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上海市奉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上海市奉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上海市奉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上海市奉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奉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一、情景默写1按要求填空。(1)陈情表中,表明祖母刘氏对作者怜悯并亲自加以抚养的句子是_,_。(2)陈情表中,“_,_”,隐喻作者犹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润因而茁壮成长,其中有对晋武帝的最高颂词;更有作者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3)兰亭集序中,表明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合的句子是_,_。二、选择题组2选择题。(1)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鸳鸯是贾母的第一个心腹之人,誓死抵抗贾赦的求婚要求,最后决然悬梁。B平儿缓和着王熙凤和贾琏、王熙凤和贾府众仆、贾府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C晴雯长得风流灵巧,

2、口齿伶俐,以勇著称,红学中亦评价她有林黛玉之风。D袭人以“贤”、“花解语”著称,针线活尤好,曾忍受病痛为宝玉补雀金裘。(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九年同窗,朝夕相处,以后你生活上若有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B兹介绍我校何吴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接洽为荷!C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在下茅塞顿开,获益匪浅!D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3)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

3、会的产物。教养必须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A教养不仅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B不仅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C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D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近来,“社会性死亡”话题在网络上备受关注。微博上“社会性死亡”话题有2.1亿阅读量,连相关的“猫的社会性死亡不过如此”“大型社会性死亡现场”等话题都有超过2亿的阅读量,让人不禁深思,这一网络流行语究竟有怎样的传播学上的意涵?作为社会性的

4、动物,人们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遭遇窘迫和难堪。这可能是因_,可能是因_,还有可能是_,这种自身形象在社交场景上发生的折射、扭曲或反噬,被网友统称为“社会性死亡”。对于生活中偶发的“社死”,不妨以解嘲和放松的心态化解;而对于不分清事实,挥舞舆论大棒群起而攻之,试图以“社死”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则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网络暴力。当“社死”成为网络热搜,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舆论生态、道德法律,也就有了现实意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02版话题“当社会性死亡成为网络热搜”)材料二: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网友的点击和围观成为一种力量,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冤案被平反,有的真相被披露,有些现象被

5、批驳。这当中,所涉人员有的堪称被“社会性死亡”,比如一些人设崩塌的明星,一些行为失当的公众人物,一些舆情漩涡中的事件主角。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暴露出来,即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当执法者”“人人想当裁判者”的趋势。具体来说,动辄曝光某人某事,让所涉人员“社会性死亡”成了一些人对待个人恩怨、解决个人问题的常用手法。如此行为的涟漪效应正在显现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舆论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就算没有被“社会性死亡”,他们的名誉、生活、工作也会不同程度受损;于整个网络生态来说,这种随意曝光他人、动辄要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显然构成了一种秩序扰乱和环境污染,网友被戏耍,节奏被带偏,最后一地鸡毛;而对社

6、会来说,这种私人“审判”和网络暴力的影响已然溢出“屏”外,诸多人处理现实纠纷时首先想到诉诸网络、挑逗公众情绪,比如,觉得买东西物价贵要网上曝光人家;跟朋友吵架了,就到网上揭短指责;大街上随便拍下某一场景,就发到网上感慨、吐槽一番长此以往,网络空间会越来越充斥鸡零狗碎的八卦、不明真假的“热点”、隔空对骂的戾气,这势必会大大消耗公共舆论资源,会拉低公共舆论空间的品质和成色。(摘编自工人日报文章“社会性死亡”不能成为伤人利器)材料三: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

7、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这为制止“社会性死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国家应从法律层面施以重拳,特别是要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惩处力度;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平台内容生态建设的指导和督促,为在网络空间激浊扬清保驾护航;各舆论传播平台应充分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对引爆网络的舆论热点保持冷静,对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助纣为虐”的营销号,要根据平台管理规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身处网络空间,我们需要的是阳光充盈的“数字化生存”,没有人希望目睹更多冰冷彻骨的“社会性死亡”。作为网络空间一员的我们,尤其要从我做起,理性上网,理性对话,为构

8、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集聚力量。(摘编自人民网三评“社会性死亡”之三:我们的担当!)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性死亡”这一网络流行语最近很火,关于它的话题在网络上常常有过亿的阅读量。B对于一些在社交场合中偶发的小尴尬、误会这样的“社死”,我们需要有一颗平常心C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从而造成他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是非法的。D网络舆论的打击很可能让涉及舆论事件的人被“社会性死亡”,损害他们的诸多权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死”事件不一定都是事实,如果没有经过调查就利用网络舆论进行人身攻击,其实是一种网络暴力。B网络舆论的

