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题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胶体的分类、制备、性质及其应用3、通过相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胶体的性质,物
2、质的转化相关知识教学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胶体的性质,物质的转化关系教 学 设 想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物质的转化等三个内容。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初
3、高中的过渡时期,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物质的组成及分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的相关知识。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而高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很多,学生不会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学习,从而加大了学习负担,增加了学习难度。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学生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教法设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使学生顺利掌握教材,解决
4、重难点,我采用了设问、类比、实验等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方法去启迪学生思维,以力求落实“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教学目标,同时,我还利用了板书、课件、观看实验视频的手段,增大课容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习新知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5、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板书第一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 碱 :KOH 盐:Na2SO4 )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
6、、SO2 液体:H2SO3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
7、的例子。思考回答回顾容量瓶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类的思想,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板书 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盐Na2SO4 钾盐K2SO4 硫酸盐K2CO3 碳酸盐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板书 2、树状分类法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盐可以分
8、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投影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点击试题下列物质中:Na2SO4 Ba(OH)2 NaHCO3 NaBr Fe3O4 H2O HNO3 AgNO3 H2SO4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 回答讨论思考回答总结步骤解题讲解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
9、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板书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
10、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投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分 散 质分 散 剂实 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
11、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记忆了解分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了解分类法板书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小结那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呢?胶体又有些什么性质呢?欲之这些问题,请等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 (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溶液:分散质直径100nm 讲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
12、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板书三、胶体 1、胶体的分类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讲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
13、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进一步学习分类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类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学习胶体的分类由分类引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来学习胶体,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板书2、胶体的制备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步骤:1、取烧杯盛25
14、m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Fe(OH)3 胶体。板书(1) 化学分散法: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物理分散法,即类似于家里调制淀粉,转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可用怎样的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学生活动一代表上台演示。操作:将分别盛有等量
15、硫酸铜溶液和Fe(OH)3胶体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用激光教鞭从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现象与结论: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的液体为Fe(OH)3胶体,无此现象的为硫酸铜溶液。讲述当一束强光照射胶体时,在入射光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早在19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研究发现。故称其为“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此现象。因此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那么,造成胶体和溶液这种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投影比较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旁白图中红色箭头(粗)代表入射光线,黄色箭头(细)代表散射光。当光线照射到胶体粒子上时,有一部分光发
16、生了散射作用,另一部分光透过了胶体,无数个胶粒发生光散射,如同有无数个光源存在,我们便可发现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学习制备胶体的方法对比学习胶体的性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效应设问胶体除具有丁达尔效应外,还有何其他性质呢?板书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过渡由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质粒子大得多,以致使光波传播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尽管如此,我们的肉眼仍看不到它的存在。超显微镜可帮助我们了解胶粒的情况。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的布朗运动。讲解用一黑色小球代表胶体粒子,用动画模拟
17、胶粒的无规则运动。胶粒的运动情况如同花粉颗粒在水里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板书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设问为什么胶粒的运动是不停的、无秩序的呢?讲述胶粒作布朗运动,是因胶粒受水分子来自各方面的撞击、推动,而每一瞬间在不同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布朗运动使胶粒难于静止沉降,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相比之下,浊液却无此性质,为什么呢?点击试题1、Fe(OH)3胶体中,分散质是,作定向或不规则)运动。2.NaCl溶液中,Na和Cl作运动。通直流电后作运动,N
18、a向极移动,Cl向极移动。设疑若给Fe(OH)3胶体通直流电,胶体粒子的运动会怎样呢?播放录像Fe(OH)3胶体的电泳实验,请观察:现象:通电后,U型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讲述从现象可看出,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说明在电场作用下,胶粒作了定向移动。设问通电后,Fe(OH)3胶粒移向阴极,说明Fe(OH)3胶粒具有什么样的电性?回答Fe(OH)3胶粒带正电。分析学习理解训练掌握原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胶体的布朗运动掌握电泳的原理小结像Fe(OH)3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板书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
19、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设疑为何胶体粒子会带电呢?胶体是否带电?Fe(OH)3胶粒为何带正电?分析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Fe(OH)3胶粒只吸附阳离子,带正电向阴极移动阴极区液体颜色变深。投影归纳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带电向电极作定向移动。多媒体动画模拟电泳现象。旁白图中大球表示胶粒,表示被胶粒吸附的离子的种类。胶粒因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讲述一般来说,在同一胶体中,由于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因而带同种电荷,如Fe(OH)3胶粒带正电荷。但胶体本身不带电,我们不能说Fe(OH)3胶体带正电。那么,哪些胶体粒子
20、带正电荷,哪些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呢?投影归纳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但并非所有胶粒都带电荷。讨论同一胶体中胶粒带同种电荷,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胶体的性质有何影响?讲述由于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沉降,这就是胶体一般稳定的主要原因。投影小结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过渡方才,我们分析了胶体稳定的原因,其中胶体粒子带电是重要的因素。那么,能否想出针对性的办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长大而沉降呢?归纳投影1.
