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版)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内容简介孙萍教授和张平教授主编的公共组织行为学一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辽宁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全书将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应用于公共组织,着眼于公共组织的活动,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知觉、归因、个体心理特性、态度、群体行为、人际关系、冲突、领导、激励,以及公共组织文化与公共组织变革等内容。本书每章均以“引例与思考”开头,以“案例分析”结尾,同时,全书正文中穿插了数十个“知识窗”“实验”及案例专栏,方便学有余力的读者进一
2、步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并使得本书内容更为丰富、更具可读性。本书适合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及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供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为系统学习组织行为学理论和知识的参考书。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1章 绪论引例与思考 中国红十字会章程(节选)1.1 公共组织概述知识窗 文化1.2 公共组织理论知识窗 撒切尔革命1.3 公共组织行为学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 办公室的“丛林法则”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与动物相比,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是有意识的,人在行为之初就预知了行为
3、结果,即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没有意识或意识不清(意识水平不高),意味着个体心智的不健全。二是人类活动是高度组织化的,组织是人活动的“领地”,是人类为达到某些共同的目标而建构的社会单元,游离于组织之外或被组织“遗弃”,意味着个体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公共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的组织。个体或从属于公共组织,承担公共义务;或受益于公共组织,享受他人奉献。本章将介绍公共组织的基本含义与属性、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目的等内容。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了解组织与公共组织的含义掌握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掌握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了解公共组织的特点与类
4、型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掌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了解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掌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引例与思考2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1公共组织的行为规则是怎样体现其公共性的?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概述1.1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1 组织对组织的内涵,我们可作如下理解:第一,组织是由人构成的,但组织中的人不是单个意志的表达者,而是整体意志的表达者,即组织中的人是从属于一定群体的。第二,组织是有特定目标的。组织目标
5、是组织使命在未来某一时期所要达到的活动结果的具体化。第三,组织是有边界的。任何组织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但又区别于环境。组织边界使一个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使一个组织有别于其所处的环境。第四,组织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体系。这是组织的本质。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公共组织的含义在现代社会,组织所追求的目标有公共目标与非公共目标之分。据此,人们可以把组织划分为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这两类组织在基本目标、结构模式、运行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对公共组织的界定在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概括起来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
6、:人员、经费、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运行程序、制度规范3.公共组织的特点(基本属性)4.公共组织的类型根据我国公共组织在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处的层次和所发挥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1.1.2 公共组织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理论1.2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1 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我们可将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阶段、新古典组织理论阶段、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阶段和公共组织理论的现代发
7、展阶段。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古典组织理论主要包括: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古利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2.新古典组织理论阶段(20世纪3060年代):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主要包括: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理论。3.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阶段(20世纪608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以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研究成果被引介到西方组织研究中,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阶段。该阶段的理论主要包括: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
8、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理论。4.公共组织理论的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公共组织理论有了更新的发展,其典型代表是公共选择理论和企业家政府理论(撒切尔革命)。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2 组织行为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研究的兴起是组织管理观念转变的结果,是伴随着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是行为科学发展的产物。由于科学管理的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主张用完备的法令、规章、制度来实施强制性管理,抹杀了人性,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加剧了资
9、本主义的劳资矛盾,也使人们对传统的组织理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产生了怀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组织理论的关注热点发生了转移,由重视组织内的制度建设、对事的管理转向了重视组织人际关系建设、对人的管理,由此开创了组织行为研究的新风气。组织行为研究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切入点,研究组织内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并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这些研究促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的诞生。1953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召集下,美国各大学的科学家们将这门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学科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由此,从企业界开始,行为科学的理论广泛渗透到各种管理理论、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中。组织行为学正