9、良性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其次是监管部门、各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形成合力。C有些人将现实生活中的纠纷随手一拍就诉诸网络,这种网络曝光的便捷性和随意性消耗了公共舆论资源。D网友的点击和围观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用之不当则会出现很多负面的效应。5将下列编号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这可能是因_,可能是因_,还有可能是_,这种自身形象在社交场景上发生的折射、扭曲或反噬,被网友统称为“社会性死亡”。社交能力不善造成的误会行为不端引发的社会抵触误解带来的小尴尬ABCD6以下哪一现象最符合“社会性死亡”?()A明星王某某的初中好友把他的童年搞怪照片发布到网络

10、,引发网友的表情包DIY。B网友对唐山暴力毒打女性食客的男子予以谴责、当事店员发声曝光男子伤人经过。C疫情期间居民A因不满团长提供的菜价,在朋友圈造谣其家庭不和。D某网友深入粥铺后厨,拍视频揭示其老鼠横行、包子发霉等现象,该品牌在网友热议中发布道歉声明。7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性死亡”?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鞭笋过墙聂鑫森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曲巷中的家。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

11、。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新篁才解箨。”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老伴华素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们在石桌边的石凳上坐下来。节新篁搔了搔满头银发,忽然叹了一口气。“新篁,又有心事了?”“华素,我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先教书,后调到文史研究馆。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写的书、主编的书虽不能说等身,至少可以等臀。”“你活得直而有节,也活得充足、高贵。口碑很好。”“夫人话外有音?”“没有。比如那天深夜,你突发心脏病,偏偏咱们这巷子逼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立刻惊醒了好多家好多

12、人,他们用竹睡椅扎上两根大竹竿变成了抬轿,抬起你就往外走。一到医院,你被送进了急救室。大夫说再晚来十分钟,你就没法救了。”“不是我平日做得好,是他们以德报怨。你不是不知道,我这高傲的秉性,就有过分的地方。左宗棠说:人不可俗,不可不随俗。我就忽略了,真的很愧疚。”两个人沉默下来。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见面点点头,多话不说;劈面相遇,侧身让人先过去;邻居有什么婚丧大事,礼貌地去送个包封,但不会去吃酒宴石凳边斜出一棵罗汉竹,竹根边点缀几朵蓝色的矢车菊。华素欲弯腰把花扯去,节新篁说:“别动!”“你一直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这一刻,我觉得它们都很入眼。”节新篁怔怔

13、地看着矢车菊。他六十岁退休时,平日不但学问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颇具名声,尤以楷书和隶书为人激赏,过大年了。有几位年长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书写春联,他含笑说:“我正在赶写书稿,时间紧,但我会让各家都贴上春联。”他当然不会动笔写春联,觉得自己的手迹贴在街巷,有些委屈。他去文化用品店买了几十付印刷品的红纸对联,一家一家地去送。曲曲巷里,几乎家家都有院子。一墙相隔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匀一二棵竹子去栽种,他笑着说:“不容易侍弄的,别费那个神了,想看,你只管来看。”邻居并不见怪,开玩笑说:“倘若竹笋过墙来,你应该不会阻拦吧?”他说:“绝不阻拦。不过,院墙的基础下得很深,又是麻石砌的,它怎么过去?”不是节

14、新篁小气,而是他有异秉,觉得这样的好竹子,有几个懂得其妙处?别亵渎了这清玩之物。阳光如金箔,在竹叶间飘飞。节新篁说:“华素,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你猜我最喜欢哪一首?”华素笑了,说:“你住院时,我天天守在病床前,你说了许多自省的话,特别是邻人乞竹而不允、鞭笋过墙而不能的事,你说得最多。我猜这首诗应是: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知我者,内人也。鞭笋过墙,情至深而无声,心气相通,根叶相连,为人际和谐的大境界,好得很啊。”华素故意问:“你准备用手扯着鞭笋过墙?”“非也。说到鞭笋过墙,古书中早有妙法。我会先请工匠把院墙下的基脚掘开一个大口,铺上沃土;再

