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工业发展进程教学设计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国工业的发展进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时期。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工业经济( 1949 年 10 月至 1952 年)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就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时期恢复工业和国民经济面临着多种极大困难。在这期间,工业生产恢复发展速度很快,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工业结构和地区布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职工生活和劳动条件有很大改善。 19491952年,工业总产值由140 亿元增长到349 亿元, 同比增长 1.45 倍,平均每年增长34.8%。总的说来,这一时期,在恢复、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2.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
2、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工业经济(19531957年)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这个时期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时期。相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始面临的极其险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来说, “一五”时期在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方面的困难要少,但仍然很大。在这期间,工业基本建设和生产迅速增长,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结构和地区布局有重大变化。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职工生活明显改善。 3.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19571976年)在这期间,中国工业主要依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发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仅赢得了一定的增长速度,而且作为传统工业但属于经济
3、薄弱环节的石油工业,以及作为新兴工业的化学工业和电子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571976年,石油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1%上升到6.2%,化学工业产值比重由6.8%上升到11%。 “两弹一星”也是在这期间试验成功的。 4. 市场取向改革时期的工业经济1979 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一直呈高速发展势头。今天,中国不仅能制造飞机、船舶、汽车,还能制造人造地球卫星以及现代化的工业设备。一个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国的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工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起伏,调整后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中国钢铁工
4、业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布局比较合理,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行业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是世界上的钢铁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回顾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19581965年,在“以钢为纲”方针指导下,炼钢能力增长3.46 倍,炼铁能力增长2.95 倍。 “六五”期间还完成了鞍钢、首钢、武钢、酒钢等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一批改造、扩建工程。“七五”时期的19861989年新增炼钢能力 511.8 万吨, 1989 年,我国钢产量达到 6159万吨,首次突破6000 万大关,成为继美国、苏联、日本之后第 4 个产钢大国。 1999 年, 钢铁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年钢铁产量1.2
5、2 亿吨,钢材产量1.17 亿吨,全行业实现利税 250 亿元,增长14%。各项经济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成本大幅降低,总量控制开始起步。 XX 年,全年钢产量低速增长,价格回升,行业利润显著提高。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1)主要产品生产仍保持较高增幅;( 2)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3)推动企业深入学邯钢, 狠抓扭亏、 解困、 增盈成效显著; ( 4 )面对困境,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 ( 5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机关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新进展; ( 6)开展依法治价,引导企业实行价格自律, 建立和规范正常的竞争秩序
6、; ( 7) 新技术、 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 8)坚决制止重复建设,永久性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总量控制。现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线是结构调整。其调整的核心是提高和增强它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调整的方针是:第一,关闭和报废过时、落后的工厂和设备;第二,根据对地区市场的全面了解,确定各钢厂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免造成某些产品在地区市场上的供求失衡;第三,根据产品的发展定位,通过对现有钢厂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改造,使各钢厂技术工艺流程合理化和最佳化。中国钢铁工业为适应加入wTo 后国际钢铁工 业的激烈竞争,要加强工艺流程的合理化和最佳化。在 21世纪的中国,更加紧凑型、更为专门化
7、的、更加灵活型和经济型的钢厂必将成为赢家。中国的机械工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 多年来,中国机械工业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已能为能源、交通、冶金、石化等行业提供多种大型成套设备和关键产品。一个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现阶段,中国机械工业的生产经营前景比较乐观。首先,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比1999年增长12%,与此同时,以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中心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一大批与此相关的机电产品市场有所活跃。另外,国家经贸委明确要求,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所需机械设备以国内采购为主, “凡国内已能制造
