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余地三弓红雨足中国园林博物馆余荫山房深柳堂庭园仿建实录作者:鲍崇毅王志铭吕兆球等来源:广东园林2013年第5期鲍崇毅 王志铭吕兆球 吴桂昌(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7)BAO Chong-yi,WANG Zhi-ming,LV Zhao-qiu,WU Gui-chang *(Pal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Guangzhou 510627,China)摘要:中国园林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经过专家 多次论证,将苏州、扬州和广州的古典园林作为蓝本仿建于博物馆,供游客参观。棕榈园林股 份有限公司负责仿建广州的余
2、荫山房,粹选其深柳堂-廊桥-临池别馆所组成的西庭进行仿建, 文章对此进行总结。关键词:园博馆;余荫山房;仿建工程;岭南园林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 (2013) 05-0000-00收稿日期:2013-05-28修回日期:2013-07-01Abstract: Located in the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 The Museum of Chinese Gardens is a showcas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cultu
3、re and design that use examples of classical gardens from Suzhou, Yangzhou and Guangzhou. With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Gardens, Palm Landscape Co. Ltd. created an example of the classical Lingnan Garden style by building a replica of the west court of the Yuyin Garden in Guangzhou, including the cov
4、ered bridge, Shenliu Hall and LinChiBieGuan of the garden. This is a summary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Key words: Museum of Chinese Garden; Yuyin Garden; Historical reproduction;Lingnan gardens;1筹建概述园博馆,是国内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以西,鹰 山森林公园东南侧,是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全面展示中国 园林悠久的历
5、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辉煌的成就。建设单位安排的二号室内展园为岭南名园仿建项目(以下简称“仿建工程”),占地约 540 m2,由业主和专家组选择确定以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余荫山房的核心景观一一深柳堂及浣 红跨绿庭园为仿建的蓝本,按1:1比例作部分复制,供长期展出。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了以棕榈园林广东工程营运中心及棕榈景观设计院为主组建的项目 管理部,并邀请了广州市园林局原副局长吴劲章为专家组组长。在项目筹建的前3个月中,专家组和项目部共召开了近10次会议,分别就余荫山房的设计 与文化特色、美学价值、材料特质、工艺特征、施工方法、历史演化、现状保存以及北京仿建 地区的气候特征(光照、温