10、是将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中的必然产物。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行为学1.3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1 组织行为学虽然我国引介、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并不长,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虽然有关组织行为学的界定在具体描述中有所差别,但在本质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从组织理论的历史演进、组织行为研究的产生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角度看,以往的组织行为学主要侧重于对工商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为适应我国改革的需要,推动我国公共组织的成熟与发展,提高我国的公共管理水平,本书尝试以公共组织中人的行为为
11、研究对象,分析公共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以指导公共组织的管理实践。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2 公共组织行为学1.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把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应注意两点:其一,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是人的一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公共组织中人的工作心理和工作行为规律。人的工作心理和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正如罗伯特维卡和富莱克林斯克伯兹所说:“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影响人的行为、态度、绩效的因素。”转引自孙彤主编:组织行为学教程,2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其二,任何人的行
12、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刺激下受人的心理所支配的。心理支配行为,行为反映心理,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交互作用,应该将二者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从个体行为看,每个个体的行为的产生既受其自身的心理支配,也受其他个体心理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其他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从群体行为看,群体行为不仅受该群体心理的制约,也受其他群体和组织心理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其他的群体和组织。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和组织层次。个体是公共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
13、是公共组织的基石。个体心理和行为研究主要分析个体与公共组织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着重探讨公共组织如何根据人的社会知觉心理与行为、人的个性心理与行为来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群体是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组织单元。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影响是通过群体来实现的,一定的群体心理与行为既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也制约着组织的心理和行为,但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又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或组织的简单拆分的结果。因此,掌握群体的一般理论、了解群体人际关系、完善群体沟通渠道、化解群体冲突等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组织心理和行为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和最高层次。公共组织的心理和行为是由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群体的心理和
14、行为有机构成的,公共组织的整体心理和行为,是随着公共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的,是围绕着公共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是按照公共权力的基本运行规则要求而组织落实的。它主要包括公共组织权力运行、公共组织领导行为分析、公共组织文化建设和公共组织变革等内容。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3.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公共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系统分析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方法。它要求将系统分析的思想运用到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即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研究过程的有机衔接,研究手段的综合运用等。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将
15、公共组织纳入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将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在组织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动态地解决组织问题。同时在分析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从总体和相互联系上,研究目标、技术、管理等各种因素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综合影响。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应有机衔接,以保证资料收集的客观性,观察、实验条件的可控性,推论的准确性,所得结论的可再现性,以及对未来的预见性。系统分析方法要求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研究人员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综合采用案例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手段,整合其研究优势,实现其特定的使用价值。新编21世纪公共
16、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4.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掌握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完善组织管理提供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作用,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1)解释。公共组织行为学可以为公共组织管理者解释管理“秘密”并提供有益的指导。(2)预测。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可提高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能力,并有助于实施正确的战略与决策。(3)引导。能否因势利导地引导组织成员顺应组织发展要求,是组织管理者管理能力强弱的基本体现。(4)控制。有效的管理必须能排除枝节的干扰以利大局,必须能调整组织方向以利情势,这势必要求对组织中的人加以有效
