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字起源与发展汉字演化过程幼童阶段(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文字)少年阶段(甲骨文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前)青年阶段(秦始皇统一文字至近代结束)成年阶段(现代、未来) 本PPT只从考古实证的角度介绍汉字起源,不谈结绳记事、八卦、河图洛书等缺乏科学根据的起源说。最早和数量最多的刻符文字:(以下一般为刻符文字所属文物的年代,而非所属文化的年代上限)彭头山、贾湖、大地湾一期,距今接近8000年双墩,距今约7300年幼童阶段(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文字)该阶段的特点是经过岩画、陶画的孕育之后,具有抽象特征、代表特定含义的刻划符号诞生,在使用过程中,它与文字间的模糊界限不假时日即被突破,并逐渐成长。刻符文字的特点因地域或年
2、代而异,但又存在或前后继承,或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关系,部分刻符文字与甲骨文相比较,或一致,或成为其雏形。其它刻符文字:柳林溪(7000年),大地湾二期(6500年),半坡(6000年),姜寨(6000年),杨家湾(6000年),庄桥坟(5000年),大汶口(4800年),龙虬庄(4500年), 柳湾(4300年),丁公(4200年),陶寺(4000年),吴城(3800年),二里头(3700年),藁城(3400年)这些刻符文字很多都比仓颉造字的年代更久远。另有所谓东夷“骨刻文”,因捡自荒野,与任何考古遗址无关,毫无可信度,故不列入汉字起源。贾湖(7800年)双墩(7300年)半坡(6000年)柳林
3、溪(7000年)姜寨(6000年)杨家湾(6000年)龙虬庄(4500年)丁公(4200年)柳湾(4300年)庄桥汶(5000年)陶寺(4000年)二里头(3700年)大汶口(4800年)大地湾一期(7800年)汉字的形成是多源头的。下文将对正源和其它源头,以及支流和干流的形成(按线索的时间顺序)分别进行介绍。另,为何标出睢水,后文会解释。吴城(3800年)大地湾二期(6500年)睢水藁城(3400年)彭头山(7900年)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经碳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其中重大发现包括:世界最早之一的刻符文字。含疑似共21例(两例重复),龟甲上11
4、例,骨器上5例, 石器上2例,陶器上3例。距基准起点(1950年)为7762128年(上限为7960年)。世界最早的七音阶骨笛。发现有三十余支骨笛(有两孔、 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其中一支七孔骨笛具备七声 音阶,能吹奏现代乐曲。世界最早的家畜驯养。包括狗、猪、马、羊、龟、鹤等。世界最早的家蚕养殖。在土壤中发现了蚕丝蛋白残留物。世界最早的纺织技术。发现有骨针、纺轮等。稻米种植实物资料。包括碳化稻米、石磨盘、磨棒、石 铲。(已知世界最早的稻米种植发现于湖南道县玉蟾岩, 距今约一万年。)世界最早的人工酿酒。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贾湖遗址中的一些发现,尤其是贾湖刻符
5、的发现,充分说明中华文明在人类各大古文明中起步是较早的。特别介绍:贾湖遗址贾湖地处新石器时代中原及周边地区各族群相互接触、碰撞、交流、学习、融合的中心,这是该文化蓬勃发展和出类拔萃的主因。 贾湖文化在距今8600年后融入了裴李岗文化(距今8700-6700年),融入前主要受西部的文化影响(特征为夹砂红陶和三足钵),融入后,来自南部的文化影响显著增强(特征为泥质陶、墓葬头向由朝西变为朝南)。(参考周秋香浅议贾湖文化与裴李岗文化的关系、张驰论贾湖一期文化遗存、陈楠楠论贾湖文化)而贾湖刻符文字的年代处于融入后的时期。贾湖刻符文字(正源)距今接近8000年,共17个,另有3例疑似贾湖刻符文字是汉字最原
6、始的形态,是形成汉字的最早雏形,是汉字的正源。之所以奉贾湖为正源,在于,彭头山和大地湾在古文化、表达思维上的来源相对单一,文化内容相对贫乏,更主要的是,其刻符文字完全不具备汉字原始的象形特征,而贾湖刻符文字是不同古文化、不同表达思维,交汇、融合的结晶,除与彭头山和大地湾刻符文字有同一文化系统的深刻影响外,更是汉字原始象形特征可追溯到的最早源头。后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多位古彝文学者的研究表明,贾湖刻符可以用古彝文释读,这为研究汉字起源开辟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参考朱琚元贾湖刻符与中华彝族万年文明史、刘志一贾湖龟甲刻符考释及其他)(贾湖是后面将定义的两“系”重叠与混合的原点)彭头山刻符文字(