6、度、湿度)、施工条件等进行研究,最终对仿建项目的空间组织、 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及施工周期等形成了共识。此后,项目部还联同相关专家利用会议、现场 等分别就家具和字画的鉴定、石景和盆景的设置、施工班组的选择,以及材料的市场供应等问 题开展近30次专题研究;项目部的设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在训练有素的各专业名家的带领 下,在筹建及实施过程中,以高度的责任心及饱满的创作热情,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为本项目 的良好实施创造了条件和基础。2岭南文化简介2.1岭南园林文化的精髓和韵味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 地,集中了大量精华之作。其中,历史最悠久、成就最突
7、出的园林形式便是庭园。岭南庭园的 特色是在建筑围合的空间里经营山石花木,通过划分、组合等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而岭南园 林建筑更是在岭南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流派,是华夏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1。广东地区多台风,气候潮湿,无论是南粤古国的园林还是近代的名人宅院,岭南私家园林 建筑通常以轻盈、通透为主要特色;在建筑形态、使用材质上带有浓郁的珠三角水乡特征。因 广东处于沿海地区,比较早接触西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式风格的影响,因此广东园林 在艺术内涵上区别于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而独具特色,如余荫山房的满洲窗、铁艺花架、 对铁艺的使用,及几何形状的方形水池就是明显的例证。岭南风格和“
8、洋味”相结合,使余荫 山房古色古香却又带着一点洋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据考证,余荫山房在建国后尤其是文革中遭受到一定的破坏,家具、字画、古玩、盆景等 都是散失后添补的,假山也是被拆除后重建的。然而,在一批有识人士的热心保护下,余荫山 房的主体建筑、廊桥、木雕、贝雕、砖雕、灰塑、石雕等都完好地保留下来,而这些正是岭南 园林的绚丽瑰宝。余荫山房更是在2001年成为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返璞归真的园主创意余荫山房是清末举人邬彬(18241897年)利用族人奖励的宗祠余地而建的私家庭园,始 建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十年(1871年)建成。邬彬为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取 “余荫”
9、二字作为园名;又因园址位于偏僻岗地之下,用“山房”这一朴素名称以示谦逊。园 门题“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为岭南园林第一联,表明不求园广,但求福荫。 该园以“缩龙成寸”“书香文雅”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图1)。3庭园空间测绘及再设计3.1庭园测绘由于本项目的仿建场地是540 m2的室内空间(最初提供设计的数据为580 m2),而余荫 山房深柳堂及浣红跨绿桥等核心庭园区域约为1000 m2。仿建项目的首要工作是进行庭园空间 设计再造。首先选择了 “红雨”景区,以保持其核心庭园相关元素的原汁原味。因为场地面积 不足,对庭园作了一定的取舍,还根据项目场地条件,对主要出入口及其景观安排作了重新
10、设 计(图2)。同时,还在仿建的庭园中并入原址其他位置的一些景观元素,保证了游览线路的 流畅,整体效果大气又不失原韵。由于余荫山房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仿建项目既要原汁原味,不能违背原作而无中生有, 也不能因为要了解原作而对原建筑或木雕等作任何拆卸。经过权衡,邀请了亚热带建筑科学国 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东方建筑文化研究所,利用激光及红外线扫描技术进行测 绘。由于古建筑的细部装饰丰富,而室内光线不足,所以测绘人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根据 编号进行反复测量和校对,终于获得了宝贵的较为完整的第一手资料。3.2庭园再设计设计仿建的传统园林,尤其是设计仿建南北跨度达2 000 km的传统园林
