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文献综述摘要:农业机械化起始于资本主义侵入农业以后,在国际上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本文 从农业机械化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未来以及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关系做了文献综述。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概念发展劳动力转移Abstract : The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begins in the invasion of capitalism, The study abroad has developed very rich theory .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m
2、echanization,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rural labor force to do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Key words :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 concept , development , labor force transfer一、概
3、念农业机械化,这一概念十分简单明了,又是道不清说不明的,在农机界是个非常重要 的话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都使用余友泰主编的农业机械化工程一书的定义: “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了 农业机械化主要的和基本的要素:农业、机器、技术、经济、过程。但有人认为,这一定义 尚缺乏行为者(农民、政府),另外,还有一处同义重复,因为“过程”已含有“逐步”之 意。高焕喜等人在论农业现代化一文中,提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 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地使用机器和电力,以代替人力畜力,替代传统的简单手工工 具。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强调,农业
4、机械化能够减轻劳动前度,大幅度提供啊劳动 生产率,同时,也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采用。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说:“中国只有在社会 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 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从中国、技术、机器、社会、 经济、部门等方面进行了一个具有时代印痕的农业机械化定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4年前制定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期间,首次遇到的是也是对 “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的定义问题。征求意见稿对农业机械化的定义为:运用 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假设装备农业,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不
5、断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 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 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 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 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 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
6、害的能力。二、产生与发展1、国际上的农业机械化产生与发展Prabhu Pingali认为缓解能源瓶颈与机械技术的采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并降低作 物生产的单位成本,即使在人口稠密的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和农业系统的商业化导致了在亚 洲和拉丁美洲的美国农业系统进一步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起始于资本主义侵入农业以后,其发展在欧美各国一般地经历了三个阶段半机械化阶段。大体上是在19世纪中叶到末叶。特征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畜力 牵引的简单的农业机械。基本机械化阶段。大体上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特征是主要作物的主 要作业普遍采用拖拉机牵引的农业机械。综合机械化(或称高度机械化)阶段。约始于20世纪
7、50年代以后。特征是在农、 林、牧、渔各业的各个环节上,及其产前和产后部门,都广泛地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机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增多,农业机械化正在向自动化 发展。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使用农业机 器。但受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迄今多数国家(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还较低。2、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农业“四化”的中心环节,因此,没有农业机械化就 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农业。党中央和毛主席历来是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毛主席早就提 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科学论断,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地规
8、定了我国农业发展 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可见,机械化问题对社会 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但农业机械化不可能是轻而易举、一蹴而成的,而 是需要一个由低到高,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单项作业到多项作业,由局部到全面发展的 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个从旧式的手工操作农具到改良农具,半机械化,部分机械化, 最后实现高度机械化的过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1949年)20世纪初学习西方实业,把机器作为改造社会的杠杆。 2030年代,中国出现了农村复新论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引进、改良、制造、推广 农机具。这一阶
9、段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在农业上 的推广应用的较少。第二阶段(19491978年)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在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haunted实行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国家通过行政 命令和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单由于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度农业机 械化理解比较简单,对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渐进的社会、经济、技术多元系 统工程缺乏认识。第三阶段(1978200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这一 阶段主要特征是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保护盒引导下,农业机械化市场进程加快,以农民 为
10、主体、多钟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 展阶段。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进 入快速发展时期,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国的历史国情又可分为:旧中国时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极端落后,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 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业机械 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显著成就。迄今虽然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仍是以人力 畜力操作为主,但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在形成一条适合于中国国 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其基本点是:农业机械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不仅重视增加产量和节省劳力,也重视为农民 增加收入。根据国情、国力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与工业、能源、科技、资金和劳力安 排等方面的状况相适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应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 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农业机械化为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服务,其范围既包括种植业,也 包括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业的产前(如种子加工、饲料调制)、产后(如农产品加 工、冷藏、装仓、包装