7、西南源)彭头山文化距今9000年,经碳14测定,刻符文字年代距基准起点(1950年)为7815100-7945170年,其中“”这个字符可以用古彝文释读,且在中国中部和南部,直至先秦时期的文化中有多次出现。 (参考刘志一湖南彭头山刻符考证)虽然在已知出土刻符文字中最早,但该文化内容和文字数量过于贫乏,且后文将具体说到,在汉族基本形成后,这一脉人群才逐次融入,对汉字的形成,影响十分有限,所以依考古学的惯例,不适合将其做为汉字的正源。彭头山刻符文字,距今7900年左右仅一个可识读(左下方)大地湾刻符文字(西源)一期距今7800年,前18个,二期距今6500年,后18个(上至下,左至右)西部的大地湾
8、遗址有距今6万-4800年的连续人类活动,大地湾文化区域与中原裴李岗文化区域相邻,交流密切,但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大地湾刻符文字具有较强的记号特征,不属于象形文字。大地湾刻符文字也可以用古彝文释读。(古彝文也有少量象形字,但主体并不属于象形文字)(参考陈福来彝族文化与甘肃大地湾刻划符号的同源关系)贾湖、彭头山、大地湾遗址共有的红陶文化元素,以及刻符文字均能被古彝文学者所释读,是因为它们属于 同一文化系统的不同分支,即古羌文化体系。后文我们将这一汉字起源的同源支流系统称为“西羌系”。(补:本PPT作者是完成自己的观点论述后才得知,早在1996年就有庄春波先生著华夏东西说,不谋而合,甚感荣幸。)双墩
9、刻符文字(东源)距今约7300年,630多个东部的双墩遗址年代距今8000-5500年,双墩文化深受裴李岗文化影响,是裴李岗文化与北辛文化(距今7400-6100年)间的直接传承者。(参考韩建业双墩文化的北上与北辛文化的形成)双墩刻符文字与贾湖刻符文字一样,也是出现在当地原生文化受到(最早来自)南部(的)原生文化的深度影响之后,不同在于,后者体现的是西部与南部混合的文化影响,而前者几乎完全体现的是南部的文化影响,它与后来的甲骨文存在典型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具有鲜明的象形特征,有水书学者研究认为,双墩刻符文字是水书的源头。(参考韦章炳水书及7300年前的双墩水纹刻符是水书文字)水族自称“睢”,因发
10、祥于古代的睢水流域而得名。(故前文地图中标出与汉字原始象形特征起源有密切联系的睢水) 后文我们将围绕睢水的中原裴李岗(含贾湖)、泰山与微山湖一带、江浙沪地区,这一汉字起源的混合支流系统称为“东夷系”。(海岱文化区、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水族人口很少,水书专家凤毛麟角,此方向研究亟待重视)除汉字外,华夏大地上只有纳西族的哥巴文是一字一音。纳西人的先祖曾生活在湟水(与大地湾人群相邻),纳西语属汉藏语系彝语支(也可认为在彝语支和羌语支的分界点上),所以古纳西人也是“西羌系”的一支。属表音文字的哥巴文由东巴文蜕变而来,而东巴文是比记号类刻符文字(例如大地湾刻符文字、古彝文、哥巴文)
11、和象形类刻符文字(例如双墩刻符文字、水书)更原始的图画类文字(可归为此类的还有古印度印章文字、玛雅文)。东巴文的一画(字)有的为一音,有的为双音。东巴文的价值在于,是研究图画向刻符文字过渡的活化石!而哥巴文的价值在于,是研究“一字一音”形成现象的活化石!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究竟是由“西羌系”而来,还是由“东夷系”而来,还是在“西羌系”与“东夷系”的融合中形成,尚无法考证,难以定论,也不排除哥巴文的一字一音是受原始汉字的启发。延伸话题:古纳西文与一字一音东巴文柳林溪和杨家湾刻符文字(西南支流)柳林溪刻符文字距今约7000年,232个杨家湾刻符文字距今6000多年,170个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文字特征传
12、承该支源头是彭头山文化,后来依次过渡为城背溪文化(柳林溪刻符文字所属文化)、大溪文化(杨家湾刻符文字所属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时期,区域已扩张至汉江平原,与中原文明南北相望,这支人群即“三苗”(每三支部落一衆,故称“三苗”,有二十七 支部落,共九衆,故又称“九黎”),后来受中原文明挤压,一部分融入中原文明(即石家河文化晚期),一部分向长江上游迁徙,迁徙中一些向南散落,成为苗族的先祖,主支则到达蜀地,发展出三星堆文化,最终也融入了汉族,曾参与过周武王讨伐夏纣。(三星堆文化的人像面部特征与石家河文化一致,且最远年代距基准起点(1950年)为4500150年,上限与黄帝(因受其驱
13、逐而致“三苗”迁徙)年代在距今4700年前后的说法完全吻合。)该支流虽然分属“西羌系”,但对汉字的形成,影响十分有限。(参考王昌富用古彝文破解三星堆“刻符”)(彝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系则有关但不同)半坡与姜寨刻符文字(西部支流)半坡刻符文字距今6000多年,113个姜寨刻符文字距今6000多年,130个同地域同年代的文字特征交流在距今7000-5000年期间,从中原直到湟水,仰韶文化盛极一时。仰韶文化并非裴李岗文化与大地湾文化的简单融合,而是其周边多个不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在多元文化氛围下,古羌文化被稀释,但原大地湾文化区域内的刻符文字依旧是“西羌系”的延续。(参考王仁湘仰韶文化渊源研究