11、项目,难度比重新 设计还大,而其成功与否,与是否具备设计和测绘的专业能力和实干精神有十分重要的关联。测绘资料还不是设计资料,限于目前技术条件,测绘数据中普遍存在误差,同时还有许多 细节和隐蔽位置无法测绘,各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构件的连接结构更是难以测绘。设计人员一次 次深入现场手工实测,更多的是会同有经验的师傅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凭经验和专业背 景,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确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经过设计团队、专家组及项目甲方的共同斟 酌研究,终于在2011年春天完成了大部分整体设计,提交作为预算和报价的依据。设计仿建的传统园林,尤其是设计仿建南北跨度达2 000 km的传统园林项目,难度比重新 设计
12、还大,而其成功与否,与是否具备设计和测绘的专业能力和实干精神有十分重要的关联。完成测绘和设计后,仿建余荫山房的空间设计如下:主出入口在本园东南面,进入后过 “迎宾石”石景,为仿建余荫山房“红雨”景区,方形水庭是庭园空间的重点,体现了岭南园 林环水建园的造园主旨。水庭之北为深柳堂,原为余荫山房园主会客场所,也是本园的主体建 筑;水庭之南为临池别馆前檐廊;水庭之西为“童子拜观音”石景,以青砖围墙为背景,丛竹 婆娑。深柳堂的东北为展园备用出入口,以游廊连接“浣红跨绿”廊桥,附设盆景园,展示岭 南盆景艺术;深柳堂的西北仿建青云巷,青云巷与钢构玻璃幕墙间植以乔木分隔视野,青云巷 尾设展园副出入口。本园用
13、地虽然有限,但通过园内堂馆桥廊、水庭石景、古木花藤营造了幽 深雅致的气氛,形成了 “绿杨墙外多余荫,红树村边自隐居”的独特造园风格。4庭园空间再造之分部实施从2012年7月初正式进场施工,项目现已基本完工目前已经完成施工。项目涉及到典型的 岭南传统古典工艺及材料20余项,包括木构建筑的榫卯结构、木雕(含屏风、挂落、花罩)、 灰塑、砖雕、石雕、蚝壳片(用生蚝壳打磨,压平作为窗的透光嵌件)、陶瓷琉璃花窗、传统 陶土砖瓦及白土阶砖、彩色满洲玻璃花窗、铁艺工艺,以及水景、英石叠石造景、盆景、花木、 家具、字画等。4.1主体建筑一一深柳堂深柳堂是园中主体建筑,是本园的装饰艺术及文物的精华所在,其造型典雅
14、优美。,堂前 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 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堂中木刻精品琳琅满目, 名士墨宝闪耀清华。深柳堂采用典型的岭南传统古建砖木结构,其主要的结构木梁受力于砖墙 上,层层交错搭接木枋及檩条支撑屋顶瓦面。为能达到原貌的高度,运用优良硬木-菠萝格作为其骨架结构,均采用榫卯连接。岭南传统 古建筑的木结构榫卯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建筑上注重结构受力稳定,因为采用燕尾榫卯结构在 檩条的两个方向上都可以开卯口,可以兼顾同一点不同方向的受力。在深柳堂木结构系统里,强调的是整体受力,檩条(非靠墙檩条及组合檩条)
15、卯口所开位 置不在于金字顶或横梁中心位置,除了考虑借用木材的延展力外,主要考虑连续的榫卯合拢在 一起时会组成一个高强度的完美整体,由于榫卯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屋面施工并没有受到区域文化的冲击,传承了岭南传统的施工工艺。区别于北方及江南园 林屋顶厚重的保温层,岭南传统建筑屋顶盖瓦直接置于木椽上,因而从地面是可以直接望到瓦 底的;同时,屋面灰塑“鸿福将至”图及“博古脊兽”形神兼备,将岭南传统工艺展现得淋漓 尽致(图3)。职 怵12常皓由世狂琏范信3仿庄上眼辛而田4.2桥廊及临池别馆桥廊即浣红跨绿桥,被誉为岭南园林最具特色的建筑造型。该廊桥把余荫山房分隔成东西 两部分,西部“红雨”,东部“绿云
