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植物物组织_第1页
药用植物学植物物组织_第2页
药用植物学植物物组织_第3页
药用植物学植物物组织_第4页
药用植物学植物物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植物的组织组织:具有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分泌结构成熟组织分裂、分化保护组织薄壁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一、分生组织分生组织:能够持续地保持细胞分裂的机 能,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的细胞群。细胞特征: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壁 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没有 明显的液泡和质体的分化,壁上 无纹孔。一、分生组织(一)按性质、来源不同分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层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表皮皮层、髓初生维管组织成熟组织保护填充、贮藏输导分裂能力极强的未分化胚性细胞根、茎的最顶端初生分生

2、组织、成熟组织反分化木栓形成层、形成层一、分生组织(二)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植物器官的最顶端(生长点)植物体伸长、长高(根尖、茎尖)植物器官的内侧(圆柱)保留在节间基部、叶基部、花梗基部、子房基部植物体增粗(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植物体短期迅速伸长(活动时间有限)初生维管组织顶端分生组织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原表皮层一、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部分按来源分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薄壁组织为植物体的基本组织,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营养组织。作用: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细胞特点:生活细胞,细胞壁薄,由纤维素和果

3、胶质构成,为初生壁;液泡较大,具胞间隙,纹孔为单纹孔,细胞体积较大,形状多样,分化程度较浅,具潜在的分生能力等。二、薄壁组织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吸收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植物体的表面而易受光照部分植物根、根茎、果实和种子中根的尖端水生植物和沼泽植物的体内三、保护组织 保护组织包被于植物体各个器官的表面,保护植物的内部组织,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水分散失、防虫及防机械损害等。根据来源和形态结构分表皮周皮初生保护组织次生保护组织三、保护组织(一)表皮细胞特点:侧面观为扁平长方形,顶面观为不规则形或波状;排列紧密,无胞间隙,有细胞核、大型液泡及细胞质少量贴壁;不

4、含叶绿体。壁厚薄不一,外壁最厚并常角质化而形成角质层,内壁和侧壁常薄。表皮细胞外壁常被有毛茸、气孔、腊被等。三、保护组织(一)表皮表皮地上部分:有角质层、毛茸、气孔等地下部分:根表皮(吸收表皮)(一)表皮初生保护组织1.毛茸:表皮细胞特化而成的突起物非腺毛腺毛单纯起保护作用(有单、多细胞之分)顶端尖锐分泌、保护作用腺头分泌作用腺柄支持作用均有单多细胞之分(一)表皮初生保护组织毛茸的存在对植物体的作用:(1)药材鉴别的依据;(2)加强表皮的保护作用;(3)减少水分的蒸发;(4)保护植物免受动物啮食和帮助种子散发等。(一)表皮初生保护组织2.气孔: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保卫细胞:半月形,相对两个

5、而壁厚,内含叶绿体,为特化程度最高的表皮细胞广义的气孔(气孔器):两个保卫细胞及之间的孔隙狭义的气孔: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气孔的作用: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散副卫细胞狭义的气孔保卫细胞(一)表皮初生保护组织 气孔的类型(轴式):根据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的排列关系不同分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哑铃型副卫细胞长轴与气孔长轴平行副卫细胞长轴与气孔长轴垂直副卫细胞34个,大小不等副卫细胞3个以上,数目不定副卫细胞2个副卫细胞3个以上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保卫细胞两端膨大成小球形单子叶植物叶表皮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三、保护组织(二)周皮 周皮:一种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分化产生木栓层,向内分

6、裂分化产生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者形成的复合结构。木栓层:细胞扁平,细胞壁栓质化,为死亡细胞。栓内层:细胞圆形,为生活细胞,常含叶绿体。根、茎中成熟组织恢复分生能力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周皮外内(二)周皮次生保护组织皮孔:周皮形成时,气孔内方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由这些具分生能力的细胞形成了木栓形成层,向外产生许多补充细胞,补充细胞的积累,将表皮突破形成皮孔。在木本植物的茎、枝上,呈直的、横的或点状的突起。细胞特点:呈椭圆形、圆形,排列疏松,有比较发达的胞间隙。作用:是气体交换的通道,使植物体内部的生活细胞仍然可以获得氧气。皮孔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的密度可以作为皮类药材的鉴别特征。1

7、2-9-10(周一)四、机械组织作用:在植物体内起着支持和巩固的作用。细胞特点:通常为细长形,主要特征是细胞壁增厚。分类:根据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壁增厚的方式分。厚角组织厚壁组织四、机械组织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木质部外纤维木纤维壁全面增厚,多木化壁局部增厚,非木化(一)厚角组织细胞特点:含原生质体,为生活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常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横切面上呈多角形,具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一般在细胞角隅处加厚,也有在切向壁或靠胞间隙处加厚,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不含木质素。(一)厚角组织作用:较柔韧,既有一定的坚韧性,又有可塑性和延伸性,可以支持器官直立,也适应于器官

