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改造_第1页
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改造_第2页
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改造_第3页
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改造_第4页
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改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改造辛奇云,鞠京杰,徐疆(承德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承德067000)摘要针对CG35/3.82MX型锅炉在运行中出力不足、锅炉热效率低、烟气原始排放浓度高等问题,采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通用能源动力公司的技术改造方案进行改造,取得良好的效果,改造经验供大家参考。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槽型分离器旋风叶栅分离器概述承德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现有锅炉七台,其中有三台四川锅炉厂生产的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该锅炉1992年筹建,1993年10月投入运行,运行期间出力为20t/h26t/h,始终达不到额定出力,且水冷壁、省煤器磨损严重,爆管频繁,严重影响锅炉

2、安全、稳定运行及经济效益。1997年采用四川锅炉厂的技术对三台锅炉进行彻底改造,改为带横埋管的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出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磨损现象也显著减轻。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锅炉的运行质量越来越低,平均出力只有29t/h,锅炉热效率只有72%75%,锅炉改造以来烟气原始排放浓度在3335g/Nm3,出口烟气浓度在350mg/Nm3以上,排放浓度一直严重超出环保要求,经1999年对除尘器改造后虽有改善,但仍不能达到环保要求。以下几方面急需改善:平面流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低,循环灰量少,大部分细灰颗粒没有参与正常的物料循环便被烟气带出炉膛,锅炉尾部出口烟气浓度为3335g/Nm3。由于烟气携带

3、大量细灰颗粒,平面流分离器入口处顶棚管及侧水冷壁磨损严重,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尾部受热面磨损严重。定向风帽布风不均匀,冷态试验时出现局部不流化现象。由于流化不好,锅炉运行期间总有小焦块堵住排渣口,严重时被迫停炉。锅炉热效率低,燃料燃烧不完全,锅炉排烟林格曼黑度大于1级,超出国家环保标准要求。锅炉最长连续运行时间只有575小时,在1999年11月2000年2月之间的四个月中连续爆管2次,与受热面磨损有主要关系。锅炉本体密封状况较差。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招标承德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4月对5号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施技术改造,所需技术方案实行国内招标。通过专家评委审议,确定采用中科院工程

4、热物理研究所北京通用能源动力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院)的技术改造方案。中科院根据招标书文件要求,对锅炉提出改造方案,在原厂房、锅炉基础不动的前提下结合燃料特点进行设计。一方面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强化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推广与完善。改造后锅炉达到如下性能:锅炉额定出力在35t/h以上,额定蒸汽压力3.82MPa,额定蒸汽温度450C。炉本体尾部出口烟气浓度在20g/Nm3以下,烟囱出口烟气浓度在250mg/Nm3以下,林格曼黑度小于1级。锅炉热效率达到85。锅炉连续、稳定运行4个月。具体改造方案改造时,取消原埋管受热面,原水循环直接由下降管接入侧包墙水冷壁下集箱。

5、锅炉前后水冷壁在标高7000mm处向内收缩,将原锅炉下部炉膛截面缩小至4.5m2,改变原布风装置(原为“7”字型风帽),采用蘑菇头型风帽。更换前水冷壁下集箱及两侧水冷壁下集箱,取消前水冷壁过渡集箱,在原平面流分离器的位置布置高效新型槽型分离器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ZL96207499.3)。一级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物料落入灰斗由返料器送回流化室再燃;在一级省煤器与二级省煤器之间布置新型二级旋风叶栅分离器。将烟气中较细颗粒分离下来并由返料器送回炉内再燃。高温过热器不变,低温过热器受热面积减少一半,原面式减温器能满足改造后运行的需要,予以保留。尾部受热面重新核算,一、二级省煤器均改为直鳍片管式,以留

6、出二级分离器的位置。经过两级分离,锅炉本体尾部出口烟气浓度可以控制在20g/Nm3以下。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中,物料循环浓度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参数,由于其无法直接测出,常用炉膛差压表征。它对燃烧效率、传热特性、炉内温度、锅炉出力、风机选型、受热面布置、材料磨损等都有较大影响。为了达到设计物料的浓度,一级选用槽型分离器,二级选用旋风子分离器。新型槽型分离器利用颗粒与气流的惯性差异对粗颗粒进行分离。在改造中只采用两排错列布置,分离效率可达90%,阻力为200Pa。这种分离器结构简单、布置方便、热惯性小、阻力低,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颗粒反弹及气流返混对分离不利的影响。旋风叶栅分离器是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增

