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鸿门宴背景3篇_第1页
2023年最新的鸿门宴背景3篇_第2页
2023年最新的鸿门宴背景3篇_第3页
2023年最新的鸿门宴背景3篇_第4页
2023年最新的鸿门宴背景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54 页 共 NUMPAGES54 页2023年最新的鸿门宴背景3篇鸿门宴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掌握史记等文学常识。 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实处。2、过程与方法: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分析鉴赏文中对刘邦、项羽语言、动作的描写,辩证地评论历史人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 正确分析刘邦胜利的原因。正确认识项羽失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 能用历史的眼光,现代的观念正确评价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1、积累“如”“举”“胜”“谢”“为”等文言实虚词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的活用、句

2、子成分省略及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三、教学安排: 8课时四、教学步骤:课前预习提纲:(三遍阅读法)1、查资料,了解史记、司马迁及刘邦.并做相关的笔记整理 .2、一读: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积累文言词句知识。3、二读:查注释,凭借现有的文言知识,初步了解文意。4、三读: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思路。(提示:故事的情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教师点

3、拨:垓下歌大意是,诗词大意;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时不利兮骓不逝”而不是他的过错 大风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所做,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边防的忧心。 同为交战的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为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介绍史记、司马迁等知识,并回顾历史背景 、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篇,包括本纪篇,世家篇,列传篇,书篇,表篇,共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候,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

4、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或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他少年好学,二十岁后游踪几乎遍及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太初六年(前年)与唐都等共定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并正式着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被汉武帝下狱受宫刑。狱中他仍继续从事写作。太始元年(前年)被赦,出任中书令。他发奋著述,终于完成我国最早的通史巨著史记。此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整部巨著结构严谨,语言典范,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介绍时代背景 陈涉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各自率领的军队成为当时两个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他们共同拥立楚怀王之孙(名心)为帝,仍称怀

5、王,以为号召。楚怀王与诸将相约:“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关中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秦军围赵,楚王一方面命项羽北上救赵,一方面命刘邦向西攻秦。项羽与秦军九战而在钜鹿彻底击溃秦军主力,秦将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项羽击败秦主力后,引兵向西,于公元前年月进抵汉中。 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并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早于项羽一个月攻入秦都咸阳,收降了秦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子婴。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申明军纪,废除严刑苛政,得到百姓的支持。接着派兵守关,还军霸上。 项羽继而破关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当时,项羽兵力是刘邦的四倍,根本不把刘邦放在

6、眼里。当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当即下令进攻刘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刘邦只好冒险到项羽军营,登门求和,以作缓兵之计。于是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尖锐的斗争。 三、字词正音: 飨xing 鲰zu 卮zh 郤x 崐ju 哙kui戟j瞋chn 眦z 跽j 参乘(shng) 啖(dn) 彘zh(猪)俎z芷zh 四: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 问题:文章每段各写了那些事?涉及哪些人?人物关系如何? 点拨: 第一段: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范增劝项羽打刘邦。(无伤告密,范增献计) 第二段: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张良献策,要刘邦见项伯。(项伯夜访,张良定计) 第三段:刘邦向项王谢罪;项王设宴款待刘邦;范增举玦暗示项

7、羽;项庄舞剑,寻机刺杀刘邦。(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 第四段:樊哙闯帐欲救刘邦(樊哙闯帐) 第五段:刘邦脱身回到军营(沛公出逃) 第六段:张良带刘邦辞谢(张良留谢) 第七段:刘邦诛杀曹无伤(沛公除奸) 人物关系: 刘邦阵营:张良(主要谋士) 樊哙(部下) 曹无伤(私通项羽) 项羽阵营:范增(主要谋士,尊称“亚父“) 项伯(项羽的叔叔) 项庄(项羽的堂弟) 五、课内小结 这节课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梳理了字词读音,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任务关系。 六、作业 1、创新设计预习作业第一题 2、熟读课文,根据“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的记叙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 飨