17、“控制”。所不同的是,建立在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基础上的控制,是更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控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性的强制控制。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5.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2)综合性。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层次相交切的综合性学科。它是综合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知识系统。(3)两重性。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两重性学科。它的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来自于它的多学科性。其二,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组织中的“人”,“
18、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有一般的心理及行为规律,又有阶级与文化的差异;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又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其三,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本章小结公共组织是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维护公共秩序、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一切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追求和维护组织成员私人利益的组织则是非公共组织。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在基本目的、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原则性的区别。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以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公共组织的层次性、法制权威性、公益性等特点,决
19、定了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不同于非公共组织。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和组织层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掌握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完善组织管理提供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作用,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关键术语组织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组织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体系?2.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是什么?3.如何把握公共组织的含义?4.联系实际分析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5.依据
20、不同标准,公共组织可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6.什么叫非政府公共组织?7.简述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容。8.试分析比较不同组织理论的区别。9.怎样把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10.什么是系统分析方法?如何运用该方法?11.简述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及其相互关系。12.为什么说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13.为什么说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14.为什么说公共组织行为学具有两重性?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案例分析案例:办公室的“丛林法则”思考题1.“丛林法则”对构建和谐的公共组织有何启示?2.“丛林法则”对公共组织的文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公共组
21、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谢谢观看THANK YOU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三版)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2章 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引例与思考 小黑羊救命 2.1 知觉概述2.2 社会知觉与公共组织管理知识窗 自我描述问卷知识窗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知识窗 微笑的含义实验 人际知觉实验实验 首因效应实验2.3 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知识窗 归因的个体差异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 贪官 “忏悔录”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人如何感知与判断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如何形成对他人
22、或群体的印象?如何推断自己和他人的行动及某些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些都是社会知觉领域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公共组织行为学中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对于公共组织管理者来说,他们的社会知觉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表现,也会影响其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掌握公共组织管理中的社会知觉的基本含义,深刻把握个体社会知觉的基本规律并加以灵活运用,将会促使公共组织管理者对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做出合理的调节。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掌握知觉的含义和特性掌握知觉的影响因素了解社会知觉的特点掌握社会知觉的类型掌握社会知觉偏差掌握归因的含义和凯利及维纳的归因理论了解海德和希尔顿的归因理论
23、掌握归因偏差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引例与思考2为什么小黑羊被瞧不起?1如何在公共组织中克服“小黑羊”现象?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知觉概述2.1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知觉和社会知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比前者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公共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社会知觉的规律,以服务于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社会知觉是知觉的专门化和具体化,知觉的过程、特点和规律是社会知觉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它对社会知觉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在讨论社会知觉之前,先简要地讨论知觉的内涵及有关理论是必要的。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
24、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1 知觉的含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在对电脑的各种个别属性进行分别反映之后,我们会形成对电脑的一个整体的印象,并将其命名为“电脑”,这就是知觉现象。在把握知觉的概念时应注意:第一,知觉是个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因外物刺激而产生的活动。知觉之所以能够对事物做出整体性的反映,是因为它综合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面对不同的知觉对象,各种感觉器官相应接受着不同的刺激,并将不同类型的感觉信息传输到大脑,由大脑对各种刺激进行分析组合并最终形成结果。第二,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它是比感觉更高一级的认识形式。知觉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
