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鲁迅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和话题。关于鲁迅教学的文章和书籍不知凡几,然而这种重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现实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事实上,我们一直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鲁迅及其作品,进而从中汲取他们成长所需的精神资源?近日,国内第一本研究小学鲁迅教学的著作亲近鲁迅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发建身在鲁迅故里,立足基层讲坛,对小学鲁迅教学进行了系统性反思和开拓性实践。他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受到国内诸多鲁迅研究专家的认可和赞誉,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亲近鲁迅这些充满人性的文字,是和人的最内在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的,不需要任何的点缀,就能让我们的

2、心灵得到复苏记者: 亲近鲁迅是第一本关于小学鲁迅教学研究的著作。在你的从教经历中,你是怎样对鲁迅教学产生兴趣和思考并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刘发建: 个人喜欢鲁迅和教学鲁迅,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境。很多喜欢鲁迅、研究鲁迅的人士,都反对让孩子读鲁迅。近年来中学校园流行“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的童谣,说明“鲁迅”已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这多少有点令人感到不安。2005 年, 我前后听了近10 个老师执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看到课堂里伟大的鲁迅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我被刺激了,开始怀疑这样的鲁迅教学。最初的设想就是为一线 老师从儿童视角开发一个鲁迅课堂教学专辑o后来

3、在恩师周一贯先生的建议和指导下,立足课程研究的角度,对建国以来的小 学鲁迅教学作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这项研究是极其艰难的, 因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材建设,小学鲁迅教学几乎不曾进入 研究的层面。鲁迅教学的问题,一是课堂问题,一是教材问题,但本质上 还是教学思想的问题。鲁迅,不单纯是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进入教 材的,他也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亲近鲁迅不单纯是引导孩子们亲近伟人,更重要的是亲近母语,亲近民族文化,为学 生的生命打下民族精神的底色。记者:提到鲁迅和他的作品,许多师生都觉得不容易读懂, 然而你在书中多次引述王富仁先生的观点“鲁迅的作品恰恰是最 好懂的”,你是基于何种教学体会理解和支持

4、这一观点的?刘发建:王富仁先生这个观点,对我启发极大。在细读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鲁迅在聆听“美 女蛇”的故事时,就亲昵地称女佣为“长妈妈”,而后来女佣不 能解答“怪哉”是什么东西时,他就直呼“阿长” 了。这就是鲁 迅的孩子气。这种孩子气在阿长和山海经和少年闰土中 更是表露得淋漓尽致。鲁迅的世界里没有忌讳,只有真实的袒露。正因为我们长期 生活在一个充满忌讳的文化氛围中,面对鲁迅的赤诚袒露,我们 无所适从、无法理解。我们常常以忌讳的眼神解读鲁迅,自然就读出一个怪异的鲁迅。亲近鲁迅这些充满人性的文字,是和人的最内在的感受结合 在一起的,不需要任何的点缀,就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

5、复苏。在 学习少年闰土时,同学们吟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 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 天空”。大多数学生感叹自己现在的童年生活就如当年的鲁迅一 样无聊苦闷。鲁迅作品中的这种真实和大胆,反映的是孩子心里最真实的 感受和最强烈的渴望,但又没有像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样去迎 合儿童,而是给孩子一种呼朋引伴的感觉。在真实大胆地袒露人 性方面,鲁迅是无人能及的。他完全是从儿童的直观感受出发, 抛除一切观念,真实地袒露自我。在鲁迅的文字里,我们的生命 和灵魂可以自由呼吸。进入了鲁迅的童年,就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

6、,至少迈进了 门槛记者:在中小学课本收录的鲁迅作品中,你认为“少年闰 土是孩子们进入鲁迅精神世界的一扇绝好窗口”,请问你是怎 样得出这一结论的?刘发建: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 乡中实质上写了三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 和理想中的故乡。少年闰土就是回忆中的“故乡”,鲁迅梦里 的故乡。少年闰土开篇所描绘的那一幅神异画面,正是鲁迅记忆中的美好故乡,是鲁迅最真实、最向往的精神家园。那个世界,是无边的,是辽阔的,是美丽的,是自由的,那里还有勇敢强健的少年伙伴闰土。闰土不单纯是“我”的伙伴,鲁迅的伙伴,也是课堂里每个孩子的伙伴。 可以说, 是闰土这个憨厚勇敢的伙伴,把孩子们和鲁