16、”,故名“浣红跨绿”。相比原貌,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更注重利用现代科技的辅助,比如对石拱桥圆弧的定位,则力求仿建的圆拱石桥孤度更加自然 柔和,更胜于原址。同时,由于场地宽度少了 90 cm,我们经反复研究,后在廊桥南端的转折 处缩减了尺寸,保持了廊桥的对称和完美(图4)。9 喳特切储雄旧悟亦舌:5装饰工艺5.1木雕木雕是本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在整个项目中占有极重的比例。木雕作为广东的民间 艺术,既能把厅堂装饰得富丽堂皇,又能使之淳朴大方。深柳堂正中的“松鹤延年”及“松鼠 葡萄”两幅大型挂落(花罩)的雕塑形体秀丽、姿态活泼、自然逼真,皆为木雕珍品。堂内除 木雕挂落,还有双面书法木雕(图5),
17、内刻多个名家手迹,清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 “韩持国在洛中作诗云,闭门读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最引人注目,四周雕刻各种花鸟 图案,刀法细腻,巧夺天工,具有浓郁的岭南气息。为使木雕与原貌不差分毫,保留余荫山房的原汁原味,项目组特地去了中国木雕之乡一一 浙江东阳考察传统木雕施工工艺,并邀请了有20年广东红木生产经验的厂长担纲。由于历史的 原因,关于余荫山房的历史资料并不多,为使木雕与原貌不差分毫,保留余荫山房的原汁原味, 因此,木雕工艺师傅必须根据测绘及设计图纸,在现场核实每一个木雕花饰形状及构件的尺寸 并作画,同时用专业相机对木雕拍照,以1:1的比例打印出来对照施工,以保持原真性。经
18、过 两轮细雕,并核对实物后,我们发现,仿建木雕上名人书法出现了笔锋不够洒脱、无力的问题, 这主要是测绘和拍照受光线和焦距影响而失真所致。于是我们将全部木雕屏风从浙江东阳运至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现场,还邀请了广东省著名书法家现场指导鉴证,逐笔逐字核对文字的笔锋 及细节。对于“松鹤延年”及“松鼠葡萄”两幅挂落的制作更是煞费苦心,在工艺师精心雕刻并送 到现场反复校对后,将木雕工艺品送到东阳附近的磐安县,聘请德高望重的工艺大师对作品作 最后的加工润饰,使作品形神兼备、妙笔生花。对最后金色松鼠与金鹤等的金箔贴金工艺,师傅们更是保持了专业认真的态度,使木雕作 品趋于完美。结合堂前两壁古色古香的满洲窗和蚝壳片
19、装饰,整个厅堂呈现出熠熠生辉的境界。5.2彩色玻璃装饰彩色玻璃在广东常被称为满洲窗,是岭南园林建筑装饰的特点之一,兼具地域性与时代性, 至今仍具魅力。将颜色不一的玻璃镶在门窗、隔断格、横披上点缀成固定的窗,与室内外装饰 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室内光线强度减弱,产生一种宁神悦目、幽静安逸之感。另外,通过彩 色玻璃眺望周围景物,可感受色彩景色多变,步移景异,优美别致,颇具世外桃源之景。深柳 堂内的满洲窗在细密的六角形窗格中镶嵌进口蓝白两色玻璃,中央装饰红底白色花卉图案,设 计精美;阳光穿透,使室内光线强度减弱并产生一种冷峻的奇妙效果。5.3蚝壳片装饰如果说彩色玻璃是泊来之物,那么蚝壳片则是广味十足的
20、“土玻璃”。必须用个头大、质 量好的蚝壳打磨成均匀的薄片,才能做成蚝壳窗。它具有一定透光性以及装饰性、私密性的特 点,是岭南园林建筑装饰的一个亮点,反映了岭南园林海洋文化的特征。现在再去寻找如此巨 大的蚝壳的难度很大,即使找到,打磨过后,也达不到现在要求的平面尺寸,因为蚝壳中心部 分是类似半球型的,打磨过后的成型平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曾在珠江三角洲广泛寻找, 但几个月一无所获。后来,我们放宽了寻找的市场范围,把目光投向了江南一带,终于在江浙 一带找到了适合的蚝壳片挂件,后用于深柳堂走廊及桥廊、临池别馆走廊的横披上,在现有灯 光科技的辅助下,透光性甚至超过原址,令人叫绝。5.4灰塑灰塑,广东
21、民间俗称灰批,是岭南园林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艺术,一般设于建筑墙壁上和 屋脊上,在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 强、色彩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 书法等。简而言之,灰是材料,塑是其灵魂。区别于北方皇家园林彩绘及江南园林彩绘,灰塑通过 通花雕塑、彩绘壁画、多绘浮雕等花样繁多的手法,以立体彩绘的形式来表达意境。其人物、 动物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山水色彩鲜艳,交相辉映。装饰在山墙、侧檐、正脊、漏窗、门窗、 花台、排水管等位置,烘托出庭园生气勃勃、古色古香的气氛,将岭南园林的灵秀展现得淋漓 尽致。在深柳堂西侧狭