14、检视、陈福来彝族文化与甘肃大地湾刻划符号的同源关系后半部分)良渚/庄桥坟刻符文字(东南支流)庄桥坟出土,距今5000多年,刻在两件石钺(yu,一种像斧的兵器)正反面庄桥坟遗址是良渚文化的重要代表,起源于最早距今1万多年的上山文化,上山文化后分裂为北部马家浜文化和南部跨湖桥文化,它们又分别发展为崧泽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再后来又重新融合形成良渚文化,最后融入汉族。良渚文化虽属“东夷系”象形文字体系,对大汶口文化有一定影响,但属古越,非形成汉族的主体,对汉字的形成,影响有限(部分刻符文字与吴城刻符文字存在联系)。(参考康瀚予文明史视野中的大汶口文化陶文研究兼与良渚文化刻符比较、钱玉趾存于美国的良渚文化
15、陶壶及其字符)付巧妹团队的分子人类学研究证实,南岛语系起源于8400年前的中国南方沿海人群,当时中国南北方人群基因差异显著,之后 南北方(不含红山文化)人群开始融合(相互扩散,但古南方人群成分在总比例中下降显著),且融合趋势在4800年前出现强化。哈佛沙可乐博物馆馆藏良渚文化陶壶,具体年代和出土地未知,9个大汶口刻符文字(东部支流末端及干流初现)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2780145年,其中“日火山”(左侧大图)或“日火”(左侧小图第二个)的象形刻符不仅在大汶口晚期的不同地域中多次出现,在 相关文化中也有出现,因此被认为具备文字特征,这个字就是会意字“炅”。大汶口遗址分为北辛文化(源头为受裴李岗(
16、含贾湖)影响的双墩与后李)、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4500年)、龙山文化这三期,三者一脉相承。此刻符文字有如下重大考证意义:第一、各种传说中,被称为日神的炎帝(号连山氏、列山氏)均与火神祝融有密切联系(有共治说、世系说),由此推断,此大汶口晚期的刻符文字应是炎帝或炎帝部落的象征。第二、关于黄帝年代的多种说法中,道家的和与由“仓颉造字”(公元前2600多年前)推演的两种同在公元前2700年前后的说法与此刻符年代较吻合,且如前文所述,三星堆文化上限年代与黄帝年代为公元前2700年前后的说法完全吻合。第三、“黄帝”意为黄土之帝,且其主要及连贯的传说均与渭河流域有关(有出生地之说、活动地域之说、埋葬
17、地之说),再依此年代推导,黄帝应为仰韶后裔的首领,则炎黄联手不仅符合大汶口文化准备向龙山文化过渡的时间,也符合人类分子学证实龙山文化吸收了仰韶文化的后裔,形成汉族的基础框架这一实事。在燕山及周边一带的北狄人群的文化也一直在与中原、西羌、东夷并行发展,历经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无明确的文字发现,直到小河沿文化的石棚山遗址出土了少量象形类刻符文字(距今4500-4300年,参考布谷石棚山原始图画文字的破译),而此阶段已是龙山文化的影响渗透到该地区的时期,这些文字极大可能来源于南部。再加上,由出土雕像面部的蒙古族特征,和分子人类学研究证实红山文化人群在汉
18、族基因中仅占6%上下这一铁证,说明其主体未融入汉族,其主体的后裔是匈奴与东胡,而匈奴使用突厥文和汉字,东胡连同其后裔鲜卑均无文字流传于世(直到契丹才模仿汉字造契丹文),故可基本定论:红山文化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延伸话题:北狄与红山文化涿鹿和阪泉位于北京以西,红山文化所属区域南缘的红山人群一侧,历史上关于涿鹿之战是炎黄联手战九黎首领蚩尤,和阪泉之战是炎、黄之间争夺主导权的说法均有硬伤!如前文所提,九黎即三苗,其实当时活动于南方江汉平原,更何况战败方从涿鹿跨过战胜方中原的广大领土,“长征”至汉江以南的山区形成苗族也不合常理,苗族更没有类似以色列人被奴役与逃亡的传说,事实上,蚩尤究竟属南方的三苗九黎
19、还是北方红山文化一脉,尚无实证可定论。而阪泉之战远离大汶口文化和仰韶后裔的核心交汇区,两个文化长期融合的人群跑去遥远的敌方地盘内“约架”更是不合情理,在北方隐患未彻底清除前完全不可能为争夺新地盘而内斗。实际来看,当时在这两地发生的战事应当都是中原文明在驱逐北狄势力,甚至是该支北狄分裂为匈奴与东胡的起点。由德国人类史学家玛蒂娜罗伯茨牵头,联合11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发表于2021年11月10日自然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泛欧亚语系的五个语族,包括日本语、朝鲜语、通古斯语、蒙古语和突厥语(西至土耳其)的共同祖先来自于9000年前种植小米的中国东北辽河地区。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即北狄无文字日
20、本、朝鲜早期都只能借用汉字,再次印证了这一点(突厥文则来自闪米特字母)。龙虬庄与丁公刻符文字(干流头端边缘)丁公刻符文字距今约4200年龙虬庄刻符文字距今约4500年不同地域同年代的文字特征传播距今4500-4000年,是龙山文化时期,也是铜石并用时代(仍属于新石器时代)。龙虬庄与丁公刻符文字的年代和位置正处于龙山文化核心区的沿海南缘和北缘,当时两地属于受龙山文化影响的混合文化。龙山文化期虽然只有短短的约五百年,但它是华夏新石器时代最兴盛最关键的时期,可惜这一时期的刻符文字发现不多且“粗糙”,这就像存在一个“缺环”,亟待新的考古发现去填补。柳湾刻符文字(西部支流末端)柳湾遗址属于马家窑文化(继
