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 大学物理_第1页
世界近代史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 大学物理_第2页
世界近代史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 大学物理_第3页
世界近代史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 大学物理_第4页
世界近代史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 大学物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近代史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主讲:张小兵 2006年3月16日1世界近代史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 曙光下的东西方2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 曙光下的东西方第一节.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3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动因 首先是经济动因 。其次,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第三,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4 二、地理大发现

2、和商业革命的条件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二,航海技术和武器 的进步 第三,商业上的进步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5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 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 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对货币 的需求量剧增,引起封建贵族、大商 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而当时欧洲金银资源缺乏。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鼓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加之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意大利人、新兴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促使西欧各国统治者和商人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以便取得与东方的直接贸易联系及侵略新领土。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

3、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开始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开辟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预告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6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欧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 哥伦布航抵新大陆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7达伽马(约1460-1524) 葡萄牙航海家,出生于贵族之家。

4、1497年7月奉葡王罗努埃尔之命,率船4艘、船员约140人,从里斯本出发,探索通往印度的航道。途经马德拉群岛和佛得角群岛,11月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航行,翌年4月至马林迪。船队由一阿拉伯水手马吉德导航穿越印度洋,于5月20日抵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库特港,开辟了欧洲人向往已久的通往亚洲的新航路。1499年9月,船队满载香料、宝石、丝绸回里斯本。达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亚欧之间航运和商业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是欧洲殖民者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8哥伦布(约14511506)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热那亚。约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曾航行英国。相信地圆学说,认为自大西洋沿岸一直西行可抵达东方。他制定的

5、远航计划被葡王若奥二世拒绝后,转而求助于西班牙国王。得到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萨贝拉的资助。他先后四次远航美洲:1492年8月3日,率船3艘、船员87人(一说90人)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10月抵达巴哈马群岛,继续南航至古巴和海地,次年初返回西班牙。1493年9月,哥伦布率船队从巴罗斯港出发第二次西航,于1496年3月返回西班牙。1498年3月第三次西航,曾抵特里尼达岛及南美大陆北岸的俄利诺科河口附近。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已到达东方的印度,故称当地居民为印度安人。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为西班牙的殖民掠夺和侵占土地奠定了基础。晚年贫病交加,于1506年5月去世。9 1480年,他出生于葡

6、萄牙。在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之前,他曾花了几年工夫学习航海。1519年9月,配备着约250名船员的5艘船启航了。 61.178.178.21/snwh/05-06shang/rwxk/wgrw/0030/content0001/wgrw003001b.jpg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船长率领下的“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一次环球航行终于宣告结束,但失去了它的率领者。麦哲伦10三、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 1、 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 2、 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 11(约14751541) 西班牙殖民者。文盲,当过牧猪人。曾服役于意大

7、利步兵团。15O2年迁往美洲,15O9年起在美洲从事掠夺和探险。曾伴同巴尔波阿“发现”太平洋。1524年开始入侵秘鲁。1528年返回西班牙,1531年率一百八十人和三艘船又侵入今秘鲁境内。1533年设计捕杀印加王,灭印加帝国,并在当地大肆掠夺和屠杀。在今秘鲁和厄瓜多尔先后确立西班牙殖民统治。后在利马死于内讧。皮萨罗12四、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价格革命”。 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各种后果,集中到一点,便是资本

8、的迅速积累,新兴的资产阶级首先在西方登上历史舞台。西欧的银行家、商人和工场主的地位蒸蒸日上,他们注定要通过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治经济的统治,由此加速西方社会经济的根本变革,并且影响整个世界。 13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发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同时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

9、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14课间 休息复习思考意大利城市共和国衰落,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征服与后来资本主义各国的殖民征服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地理大发现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15参考论著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新论王加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考罗荣渠,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发现美洲和两个世界会合动因与影响刘鸿武历史教学1992年第10期。地理大发现的文化历史背景王加丰,浙江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16本节导论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

