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思路试试_第1页
换一种思路试试_第2页
换一种思路试试_第3页
换一种思路试试_第4页
换一种思路试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换一种思路试试引子在我们的小学语文中有一篇老课文,叫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解救一个落水者,我们的常规思维就是让人离开水,就是想办法,把人从水里弄出来。很显然,这对于一群小孩子来说,是行不通的。司马光的高人之处,就是他换了一种思路让水离开人。于是,这一“砸”,就流传千古了。老师们,这就是“创新”!创新,就是换一种思路。今年是我市的高效课堂建设创新年。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创新?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创新?(一)这是我的大语文课程的格局示意图:以“课文教学”为核心,以“经典诵读”“课外阅读”和“习作教学”为支撑。(二)先从“课文教学”聊起吧!这册教材的基本情况,在“教材说明”里已

2、经写得很清楚了。在这里,我就不重复了。人教版的这套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围绕“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的三四篇课文,都是按照同一个人文内容编排在一起的。教材在主题内容的编排上花费很大功夫。教材刚出来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写了一大堆的赞美文章。在此,也就不再赞美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特色也必有缺憾!并且,往往特色越明显,缺憾越突出。这套教材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内容和逻辑梯度,就有点照顾不周了。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甚至年级与年级之间,在教材中很难摸着一条关于语文学习的线索。就单篇课文来说,除了字词、主要内容和人文思想之外,还要在语文学习方面“教什么”?从教材中很难直接看出来。相信

3、,这是每位教这套教材的老师最感到头痛的事情。教材的总体感觉就是:人文有余而语文不足。据某知情专家讲,这套教材本来就是迎合“人文性”来编写的。(三)前些年,在课改“人文大旗” 的指引下,我们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容,把课上得是美轮美奂、荡气回肠。后来发现,这样的课,有些“中看不中用”。特别近两年,各种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直到去年的7月,全国小语会的崔峦会长(教材主编)在大连召开的第七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听说过了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应该知道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其实这个提法并不新鲜,在崔会长前些年的报告中就已多次提到,只不过这次把它作为核心内容,

4、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么多年了,还是有部分教师常常经不住“人文内容”所迷惑,把分析课文内容当作主要目标来组织教学,一篇一篇地“讲课文”。“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为什么如此积重难返?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语文课应该教的不是“课文内容”,而是“课程内容”。但是“课程内容”具体是什么呢?又该怎么来落实?这个似乎就有些云里雾里了。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重新翻开课程标准,对照学段目标,把本学段的课程内容梳理出来。插点题外话:现在的语文教学,常受人攻击的一种现象就是缺乏梯度。有些老师教学生“比喻”,永远都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我们有必要先明确一下第五册教材的定位。三四年级承上启下,是小学语文的腰。腰板要

5、硬,否则小学语文就瘫痪了。而第五册是中段教学的开始,也就是第二学段的起步。分析第五册教材的“课程内容”,要有一种“起步”意识。什么叫“起步”,我的理解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你要起步了”。中段教学与低段相比,会出现许多新的能力培养要求。从现在开始就要做起来了,不能等到了四下才想起来,更不能给高段教学留下包袱。第二层是“你刚刚起步”,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要过高,要有梯度意识,要善于搭梯子。高不可攀,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兴趣给扼杀了。(四)下面我们对照课程目标的学段目标,具体探讨一下第五册教材“教什么”。梯度是从比较中得来的。建议大家读课标时,有时可以把学段间对照起来看。1.落实朗读练习。低:学习用

6、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段是“学习”,高段是“能。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在低段,是把“朗读”当作一项学习技能来学习的,以老师教为主;在高段,是把“朗读”当作一种学习方法来运用的,如通过朗读促进理解,通过朗读表达感悟。那么,中段是什么呢?作为一项能力,从“学”到“会”。中间要经历的是什么?练习!主要是课外练习。中段课堂是没这么多时间的。课内朗读至少得是“半成品”了。就是让学生把读来听听,有问题或不到位时,老师再视情况请优生示范或教师指导。2学习默读思考。低: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初步学

7、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高: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低段重在默读技巧,高段追求默读速度。中段的任务是边读边想,提出疑问。如何落实?我简单地谈三点建议:1、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默读,并且要动笔。2、非诚勿扰!请把要求或提示一次性讲清楚,不要在中途随意打断,保证默读时间的完整性。3、教给方法。如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提问,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富饶的呢?富饶的西少群岛;顺着作者的思路提问,“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蜜蜂;抓住有悖常理之处进行思考,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灰雀。也可以搞几节专门的“提问课”,组织“问题大比