8、士卒xing 美姬(j) 戮力(l) 鲰生zu 卮酒zh 郤x 崐ju 樊哙kui 戟j 参乘(shng) 啖(dn)瞋目chn 嗔怪 目眦z 彘肩zh刀俎z芷阳zh 二、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根据“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的记叙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第二部分(3-4)鸿门宴上的斗争 第三部分(5-7)宴会后的余事 三、读讲课文第一段 1、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通假字: (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 通 彩 颜色 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 名词作动词 驻扎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固定句式: (1)

9、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固定句式:言于.曰 (2)进入关,财物无所取。无所:没有 有所:有 特殊句式: (1)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2)沛公军(于)霸上。省略句 (3)沛公欲王(于)关中。省略句 (4)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句 (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状语后置 (7)沛公欲王关中。状语后置 重点虚词:为击破沛公军。为(wi)介词,替 给 2、学生消化第一段相关文言知识。 三、读讲课文第二段(项伯夜访) 1、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通假字: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 通 俱 全部 词类活用:(1)“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0、。夜 名词作状语 在夜晚 (3)亡去不义 名词作动词 不守信义特殊句式:(1)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2)与(之)俱去 省略句 (3)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省略句 四、作业 1、创新设计预习作业第二题 2、逐字翻译所学内容,落实文言考点,预习第二段张良定计部分。 第三课时 一、 订正预习作业第二题、检查预习情况 三、读讲课文第二段(张良定计) 1、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通假字: (1)“具以事告”,具 通 俱 全部 (2)“要项伯”,要 通 邀 邀请(3)“距关,毋内诸侯”,距 通 拒 把守, 毋 通 无 不要,内 通 接纳(4)“不敢倍德”, 倍 通 背 违背(5)

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 通 早 早些 词类活用: (1)项伯杀之,臣活之。 活 使动用法 使活命 (2)吾得兄事之。兄 名词作状语 像兄长一样 (3)于是项伯复夜去。夜 名词作状语 在夜晚 (4)籍吏民,封府库。籍 名词作动词 登记 古今异义: (1)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指意外事故 今义:副词 很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约。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 与古人相对 固定句式: (1)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 (2)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 相当于“与君孰少

12、孰长”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取。有所:有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 (5)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岂敢:怎么办 特殊句式: (1)良曰:“长于臣。”状语后置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课文第二段写了项伯夜访和张良定计两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点拨: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

13、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四、作业 1、创新设计预习作业第三题 2、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第四课时 一、更正作业,检查预习情况: 二、读讲第三段(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 1、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通假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 通 隙 隔阂,嫌怨 (2)因击沛公于坐。坐 通 座 座位 词类活用: (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 使动用法 使跟从,率领 (2) 范增数目项王。目 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3) 若入前为寿。前 名词作

14、动词 上前 (4)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 名词作动词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古今异义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固定句式: (1)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这是宾语前置的标志。都翻译成以何“怎么能” (2)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特殊句式: (1)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藉以何至此” (2)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句,状语后置 (3)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 (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2、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提示: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

15、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这“小人”分明指曹无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3、提问:“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 提示:“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哈闯帐”,故事推向高潮。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四、作业 1、创新设计预习作业第四题 2、复习前三段文言知识,预习第四段第五课时 一、更正作业,检查预习情况: 二、读讲第四段(樊哙闯帐) 1、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通假字: (1)

1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 通骖 词类活用: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 使动用法 使停止 (2)头发上指。上 名词作状语 向上 (3)刑人如恐不胜。刑 名词作动词 施加肉刑 (4)此亡秦之续耳。续 动词做名词 续者 固定句式: (1)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安足:怎么会 (3)此亡秦之续耳。此耳 判断句标志。 特殊句式: (1)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省略句 (2) 还军(于)霸上。省略句 (3) 今日之事何如?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如何” (4)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客为何者” 3、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

17、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A、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B、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叹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C、外貌描写:“瞑目视项工”,头发上指,目眺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3、自由诵读第四段 三、布置预习1、自读课文五,疏通文言考点。 第六课时 一、听写 飨xing 鲰zu 卮zh 郤x 崐ju 哙kui戟j 瞋chn 眦z 跽j 参乘(shng) 啖(dn) 彘zh(猪) 俎z 芷zh 二、读讲