15、在竹林边挖出一道不浅不深的土沟,与基脚的大口相连。然后,在土沟里撒入熬得稀烂的猪骨头和碎肉,再掩上土。竹根也就是鞭笋,会顺着土沟穿墙而去邻家。”“你是想在无声无息中,改善与邻里的关系。”“对。待邻家有了新竹,我再传授引竹之法,鞭笋又去他的邻家。以此类推,不出几年,家家皆有湘妃竹、罗汉竹、方竹了。”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候。院门忽然叩响了铜环。“节先生、华老师在家吗?”是隔壁邻居的声音。他们齐声答道:“在!”“你们别张罗晚饭了。我们已备好,祝贺节先生康复出院,请你们来吃个便饭。”节新篁大声说:“谢谢!我们马上过来!”(有删改)8下列对选文中有关节新篁这一形象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新篁淡泊

16、名利,直而有节的一面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展现出来的。B作者借节新篁不应邻居求联、拒绝邻居求竹,反映了知识分子与世无争、清高孤傲的性格特征。C节新篁突发心脏病,因为邻里帮助而及时入院,引发他重新审视邻里关系。D节新篁打算用古书中的妙法鞭笋过墙,与他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相关,行文严谨。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人公节新篁对竹十分钟爱,名中含竹,以竹为师,不可一日无竹。B邻居上门请求匀竹栽种,虽被节新篁婉拒,并不见怪,反而在他生病时依然出手相助,展现了普通人的人情美。C老伴华素凭借多年来对丈夫的了解,准确地在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猜出了丈夫最喜欢的诗歌。D小说以节

17、新篁爽快答应邻居邀请晚餐结尾,与开头节新篁下午出院回家呼应,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完整。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既引用诗句,又夹杂口语,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读来晓畅而不晦涩。B小说精心选材,紧紧围绕“竹”而展开,构思精巧。C节新篁本不喜闲花野草,文中提到他阻止华素扯去“矢车菊”,看似闲笔,实际独具匠心。D小说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半天时间,借助对话勾连过去与现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11赏析文中标题的妙处。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_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

18、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释】陈维崧:清代词人、骈文作家,身世飘零,游食四方。堵:座,这里指山。风低:写鹰乘风低掠。轩举:意气飞扬。12请为这首词选择恰当的词牌名()A沁园春B声声慢C水调歌头D醉落魄13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山几堵”是背景,既写出秋山之肃杀,又以夸张突出山峦之高峻。B“秋空一碧无今古”起着为前二句拉宽气势、扩大氛围的作用。C“醉袒貂裘”引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富有豪迈雄放又颇多洒脱的神态。D“略记”一句是结上片,启承下片,由“鹰”化入人的镜头,即由物转为“我”。14结合全词,分析“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两句中,作者是如何表达

19、情感的?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各题。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20、。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

21、,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陶渊明传)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1)善属文( )(2)躬耕自资( )(3)征著作郎,不就( )(4)故人庞通之赍酒具( )16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A助汝薪水之劳B余方心动欲还C妻子固请种粳D我知种树而已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B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

22、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C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D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却不合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B江州刺史檀道济去拜访陶渊明,见到陶渊明身体瘦弱,劝他出仕为官,陶渊明却以志向不及贤者为借口拒绝。C陶渊明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当一个小县的县令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D陶渊明的妻子程氏也是一个能够安于清贫,能够吃苦的人,并且与陶渊明有共同的志趣。1

23、9关于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做官,他在自己的归去来兮辞一文中已有所说明,但是从这篇选文来看,陶渊明不愿意做官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求阙斋记(清)曾国藩国藩读易至临,而喟然叹曰:刚浸而长矣。至于八月有凶,消亦不久也。可畏也!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是故体安车驾,则金舆骢衡,不足与乘;目辨五色,则黼黻文章,不足于服。由是八音繁会,不足于耳;遮羞珍膳,不足于味。穷巷瓮牗之夫,骤膺金紫,物以移其体,习以荡其志。向所谓搤捥而不得者,渐乃厌鄙而不屑御。旁观者以为固然,不足訾议。故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24、“彼为象箸,必为玉杯。”渐积之势然也。而好奇之士,巧取曲营,不遂众之所争,独汲汲于所谓名者。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贵富以饱其欲,或声誉以厌其情。其于志盈一也。夫名者,先王所以驱一世于轨物也。中人以下,蹈道不实,于是爵禄以显驭之,名以阴驱之。使之践其迹,不必明其意、若君子人者,深知乎道德之意,方惧名之既加,则得于内者日浮,将耻之矣。而浅者哗然骜之,不亦悲乎!国藩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家承余荫,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强安顺。孟子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抑又过之。洪范曰:“凡厥庶民,有猷有为守,不协于极,不罹于咎,女则锡之福。”若国藩者,无为无猷而多惧于咎,而或锡之福,所谓不称其服者欤?于是