8、拼”,培养质疑兴趣,提升质疑能力。3体会表达效果。低: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高: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低段重在理解词语意思,高段追求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中段的重点是体会表达效果,即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上的妙处。如“从终于这个词中,我体会到什么?” 爬天都峰;“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赵州桥;“我发现课

9、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落实在本册,还有个重点就是学习使用词典。我要求人人必备现代汉语词典,每课精选一个词语进行练习。4把握主要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讲两点:第一,在本册,可以从把握片断主要内容开始做起。第二,起步阶段要提供拐杖,渗透方法。如可以采用内容填空或串词成段的形式来进行。如爬天都峰一文,就可提供“素不相识、互相鼓励、克服困难、山高路陡、终于”等词语,让学生串起课文主要内容。5复述故事大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本册,主要可以通过讲故事的

10、形式来进行。如第二单元都是名人故事,还有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狮子和鹿等等课文,都可以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上台来表现一下,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当然,要注意统筹安排,可以根据故事的难易程度,落实到人,争取每学期每位学生都能有一次上台机会。6落实话语引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P31第二单元的“我的发现”)这个内容一定要争取在本册内过关。课文教学时要重视,习作批改中也要重视。7学习略读方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本册开始,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略读课文。但怎么处理,我觉得可以灵活一些。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精读课文处理

11、成略读课文,也可以把略读课文处理成精读文。但不能把所有课文都处理成精读课文。一旦把课文处理成略读课文,就要在方法上把略读用起来。略读主要是一种方法,在精读课文中也可以安排略读环节。8强化积累运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贵在运用,我们要变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保联小学有一项语文特色是“以练习设计为抓手,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引导教师自主设计课堂练习。第五册练习设计的其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就是形式多样的词语和句段练习。如选词填空、修饰词填空、成语活用、串词造句、句子排序、句断仿写等等。9补充一点。根根各学段的侧重点划分来看。片段应该是中段教学的核心任务。

12、但现实状况是正如金老师所说,片断教学是严重缺失的,真是一针见血呀!当然,这里有教材编排的本身缺陷。因此,我们在中段教学中把这个缺补上去。片断教学既包括片断阅读,也包括片断习作。这个片断既包括独立的自然段,也括连续的结构段。在本册,主要落实三项内容:概括段意、理清段序和片断仿写。三者之间有机联系的,其中理清段序是关键,因此,要帮助学生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内容童老师还会具体阐述,我就不展开了。(五)本册教材“怎么教”?我想讲的是换一种思路试试!一个是课文教学,从一元走向多元;另一个是课堂教学,从整合走向单干。1课文教学:从一元走向多元。我想先解释一下,我为什么前面提的是“课文教学”这个概念,

13、其实就是为了区别于大家印象中的“阅读教学”。正本清源,狭义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指向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教学。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行教材的编排来看,“课文”绝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载体,而是一个综合载体。她至少还应该包括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习作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常识,却一直被大家所忽视或漠视。一篇课文拿到手,我们总是习惯性称为“阅读教学”,其它诸如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习作等都只是配角,顶多只能算是一个教学环节。我在想,我们能不能把思想解放一点。比如说,能在低段尝试“基于识字与写字”的课文教学,在高段尝试“基于习作”的课文教学。其实,大家在家常课早已这样做了。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做得更纯正

14、一点?叶老不是早就说过“课文无非只是个例子”吗?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把某篇课文直接处理成“口语交际”或“习作”呢?老师们,我认为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教学理念!如果你把这个东西想通了,就会发现,教材处理的空间原来是如此广阔。如我们可以把灰雀处理成“口语交际”教材,把赵州桥处理成“习作”教材。记得叶老师在教学月刊2006年第11期中发表过一篇“卷首语”舍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课堂教学:从整合走向单干提出这个想法,是有些忐忑的。“整合”是个很主流、很时尚的理念,走向单干,这不是开历史倒车吗?我想说的是,简约而不简单,“单干”而不“单一”。我们知道,按新课程的提法,要让学生从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的东西

15、叫“语文素养”。这是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箩筐,就不展开讲了。“整合”的思路是这样的: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整体推进。照理讲,这的确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但从操作情况来看,由于目标太杂,容量太大,老师们就常常感到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往往只能追求“教过”,没能在“教会”上花时间,下工夫。在能力培养方面,就像有些暂差生复习一样,这节课他从第一课开始,下节课他还是从第一课开始。你不讲他就永远在读第一课。螺旋上升,只见螺旋,不见上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白了,“整合课”其实是有点难上的。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课文教学变得简单一点,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一点呢?于是我想