22、窄的青云巷墙壁上,有一灰塑是一幅山水图案,立体感很强,使狭窄的 通道有了生气,给人开阔之感(图6)。此外,深柳堂屋面山墙上的“鸿福将至”灰塑,更是意 韵丰富,视觉效果气氛热烈。灰塑材料选用生石灰、牛皮纸筋、矿物质颜料、钢钉、钢线。为加强石灰的粘结性,民间 艺人一般会在搅拌料中加入粘稠的红糖水(加入红糖水的施工工艺与方法被广东的民间艺人视 为行业不可外传之密)。灰塑的施工工艺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配置材料;构思灰塑造型;固 定灰塑骨架;造型打底;批灰;上彩等。由于种种原因,擅长灰塑的工匠已经不多,参与仿建项目的灰塑师傅算是活宝了,他们将 仿建工程的灰塑做成了绝活。5.5砖雕装饰岭南传统园林中,砖雕
23、的使用比较普遍,许多祠堂及寺庙均有,常应用于墀头、照壁、石 匾装饰等位置。岭南砖雕取材广泛,一般采用人物、花鸟,瑞兽、吉祥符号或其他图案(如菠 萝、荔枝等水果形状也时常见到),甚少用虫鱼及山水。出于尊重余荫山房历史文化的考虑及 受到场地及空间的限制,我们在仿建工程中安排了一幅门额砖雕,设计于次入口游廊的尽处, 并根据现场的条件适当缩小了尺寸,交接纹理及图案均作了调整,使其自然衔接与过渡,保持 原汁原味,由于雕刻工艺精湛,体现了岭南古典园林艺术的神韵。制作中,工艺师们对每一块 砖雕先做粗胚雕刻,之后再拿到现场作比较核对,由画师现场作画并在粗胚上记号,经多次修 改才最终运到北京组装。6理水及赏石6
24、.1岭南园林理水庭院水景是岭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岭南庭园造园中都少不了水景。受中原遗 风及岭南传统的影响,岭南造园自古以来就喜用规则的几何曲线形水池。如西汉的南越王宫署 御花园的水池遗迹、南汉药州的水池旧迹和现存岭南庭园的方形水池。一般不用自然式形状水面。岭南庭园喜用水池分隔和组织空间,既可以避免视域受阻,增大庭园空间效果;而且,因水 不能涉,游人欲达彼岸就须绕池而行,这就拓展了游人的活动行为,从而达到引人入胜、步移景 异的目的。仿建项目取余荫山房西部方形水池(图7)而建,建筑物沿水池环列,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 聚的格局,采用这种形式可以使有限的空间变得扩大舒畅且幽静亲切,这对于造园规
25、模较小的 岭南庭园,尤为合适。水中叠山是造园的重要理水手法,著名的有广州西关水石景“风云际 会”。参考岭南园林的传统做法,在方形水池东侧,在新增花池的迎宾石背面叠砌英石假山一 座,流水从上流下,形成一动一静的对比,活跃水庭气氛,池岸东西两侧一方一曲,画面活泼。6.2岭南园林赏石岭南庭园中,各种石景的处理艺术也独树一帜。如南汉宫苑“药洲”和清代佛山十二石斋 (今名梁园)都以石景享盛名。众多的景石材料中属数英石在岭南园林为最常用。英石主产于 广东英德,皱折较繁密,棱角明锐,颜色有灰黑、微青间白和浅绿等数种,历代文人雅士都给 予高度评价。岭南历史名园中的主山,多数是取用英石堆叠而成的。余荫山房中以英
26、石巧构胜景的例子甚多。仿建工程之水庭之西,仿“童子拜观音”堆叠英 石石景,主峰为面相慈祥的观音菩萨,其下巧妙堆叠石景,酷似跪拜的童子。在主入口处多出 一个原作没有的较大花坛,这是我们设计师根据用地现状条件与设计立意,结合岭南传统园林 多种造景元素,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组有别于余荫山房原貌的“迎宾石”景观,以欢迎来客。在 这组英石山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项目组考虑了对景的效果,即从外侧门洞往岭南园观景的时候, 浣红跨绿桥与石山形成和谐的组景关系及比例关系。同时,也考虑到游人站在浣红跨绿桥上体 验英石跌水的感受,使跌水音响效果犹如泉水跌落山涧,哗哗声,叮咚响。根据石山的造型, 我们项目组特地在广东地区找了