25、得多。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2 知觉的过程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例如,我们早晨上班进入办公室时,发现办公桌上摆着一个特别的东西。这时我们只是觉察到一个物体的存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其他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在上例中,我们走上前去,用手摸、用眼看、用耳听,仔细地观看和触摸后,弄清了它的形状和大小、颜色和温度、质地和软硬等个别属性,从而把它和其他的物体及其属性区别开来,这就是分辨。确认是指人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取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
26、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3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4 影响知觉的因素人的知觉选择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它们包括:1.客观因素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因此,作为知觉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首先决定着人的知觉选择。客观因素具体包括:(1)形状的大小。(2)强度的大小。(3)颜色的对比。(4)动态与静态。(5)新奇与熟悉。(6)对象的接近性和相似性。2.主观因素在知觉的影响因素中,除了上述客观因素以外,还有许
27、多主观因素。具体包括:(1)兴趣。(2)需要和动机。(3)情绪状态。(4)人格。(5)知识经验。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社会知觉与公共组织管理2.2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2.1 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这一概念早在1934年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著的心理学第三版中就提出来了。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ner)提出知觉的“新观点”,把社会知觉理解为社会制约,强调了知觉过程中群体的社会决定性。后来社会心理学家把人对“社会客体”的知觉过程称为社会知觉。所谓社会客体应该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个人、社会团体及组
28、织。我们把社会知觉定义为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2.2 社会知觉的特点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主动地、有选择地、有组织地将获得的信息整合为一个紧凑的、有意义的印象。社会知觉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典型特点。1.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人们习惯于在知觉的同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尽量获取关于知觉对象的有意义的印象。2.社会知觉遵循图形背景原则所谓图形背景原则是指人们倾向于关注知觉对象的一些显著信息,这些显著信息就好像图形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一样。3.社会知觉需运用图式图式是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一套有组
29、织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可以被应用到以后的认知活动中去。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2.3 社会知觉的类型1.自我知觉(1)自我知觉的含义。自我知觉包含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自我概念是自尊的基础,即个体通过对自己的认识产生对自己不同的评价;反过来,对自己的正负评价也会影响甚至歪曲对自己的认识与看法。(2)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作用。1)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
30、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可以通过下面四个主要渠道逐渐形成:第一,他人的反馈;第二,反射性的评价;第三,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第四,社会比较。2)自我概念的作用。自我概念影响着人们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一方面,对于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来说,把握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很重要,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展示自我,对员工实施有效管理,协调好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有关自我概念的知识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学会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我,懂得利用各种途径为员工提供反馈,让他们在认识自我的同时,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3)自尊的建构及作用。1)自尊的建构。就像我们利用多
31、种信息来建构自我概念一样,我们也根据多种信息来评价自己,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自尊。概括地说,一个人自尊的高低主要受下面三种信息的影响。第一,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第二,通过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第三,自己的内在标准。2)自尊的作用。研究表明:高自尊的人能够树立合适的目标,能够以自我提高的心态来利用反馈,能成功地应付困难情境。而低自尊的人常选择不切实际的目标或不树立目标,对未来持悲观的态度,对批评与负性反馈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及行为反应。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他人知觉(1)他人知觉的含义。(2)他人知觉过程中的信息来源。他人知觉的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和
32、整合,人们获得了对他人的印象和看法。主要有外表、语言、表情、行为。3.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对自己与他人关系及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4.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特定角色行为标准的认知与判断。角色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角色规范的知觉。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定的为社会所规定的身份、地位、准则和特定的行为规范。第二,关于他人所扮演角色的知觉。这是角色知觉的直观内容。第三,关于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知觉。这实际上是一种角色评价的过程。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2.4 社会知觉偏差在对自我、他人以及
33、群体等进行感知并进而形成相关知觉的过程中,由于知觉主体自身诸多主观因素的介入,其所形成的社会知觉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些偏差是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受到某些特殊知觉规律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效应。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又称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知觉者与他人初次接触时,在极其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形成的对他人的整体印象。首因效应就是最先形成的印象对人们社会知觉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2.刻板效应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一般来说,基于类似的生理特征,或生活在同一地域、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通常具有在人格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某种相似性,这些相似性直接