16、到了“单干课”。定义我还没想好。我就讲一下大致思路。如我们可以把富饶的西沙群岛处理成“写法指导课”,教学生怎么构段把美丽的小兴安岭处理成“读法指导课”,教学生“写景文怎么读”把听听,秋的声音处理成“能力训练课”,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具体案例:吴忠豪教授现在经常引用的那个香港版的毕加索和和平鸽案例。大家可以上网搜来看看。3教材处理的依据我前面在讲教材处理时,好像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虽然自由度比以前大了,但也绝不是说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的。切记,教材处理是不能乱来的!教材处理要有依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这个是“天时”;二是课文本身的语言特色,这个是“地利”;三是班级学生的实际状

17、况,这个是“人和”。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坚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如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比如“落实话语引用”要不要?(六)小结一下,其实,把课堂处理成什么类型的课,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我强调三个观点:1核心:语文学习语文课就要做到了以“语文学习”为核心来组织教学。课文提供的人文内容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凭借,学生中受到些感染或教育是必然的。但这是语文学习的附产品,而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用一句大白话就是,语文课要上成语文课。2关键:过程与方法如果说,课改前的课堂教学,我们特别强调“知识和能力”;课改后,我们又特别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在发现,三维之中,最关键的

18、还是“过程和方法”。就是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且要让他们充分经历学习实践的过程。3关系:课堂和课程我们强调“课堂教学”很重要,要建设“高效课堂”,这绝对是正确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与“课程”的关系。建设“高效课堂”要有“课程”的视野。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这没错。但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才是他们的主阵地。“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并且还有必要搞清哪三分是课内的,哪七分是课外的。举个例子,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就不是可以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诱导就能达成的,也不是在课内通过几个优秀学生的嘴说出来的,更多的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阅读渐渐养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

19、、浸染的过程,主要应该是课外的。“课内该教的不教”,谈何“高效课堂”?(七)下面聊聊习作教学。第五册教材,最大的起步就是习作起步。“写话”终于长成了“习作”。要教习作了,大家的心似乎就会本能地沉重起来。教师教习作,难!学生写习作,难!习作,为什么这么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材的虚设。翻开教材一看,“习作” 就是一个小豆腐块,仅仅是语文园地里的一个栏目而已。并且,也只是提出习作的内容或范围,自选内容、自主拟题,编得有点像我们考卷中的试题。教什么,不清楚;怎么教,更不清楚。其次是体系的虚无。语文教材都是以阅读为核心组织编写的,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练笔,都是依附于阅读教学的。前后两次习作之间几乎

20、是没有一点儿关系的,就是说,习作自身没有逻辑体系。从教学现状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中段片断写作的缺失。再次是要求的虚高。从第一篇习作开始,老师们就总是习惯性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好像学生个个都是天才作家似的。结果对学生的习作是横竖都看不顺眼,感觉漏洞百出。久而久之,教师越教越泄气,学生越写越没劲。(八)习作难的原因找到了。我们再来谈谈第五册的习作教学。按惯例,我们的习作体系主要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两部分。“大作文”主要就是语文园地中的“习作”,一学期共8次;因为第五册处于习作起步的阶段,建议“小作文”就做片断练笔。1重构习作教材。“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学生习作的两个重点。三年级

21、学生刚学写作文,首先遇到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试题式的教材,虽然减少了学生选材的束缚,却也增加了选材的难度。对起步阶段的学生而言,你告诉他什么都能写,只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不知道写什么,要么就是胡乱写。这种状况,大大增加了教师指导的难度和效度,也大大降低了学生习作的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习作内容。根据课标“留心周围事物”的提示,将八次大作文的内容和学习重点统一安排如下:主题命题重点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老鹰捉小鸡动作和心理描写写一个熟悉的人我的老师神态和语言描写写一幅画的秋天的画秋天的画想象与修辞写一则观察日记树园的树细节描写写一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剪 纸过程叙述写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美丽的校园写作顺序编一个童话故事新龟兔赛跑综合能力自由习作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综合能力2加强片断练笔。片断练笔包括生活练笔和随文练笔。(1)生活练笔。课标提出中段习作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往往就是一个生活片断。这就是要我们去及时捕捉、及时练笔的地方。习作起步阶段,老师还有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