27、两棵非常适合空间组景的罗汉松,造型飘逸灵秀,层层叠叠, 错落有致,与石山相互呼应,相互映衬;英石山中还增加了大小二十几个雾化喷头,云雾缭绕, 朦胧幽深,使浣红跨绿桥与英石山连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岭南园林围而不闭的空间效果(图 8)。IB,H * 4.B -7家具及字画由于经历过特殊的历史时期,余荫山房的家具及字画均是散失后添补的。为了复原历史面 貌及尊重传统文化,我们邀请了省内著名的家具考古拍卖专家、广州家具界最著名的厂主及相 关工艺师傅,经现场多次考证,确定了仿建的深柳堂的家具及字画的制作方向。首先,在岭南 传统的庭院大堂中,主人非常讲究八椅四几的组合摆设,但深柳堂中有六张堂椅是一种样式, 另
28、外两张却不同,这不符合岭南地区的传统习惯,应改为八椅同款;其二,罗汉床脚与配几脚 的雕刻形式不一样,应改为同款的雕刻形式。另外,对两侧偏房现存造型差的家具也作了认真 的调整,增加了饰柜,取消了没有工艺特色的镜子。另外,我们发现,堂内画作也多是后补的 现代新品,为了与空间意境相协调,我们作了适当的优化调整,强化了四季花鸟、四季山水的 画意,使画作更显岭南园山水花鸟画特色。8花木配置岭南园林在花木的运用上也体现了岭南的地方风格。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园林中往往选用亚热带植物,以常绿阔叶树占优势为主,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季相变化不明显, 花期往往以春秋两季为主,种类繁多。岭南庭园为具有一
29、定文化修养、政治地位的文人雅士所 建,园中所选造景植物多少反映了园主的思想感情。余荫山房深柳堂前,两株老榔榆(Ulmus parvifolia.)盆栽百多年来饱经风霜,依然苍劲挺 拔。树干斜倚栏杆,俯瞰荷池,宛如双龙吸水,气势如虹。在文化寓意上,因锦鸡羽毛光彩艳 丽,喜栖息榔榆,植榔榆招引锦鸡,显示邬家女眷的荣耀,且“榆”与“余”谐音,故榆树作 为余荫山房的标志性树木。深柳堂前花架下盘绕着一棵与余荫山房同龄的炮仗花(Pyrostegia ignea),形如蟠龙绕柱,春节前后红花怒放,绿叶金花铺满花檐,悬缨下垂,状如红雨一片, 气象万千,点出园门上联“余地三弓红雨足”中的“红雨”命题,显得喜气洋洋、满园生辉, 反映园主人重风韵意境的思想(图13)。原余荫山房花木繁盛,共计有54科400余种。在北京仿建项目的绿化设计中,除着力还原 点景的榆树及炮仗花外,在展园入口栽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既取“丹桂迎旭日”的 景致,也取余荫山房园主“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的美誉,以示“月中折桂”之意。庭中 栽植玉兰(Magnolia denudate),玉兰自古以来便是富贵高洁的象征,皇家园林多有应用,有身 份地位的私家园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市大学城高中英语 Unit 5 Enjoying food Reading教学设计 重庆大学版必修2
- 2025年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电工作业)
- 2025年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演奏)少年队鼓号曲教学设计
- 关于我校专业群建设规划的分析报告-徐州教育信息网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综合训练
- 2025年劳动合同续签年限规定
- 店铺转让合同书范例
- 事业单位员工合同暂停履行申请书
- 物资设备管理试题及答案
- 车间生产追溯管理制度
- 2025年4月12日衢州事业单位及市直遴选(选调)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与解析
- 非上市公司的期权激励方案两篇
-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4四川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成品出货检验报告模板
- Q∕GDW 11257.3-2020 熔断器技术规范 第3部分:跌落式熔断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