21、承自大地湾文化)的马厂(塬/垣) 类型,距今约4300年,130多个字符由大地湾而起的这支古羌人,大部分不断融入东部的文明,成为汉族“原始股”的两大“股东”之一,然而总有一部分人坚守着自己的不同,他们从大地湾到马家窑,再到马厂(塬/垣),不断西迁。从同为“西羌系”的彭头山文化远在中南部,以及向南长途迁徙会遇古蜀文明阻挡来看,今天彝族生活的区域,可能是更早之前就己到达,并非该支南迁的结果。该支最后 是融入了汉,藏,还是成为了今天的羌族,难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古彝文与汉字的发展分野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古彝文与汉字的“西羌支流”同源,但古彝文停留在记号文字形态,最终与水书一并,成为汉字早期演化
22、阶 段的活化石,而融合了、兼有“东夷支流”象形文字形态的原始汉字,之后又经历了更为漫长而复杂的发展。陶寺刻符文字(干流完全形成)距今约4000年,陶罐上用毛笔蘸红色朱砂 写出的“文”字,与甲骨文中几乎无异。陶寺遗址早期曾有庙底沟二期人群(属仰韶文化后裔)居住,在经过一个断层后,龙山文化人群又在这里居住了一段时 间,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出现断层的原因或为洪水所致,而此刻符文字的年代正处在夏禹治水的时期。公元前2070年,进入夏朝(参考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年表),标志着中国由新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时代。至此,除西部人口占少数的齐家文化外,“西羌系”西部支流与“东夷系”北部支流
23、(相对良渚)已完成汇合,形成干流。引自网络,绿圈为大汶口文化区域,蓝圈为仰韶文化区域,红圈为龙山文化区域引自网络,原出处为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二里头、吴城、藁城刻符文字(干流)二里头刻符文字距今约3700年,24个阶段总结:距今8000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曾有“东夷系”和“西羌系”两大族群体系共存,“东夷系”使用象形类刻符文字,“西羌系”使用记号类刻符文字,并出现了“东夷系”刻符文字与“西羌系”刻符文字融合的原点裴李岗文化下的贾湖刻符文字,即汉字的“正源”。从“正源”到“干流”,原始汉字的演化过程经历了两“系”各“支流”漫长而复杂的发展之路(有主、次要影响,有并行,有融合,有分野,实际比本PPT
24、中介绍的曲折的多)。最终,随着大汶口文化过渡为龙山文化,同时吸收了仰韶文化的后裔形成汉族的基础框架,刻符文字形态的原始汉字距离蜕变为甲骨文的时刻越来越近了。吴城、二里头、藁城台西遗址年代为夏、商时期,均为陶文(刻划在陶器上的刻符文字),部分在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有见。吴城刻符文字距今约3800年,120多个藁城刻符文字距今3400多年,22个少年阶段(甲骨文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关键词:甲骨文 最早距今3300多年金文 商代中后期到汉代铁器兴起大篆 西周晚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该阶段的特点是随着早期国家的发展,初期的像形文字开始由稚嫩变的成熟,字形复杂程度和文字数量与之前相比都有较
25、大的飞跃,形成了系统。公元前1318年,商朝第10代君王盘庚将都城迁至殷,已知的甲骨文与金文最早年代都可以从此算起。甲骨文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汉字的“六书”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现并第一个进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学者王懿(y)荣(1845-1900年)。迄今发现有甲骨文的甲骨共15万多片,包含单字
26、超过4500个,已释读出的超过2800个。中国大陆收藏近10万片,台湾省收藏3万多片,日、加、英、美等国收藏2万多片。商代自武丁(盘庚之后第三位国君)开始盛行通过灼烧甲骨产生裂纹来占卜吉凶,然后将卜文刻在甲骨上(有些则纯属契刻练习),现今发现的甲骨文大部分就出自于殷墟。为什么当时出现大量的甲骨文?贾湖遗址中发现的占卜方式则是将数枚小石子装入龟壳中,通过摇动掉落出石子的情况来预测吉凶。甲骨文中的百家姓甲骨文中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以上只是各取了其中之一。为解决甲骨文释读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2016年11月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征集破译未释读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经过专家委员会鉴定通
