的,待其力量衰微到极点时才有机可乘。解析(1)旦日:明天,此处译为“第二天”。乃太公兵法也:判断句。异:意动用法,“对感到奇异”或“觉得非同寻常”。(2)急:紧急、急迫,这里用来形容“持法”,可译为“严厉”。犯:触犯、冒犯。5.答案张良虽有盖世之才,但不能忍受一时之愤,难成大事。圯上老人想让张良懂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先学会隐忍。解析(甲)文中,圯上老人三番

33、五次刁难张良,经过多次的考验后,才将太公兵法一书送给张良,可以看出,圯上老人是在考验张良的忍耐之心。(乙)文中,苏轼认为圯上老人是出来考验张良的隐居的君子,然后分析了圯上老人这样做的原因“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据此概括即可。参考译文(甲)张良曾经步行到下邳桥上游玩,有一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所在)的位置,故意把他的鞋落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直身而跪替他穿上鞋。老人穿上鞋,笑着离开了。张良十分惊讶,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孩子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你。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因而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是。”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到了那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