21、加电解质;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演示向盛有Fe(OH)3胶体的试管中滴入MgSO4溶液,振荡。观察。现象:产生浑浊。板书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分析原因学习胶粒带电的原因学习胶体的聚沉通过分析了解胶体粒子的带电原因及带电规律,解释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学习胶体的聚沉有利于解释通过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过渡以上我们紧紧围绕胶体粒子大小的特征,研究了胶体所具备的重要性质。借此,可以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板书5、胶体的应用点击试题1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
22、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A.电泳B.渗析C.凝聚D.丁达尔现象讲述以上一例是胶体电泳性质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电泳原理还可用于医学诊断(如血清纸上电泳)和电镀工业上。板书(1)工业除杂、除尘。点击试题2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A.(NH4)2SO4B.NH4HCO3 CNH4NO3D.NH4Cl板书(2) 土壤的保肥作用点击试题3自来水厂曾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请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叙述有关的原理。答案:2Fe2+Cl2=2Fe3+2Cl,Fe3+3H2OFe(OH)3+3H,Cl2+H2OH+Cl+HClO,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Fe(OH)3有胶
23、体性质,其带正电的Fe(OH)3胶粒吸附带负电的水中悬浮物、泥沙等而造成聚沉而达到净水目的。板书(3)明矾的净水作用。点击试题4为什么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板书(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点击试题5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板书(5)豆腐的制作原理小结胶体的应用很广,随着技术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设问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少?你认为本课重点是什么?总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胶体的性质,并了解了胶体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那么胶体性质与胶体粒子大小的关系是什么?投影归纳学习解题分析总结学习了胶体的性质,把这些性质如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有利于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导学达标【板书】五、物质的转化【教师引导】将初中所学代表性物质进行分类,以Ca、CaO、Ca(OH)2、CaCO3为例探究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之间的转化规律;以C、CO2、H2CO3、CaCO3为例探究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之间的转化规律。【教师引导】结合实例,总结酸、碱、盐的通性。【板书】1.酸、碱、盐的性质【讲述】同类物质的性质具有相似的性质,酸、碱、盐都各自有自己的化学通性。【板书】(1)酸的通性:酸溶液中都含有 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 : Fe+2HCl=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 Fe2O3+6HCl= 酸与碱反应,生成 : HCl+NaOH= 酸与盐反应,生
25、成 : HCl+AgNO3= 遇酸碱指示剂:遇紫色石蕊溶液变 【板书】(2)碱的通性:碱溶液中都含有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2NaOH+CO2= 碱与酸反应,生成 : 2NaOH+H2SO4= 碱与盐反应,生成 : 2NaOH+CuSO4= 遇酸碱指示剂:遇紫色石蕊溶液变 ; 遇酚酞溶液变 。【板书】(3)盐:同类盐含有相同的 阳离子 或 酸根离子 盐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Fe+CuSO4= 盐与酸反应: BaCl2+H2SO4= 盐与碱反应: CuCl2+2NaOH= 【板书】2、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 、 、 和 ;金属与酸的反应一般属于 ,酸与碱、盐与酸、盐与
26、碱、盐与盐的反应一般属于 。【板书】3、物质间的转化参考答案:(1)H+ 盐+气体 、FeCl2+ H2 盐+水 、2FeCl3 + 3H2O 盐+水 、NaCl+H2O 盐+其他、AgCl + HNO3红(2)OH- 盐+水、Na2CO3 + H2O 盐+水、Na2SO4 + 2H2O 盐+其他、Na2SO4 + Cu(OH)2 蓝、红(3)FeSO4 + Cu BaSO4+2HCl 2NaCl +Cu(OH)22、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结合具体实例,归纳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规律,完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思考讨论,归纳总结酸
27、、碱、盐的通性.书写对应的方程式将初中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基于分类法,寻找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总结归纳酸、碱、盐的反应规律,体现物质类别是在探究物质转化中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提升的能力。通过酸碱盐的转化作业设计导学案相应习题板书设计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盐Na2SO4 钾盐K2SO4 硫酸盐K2CO3 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
28、剂。(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胶体 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2.布朗运动3.电泳4.胶体的聚沉5、胶体的应用三、物质的转化1、酸、碱、盐的性质 2、反应类型 3、物质间的转化 课题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共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3、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
29、子的共存问题;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电解质的概念;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教 学 设 想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已建立的水溶液中微粒观的基础上从离子的角度分析讨论问题,其重点内容是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其发生条件
30、。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及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高一新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教学设计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探究实验,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产物,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从微观上分析电解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进而
31、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并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然后通过练习使学生自主得出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的方法及必要的只是储备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溶解性等。教法设计1、实验促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2、探究、归纳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
32、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