18、第五段(沛公出逃) 1、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词类活用: (1)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下 名词作动词 下来。 道 名词作动词 取道 间 动词做状语 从小路 固定句式: (1)何辞为?何为:为什么。“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中 特殊句式: (1) 何辞为?宾语前置 “为何辞” (2)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大王来操何” 2、提问: 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19、。) 四、作业 1、预习第六七段 2、完成预习作业第五题“词类活用” 第七课时 一、更正作业,检查预习情况: 二、读讲第六七段(张良留谢,沛公除奸) 1、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通假字: (1)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奉 通 捧 特殊句式: (1)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为”表被动 (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省略句 (3)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句 2、提问: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提示: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不仅把工牛“置之地

20、”,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故事至此结束。 四、作业 1、自己试着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任务形象 1、活页积累与应用。第八课时 一、讲解作业积累与应用 二、人物分析 点拨: 项羽: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默然不应 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亦如此。 寡言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刘邦:坚决果断,能忍辱负重,虚心下问,善于机变,知人善任 樊哙:忠勇:“此迫矣!臣请入,与之

21、同命”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叹之”。 粗中有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项庄:有勇无谋,优柔寡断。 范增:老谋深算,自以为是,妄自尊大,急躁易怒。 张良:老练多智 三、文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享福的轻敌自大,优柔寡断。更是描 绘得穷形尽相,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塑造这个形象的? 点拨: 1、 人物性格的刻画方法 A、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项羽在洪门上上语言并不多。他在听到曹无伤告密后大怒,决定“击破沛公军”体现了直率的性格。告诉刘邦“次沛公曹无伤言”及对樊哙礼遇,体

22、现了沽名钓誉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暗示杀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保护刘邦,他视若无睹,体现其优柔寡断的性格。 B、出色的细节描写 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表现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鸿门宴上刘邦的一席谎言,让他洋洋得意,失去了杀刘邦最好的时机。 C、鲜明的对比手法 项羽在杀不杀刘邦这件事前后的对比,体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格。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反应出项羽的盲目自大,项羽和范增的对比,用范增的坚决果断反衬出项羽的优柔寡断。 2、 情节叙述的特点。 情节波澜横生,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宴会上一起三落:一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沙刘邦,气氛趋势紧张。

23、一落是项羽默然不应,刘邦的危机顿时消除。二起是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于是叫项羽舞剑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二落是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项羽对此无睹,刘邦逃过一劫。三起是樊哙撞到守门卫士进来,怒视项羽,情节发展到高潮,三落是项羽不怒,称其位壮士。有此三落,刘邦才能以“如厕”,逃离。 小结:同学在进行任务描写时容易流于平白的记叙,相信学习了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两篇文章,对大家的任务描写方面会有一些帮助。 鸿门宴背景(2) 鸿门宴 沛公军灞上 未得与项羽相见。 刘邦驻军灞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遣人对项羽说:“刘邦想

24、要在关中称王, 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占为己有。” 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xiang)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 项羽非常生气,说:“明天早上犒劳士兵,坚决打败刘邦的军队。” 当是时 项羽兵四十万 在新丰鸿门 沛公兵十万 在霸上。 当时项羽拥兵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坂,刘邦仅有兵10万,驻扎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 贪于财货 好美姬。 范增对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既爱财,又好色。 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 现在他进了关,占领了咸阳城,财物美女一样没碰,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小啊。 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 成五彩 此天子气也。 我找人看过他

25、头上的云气,呈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急击勿失 ” 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 素(一直以来)善(友好)留侯(官名)张良。 曾经担任楚国的左尹的项伯,是项羽的四叔,一直同被韩国封为留侯的张良关系密切。 张良是时从沛公 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 项伯乃(于是)夜(趁着夜色)驰(骑着快马)之(来到)沛公军 私(悄悄暗暗)见 (会见)张良 具告以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明日要攻打刘邦的)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曰 “毋(不)从(跟从)俱(一起一同)死也。” 说:“不要和刘邦一起死了。” 张良曰 “