8、的, 一律采用国产设备; 成套装置中, 国内可以部分制造的,可制造部分一律采用国产设备;确有必要进口、今后又有市场需求的设备,应采取联合对外,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 。预计为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冶金、石化、有色、造纸、纺织、电子工业服务的机械设备,为机械工业自身发展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机械等行业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扩大,以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粮食仓储、深加工设备为代表的新型适用农业机械市场潜力巨大。再次,国家对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实行投资抵免所得税和继续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将为机械工业提供新的市场机遇。机电产品出口创汇可望增加,特别是发电设备
9、等出口竞争力强的产品和产业,随着出口退税、资金扶持等政策的落实,将进一步加强出口优势,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最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近几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工业改造所需机械装备市场潜力巨大;从长远看,西部地区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也将为机械工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十五”计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战略目标、两个发展阶段、三个努力方向、 四个发展重点和五大战略。 其中四个发展重点: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新型适用农业机械;为国家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为整个制造业提供现代化装备的数控机床等关键基础产品;为提高
10、人民生活质量和效率的轿车为代表的汽车产品。中国的能源工业中国能源工业是在旧中国能源工业水平极低并多为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垄断的基础上,经过所有制的改造、调整、奋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和整个现代工业的发展一样,旧中国的能源工业始终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主要能源产品最高年产量:原煤6188 万吨, 原油 32 万吨, 发电量 60 亿千瓦时。 到 1949 年,上述工业品产量下降到:原煤3200 万吨(和印度相当) ,原油 12 万吨(印度25万吨,是中国的 2.08 倍) ,发电量是43亿千瓦时(印度49 亿千瓦时,是中国的 1.14 倍)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中国能源工业在地质
11、勘探、规划设计、 建设、 开采、 加工转换等方面, 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创纪录的飞跃。 1998 年煤产量达到 125 亿吨, 石油产量达到 1.45 亿吨。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已建成装机容量100 万千瓦以上的电网 12 个,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和东北电网装机容量均超过XX万千瓦以上,西北电网约 1000万千瓦。它们都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高电压、自动化的新阶段。中国的电力工业是水电、火电与核电并举,因地制宜。现在,全国有装机容量100 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厂66 座。江苏谏壁火电厂装机容量为 162.5 万千瓦, 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火电厂;二滩水电站
12、装机容量为 330 万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中国自行研制装机容量为 30 万千瓦的浙江秦山核电站,已于 1991 年并网发电;该电站包括两台 60 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的二期工程正在施工。装有两台 90 万千瓦压水堆型机组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分别于 1993 年和1994 年建成发电。 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开创于20 世纪 50 年代。现已能制造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生产的飞机类型包括军用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和民用客机、运输机、教练机、直升机等。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运七”客机,已被国内各航空公司作为中短程支线的骨干机种。 1979 年以来, 中国制造的航
13、空产品陆续进入国际市场,民用飞机也先后向 18 个国家和地区成批出口,并承揽了美国波音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德国航空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和法国宇航公司等外国公司的转包生产业务。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航天工业现已形成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体系,能研制各种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射各种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并已建立起主要由运载火箭测控系统和卫星测控网两大系统组成的航天测控体系。目前,中国的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高能低温燃料火箭技术、地球静止卫星发射技术和大推力运载火箭捆绑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形成了近地轨道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和太阳同步轨
14、道的气象卫星三大系列,具备了承担外国卫星发射与测控任务的条件和能力。 1997 年,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菲律宾马部海卫星、“亚太2R”卫星、两颗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送上太空。 1999 年 11 月,中国发射成功第 1 艘自行研制的试验飞船神舟号,成为继俄、美之后第3个掌握飞船技术的国家。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曾是旧中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改革开放20 多年来,纺织工业高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从 1978 年的 300 万吨发展到近1000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50 多年来, 中国纺织工业
15、早已由单一的行业结构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比较齐全的工业部门。国家在不同时期确立了不同的发展重点。 1978 年以后, 国家采取了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的方针,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纺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纺织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产品花色品种增多、质量不断改善,门类日益齐全,结构日趋合理。纺织工业已形成棉纺织印染、毛纺织、丝绢纺织、麻纺织、 针织、 纺织机械、 纺织器材和化学纤维等八个大行业。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纺织生产和贸易大国。纺织品曾多年居全国出口商品之首。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纺织工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1)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国有比重上升;( 2)在