8、的迅速生长。(一)厚角组织存在位置:存在于草本茎和尚未进行次生生长的木质茎中,以及叶片主脉上下两侧、叶柄、花柄的外侧部分,多直接位于表皮下方,成环或成束分布。分类: 真厚角组织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 板状厚角组织细胞切向排列 腔穴厚角组织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二)厚壁组织细胞特点: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常有层纹和纹孔,大都木质化,细胞腔很小,成熟后一般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成为死的细胞。分类:根据细胞形状的不同分。纤维石细胞(二)厚壁组织1.纤维两端类的细长形细胞,具增厚的次生壁,常木质化而坚硬。细胞腔很小甚至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细胞壁加厚的物质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壁上有少数纹孔,末端彼此镶嵌

9、,形成器官的坚强支柱。(二)厚壁组织根据纤维在植物体内所处位置的不同分:韧皮纤维:木纤维:分布在韧皮部中,常聚合成束。呈长纺锤形,两端尖,细胞壁厚,胞腔缝隙状。横切面上呈圆形、多角形、长圆形等。增厚物质为纤维素。韧性大,拉力强。分布在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呈长纺锤形,比韧皮纤维短,细胞壁均木质化,细胞腔小,壁上具有各种形状的纹孔。分布于植物体的中央,主要是对重力和牵引力的抵抗。(二)厚壁组织(二)厚壁组织(二)厚壁组织(二)厚壁组织2.石细胞植物体内特别硬化的厚壁细胞,一般由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强烈增厚分化而成。种类多,形状不一,呈等径、椭圆形、圆形、分枝状、星状等,细胞壁极度增厚,均木质化,细胞腔

10、极小。成熟后原生质体通常消失,成为具坚硬细胞壁的死细胞,具有坚强的支持作用。纤维与石细胞的主要区别点 纤维石细胞横切面纵切面或组织解离常呈圆形或多边形,壁极厚,胞腔很小,可见层纹,壁孔少全形狭长,两端狭尖,壁孔常呈斜裂隙状,胞腔狭长不规则长方形或卵形,略等径,壁厚,壁孔多,孔沟状, 并常呈分枝状,胞腔较大或稍狭长全形与横切面相似,壁孔多呈圆形五、输导组织 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组织。细胞一般呈管状,上下贯通。水分和无机盐溶解态同化产物导管、管胞(木质部)筛管、筛胞(韧皮部)(运输方向)(运输方向)(一)导管和管胞1导管 被子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少数低等被子植物无草珊瑚),少数裸子植物(麻黄

11、)和蕨类植物(蕨属)有导管。2管胞绝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组织,兼具支持作用。被子植物的叶柄、叶脉中亦有。(一)管胞和导管2)导管结构 导管由多数导管分子连接而成,横壁溶解,形成穿孔,使之输水效能高。相邻导管的横向运输靠侧壁的纹孔完成。 一般认为导管分子为死细胞。 导管在形成过程中,根据其木质化的次生壁增厚的纹理不同而分为五种类型。(一)管胞和导管1导管(1)环纹导管玉蜀黍、凤仙花茎中(2)螺纹导管马兜铃茎中(易与初生壁分离“藕断丝连”)(3)梯纹导管葡萄茎中(4)网纹导管大黄、南瓜茎中(5)孔纹导管向日葵、甘草、红藤茎中 管径、输导能力、进化方向 (一)管胞和导管1导管注:(1)在一

12、种植物器官中,常可存在一种以上类型的导管; (2)在观察导管类型时,一般作器官的纵切片或组织解离片。侵填体:由导管邻接的薄壁细胞连同其内含物由纹孔侵入导管内形成,可防止病菌侵害,但使导管失去输导功能。 (一)管胞和导管2管胞 管胞为两端斜类的长管状细胞,直径小,两端不形成穿孔,细胞壁次生增厚木化形成各种纹理(环纹、螺纹、梯纹、孔纹等)。管胞间的物质运输通过侧壁上的纹孔,运输效能低,为较原始的运输组织。细胞常因细胞壁次生加厚木化而渐成死细胞。纤维管胞:是管胞和纤维之间的过渡类型沉香、天门冬、威灵仙等。(二)筛胞、筛管和伴胞筛管 是被子植物的主要输送养分的管状结构。 特征:无核的生活细胞;细胞壁由