27、过的,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单字奖励5万元。特别介绍:甲骨文破译成果征集金文、大篆金文(又称“吉金文”、“钟鼎文”),因主要在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繁盛时期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有800多年。在容庚的金文编(1985年出版)中,共收录金文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并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大篆,又称籀(zhu)文,是西周晚期到秦始皇“书同文”间广泛使用的文字形体留世的多见于金文和石鼓文(刻在石鼓上的文字)中。这一阶段的几个文字概念在界限上是
28、较为模糊的,可简单理解为甲骨文与金文的不同主要在于载体和字形,而甲骨文与大篆的不同主要在于字形和字体。金文早期有甲骨文的影子,主要时期则为大篆。上海博古斋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品,为民国旧裱。两周秦汉金文拓片侯马盟书1965年1966年,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了5000余片写有文字的石片和玉板,为春秋战国时代晋国记录的与各诸侯国间订立盟约的誓词,被称为“侯马盟书”。(类似的还有“温县盟书”。)从“侯马盟书”中可探知,当时不仅各国间的形体存在差异,就连同一国中形体也有不同。例如,晋国的“敢”字有90多种写法,而“嘉”字有100多种写法。可见在那个时期,中华大地上的文字形体仍然处在粗放的无
29、统一标准的混乱之中。青年阶段(秦始皇统一文字至近代结束)该阶段的特点是小篆基本脱离,隶书之后完全脱离了原始图画的影子,在书写既追求美感又追求方便的平衡过程中,字形和字体仍然在变化,但都以小篆、隶书为基础,且隶书之后的字形较稳定。印刷体仿宋宋体黑体书写体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关键词:秦始皇下令“书同文”(统一字形)程邈(mio)创隶书许慎编说文解字字体发展这一阶段后请注意区分字形与字体两个概念。字形是指字的写法、模样,字体是指字的风格,字体包括书写体和印刷体。书同文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随后,为方便政令推行,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下令“书同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命精于
30、书法的李斯(公元前280年前208年)负责实行,创制出秦书小篆,取代之前各国的大篆,统一了文字字形。由于秦国位处西周的故地,因此秦文更多的保留了周时的传统。隶书程邈程邈(mio)(生卒年不详)本是一个小官吏,因犯事而入狱。在狱中时他发现小篆书写起来还是不太方便,于是潜心钻研,删繁就简,创出比小篆方便书写的隶书,并献于朝廷。秦始皇看过后非常高兴,不仅免了他的罪,还让他做了御史。隶书是汉字发展的分水岭,完全去除了汉字中图画的影子,是汉字方块字形的确立者,也为之后字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文解字许慎秦统一中国后不过十几年就亡了,因此“书同文”的影响较有限。此后一段时间,国人虽有了“书必同文”的意识,但
31、受大量新生字出现等因素的影响,文字的字形仍处于一定的混乱之中。说文解字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字典,使原先一盘散沙的汉字可以索引查询释义和字源(可考究到战国或周时),而且确立了“文字”、“六书”和“部首”的概念,是最早关于汉字的系统理论。东汉时,许慎(公元58年存疑-149年)为解“鲁壁出书”引发的争论,以小篆为对象,编写了说文解字,整理出一万多个汉字,不仅分析字源,还分解字形结构,归于540个部首下。这本书于公元100年基本写成,然后一直完善,直到公元121年才最终定稿。由于汉朝时文化的空前统一与发展,“汉人”、“汉字”的称法深入人心,并沿用至今。与“汉人”一样,“汉字”只是称法上的确立,不
32、是起始,广义的“汉字”从近8000年前就已经诞生了。汉字青年阶段书写发展之比较甲骨文、金文与小篆及之后的写法比较“书同文”前各国大篆与之后小篆、隶书的写法比较在“书同文”、隶书、说文解字这些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汉字字形其后得以长期稳定。东汉以后的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仅是字体区别,在字形上并无质的差别。主要汉字书写体篆书 分大篆和小篆,象形特征明显。隶书之后仅为 少数书法家所掌握和使用,流传至今。 隶书 书写方便,开方块字之先河。楷书和行书之后 民间很少使用,但同样流传至今。 楷书 在隶书基础上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于东汉末 年和三国期间逐渐形成。草书 凡写的潦草的都可视作草书,最早就有篆草、