16、区域结构上,高起点、外向型企业继续向沿海发达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则着重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 3)在投资结构上,国有企业投资趋于下降,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大幅增加; ( 4)在消费结构上,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 5)在市场结构上,纺织工业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 ( 6)在技术结构上,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装备明显增加,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中国纺织业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一方面,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强调了质量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纺织业重心出现由沿海向中西部扩散和转移的趋势。总之,中国纺织业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工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国
17、际竞争,产业定位对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关键作用。经过改革、调整和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将不断满足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中国的轻工业中国的轻工业包括造纸、日用机械、制盐、食品、日用硅酸盐、电光源、日用化学制品、皮革及毛皮、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家用电器、卷烟等44个行业,可生产20 多万个花色品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已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大国。 1999 年,轻工业有各类企业53186 个,工业总产值为 16448 亿元,工业增加值5289 亿元,利税总额1958 亿元,职工 1297 万人。 “九五”前四年轻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
18、增长10.1 和 7.9 。一些主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例如自行车、时钟、日用陶瓷、皮鞋、电风扇、电饭锅、电冰箱、洗衣机、塑料农地膜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盐、合成洗涤剂、啤酒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手表、机制纸及纸板、 糖、 房间空调器的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九五”时期,轻工业技术进步水平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在技术改造和生产中得到应用。科技队伍逐步壮大,企业中科技人员比重达到 5左右,一些重点企业已达到10%20%。目前已有34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一些轻工企业正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
19、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变革性进展。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等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新材料的人工合成与利用;空间技术的发展;遗传工程的成就;激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光纤通讯技术的应用等。其结果是促进了信息工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应用于生产,带来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新飞跃,相应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朱镕基总理在 XX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有选择地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关键集成电路、新型运载火箭等重大高技术工程,形成我国高新技
20、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加快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更好地结合起来。 ” 21 世纪的中关村中关村人现在爱讲两句话,一句叫“ 80 年代看深圳, 90 年代看浦东, 21世纪看中关村” ;一句叫“再过十年二十年,高科技产业将是东有美国硅谷,西有中国中关村” 。话语里透着中关村人的自信。那么,在科技工业园区引领一国或一地经济腾飞的今天,在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法国的波尔多、日本的筑波、韩国的大德、中国台湾的新竹等工业园区迅速崛起、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关村为什么看好未来?中关村靠什么打
21、天下?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关村手中的七张牌。 (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关村无疑是中国版图上一块特殊的区域,这 儿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 68 所高等院校,以中科院为代表的 200 多家研究所及 38 万科技人员,有322 名两院院士在这儿工作和生活,有以亚洲第一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群落, 完整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体系,雄厚的科学、教育、文化、人才资源使中关村成了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知识与人才的密集区之一,这是中关村发展的资源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在这一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始相互渗透,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开始相互衔接,教、产、学
22、、研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种资源已被逐步盘活,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中关村已找到了一条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科技、经济同步发展的道路,培养积蓄了不竭的动力,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 (二)创业者走向成熟,职业经理人出现科技企业家队伍无疑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过去的 20 年间,在中关村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产生企业家这一稀缺资源的环境。中关村 20 年的创业史,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创业者,这些人具有科学家的头脑和强烈的市场意识,是当今国内企业家队伍中的精华。他们普遍能在困境中坚忍,并且在困境中造就了善于抓住机遇,开拓市场的能力。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不仅给中关村一个成功的企业,也给中关村的