34、或间接地反映在人们的知觉中,被固定为一种定型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具体来说可分为主客观两大方面。就主观方面来讲,个人的经验是刻板印象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客观方面来说,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个:首先是经济和政治因素。最后是社会学习因素。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知觉主体往往倾向于依据某一方面的知觉印象,来对知觉客体的全部特征做出评价。4.期望效应期望效应是对事件、人物的预先期望影响了人们对该事、该人的知觉。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2.3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1 归因的含义我们对他人的知觉总要涉及他
35、的内部心理状态,如动机、情绪、品德、信念等,而这些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依据他的言语、行为去推断,这样就产生了归因问题。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2 归因理论1.海德的归因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被公认为是归因理论的奠基人。他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他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提出:可以通过知觉和观察有关行为所掌握的信息,从人的内部倾向因素和环境倾向因素两方面做出行为原因的推断。海德认为,行为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个人的自身因素,包括人格、品质、动机、情绪、态度、心境、努力、能力等;二是情境因素
36、,包括任务的难度,活动提供的奖赏或惩罚、运气等。海德试图从内外归因中去解释一个人的行为,特别是强调人为的内部因素的作用。如果某种行为是由内在的个人因素所引起的,那么这个人将来在同样情况下发生的行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样,控制好周围环境,就能够预知他人在该环境下会如何行动。海德的模式重在分析行为事件的逻辑结构,寻找作为行为倾向归因的合理指标,虽然未能得到实验的验证,但对后来的归因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凯利的归因模式凯利(Kelly)于1967年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三维理论。此理论认为,一个人行为的原因可能归结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行为者;二是行为
37、者知觉的对象;三是行为者与知觉对象的相互关系及情境。例如,一位员工称赞其领导者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员工阿谀奉承;领导者确实值得称赞;当着领导者和其他人的面,只好称赞几句。这三个因素中,行为者因素是内部归因,知觉对象和相互关系及情境是外部归因。对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1)特异性信息。(2)一贯性信息。(3)一致性信息。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于1979年提出的成就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通常包含三个维度:(1)内外维度,即是将成功和失败归为内部原因,如人格、动机、态度
38、、情绪、能力、努力等,还是归为外部原因,如环境、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帮助等。(2)稳定不稳定维度,即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长期稳定的,还是变来变去的。(3)控制点维度,即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否在个人的控制范围内。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反常条件关注模型希尔顿(D.L.Hilton)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反常条件关注模型认为,一个行为或事件的可能原因有很多种,要从中找出真正的原因常需要已有知识经验的帮助。在与行为、事件发生联系的所有条件中,如果某一条件比较突出、比较异常,那么归因就会把行为事件的发生归于它。而那些经常保持不变的条件不会被作为事件的原因,即使它对事件的产生
39、也是必要的。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3 归因偏差众多归因理论研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是理性的、讲究逻辑性的,人们会采用合情合理的方法去处理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非如此,人们的归因常是错误的,或者是有偏差的。归因偏差主要有以下四种。1.基本归因错误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4.过高估计偶发事件的代表性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本章小结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四个特征。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社会知觉涵盖自我知觉、他
40、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四种类型。社会知觉偏差是由于知觉主体自身诸多主观因素的介入,使得所形成的社会知觉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反应。它主要包括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期望效应四种类型。归因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海德的归因模式、凯利的归因模式、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和希尔顿等人的反常条件关注模型是四种主要的归因理论。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关键术语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首因效应刻板效应归因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特性有哪些?2.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3.什
41、么是社会知觉?它有哪些特点?4.社会知觉有哪些类型?5.自我知觉的内容有哪些?它们对公共组织的管理有什么意义?6.如何对他人形成正确的知觉?7.人际知觉和角色知觉对公共组织管理有何启示?8.社会知觉偏差的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对公共组织管理有什么启示?9.什么是归因?解释凯利的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10.说明维纳的归因理论的内容和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11.说明各种归因偏差的含义和意义。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案例分析案例:贪官“忏悔录”思考题1.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贪官忏悔中所体现的归因特点。2.从贪官归因特点入手,说明腐败高发的症结在哪里。3.依
42、据案例内容,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遏制腐败问题。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谢谢观看THANK YOU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三版)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3章个体心理特性与公共组织管理引例与思考 唐太宗用人3.1 个体心理特性概述知识窗 什么是遗传率?3.2 能力与公共组织管理知识窗 工作情商的架构与测量知识窗 弱智天才3.3 人格与公共组织管理知识窗 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模型知识窗 中国的气质学说阴阳五行说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 王某的“领导之道”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
43、管理系列教材现实生活中,有人聪明,有人笨拙;有人显示了音乐才华,有人则有组织才能;有人一生成就非凡,有人却碌碌无为。当你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时,你会被小说中各具风格、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宝玉的多情与反叛,黛玉的忧愁与聪颖,曹操的雄心与奸诈,诸葛亮的忠诚与睿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流传数百年。也许你会发现,你周围的小李豁达大度,小张心胸狭窄,小王坚忍不拔,小宋贪图安逸上述差异都是个体心理特性差异的表现。个体心理特性的研究在公共组织行为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了解公共组织中个体的心理特性,运用个体心理特性发展规律,协调工作行为和群体关系,才能使公共组织的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本章将在阐述