33、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离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过渡现在我们不仅知道溶液里面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也知道了溶液导电的原因。追问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那些物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导
34、电呢?思考 讨论 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联系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利用生活中的事实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导学达标板书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讲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板书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提问金属铜、固态NaCl、O2、碳
35、棒、酒精水溶液、氢氧化钾水溶液,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小结(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如:(1) 盐酸与HCl的区别(2) CO2与H2CO3的区别(CO2+H2O=H2CO3)总结: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
36、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注意事项: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讨论研究阅读记忆讨论回答 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解质将知识进行区分,有利于做题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37、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 H2SO3NH3. H2O 是电解质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过渡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HCl、NaOH、NaCl在水溶液
38、里的电离程度比CH3COOH、NH3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板书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粒子形式离子离子、分子物质类别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弱酸、弱碱、水电离方程式用“=”连接用“”连接定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成离子的电解质2、二者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3、注意: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4、二者对比5、常见的酸碱强酸:H2SO4、HNO3、HCl (盐酸)、HClO4(高氯酸)、HBr (氢溴酸)、HI (氢碘酸)强碱:NaOH、
39、KOH、Ba(OH) 2、Ca(OH) 2弱酸:CH3COOH、HClO(次氯酸)、H2SO3、H3PO4 、HF(氢氟酸)、H2S(氢硫酸)弱碱:NH3H2O(唯一可溶性弱碱)及难溶性碱 学生分组研究讨论分析总结记忆将知识细化,区分度有确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过渡明确了什么是电解质,我们回头想想,刚才氯化钠的溶解,其根本的原因是氯化钠在水中发生电离,由于水分子作用减弱了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使NaCl 发生电离并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与水合氯离子,为了方便,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板书NaCl = Na+ Cl 讲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电离方程式
40、来表示。板书3、电离方程式投影并分析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引导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实质是什么呢?板书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演示演示实验,并结合第页图表讨论。向装有少量Cu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NaCl、BaCl2溶液记为试管、试管,再在第支试管里加入少量第支试管的清液,加入AgNO3溶液后观察沉淀的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回答、试管中有白色沉淀,试管中的溶液无变化。引导写出化学方程式板书、2NaCl
41、 + CuSO4 Na2SO4 + CuCl2、CuSO4 + BaCl2 = BaSO4 + CuSO4、CuCl2 + 2AgNO3 = 2AgCl + Cu(NO3)2讲述 试管中CuSO4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无现象)。只是CuSO4电离出来的Cu2+、SO42与NaCl电离出来Na+、Cl混合起来。试管中CuSO4电离出来的SO42、与BaCl2电离出来的Ba2+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沉淀。试管中的AgNO3电离出来Ag+与滤液中的Cl反应结合生成难溶的AgCl白色沉淀。过渡: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可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质上
42、是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2、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书写步骤: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基础 拆: 关键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途径总结阅读材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拆分原则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习总结师生共同探讨物质的拆分原则 查: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保证3)书写规则: 必须拆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物、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大部分可溶性盐)。 一定不能拆写成离子的物质,即用化学式表示: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易挥发性物质、单质、氧化物。 可拆可不拆(视情况而定) 对于微溶物质 磷酸是中强酸
43、,但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的形式。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lNaOH HCl+KOH NaOH + H2SO4 H2SO4KOH 分析反应物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小结可见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一样,化学方程式仅代表某一个反应的情况,而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揭示反应的实质。 、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板书三、离子共存问题讲述离子反应是向着离子减弱的
44、方向进行。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离子间不能共存。1、离子间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则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2、离子间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则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3、离子间反应生成挥发性物质,则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4、按题中要求回答 带颜色的离子: MnO4 紫红色 Fe2+ 淡绿色 Fe3+ 棕黄色 Cu2+ 蓝色 强酸性溶液或PH = 0溶液即含H+,强碱性溶液或PH=14溶液即含OH学习记忆掌握学习、归纳总结掌握一般子方程 式的书写规则,并用这些书写规则进行解题根据初中学习的复分解发生的条件来总结离子共存板书设计第三讲 离子反应一、电解