23、后来者一个成功的身影,赋予了中关村一种勇于创业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活动和经营业务的专业化,带所有者色彩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职责分离,职业经理层逐步出现。创业者的稳定与成熟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为中关村下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三)企业的技术创新渐成体系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广泛深厚的科技背景,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证;其面向市场、自主决策、承担风险的运行机制,决定了这些企业必然关注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商业价值。事实上,同国际高技术企业一样,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中关村的企业由创业初期为引进技术而扮演外国公司的“代理商”的角
24、色,进而通过消化吸收成为了“外国企业的竞争者”角色。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中关村的企业已开始注意从全球角度考虑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从二次开发为主转向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制并重。大型企业普遍建立研究与开发(R& D)部门,或者合并、 兼并科研机构, 实现 R D 活动内部化, 北大计算所、中科院计算所已分别成为北大方正、联想集团的研发机构。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的 R D 活动,既是企业发展的自然趋势,也是激烈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今,中关村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这不仅使企业保持了生机与活力, 更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四)资金筹集与融通渐成多元中关村企业的资金在走过了创业
25、初期以“自筹”为主到渐有知名度后,越来越多地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再到四通、 联想、 方正等企业先后在香港上市,开民营高科技企业境外融资的先河,大大拓宽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运作渠道。目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步伐加快了。 近两年, 在北京市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北京已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网络体系。该体系包括中美合资北京太平洋优联技术创业有限公司等 3 个风险投资公司,北京市财政、科委、试验区管委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运作的 3 个担保基金等,该网络的建立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无疑会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鼓励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同时,北京市政府注意以政策的规范、制度的创新和环境的改善,
26、开始逐步确立以市场建设为核心、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制。将来随着在中关村地区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一批拥有好技术、好产品的小企业,势必会迅速成长,形成强大的产业。 (五)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中关村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最初由创业者提出的,后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民营机制, 即 “四自原则” (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四自原则的实质在于赋予了企业独立运作的法人财产权。自 1993 年依照有关法规可注册股份制企业以来,中关村的股份制企业呈直线上升趋势, 新成立的企业 90 以上都选择了股份制形式, 这种产权 清晰的企业组织形式,极大地促进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目前,
27、一些原始出资人模糊或者原始出资不好界定的企业,也开始了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酝酿实行适合我国国情的购股权制度。四通已通过“经理人收购”的方式解决了困挠企业多年的产权不清的问题,联想集团的产权改制也将在年内完成,北大方正等一些公司也已开始了这方面的运作。相信解决了产权困挠的中关村,会激发出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们巨大的创新冲动。 (六)区域创新网络逐步形成从最初一批下海者在中关村办企业开始,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方面,计划体制外新生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原计划体制的一些机构,例如大学、科研机构及部分企业逐渐地融入市场。在这种体制创新中,自下而上的创新在中关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自下而上
28、的创新造就了丰富的横向联系,逐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区域创新网。在创新网络中,大学院所及企业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界面,企业对大学和科研院所提出技术要求,许多研究机构来自市场的横向经费已大于纵向经费,技术创造者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明显改善。双向互补的需求,使交流结点频频出现,创新资源的流量加大,创新机会大大增加。区域创新网络的逐步形成,对中关村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七)新机遇助中关村打破瓶颈中关村的发展一直面临两个瓶颈,一是硬件上发展的空间狭窄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二是软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XX 年 6 月 5 日, 国务院对北京市和科技部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请示作了重要批复,这是中关村发展里程上难得的契机。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的设计原理》课件
-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课件
-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教科版期末复习三 工具与技术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6课 观察云
- 《生物高考总复习》课件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课件3.3《我们来造“环形山”》
-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课件《给动物分类》
- 幼儿园种植区建设合同
- 夫妻合伙栽树苗协议书(2篇)
- 《KB运作要领与规则》课件
- 两班倒排班表excel模板
- 四、关于桩的负摩阻
- 2020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
- 数学说题大赛评分标准
- DB61∕T 5000-202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
- 疫苗学PPT课件
-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PPT课件
-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温州市房屋租赁合同-通用版
- 第7讲_校对符号使用
- 姬浩然书香家庭申请表(共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