26、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 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张良说:“我是韩王派来协助沛公的人,现沛公遇到危急的事,就这样逃走是不仁不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一声。” 良乃入 具告沛公。 于是张良进刘邦帐中,把刚才的事全部告诉了刘邦。 沛公大惊 曰 “为之奈何 ” 刘邦大吃一惊,说:“这件事该怎么办” 张良曰 “谁为大王此计者 ” 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 曰 “鲰(zou)生说(劝说)我曰 距(通“拒”)关(函谷关)毋内(入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也。 刘邦说:“鲰生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全部占领,然后称王。 故听之。” 所以我就听了他的话。” 良曰 “料(料想)大王士(

27、中等官)卒(兵)足以当(挡)项羽乎(吗?) ”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羽吗” 沛公默然 曰“固(原本)不如也(是)。且(这种情况下)为之奈何 ”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本来就不如。这将怎么办呢” 张良曰 “请(此处省略了我)往谓(对说)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羽也。” 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羽。”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 臣活之 今事有急 故幸来告良。” 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游历江湖,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沛公曰 “孰(谁)(此处省略了他)与君少长(大小

28、年少年长) ” 刘邦说:“他与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 良曰 “(此处省略了他【项伯】)长于臣。” 张良说:“他比我大。”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款待他。” 张良出要(通邀)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去见刘邦。 沛公奉(通捧)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并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曰 “吾入关 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登记)吏(小官、地方官)民封(封存)府库(国库) 而(为的是)待将军。 接着说:“我虽先进入关中,可是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为的是等待将军到来。 所

29、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也。 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德也。”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羽我不敢背叛恩德。” 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同早)自来谢项羽。”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一定要早些亲自来向项羽道歉。” 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復(通复)夜去 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羽 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 因(趁机)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岂敢入乎 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 今人有

30、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不如因善(好好的)遇(对待)之。” 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项羽许诺。 项羽答应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羽 至鸿门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了鸿门, 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得復见将军于此。 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卻。” 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 项羽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 籍何以至此。”

31、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羽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 项羽、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候刘邦。 范增数目项羽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羽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暗示项羽,举起玉玦让他杀掉刘邦,项羽视而不见。 范增起 出召项庄 范增起身召来项庄, 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说:“君王为人慈悲,你向前给刘邦敬酒,敬完酒要求舞剑,再把刘邦一剑杀之。 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要不然,你

32、们都将被刘邦所俘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 曰 ”君王与沛公饮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庄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 项羽曰 ”诺。” 项羽说:“好。”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 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 与之同命。”

33、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 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 卫士仆地 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 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 瞋目视项羽 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 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项羽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 项羽按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 哙拜

34、谢 起 立而饮之。 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项羽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 樊哙覆其盾于地 加彘(猪)肩上 拔剑切而啖之。 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项羽曰 ”壮士 能復饮乎 ” 项羽说:“壮士!还能再喝酒吗”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退避、退缩、回避、躲避) 卮酒(一卮酒)安(怎么、怎能、怎会)足(可以)辞(推辞、不要)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夫(语气助词、没有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说”)秦王有虎狼之心 杀人如(好像)不能举(全部) 秦王的心肠像虎狼

35、一样狠毒,杀人就怕不能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都)叛之。 对人用刑就怕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憎恨他。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 封闭官室 还(退)军霸上 以(为的是,原因是)待大王来。 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为的是等待大王到来。 故(之所以)遣(派遣)将守关(特指函谷关)者备他盗(地方诸侯)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因为防备地方诸侯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 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 如此

36、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 此亡秦之续耳 窃(心中以为、个人以为)为大王不取也” 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延续/重演罢了。我心中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项羽未有以应 曰 ”坐。”樊哙从良坐。 项羽没有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坐须臾(一会儿、短时间、一下子) 沛公起如(到、往)厕 因(所以、趁机)招樊哙出。 一如(按照)既往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到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沛公已出 项羽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刘邦出去后,许久,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沛公曰 ”今者出 未辞也 为之奈何 ” 刘邦说:“现在虽然可以回去了,但是还没有告辞,这该