44、个体心理特性基本概念及其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能力和人格的角度介绍有关基本理论,并阐明其在公共组织管理实践中的意义。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掌握个体心理特性的概念和结构了解能力的定义、类型及其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掌握能力的个别差异及其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意义掌握人格的定义和结构了解人格的各种理论,把握它们对公共组织管理的意义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引例与思考2唐太宗用人的依据有哪些?1“唐太宗用人”为公共组织管理带来何种启示?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个体心理特性概述3.1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1 个体心
45、理特性的含义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貌。例如,有人表达能力很强;有人富有想象力;有人逻辑思维较发达;有人脾气暴躁;有人是慢性子。如此种种,人的表现千差万别,正如俗语所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些在心理上将人们彼此区别的特点就是个体的心理特性。个体的心理特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能力和人格,其中,人格的核心内容是气质和性格。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2 个体心理特性的特点1.独特性与共性个体心理特性的独特性与共性是统一的,表现在共性寓于独特性之中,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也是一般的共性的具体体现
46、。在具体的公共组织管理中,为避免片面性,个体心理特性的独特性与共性都应该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2.稳定性与可变性个体心理特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但并不排斥它的可变性。稳定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指较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化的东西。个体心理特性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个人长期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的。为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个体的心理特性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不同场合下个体心理特性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3.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个体的心理特性正是在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3 个体心理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
47、心理特性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结论是:个体心理特性的形成与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1.生物遗传因素一切生物的后代和前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上,总要表现出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把生物具有的性状相对稳定地传给后代的现象叫作遗传。生物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特性的影响可以从双生子的研究上得到证实。2.环境和教育因素(1)产前环境。胎儿在出生前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的能力、性格等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产前环境应注意以下问题:1)母亲的怀孕年龄。2)母亲的用药与患病。3)母亲的营养状况。4)母亲的情绪状态。(2)家庭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不仅具有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着会的“
48、遗传”因素。这种社会的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作用。(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通过教学、教师、同伴集体等因素对学生的能力和人格发挥影响。(4)社会实践活动。人的心理特性最终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由于从事实践的性质、深度与广度的不同,他们的心理特性也可能不同。(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特性。3.人的主观能动性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能力与公共组织管理3.2
49、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2.1 能力的含义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例如,一位会计师具有的核算能力、数字记忆能力;一位音乐家具有的音乐表现能力、节奏感、调式感等。这些都是能力,它们是开展会计活动和音乐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表现在所有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以发展。长期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牧民,能够根据嗅觉来判断牧草的营养价值,这种能力是和他们的生活实践分不开的。一个人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在领导一个组织的活动中才会逐渐发展、成熟起来。能力影响活动的效果,是人们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所必备的。例如,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50、组织能力等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缺乏上述能力,教师的职业生涯就会处于失败的阴影中。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2.2 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智力一般能力即智力,是指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认知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它是人们掌握知识、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2.情绪智力所谓情绪智力,是指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情绪智力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正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与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3.创造能
51、力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思维的流畅性,即能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想法;思维的变通性,即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范围宽,不易受束缚和限制;思维的独特性,即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不为一般人所具有。4.体质能力体质能力是指个体从事某些工作所必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2.3 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个别差异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能力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了解和鉴别这些差异是公共组织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1.能力发展水平差异2.能力的结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公共组织行