7、加叶栅装置对细颗粒再次进行分离,可以达到较高的分离效率。设计烟气进口速度为15m/s,分离效率为95%,阻力为300Pa。由于是下排气设计方式,分离器可以布置在锅炉水平烟道与尾部烟道连接的转向室处。保持了锅炉的紧凑布置,并能达到较高的分离效率。返料器选用具有自动调整功能的U型返料器,由料腿和与燃烧室相连的流化床组成,能随锅炉负荷的变化自动适应循环灰量的变化。不仅可以将低压侧的床料送入高压侧的燃烧室,而且防止燃烧室的烟气经返料器短路进入料腿,起到密封作用,保证循环回路的正常运行。锅炉改造前后的示意图锅炉改造前后的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技术改造效果5号循环流化床锅炉于2000年8月改造完毕投入运

8、行,克服了以前运行风量大、风速高、沸腾质量差、烟气量大等缺点。由于采用一、二级分离器,循环灰量明显增大,炉膛温度达到1000C,运行稳定。锅炉已运行3449小时,出力达到额定负荷,达到连续、经济运行效果,在保证正常参数的前提下,达到连续运行60多天,节煤、节电、节油效果显著,环保指标符合环保要求,成为“一控双达标”单位。锅炉改造前后技术指标对比锅炉改造前后技术指标对比见表1。A厂iS.IPIt单4盲卫过烙關厂&低吐半Mit片ict也二轴書Utt1U应空乜融許U72Ndh轉耳算化坯谒炉萃号示屈2-ifei4flJ-FWh二課科sAdtfRH$誥型址牌H7-awflit9.L切廿gjf邑tL斎斗j

9、tnttWMMu.ir*flwH经济效益锅炉产热单耗比去年同期下降1.84kg/GJ,节约原煤1400余吨,价值164910元;由于一次风量、引风量减少,鼓风机、引风机电流比改造前少50A,每小时可节电30kWh,整个冬季节电约8万元;由于床面积由12m2缩小至4.5m2,锅炉点火速度明显提高,由原来的23小时缩短至1.52小时,每次点火节约柴油200kg,计600元,年可节约7200元。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改造后的锅炉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已确定对4号和6号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技术改造。*ISli&lN后植术捲标討比枚埒琳改itt阳出力2町底赳W4NUWMP誉过阵烟沿1弋F二机覘jti需如过価空

10、P艇诜950-LOWywTOSffl40000-42010WUfQQimosi-W血KttdlOOU.4|产热单託47.1945QSfl.R-1.电莫需圧出耶)15.S陽炉玮绘極1懵175特气15甜祥就放疋屮丽门2S塔掘挣收熬也亦门刈24K11隹睦込行小曰打冊765E44O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锅炉膨胀问题四川锅炉厂设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冷壁采用悬吊方式,锅炉受热向下膨胀,膨胀量为5060mm,造成一次风左右风道及返料器回灰管撕裂,漏风、漏灰严重。由于该炉型设计紧凑,空间有限,一次风左右风道垂直方向无法安装膨胀节,只有在水平方向加装膨胀节,这样,左右风道受膨胀拉力造成撕裂漏风的现象一直无

11、法解决,只有采用补焊的方法进行临时消除缺陷。返料器回灰管采用不锈钢膨胀节来消除膨胀,膨胀量在5060mm,但仍存在焊口撕裂的情况,且膨胀节存在磨漏的可能。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膨胀节,采用0159mm不锈钢管作内筒,外套为0219mm的普通钢管,长度为200mm,内筒外壁抹沥青,两管之间充满耐磨浇筑料,外套上端与返料器满焊,下端不与内筒焊接,内筒可以自由膨胀。采用此种方法,解决了漏灰问题,运行效果良好。蒸汽温度超温设计时,校核原高温过热器受热面积合适,不用更换,但运行后,蒸汽温度偏高,在440460C之间,最高达500C,且调整困难。根据运行情况及计算,将高温过热器的受热面积减去1/3,运行时蒸汽温度控制在420445C之间,且运行调节方便。燃用煤质设计燃用煤质的低位发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