37、怎么办”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如今人(别人、他人、对方)方为刀(刀子)俎(砧板) 我为鱼肉 何辞为 ”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为什么告辞呢” 于是遂(就)去。 就这样确定不辞而别了。 乃(就)令张良留(留下来)谢(告辞、答谢)。 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告辞、答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带) ” 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曰 ”我持白璧一双 欲献项羽 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羽, 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会(遇上)其怒 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

38、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 张良曰 ”谨诺。” 张良说:“我一定会按照您说的做。” 当是时 项羽军在鸿门下 沛公军在霸上 相去四十里。 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沛公则置(放置、留下)车(马车)骑(随从骑兵) 脱身(逃脱、逃跑、逃生)独骑(一人骑马) 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生, 与(跟在后面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跟在后面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 从郦山下 道芷阳间行。 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度(估计)我至军中 公乃(才)入。” 刘邦

39、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沛公已去 间(小路)至军中。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 张良入谢 曰 ”沛公不胜桮杓 不能辞。 张良进去道歉,说:“我们家主公不胜酒力,不能当面告辞。 谨(特意)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再拜献(敬献)大王足下(微不足道) 玉斗一双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特意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敬献给大王,小小礼物不成敬意;玉斗一双,献给大将军,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项羽曰 ”沛公安在 ” 项羽说:“沛公在哪里” 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督查)过(过错)之 脱身独去 已至军矣。” 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督查他的过错,脱身独自离开,已经

40、回到军营了。” 项羽则受璧 置之坐上。 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亚父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砍碎了它, 曰 ”唉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羽天下者 必沛公也。吾属(我们)今(今后)为之虏矣 ” 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今后都要被他俘虏!” 沛公至军 立诛杀曹无伤。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按律杀掉了曹无伤。 鸿门宴背景(3) 鸿门宴导学案 月 日 班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 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

41、动展示人 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以及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的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 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 语词。 4、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 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 语兼词。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 关人物。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 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以

42、及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分析讨论、多媒体 【课时】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一、导入: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 二、独学、对学 1、作家、作品介绍:(请看学海导航P40-P41) (1)司马迁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

43、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2)史记有关

44、知识: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 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本纪、世家、书、表、列传、五部分。【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列传叙人臣】。 评价:鲁迅将史记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知识:(补充)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

45、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3、预习检查: (1)独学,完成学海导航P39“基础积累”1-4部分。 (2)幻灯片辅助教学,展示答

46、案;组内共同体完成小组检测。 三、群学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述该故事。 2、文章结构梳理,整体感知: (1)文章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我们以“宴会”这一特定的时间为界,可将文章分为几部分?并注明相应段落。 明确:宴会前【1-2】、宴会中【3-4】、宴会后【5-7】。 (2)每个故事都是由各个故事片段、场景所组成,“鸿门宴”这则故事由哪些故事片段组成? 明确:宴会前【1-2】: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许诺。 宴会中【3-4】: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刘邦离席。 宴会后【5-7】: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夫破斗、沛公除

47、奸。 (3)文章结构的划分,划分的角度不同,文章结构也有不同的划分。如果我们以故事情节的组成划分文章结构的话,“鸿门宴”又可划分为几部分? 明确:开端【1】: 无伤告密、范增说羽。 发展【2】: 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许诺。 高潮【3-4】: 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 刘邦离席。 结局【5-6】: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夫破斗。 尾声【7】: 沛公除奸。 四、堂堂清 完成学海导航同步训练环节的第1-4题。 第二节 【学习目标】 学习1-2段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提问形式) 【独学、对学】 一、 看注释,疏通1-2词句。 二、齐读1-2