7、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鲁迅对故土的思念,对童年伙伴的羡慕,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使之发出强烈的共鸣。这种同伴间的共鸣,能使孩子们今后对鲁迅作品产生极大的亲近感。一切小说都是自传, 故乡 是鲁迅的精神自传。 少年闰土正是鲁迅精神的发源地故乡与童年。鲁迅虽然长期在异乡漂泊,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故土,他的许多文学创作,都是从故乡出发,是在远方对故土的深情凝眸。故乡与童年,一直是鲁迅创作的源泉。 狂人日记 、 阿 q 正传 、 孔乙己和祝福等大量作品都是以故乡绍兴为背景创作的。有人说“鲁迅是中国最伟大的乡土作家”,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守护故土这个精神家园。托尔斯泰说,写了你的家乡,便写了全

8、世界。这句话正是对鲁迅创作的精妙概括。因此可以说,走进了鲁迅的故乡,进入了鲁迅的童年,就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至少迈进了门槛。记者:鲁迅的作品和肖像展示的多是“横眉冷对”的形象,你却认为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老顽童”,请问你的根据是什么?强调他是“老顽童”,对于小学鲁迅教学的意义何在?刘发建: 任何一个活人, 都会有喜怒哀乐。 在不同的心境下, 都会有不同的表情。所以“横眉冷对”与“老顽童”在鲁迅身上并存,并不矛盾,这不过是鲁迅众多面孔中常见的两个而已。问 题是,我们过去只看到鲁迅“横眉冷对”的面孔,就以为鲁迅无 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都是如此。其实鲁迅是很善于“变脸” 的。他虽然常常“横眉冷对

9、千夫指”, 但面对孩子时,他又能“俯 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在孩子们面前,是幽默风趣、温和慈爱、笑声不断的, 从来不会板着脸孔说话。他是非常了解孩子的,也善于和孩子沟 通。俞芳和鲁迅同住北京传塔胡同的时候, 每次和姐姐闹矛盾后, 都喜欢找鲁迅倾诉,说鲁迅是她的“知心”。鲁迅还是个讲故事 的高手,一边讲一边比划,有时还亲自表演一番,弄得大家哄堂 大笑。鲁迅在遗嘱中说“我一个都不宽恕”,这完全像一个倔强的 孩子在说气话:常言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 也善”,鲁迅他一点也“不善”。他继续爱他的爱,恨他的恨, 所以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老顽童”。鲁迅顽童的性格在语言、 思维以及感知世界的方式

10、上,也显露无遗。强调“鲁迅老顽童”的一面,对于小学鲁迅教学来讲,一是 要还原鲁迅,在孩子们面前真实再现鲁迅的“顽童”形象,消除 我们过去对鲁迅的片面认识,这也有助于一线教师走出对鲁迅 “脸谱化”认识的误区。同时,我们要清楚,鲁迅是复杂的、独 一无二的,他是一种“稀有动物”。从儿童的世界走向鲁迅的世界,这是一条充满温暖的发现之 旅记者:鲁迅作品多带有批判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强调小 学鲁迅教学“回归儿童”,是不是要回避这些深刻而沉重的东西?刘发建:面对鲁迅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思想,我们是无法回避 的,关键是如何处理。譬如在伯父一文中,鲁迅那一声“深 深的叹息”,过去都解读为“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劳动人

11、们的同 情”。其实,鲁迅这里批判的是国人相互间的冷漠,以及他素来 痛恶的看客心理。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路上匆匆行人” 的冷漠,但是我没有对孩子提出“看客”的概念,播下鲁迅批判 精神的种子就够了。同样,在讲到少年闰土中“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 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生活更像鲁迅,还是更像闰土。孩子们都 深刻地体会到了鲁迅和他们一样渴望自由。博大精深的鲁迅精神和鲁迅文化是完全能与儿童语文融为一 体的,因为在本性上,鲁迅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不仅有一 个颗童心,而且感受事物的方式和某些表达方式,也和儿童相似、相通,特别是回忆童年和故乡风物的作品,更是用儿童的眼睛和 心理去发现世界、描述世界。