25、名其所居曰“求阙斋”。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嗜,皆使留其缺陷。礼主减而乐主盈,乐不可极,以礼节之,庶以制吾性焉,防吾淫焉。若夫令闻广誉,尤造物所靳予者,实至而归之,所取已贪矣,况以无实者攘之乎?行非圣人而有完名者,殆不能无所矜饰于其间也。吾亦将守吾阙者焉。【注】临:周易第十九卦,此处借“临”卦来说阴阳二气的交感。黼黻文章: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出自孔安国传:“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已,所以速亡。” 轨物:法度与准则。备员:凑数,自谦之词。不协于极:不符合善。20填入第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A乎B欤C哉D耳21对划线

26、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式整散结合,结构对称,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B从四方面假设,角度全面,内容丰富,说明人性之贪。C“是故”“由是”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彰显因果逻辑关系,条理清晰。D“不足于”间隔反复,突出嗜好和欲望的后果。22第段中作者提及“瓮牖之夫”“好奇之士”等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瓮牖之夫”“好奇之士”等人属于反面事例,前者追求虚名、后者追逐俗利,均为作者否定的对象。B为了正面说理提供典型论据,内容充实,深入浅出,形象生动。C作者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正反对比中突出观点。D结构上照应上文“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为下文张本铺垫。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27、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从读周易临卦后的感受开篇,从而得出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的结论。总领下文阐述对人生追求的感悟。B第二段作者论述了追名逐利之人好盈而忘阙,结果乐极生悲。而君子人则惧名之既加,而重视由内心体验而得到的收获。C作者在第三段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对外在的荣誉、身体的享乐求其阙,而对内心体验的追求虽没有明白表示,但据前文是要求其全的。D礼仪追求节制,享乐追求盈满。享乐不能过分,要用礼仪来节制,才有可能约束心性,防止放纵。至于美名博誉,则是上天所赐予的。24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七、材料作文25要求: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有人说: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

28、了抵达天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参考答案:1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愍、躬、逮、契。2(1)D(2)B(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D.“针线活尤好,曾忍受病痛为宝玉补雀金裘”说的是晴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鼎力相助,敬词,指大力支持帮助,用于请别人帮自己。此处是说自己帮助别人,不得体。C.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此处指在座嘉宾,明显不得体。D.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此处用于他人,

29、不得体。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语序不当,根据语意,“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与“活在我们的皮肤上”两个分句顺序应作调换。根据后文内容,此处不是递进关系,是并列关系,关联词用“不是而是”,排除AB;前后分句是同一主语,所以“教养”应提前,排除D。修改完全正确的只有C项。故选C。3D4B5D6C7针对“社会性死亡”现象不可一概而论,对于生活中偶发的“社死”,不必太在意,而对于不分清事实,利用舆论攻击,试图以“社死”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则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网络暴力。部分“社会性死亡”现象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但很多“社会性死亡”现象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警惕自身成为

30、网络暴力的帮凶。应该要做到,从国家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自身,多方形成合力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集聚力量。【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涉及舆论事件的人”错误,根据“如此行为的涟漪效应正在显现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舆论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可知,舆论的打击的损害主要针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而非“涉及舆论事件的人”。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主要依靠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其次是”错误,根据原文“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国家应从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要各舆论传播平台应充分”可

31、知,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国家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自身,没有主次之分。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排序的能力。从误解带来的小尴尬,到社交能力不善造成的误会,再到行为不端引发的社会抵触,引起“社会性死亡”的原因由无意到刻意,程度也由浅至深。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根据文中相关定义:1、这种自身形象在社交场景上发生的折射、扭曲或反噬,被网友统称为“社会性死亡”。2、网友的围观有时会“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冤案被平反,有的真相被披露,有些现象被批驳。”3、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可见,“侵犯隐私”、“诽谤造谣”以解决“私人恩怨”是最符合“社会性死亡”的手段和目的。8B9C10B11标题化用诗句,为文章增添了诗意,由邻家竹笋穿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