13、纤维素构成,不木化,不增厚;具有筛板、筛域、筛孔。伴胞 与筛管由同一母细胞不等地纵裂而成,与筛管相伴存在。筛胞 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输送有机养料的分子。为单个狭长的细胞,形态与管胞相似。(二)筛胞、筛管和伴胞1筛管 是被子植物输送有机养料的结构。筛管分子一般生活一年,随着新筛管的产生,老的筛管常于冬末被胼胝质所堵塞而形成垫状的胼胝体,使联络索中断,筛管失去输导功能,有些植物的胼胝体于第二年春天溶解,筛管恢复功能,有的则在茎增粗过程中被挤压成颓废组织。 (二)筛胞、筛管和伴胞1筛管筛管构成与导管相似,由多数细胞(筛管分子)连接成长管状,但构造与导管完全不同:(1)筛管分子为生活细胞,成熟后细胞核

14、消失;(2)筛管的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不木质化,亦不如导管壁增厚;(3)筛管分子端壁不似导管形成大穿孔,而形成小孔筛孔。(二)筛胞、筛管和伴胞1筛管具有筛孔的端壁为筛板;在筛管分子成熟过程中,细胞核解体,细胞器退化,液泡被重新吸收,原生质体中出现特殊的含蛋白质粘液,通过筛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相连系,类似胞间连丝而较粗壮,称联络索;具有筛孔的区域称筛域;一个筛板常具1至数个筛域。 (二)筛胞、筛管和伴胞2伴胞与筛管分子由同一个母细胞经过不等分裂而产生。是位于筛管旁边的小型薄壁细胞,每个筛管常有1至多个伴胞。伴胞有浓厚的细胞质和明显的细胞核,与筛管相邻的壁上往往有许多纹孔。伴胞含有多种酶,生理活动

15、旺盛,可为筛管分子提供能量,推动输导。一旦筛管死亡,伴胞也随之死亡。 (二)筛胞、筛管和伴胞3筛胞 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输导有机养料的细胞。细胞狭长,两端倾斜,无筛板,在端壁和侧壁上有筛域,其中在侧壁为多,直径小,无伴胞。 六、分泌结构 分泌结构:在植物体中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称为分泌组织。包括分泌细胞和分泌组织分泌细胞:能分泌某些特殊物质(如挥发油、乳汁、粘液、树脂和蜜液等)的细胞。分泌组织:由分泌细胞所构成的组织。作用:可以防止植物组织腐烂,帮助创伤愈合,免受动物啮食,排队或贮积体内废物等,还可以引诱昆虫,以利传粉等。在鉴别上也有一定的价值。六、分泌结构分类:根据分泌细胞所排出的分

16、泌物是积累在植物体内还是排出体外分。外部的分泌结构内部的分泌结构腺毛蜜腺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分泌物排出植物体外) (分泌物积存植物体内) 六、分泌结构(一)外部的分泌结构1腺毛:分泌物积累在腺头内,通过角质层排出体外。 间隙腺毛:腺毛存在于植物组织内部的细胞间隙中。如广藿香等。 2蜜腺:由一层表皮细胞或其下数层细胞特化而成。细胞质产生蜜液,通过角质层或腺体上表皮的气孔排出。蜜腺下有维管组织,木质部为主含水量高,韧皮部为主含糖量高。-虫媒花 六、分泌结构(二)内部的分泌组织1.分泌细胞常以单个或细胞团(列)分布于各种组织中,体积较大,多呈球形、类圆形、分枝状等,当分泌物充满时,细胞壁常木

17、栓化,有利于保存。油细胞分泌、贮存挥发油姜、桂皮等。粘液细胞分泌、贮存粘液半夏、黄精、玉竹、山药等。单宁细胞分泌、贮存单宁接骨木茎等。芥子酶细胞分泌、贮存酶十字花科、白菜花科等。 六、分泌结构(二)内部的分泌组织2分泌腔又称分泌囊。通常称油室。是贮存分泌物的腔穴。两种起源方式: 溶生式:分泌结构中的一些细胞细胞壁破裂溶解而形成的腔穴。陈皮、橘叶等(分泌物贮存在腔穴内)裂生式:分泌结构中分泌细胞彼此分离,胞间隙扩大形成的腔穴。金丝桃、当归、防风等(分泌物贮存在胞间隙中) 六、分泌结构(二)内部的分泌组织3分泌道贮存分泌物的腔道。其周围的分泌细胞称上皮细胞。树脂道分泌、贮存树脂松、菊科粘液道(管)分泌、贮存粘液美人蕉、椴树等油管分泌、贮存挥发油小茴香、明党参等 六、分泌结构(二)内部的分泌组织4乳汁管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贮存乳汁的管道,分布于薄壁组织中。乳汁成分很复杂。 均为生活细胞构成 无节乳管 菊科、桔梗科、罂粟科 多细胞,分枝或不分枝 有节乳管 夹竹桃科、萝摩科、大戟属 单细胞,分枝 植物组织3.成熟 组织 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输导无机物:导管、管胞输导有机物:筛管、筛胞厚角组织厚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