12、他的文字不仅仅是童心的自然流露, 而且是一种自觉贴近童真的写作追求。强调小学鲁迅教学“回归儿童”,一是强调从儿童的视角阅 读鲁迅,二是要求我们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鲁迅作品。鲁迅作品 回归儿童,不是要回避深刻,也不要是浅化深沉,而是要回到一 种最朴素的本质。记者:你把小学鲁迅教学定位为“发现阅读,那么你希望 孩子们从鲁迅作品中发现什么?教师在这个“发现”过程中应该 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刘发建:就文本阅读而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完全不同。教师阅读一般是从某个已知概念出发,是一种“求证阅读”,而学 生阅读很大程度上是从“未知”出发,是一种“发现阅读”。一个新的文本,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

13、 阅读鲁迅,相对于老师,学生处于一个相对“无知”的状态。但 是他们对鲁迅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有强烈的探寻、发现“未知鲁 迅”的欲望。从儿童的世界走向鲁迅的世界,这是一条充满温暖 的发现之旅。我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发现鲁迅和自己是一样 的人一一一样贪玩、天真,有时胆小,有时爱哭爱笑;也希望孩 子们能够发现鲁迅那些高贵的品质,产生景仰和向往。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把孩子“放牧”在鲁迅的世界。教师要 尽可能地抛弃已知的概念,从心灵出发,不要从观念出发,对鲁 迅作品才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与发现。同时,要尊重、保护、诱 发孩子对鲁迅的好奇心,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以此为出发点, 和孩子们一起,由外而内、由浅入

14、深、由表及里,慢慢地亲近鲁 迅,最终在鲁迅的文字中,发现鲁迅,又发现自我;认识鲁迅, 又认识自我。语文的温暖感,就要让孩子有一种躺在母亲怀里的抚慰感。 鲁迅教学向儿童回归,对推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向儿童教育回归, 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记者:你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有“温暖感”。这种“温 暖感”具体指什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为孩子们营造“温暖感”?刘发建:语文的温暖感,就要让孩子有一种躺在母亲怀里的 抚慰感。譬如,识字学词,玩味汉字,我们会有一种寻根的感觉, 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来处;譬如,学习唐诗宋词,我们会有一种亲近先祖的感觉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们获得一种外在的抚慰和温暖 感,更重要的是让他

15、们在心灵和精神上获得一种慰藉,不能让孩 子们感到压抑。就鲁迅教学而言,我们并非一定要向学生灌输鲁 迅如何伟大,教育学生如何向鲁迅学习。这种“伟大的教学”, 稍不留心,就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让孩子形成一种奴性。读鲁迅的作品,你不会感觉到他在教育你如何“做人”,但 你一定能感觉到隐约的“立人”的意蕴。过去,我们习惯用“伟 大的鲁迅”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今我们却需要从“真实的鲁 迅”寻觅“立人”的精神。从“做人”到“立人”,虽然只有一 字之差,但带给我们的生命体验是完全两样的。语文教育,从本质上讲,也就是“立人工程”。立人,就是 给生命一种温暖感。不是改变我们的生命,而是唤醒我们生命中 那些固有的、

16、但一直处于沉睡的精神细胞,获得萌芬与生长。理 解孩子,比理解文本更重要。我常说一句话:理解孩子的人,才 能理解鲁迅。相信在孩子的生命里,文本中一切高贵的东西,每 个孩子都不缺乏。记者:小学鲁迅教学研究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做好这项工 作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刘发建:小学鲁迅教学的历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但小学鲁 迅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要真正做好这项研究,面临的问题还 是相当复杂的。譬如,鲁迅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一一到底 担负着怎样的课程任务?如何解决当前鲁迅教学的课堂问题,走 出“师生害怕鲁迅”的尴尬圈子?还有教材选编,该选哪些文本?这些文本该如何呈现?这些都需要课程专家、鲁迅研究专家、教材编辑和语文教师等多方人士共同参与研究。做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