33、 隶草。自成一派的草书是西汉后的章草和后来 的今草、狂草。行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 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成。形成于东汉末年。根 据风格更倾向于哪边,又有行楷和行草。与汉字相关的中国古代发明古代中国人为寻找比竹简更方便又廉价的书写材料,最初用废旧麻绳、破布、织丝遗留的残絮等材料制做原始纸张。公元105年(东汉年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现代意义的纸张。古代中国人从很早开始就使用印章、墨拓,造纸术诞生后不久,发展出雕版印刷。公元10411048年间(北宋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印刷术催生了仿宋字的诞生,而现在所称的宋体实际出现于明朝(
34、所以也称为明体),黑体最早可查的则出现在1910年。到12世纪初,北宋和金国在印制交子、宝钞时已开始使用铜板和少数铜活字结合的方法。元初,王祯在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中记:“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表明宋元之交时中国还有锡铸金属活字。古老的汉字书写工具毛笔在姜寨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从姜寨和半坡的彩陶上可辨认出软笔描绘的痕迹,证实在6000年前已有了毛笔。殷墟甲骨也发现有不少毛笔描写的字迹。不过,由于不像骨制品、陶器那样容易留存,毛笔的实物发现要晚很多,现今发现最早的毛笔出土于春秋时期的曾侯乙墓。(同时出土有最早的竹简。)中国人将使用毛笔
35、书写汉字视作一种修养和重要的传统文化。毛笔行云流水的特点使书法和中国画都富有灵性,可以表达出独特的意境。传说中的“蒙恬造笔”应该只是造出了毛笔的一个品种。与汉字有关的传统文化贴对联和贴“福”字字谜印章、文房四宝、书法、字帖诗词歌赋特别介绍: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 ,中文名叫斯睿德),美国人,生于1950年,古汉字学者。他创办了“汉字字源”网站(目前主要通过捐赠来维持),用20多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积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9万多个古代汉字字形(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体、小篆体)并放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输入一个汉字,就可以查询到其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字形演变过
36、程。在中国,人们亲切的将他称为“汉字叔叔”。与汉字叔叔齐名的还有被称为汉字阿姨的瑞典人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中文名叫林西莉),她著有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成年阶段(现代、未来)关键词:汉字简化拼音激光照排输入法该阶段的特点是汉字的大规模简化以及汉语拼音的制定为汉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汉字更是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展现出了它独有的优势。汉字简化(古代、近代)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年)最早开始以法令的形式推崇简体字,采用了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一百多个,同时还创造了一些新的简体字。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汉字简化的呼声逐渐高涨。有学者于1922年首次提出系统化的汉字简化方案,又于19
37、35年6月从自己所编简体字谱的2400余字中选出1300余字,编成常用简体字表送交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审议。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部令,对其中324个简体字进行推广。汉字简化古已有之。例如,早在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带“見”旁的“亲”字,最早将“愛”简写为“爱”的是东晋时的王羲之。有些字则经过了从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过程。例如“云”字,在甲骨文中是没有“雨”字头的,篆文中才开始写作“雲”。汉字简化(现代)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经1952年和1954年的两次改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它于1955年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于1956年