10、动。它的产生是与当时西欧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14、15世纪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着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于是在社会上掀起了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肇始于意大利,以后又扩展及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500年前后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文艺复兴中产生了灿若群星的

11、天才巨人,也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和新哲学,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17第二节 文艺复兴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三、文艺复兴时的科学 18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深刻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及实质,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掌握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及对近代自然科学和新哲学产生、发展的意义,揭示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影响。19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人文主义的特点是什么?(2)文艺复兴运动是怎么发生、发展和传播?(3)文艺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4)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两者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0教

12、学重点和难点 (一)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1)以“人”为中心,重视现世物质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来世虚无飘渺的天堂。(2)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倡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反对消极的、无所事事的人生态度。(3)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性的桎梏。提倡事业成功、发财致富的“公民道德”。倡导发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解放。(4)提倡教育和科学,反对愚昧,重视科学实验。(5)在文学艺术上,重视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二)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之间有其内在联系:地理大发现是人文生义的“外在表现”。西欧资产阶级正是在人文主义精神指引下,开始并完成了地理大发现的壮举,使自己的意志得以实现。文艺复兴是

13、人类向末知的精神世界进军,而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21(三)文艺复兴运动的进程。分三个时期:(1)早期(14至15世纪初),发源于意大利。(2)扩散期(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扩散至中、西欧的德、英、法、西、尼德兰等国家和地区。(3)鼎盛期(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 (四)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其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已被压抑千年之久的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在精神上开辟了道路。具体言之:(1)使人们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产生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14、2)摧垮了僵死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以后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3)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艺术精品和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4)为以后的思想进步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1)人文主义者末能与教会彻底决裂,对教会持妥协和解态度。(2)仍保留了许多封建迷信的东西。22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时代背景与发生原因。 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打破封建制度的神权主义和经院哲学思维,即要求打破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维护封

15、建制度的意识形态,代之以新的人文主义的维护资本主义发展利益的意识形态。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作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文艺复兴,是在14至17世纪西欧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扩张,资产阶级逐渐从中世纪的城市居民分化出来,“新兴资产阶级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与教会的精神信条、经院哲学、僧侣主义、禁欲主义格格不入的。他们提出人文主义的口号,掀起一场反封建、反宗教愚昧的文化革命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便是文艺复兴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吴于廑:文艺复兴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历史作用,载历史教学1956年第4期。)

16、23第二种观点认为,尽管文化现像和其他历史现像的产生,归根结蒂的原因是经济,但是,经济和文化并不是必然地同步发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历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单一的因素不能起决定作用。探讨文艺复兴的原因,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萌芽的资本主义这一单一的重要因素,而是要同时注意其他重要因素,特别是各个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适宜的政治环境因素,自14世纪初罗马教廷西迁亚维农长达70年,以及随后的教会大分裂,是反教会神学文化在意大利得以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有利的文化传统因素,即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特别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人文主义者的影响,与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有机地交织起来。威尼斯、热那亚等地在中世纪几乎

17、垄断了地中海贸易,意大利商人遍及世界各地,他们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回意大利,使新文化得以广泛吸收异国异地的文化精华。意大利民族的形成深受拉丁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上述诸因素对新文化的产生及其内容与精神实质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袁庆和:再论文艺复兴的阶级性质,载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24第三种观点认为,对规模宏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原因的考察,仅注重生产力和产生关系的变化并不妥当。 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应从下列几方面理解: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保障,商品交换和贸易范围扩大,对促进各国各地区文化往来与开阔人们思想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8、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提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要求和主张,并与传统思想,主要是封建思想发生冲突。 (三)意大利复杂的政治形势,一些城市国家的统治者争相结交和庇护“聪明才智之士”的学者和艺术家,从而为人文主义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发挥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形成了有利环境与场所,特别是在城市共和国,由于政治比较民主,更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廷与教会权力的衰落,个别教皇对文学艺术的利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五)文化教育机构的产生与较普遍设立,特别是大学的创立,为人们进行理论研究和思想学术辩论提供了有利场所,也为人文主义文化的传播起到极大的推