12、、运输)诸环节,还包括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等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项目不急于求全,要优先选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能减轻农忙劳 动紧张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环节;在地区上不强求一律,支持条件好的地方先走一步。农业机械化要与其他农业技术的政策相结合,既要为推广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 又要与继承优良传统技术相适应,从而创立中国自己的农业机器体系。农机产品以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相结合,以价廉、质优、耗能少、使用和修理方便 为原则。重视农业电气化,特别重视农村小水电站的发展。妥善安排机械化过程中节约出来的劳动力的出路。农业机械的所有制与经营形式多样化,以适应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经济的新形势。 农业机械除由集体、国
13、家所有外,还可归农户个人所有。在经营形式上可以家庭自营、农民 合伙经营、农户承包经营,以及由国家或合作经销组织设立农机服务(队、站、公司)经营。 重视农业机械化的智力投资,培养出大批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的人材,等等。我国农 业在集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理论研究新中国前30年的农业机械化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和集体投资、经 营农业机械,国家制定下达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但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 标没有实现。它对当代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益启示主要有: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
14、路;尊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自主选择和主体地位;坚持 和科学实施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政策;贯彻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 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 阶段,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2004年,在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 是极为重要的一年,一是中央将对农民购买农机给予直接补贴作为一项重要的支农惠农政 策,从以往国家支持农业主要是补贴流通领域和给农业工作部门投资,到国家财政资金直接 补贴农民,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从过去靠行政、政策、规 划指导农机化发展,到国家立法来促进农机化发展。谭湘晖
15、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深入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学特性,农 业机械化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进行探讨。然后站在全局和系统的角度,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有关理论,系统地提 出了新时期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建立的五大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科技 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法制保障体系。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 态分析相结合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谷令乾则 从三个大的方面分析论证了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一个方面是根据 国外和国内改革开放以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途
16、径来分析农业机械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第二个方面作为重点分析发展农业机械化已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三方面从国家重视 三农的历史机遇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机械化自身发展规 律。四、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Anonymous (2007),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起步阶段进入中期阶段,表明 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7年底,通过增加农业机械和减少劳动 力,中国的综合机械化水平的耕作,播种和收获已达到41%,表明中国已进入一个现代农 业发展的新时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私人为投资主体的 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
17、机械化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得以快速发展。根据以往的 研究和经验,依据全国统计数据,设置变量构建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 模、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农 业机械化推进机制。这对政策制订具有启示意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有非农就业机会的拉力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外推力,农业机械 化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外推力。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 中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并为农村非农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为保证社会稳 定,农业机械化推力和非农就业拉力应力求均衡,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进程协调。农业机械装
18、备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 并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为保证社会稳定,需要使农业机械化发展 进程与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李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相互作用探析中谈 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农业机械广泛应用的前提,良性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实 现土地规模经营从而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要的外推力。基于中国的现实,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稳定推进,与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协调匹配。
19、五、未来发展针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应该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注重农机节能减排、发挥农垦引领作用、完善社会 服务机制和加强政策支持保障。胡艳清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制度创新中, 以英、美、日、韩为代表的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农业机 械化的支持政策以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撑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以土地制度、户籍制 度、市场交易制度和农业机械化科技与推广制度为主体的制度创新体系,为我国农业机械化 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将在农机装备、科技创新 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
20、。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机械化事业所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以及 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新的背景条件,通过在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 管理体制及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适应新形式下农业机械化事 业健康发展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农机化领域渗透,在未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过程中,信息技术将 上升到重要的地位。农机化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流、信息管理等方面会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资源更快的转化为 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动力。Hossein Mousazadeh, Alireza Keyhani等人对以
21、可再生能源为现代农业的能源替 代化石燃料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研究了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系统完全可持续农业机械化系 统使用电池供电,多功能农用车。Debendra C. Baruah,Ganesh C. Bora认为农业的发 展,瞄准更高的生产需要足够的能量供应是机械化和机械化农业的前提条件。六、结语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 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战略选择,将有利于农业 机械化区域化发展,推进适合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农业栽培技术,构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提 高农机制造水平,推进节约型农业机械化发展。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研