38、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又于1964年出版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后共收简化字2235个。1986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内收通用字7000个(含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2013年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录汉字8105个。关系:“简体字”是相对其繁体写法简化了的汉字,但仍可能有多个异体写法;“简化字”是汉字大规模简化时对新简体字和淘汰了多余异体写法的老简体字的统称;“规范汉字”也称“规范字”,是简化字与缩减通用范围后的未简化字的统称。这是自秦始皇“书同文”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全面对文字进行规范。(其中汉字简化的规模是太平天国和民国时期远不能比的。)拼音早在13至14
39、世纪之交就出现了使用阿拉伯文表示汉字读音,17世纪至20世纪早期又有很多传教士使用拉丁文、英文等给汉字注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有大批学者研究了各种用发音符号替代汉字的方案。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总结前人汉字注音经验,并在参考一千多份全国征集的汉字注音方案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汉字拼音草案。1958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汉语拼音的制定对于消除文盲及辅助学习汉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激光照排1979年,激光照排技术横空出世。在此
40、之前中国还停留在铅字排版的时代。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在王选(1937-2006年)的带领下,跨过国外的第2、3代排版技术,直接成功研制出运用激光技术和软件编程实现的第4代排版技术,使汉字排版印刷的效率一下提高了5倍!在王选的带领下,到1991年,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又成功研究出了彩色出版系统,并实现了中文报纸版面的卫星传送,中国新闻出版行业从此进入了彩色时代,并能做到全国同步和同质量的发行!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人错误的将当时国家落后的问题归咎于中华文化,废除汉字的呼声 此起彼伏,但汉字影响深刻难抛弃的特点,以及优势的后发显现,最终让汉字熬过了这段尴尬的时期。输入法从20世纪8
41、0年代开始,各种中文输入法开始蓬勃发展,汉字不仅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且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显示出一些特有的优势,例如:输入同样语意的速度要快于其它文字。在个人电脑时代中国运用最多的是拼音输入法,其次是五笔输入法(83年发明),前者为大众普遍接受,而后者是专业录入的首选。进入移动终端时代,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则越来越流行,一些输入法可连续手写或语音录入大段文字后自动输入。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明和健盘-五笔字根对应表斯坦福大学教授马拉尼研究认为,计算机技术已将汉字字库庞大的劣势转为优势,中国的输入法技术及输入速度已远超西方。汉字编码标准与汉字数量GB2312 国家标准,1980年发布,收录汉
42、字字符6763个。GBK 国家标准,1995年发布,收录汉字字符21003个。GB18030 国家标准,2023年发布第三版,收录汉字字符87887个。Unicode 国际标准,2020年发布13.0,收录汉字字符约93000个。 虽然汉字总数已达8万多个(中华字海收录85568个),但大部分汉字已不怎么使用,目前中国大陆常用汉字约为5200个。汉字最初都是独体字(如:目、一),之后有了合体字,一开始合体字多为会意字(如:炅、从),然后又出现了形声字(如:渔、物),后来造字越来越多的使用形声字。形声字存在较强的规律与联系,且占了汉字的八成以上(全部合体字占九成),因此汉字是一种有序的文字系统,