48、段。 三、组内小展示。 【群学】 1、课文第一段记叙无伤告密、范增说羽两件事,思考这两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所以“无伤告密”这一情节使矛盾挑开,是故事的“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他“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范增说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他为什么“大怒”? 明确: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 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 就功劳对比而言,秦军主

49、力是项羽消灭的; 就地位对比而言,自己是楚王后裔,而刘邦只是一个“市井小人” 这 些项羽岂能容忍? 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 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暴躁、自矜功伐火爆汉子。 3、项伯夜访的本意是什么?难道他想救刘邦? 明确:报答张良当年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不希望看到张良跟从刘邦去送死。 4、可是张良有没有如项伯希望的那样与他俱去呢?而是怎样做的? 明确:他把项羽的军情告诉了刘邦。 5、刘邦听到项羽准备攻打自己的消息时,感到“大惊”,不知所措。此时张良为刘邦定下计策。请同学们找到张良的计策并且分析张良性格。 明确:“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处变

50、不惊,处事得当”。刘邦的大惊失色更衬托了张良的处变不惊。 6、在项羽即将来犯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的原因是什么?却只要“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战”必败,“逃”必溃,因为兵力悬殊。 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为什么?因为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7、刘邦有没有听从张良的计谋呢?我们来看一看刘邦的性格又是怎么样的? 明确:刘邦不但听从了张良的计策,还把这个计策执行得非常到位,不但“兄事之

51、”,“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能屈能伸,狡诈多端。 8、第一部分诸多情节中,你认为那件事是情节的关键? 明确:“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都是由此而生。 9、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中有哪些“义”与“不义”之事?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明确: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

52、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 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堂堂清】 第三节 【学习目标】 学习3-4词句 【教学步骤】 导入 【独学、对学】 3-4段注释。 【群学】 讲析3-4段: 1、 刘邦听从项伯的建议,第二天带领着一百多人马前来谢罪,他的话中心意思是什么?通过他的言行我们可看出他怎样的性格? 他的一番话重在辩解,说明自己“不敢背项王”。 刘邦作为一军统帅

53、,并且占着道理,竟然能够亲自到项羽军中谢罪,在项羽面前自称为“臣”,可见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 2、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并不诚心。 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还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 由此可见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 3、项羽听了刘邦的辩解,果然很受用,不但告诉了刘邦是谁告密,还留刘邦饮酒,宴会上他们是怎样坐的?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4、我们还得弄清古代关于座次的尊卑?“鸿门宴”的座位安排说明了什么?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

54、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刘邦的处境令人忧心。 5、项羽“留沛公与饮”, 范增认为此时是刺杀刘邦的大好时机,于是“范增举玦”,暗示项王杀刘邦。范增的举动使气氛始趋紧张,可项王默然不应,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进来,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留沛公与饮”借机刺杀刘邦是项羽集团精心策划的阴谋吗? 不能认为这是精心策划的阴谋。范增一再暗示项羽,要他下令除掉刘邦,项羽却总是“默然不应”,可见并未经过策划。这一变故是范增一手导演的,虽然阴

55、狠,却并不示明,由于没有得到项羽的支持,而项伯又出面援救,终于不了了之。 6、“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 “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把故事推向高潮。 7、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紧张的气氛达到极点,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喧宾夺主”之嫌?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56、。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叹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工”,头发上指,目眺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形神兼备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意、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 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8、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的“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 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 刘邦讲话中心重在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

57、策略上是“以屈求伸”。 樊哙讲话中心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重在:首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继而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而后明确指出怀王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人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言沛公“劳苦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从策略上看,“以攻为守”。 9、这一部分是课文重点,情节高潮所在,可以说这部分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 三起: 开始很和平,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于是气氛陡然紧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

58、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这是一起; 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这是二起; 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这是三起。 三落: 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 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樊斥责一顿后还赐坐; 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脱身回本营,项羽并没有追究。 【堂堂清】 “说说三起三落”。 第四节 【学习目标】 学习5-7段,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独学、对学】 1、解释语句 2、齐读 3、组内小展示 【群学】 1、讲析5-7段: (1) 沛公出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为什么部署这样? 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从小路 走;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