45、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定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2、二者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三、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书写步骤: 写: 拆: 删: 查: 3、书写规则: 必须改写成离子的物质 一定不能改写成离子的物质,即用化学式表示 可改可不改 对于微溶物质、磷酸是中强酸,但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的形式。4、正误判断的方法 1)看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看是否是该拆成离子的物质没有拆,不该拆成离子的物质拆了。 3)看是否漏
46、掉部分离子反应。 4)看电荷是否守恒。 5)看是否符合定组成定律。 6)物质用“量”不同而离子方程式不同。 5、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四、离子共存问题1、离子间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则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2、离子间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则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3、离子间反应生成挥发性物质,则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4、按题中要求回答 带颜色的离子: MnO4 紫红色 Fe2+ 淡绿色 Fe3+ 棕黄色 Cu2+ 蓝色 强酸性溶液或PH = 0溶液即含H+,强碱性溶液或PH=14溶液即含OH作业设计导学案中练习题课题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氧
47、化还原反应(共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过程与方法 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自主思考及讨论交流能力,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课本及课件中的图片感受化学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重点用化合价
48、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教 学 设 想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本章也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本章的第三节,既是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前面两节学习的物质的分类知识在化学
49、反应学习中的具体运用及继续。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认识从反应中反应物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在初中学习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等过程中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能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必修一第二章物质的分类中也已对运用分类方法学习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有所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对于这一节将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大的帮助,但学生从依据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到从化合价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变存在一定困难。教法设计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总结概括法、习题巩固法教学环节教 学
50、 内 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情景引入(PPT展示蜡烛燃烧图片) 上课。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燃烧着的蜡烛,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是如何定义燃烧的?PPT展示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引导也就是说燃烧是发生了氧化反应情景引入(PPT展示生锈的铁塞图片) 图片上铁塞会变得锈迹斑斑是因为?讲解燃烧和铁塞生锈过程都发生了氧化反应,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我们学过的氧化反应有哪些呢?PPT展示C + O2 = CO2CH4+2O2 = CO2 + 2H2O2Mg + O2 = 2MgO提问判断它们是氧化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过渡对,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51、现在请同学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何使锈迹斑斑的铁塞变回本来模样?(提示:工业上是如何冶炼铁的?(PPT展示生锈的铁塞图片),PPT展示还原反应提问我们学过的还原反应又有哪些呢? PPT展示初中学过的还原反应CuO + H2 = Cu + H2O Fe2O3 + 3CO = 2Fe + 3CO2提问判断它们是还原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 提问那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是独立发生的呢 ?以CuO + H2 反应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可以通过得氧失氧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那对这个反应的分析我们也采取这种方法。副板书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CuO + H2 = Cu + H2O
52、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回忆初中学习的燃烧有关知识,回答铁的缓慢氧化。思考,讨论,回答氧气反应得到了氧 通过还原反应,将氧化铁铁还原成铁反应中化合物失去氧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已知的旧知识引入,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教学创设好的心理基础。温故知新。教师为引导,学生动脑思,自主发现问题,激起探究兴趣。 导学达标讲解分析发现,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而同时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 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自己所学出的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53、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同学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下面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规范表述: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好,我们通过 动画模拟氧化铜与氢气反应中两者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PPT展示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动画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一、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设问前面我们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前提条件是氧的参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只能发生在有氧参与的反应中呢?老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不是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存在于无氧参与的