43、这有利于通过拆解与组合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记忆和使用。字典按部首和笔画排列,以及五笔输入法都是以汉字的有序为基础。汉字的逻辑与特点汉字发声时一字一音,使用时一字一义,每个字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汉字又很灵活,存在多音字与多重含义,每个字都能与其它字组合出新的含义,当做为词汇或句子的组合出现时,多音字或多重含义的字只使用其中一个音及一个含义,在灵活中又有严格的规则。汉字原属于象形文字,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象形特征逐渐衰弱,而符号特征逐渐加强,这符合实用主义的需要。而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汉字经受住了历史的雕琢与考验,愈加焕发出自己鲜明的特点活泼而有原则,优美而有内涵!被创造和改用的汉字从第一个汉字诞生起
44、,汉字就不断因需要被创造(如表示化学元素的汉字)或改用(如“她”、“囧”),包括它们的书写、发音、含义。bi,形声字,模仿枪声。完善汉语第三人称的方案:首先将“他”字回归为不分性别的第三人称,再为“她”字增加一个读音tin,同时创造一个专指男性第三人称的汉字“力也”,读tng,这样一来,无论在书面还是对话中都不会再有指代模糊的问题,也就不需在文章中用拼音“Ta”代替不定性别,或向听者费工夫解释所指性别了。对于汉语第三人称的问题,还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应让“他”字彻底变为专指男性(“他”字目前“身兼二职”,单用时指男性,在“其他”、“他们”中则不分性别),再新造或使用另一个已有汉字表示不分性别
45、第三人称。第二种认为应退回到不分性别,统一用“他”。第三种认为可墨守成规,无需变化。孰优孰劣,有兴趣的朋友可深入思考。2017年新发布的汉字。tng,专指男性第三人,仿“她”字构造,并选择用“力”字旁简化代替“男”字旁。拼音、英文与汉字混用问题的解决之道除一些特例外,作者本人其实并不反对中英文混用,更不认为这是严重的问题。中英文不混用举例WTO规则 - 世贸组织规则你OUT了 - 你落伍了X光 - 爱克斯光拼音与汉字不混用特例让TA更爱你 - 让他更爱你(此解决须以“他”字单数使用时回归不分性别为前提条件。)中英文混用的一个特例T恤-裼裇(“T恤”在中文里其实是不太符合规范但又比较无奈的用法,
46、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用现有汉字“裼裇”表示。)汉字发展的决定因素一方面,汉字从最原始的文字符号发展至今,是无数有想法的个体思想闪光凝聚成的结果。从氏族部落的契刻者到造字天才仓颉,从气魄非凡的秦始皇、狱中不辍的程邈到心怀大任的许慎,从造字达人武则天到唐宋民间无名的简体字创造者,从太平天国的变革者到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从助力汉字传播的蔡伦、毕昇到瓦解汉字熬不过电脑时代论的王选、王永明,哪怕近代曾赞同过废除汉字的钱玄同、刘半农、毛泽东主席等人,乃至脑洞大开的网友,都为汉字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汉字的发展脉落就像从一支支溪流汇聚成一条江河,而后奔腾不息,是文化交流、战争兼并、国家上层权力引导等这些大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正如有国才有家,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母体,有辉煌的文明,自然有灿烂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驾驶技术集成与服务协议2篇
- 2025年度智能网络安全保障服务协议书案例
- 2025年度销售业务员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食品包装设计保密合作协议
- 2024版大学教室出租协议
- 2024汽车销售公司二手车辆分期付款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平台股东股份购买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装箱购买及多式联运合同3篇
- 2025联通数字科技限公司春季全球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蓄水池建筑工程施工协议书范本-绿色环保节能施工标准3篇
- DB11T 1833-20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信息检索课件 第2章 文献检索方法(1)-2
- 河长制工作总结报告5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
- 第二期专题04-短文填空(6选5)-冲刺中考英语必考题型终极预测(深圳专用)
- 民间借贷利息计算表
- 酒店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白描花卉妙笔生》 课件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2024)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200道及答案
- 2024耐张线夹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