52、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2.4 能力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意义研究个体的能力问题,有助于公共组织管理者发现人才,选用人才,达到能力和工作的最佳匹配,提高公共组织的活动绩效。为此,公共组织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2.根据能力特点,进行合理分工3.适应公共组织需要,提高员工的能力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人格与公共组织管理3.3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3.1 人格的含义人格(personality),也叫个性,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此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
53、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后来它被转译为人格。人格一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如“他具有健全的人格”,“他的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描述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有伦理意义上的人格,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在这里,我们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界定它。由于心理学家研究取向的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综合各家的看法,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3.2 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
54、统,它主要包含气质和性格两方面的内容。1.气质气质(temperament)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2.性格性格(character)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最为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个体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所谓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3.3 人格理论与公共组织管理心理学家对人格特征进行了长期的、广泛的研究。在此,我们介绍一
55、些对公共组织管理最有价值的人格理论。1.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指人的稳定的、经常表现的行为方式。它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有多种特质,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些特质,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在于人与人之间特质水平上的差异。2.类型理论类型理论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和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的差异。人格类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AB型人格。(2)控制点。(3)自我监控。(4)气质类型说。(中国的气质学说阴阳五行说)(5)职业人格理论。(6)心理类型测量:MBTI。公共组
56、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本章小结个体心理特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把握员工的心理特性如人格、能力等特点是公共组织管理者实施正确、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力包括智力、情绪智力、创造能力、体质能力四种类型。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水平、结构和表现早晚三方面。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主要包含气质和性格两方面的内容。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理论
57、认为,特质是指人的稳定的、经常表现的行为方式。它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在于人与人之间特质水平上的差异。类型理论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和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的差异。人格类型理论主要有:AB型人格、控制点、自我监控、气质类型说、职业人格理论、心理类型测量:MBTI等。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关键术语人格能力气质智商情商特质理论自我监控气质类型说心理类型测量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个体的心理特性?它有哪些特点?2.影响个体心理特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能力?
58、它有哪些类型?4.什么是智商?它对公共组织的管理有哪些启示?5.什么是情商?它对公共组织的管理有哪些启示?6.试举例说明能力的个体差异对公共组织管理的意义。7.什么是人格?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什么是气质?气质学说对公共组织管理有哪些启示?9.人格特质论的内容是什么?它认为人格特质是如何影响公共组织的行为的?10.什么是人格类型理论?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人格类型理论?11.试分析如何有效地将控制点理论和自我监控理论应用于公共组织管理实践。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案例分析案例:王某的“领导之道”思考题1.根据所学的个体心理特性知识,分析王某的性格和能力特点。2.如果你是
59、王某的上级,你会如何任用王某这种类型的管理者?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谢谢观看THANK YOU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三版)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4章态度与公共组织管理引例与思考 一位公务员的辞职自述4.1 态度概述实验 态度影响社会认知实验实验 权威影响态度实验知识窗 年龄对说服效果的影响4.2 工作满意度与公共组织管理4.3 组织承诺与公共组织管理知识窗 心理契约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 触龙说赵太后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比尔
60、指出:“环境越是具有动态性(市场和技术迅速的变化),组织越是必须考虑管理人力流入、流出,以及在组织内的流动 。”如今,人才的动态流动已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和趋势。研究表明,本科学历的职业流动周期大概为21.1个月,研究生为22.8个月,专科为30.5个月,高中则达到53.1个月。另外,从年龄维度看,30岁以下年轻人的职业流动周期大大低于平均周期,为17.5个月。此外,人才的流动频率也有逐年提升的趋势。参见高振勇、赵心:如何做好离职员工管理,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5)。那么,人们为什么如此快速地在各个单位之间流动?他们的这种工作态度是如何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职业培训学校计划及实施方案
- 2024年度合作伙伴保密义务协议
- 吊车租赁协议:2024年详细
- 2024年度工程承包施工协议范本
- 大理石产品购买与销售专项协议范本
- 2024年企业对外担保协议样式
- 皮炎湿疹诊断治疗课件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第7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空运提单格式
- 课件零件手册vespa gts250ie2011-2013cina
- 咽喉解剖生理医学课件
- 幼儿园课件《挠挠小怪物》
- 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 调查问卷-“职工之家”建设调查问卷
- 2019年11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
- 小小建筑师公开课-PPT课件
- 完整版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