22、究发展过程、发展现 状及新技术的应用,给我国农业机械化需求和发展前景及应采取的对策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通过搞好农业机械化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将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进而加快实 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经营者对农机的购买力,使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效 益决定着经营者是否购买或使用农机,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对农业、农机 工业及农机科研与教育的扶持,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外在动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 个阶段中,各种动力因素曾起着不同的作用,政府作为外在动力主体,应采取促进农业 机械化发展的政策2011年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4%。随着“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
23、劳 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政策方向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政策目标的提出,我国的农业机械产业将面临着更大 的机遇。参考文献:吴勉.关于农业半机械化冏题J.学术研究,1966,01:74-79.王洪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J.北京农业,2011,03:195-196.罗锡文.对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农业工程,2011,04:1-8+56.张月群,李群.新中国前3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其当代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4:53-59+115.姚宝刚.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6,01
24、:79-82+74.楼江,祝华军,韩鲁佳.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01:66-69.卢秉福,张祖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6,12:9-11.徐千祥.信息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05:26-27.侯方安.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一一兼论耕地细碎化经营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J.中国 农村观察,2008,05:42-48.江惠云.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谭湘晖.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李小阳,孙松林,蒋苹.农业
25、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J.农机化研究,2003,01:23-26.孙松林,李小阳,岳大军,蒋痍WTO带给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机遇和挑战J.农机化研究,2003,03:11-13.杨敏丽,白人朴,刘敏,涂志强.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07:68-72.杨敏丽,白人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12:167-170.初江,姜丽娟,符全,刘兆国.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4,06:16-17.黄毅.湘西农业机械化与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谷令乾.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A.濮
26、阳市首届学术年会组委会.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C.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组委会:,2006:3.郝庆升.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01:51-54.刘敏.21世纪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2,06:3-5.胡艳清,卢秉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制度创新J.农机化研究,2010,01:245-248.刘静明.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4:7-8.徐雪高,龙文军,何在中.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与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3,06:56-61.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人民网,1955年25 全国人大常委会,
27、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李鲁,郝身永,黄彦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相互作用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9,06:13-14+17.Prabhu Pingali,Chapter 54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doption Patterns and Economic Impact, 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2007, Vol.3 (), pp.2779-2805Debendra C. Baruah , Ganesh C. Bora,Energy demand forecast for mechanized a
28、griculture in rural India, Energy Policy , 2008, Vol.36 (7), pp.2628-2636Anonymous, Research and Markets: In 2008,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Total Output Value Will Increase By 10%-15% Year on Year to CNY165-170 BillionM2 Presswire , 2008, Vol. (), pp.Hossein Mousazadeh , Alireza Keyhan
29、i Sustainability i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ssessment of a Combined Photovoltaic and Electric Multipurpose System for Farmers Sustainability , 2009, Vol.1 (4), pp.1042Debendra C. Baruah , Ganesh C. Bora,Energy demand forecast for mechanized agriculture in rural India,Energy Policy , 2008, Vol.3
30、6Peeyush Soni,Chakkrapong Taewichit,Vilas M. Salok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 2 emissions in rainf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of Northeast ThailandJ. Agricultural Systems,2012,:.S.O. Nkakini,M.J. Ayotamuno,S.O.T. Ogaji,S.D. Probert. Farm mechanization leading to more effective energy-utiliz
31、ations for cassava and yam cultivations in Rivers State, NigeriaJ. Applied Energy,2006,8312:.McCormack L A,Binkley T L,Specker B L. Effect of level of farm mechanization early in life on bone later in life.J.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 NEURONAL INTERACTIONS,2012,121:.Toshio Tabuchi. Improvement of paddy field drainage for mechanizationJ.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2004,21:.Michael De Klerk. Seasons that will never return: the impact of farm mechanization on employment, incomes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德联合纪录片拍摄合同
- 临街门面租赁合同转让正式合同
- 上海市商业地产服务合同
- 个人技术与企业入股合同模板
- 2025年并购卖方财务咨询服务协议
- 专卖店员工聘用合同样本
- 个体工商户租赁合同模板标准版
- 个人养老金保险合同权益与义务全解析
- 中外技术合作研发合同(三)
- DB6528T 146-2024 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技术规程
- 《社区康复》课件-第五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 北方、南方戏剧圈的杂剧文档
- 灯谜大全及答案1000个
- 白酒销售经理述职报告
- 六年级英语上册综合测试卷(一)附答案
- 部编小学语文(6年级下册第6单元)作业设计
- 洗衣机事业部精益降本总结及规划 -美的集团制造年会
- 2015-2022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铝合金门窗设计说明
- 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