54、化学反应中,如铁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铜。那么有什么判断方法既适用于判断有氧参与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又适用于判断无氧参与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以下几个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除了有得氧和失氧的变化外有没有其它的变化?针对学生回答点评,并指出有一些同学已经发现了,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如:【PPT展示】CuO + H2 = Cu + H2O Fe2O3 + 3CO = 2Fe + 3CO2Fe + CuSO4 = FeSO4 + Cu 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氢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讨论,回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是同时发生的。
55、交流、思考,回答: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反应。思考,回答不一观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化合价有变化判断元素化合价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结合实例给出定义,更加直观易懂。动画模拟,将微观的现象宏观化,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掌握。通过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小组讨论,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学生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性描述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总结 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同样存在化合价的变化,那我们来总结一下: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板书二、
56、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讲述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这个特征,同学们思考下我们还可以将化学反应进行怎样的分类?讲解同学归纳得非常好,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化,我们对概念的认识也逐渐地深入。初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仅仅局限于有氧参与的反应,而从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去判断适用于所有反应。板书三、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课堂练习接下来我们通过做练习来巩固一下,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uO+2HCl=CuCl2+H2O B.Na2CO3+2H
57、Cl=2NaCl+CO2 +H2OC.2KMnO4=K2MnO4+MnO2+O2 D.Ca(OH)2+CO2=CaCO3 + H2O2、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NaCl2 = 2NaCl H2Cl2 = 2HCl设问同学们对这种判断方法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有没思考过,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钠与氯气反应以及氢气与氯气反应这两个反应中元素原子所发生的变化。 讲解初中时我们已经能够学过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跑步,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我们分别画出钠跟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呢?答:这种结构稳不稳定呢?答:钠要达到稳定结构必须
58、?答:而氯最外层有几个电子?答:.要达到稳定结构必须:钠与氯气反应,钠要失去电子,而氯要得到电子,钠 把最外层上的一个电子给了氯。我们一起来观看钠与氯气反应的模拟动画。思考,回答:根据元素化合价有没有升降进行分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的反应,另一类是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理解并回忆分类法知识,体会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思考,回答 是,因为有元素化合价发生讨论,自由发言认真听讲,了解新知识认真听讲,并跟这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将分类知识应用于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应用于化学学习中。联系初中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并对那与氯气反应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59、这种分析方法,总结钠与氯气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因为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钠离子,化合价每个氯因为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化合价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了氯化钠。钠和氯气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总结这种说法还不是完全正确的,前提条件是钠与氯元素原子获取电子的能力相差较大,故正确的表述应为:对于反应物原子获取电子能力相差较大的反应,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PPT演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讲解对于因为反应中发生电子得失而引起化合价改变的情况,我们还可以总结出规律:高、失、氧,低、得、还。【板书】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关系规律:高、失、氧,低、得、还。P
60、PT演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规律:高、失、氧,低、得、还 过渡我们通过形象的动画来记住这个规律。PPT演示跷跷板动画,物质得失电子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边看边讲解)过渡这是钠和氯气反应的情况,钠跟氯通过电子的得失分别达到稳定结构, 那对于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呢?同学们阅读教材36到37的内容,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氢气和氯气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是因为? 过渡我们同样通过动画来模拟整个变化过程。PPT演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讲解氢原子与氯原子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院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PPT演示氯化氢的形成(简化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化工过程自动控制与仪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电力拖动直流控制系统》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光伏施工专业合同文本
- 广州市合同制护士工资
- 航次出船合同类型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3.1.3概率的基本性质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3
- 作画课件秋之姑娘的花裙子
- 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GS1China)UDI结构-及相关国家标准
- 2024电子产品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创新创业基础(理工科版)创新小白实操2.0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课件
- 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
- 妇幼保健院产房运用PDCA循环降低经产妇阴道分娩会阴裂伤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带来的工程伦理思考
- 德育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答辩教育理论题目与答案
-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资料汇编:整本书:《小猪变形记》整本书指导
- 三通一平施工组织设计
- 110KV送出线路工程施工方案方案
- (市政)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管线、排水、道路等)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