19、动作用。 (六)经院哲学家内部,特别是唯名论哲学针对基督教传统观念提出的一系列质疑问难以及重视理性的思想,动摇了信仰至上的封建神学的根基;14世纪以来意大利文学艺术成就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作了准备;古希腊、罗马和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的产生也有重大影响。(倪世光:对文艺复兴因缘的再认识,载河北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 25文艺复兴于14世纪中叶肇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1、资本主义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它的经济繁荣,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财力,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 2、城市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出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雇佣工人反封建贵族的一系列斗争

20、。斗争结果使资产阶级的上层把握了城市政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它们支持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对文艺复兴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支持。 3、文艺复兴肇始于意大利,同“异端”运动的斗争有直接关系。这些异端运动给神权统治以沉重打击,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诞生。 4、意大利和拜占庭各地保存大量的古典文化遗产,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5、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西欧各国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6名著选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艺术史家雅各布克里斯朵夫布克哈特(18181897)。布克哈特青年时期受教于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并热衷于古典文化研究,阅读了波恩大学美

21、术史教授费兰茨的许多著作,对文化史研究造诣颇深。主要著作有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意大利艺术宝库指南、意大利文艺复时期的文化、文艺复兴史、意大利艺术史论文集和希腊文明史等。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为其代表作,于1860年出版,该书奠定了资产阶级关于文艺复兴的理论基础,促使西方文化史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该书阐发了自13世纪后期到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文化发展,并将其划分为六个相关的方面,形成了该书的六篇。27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文学家: 但丁与神曲 彼特拉克 薄伽丘与十日谈艺术家: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28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

22、扩大到英、法、德、西 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 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了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从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实际上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

23、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天才辈出、灿若群星的光辉时代。29 但 丁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从小喜欢读诗,曾经拜著名学者为师,学过拉丁文和古代文学,他特别崇拜古罗马的一位重要诗人维吉尔,把维吉尔当作自己的精神导师。维吉尔写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歌颂了罗马祖先建国创业的丰功伟绩,被认为是文人创作的史诗中的最好作品。30神曲的天堂31乔万尼薄伽丘(131

24、31375)和彼特拉克一样同属于意大利最初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商人,母亲是法国人。童年时期,薄伽丘就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是个爱惹事生非的“孩子王”。成年后他拒绝父亲要他涉足商界的殷切希望,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文学创作情有独钟。薄伽丘的学习过程也与别人不同,他不愿意完全按照刻板的师徒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掌握知识,而是按兴趣和需要大量阅读、钻研古代典籍,自学成才。他是意大利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对拉丁文和当时流行的俗语也掌握得炉火纯青。在商贾云集、世风开放的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地,青年薄伽丘也曾一度放荡不羁,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生活,直到父亲的商行破产,不久老父又撒手人寰,薄伽丘才如

25、梦初醒,浪子回头,节衣缩食地赡养家人。后来的薄伽丘回忆早年的荒唐经历,常有不堪回首之感,但当我们看到十日谈中那一幅幅五光十色的风俗画,读到一则则散发着浓郁市民生活气息的故事时,却不能不感慨生活对作家的厚赐。才华过人的薄伽丘用俗语和拉丁语写了不少作品,又对古典文化颇有研究,这使他声望日增。1373年,他受聘在圣斯德望修院主持面向公众的但丁讲座,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32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 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父亲是佛罗伦萨著名的公证人。彼特拉克知识广博,思想上最早突破中世纪神学观念的束缚和具有人文主义的观点,曾写诗支持反封建

26、暴政的武装起义。他用拉丁文和意大利文写了许多诗歌、散文、书信。最优秀的是叙事诗阿非利加(13381342) 和抒情诗集歌集(1330 1374)。阿非利加描写古罗马统帅斯齐皮奥战胜汉尼拔的英雄事迹,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使他获得桂冠诗人荣誉。歌集收集他逝世前40多年间所写的300多首14行诗,抒发其对少女劳拉的爱情。诗歌冲破中世纪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的樊篱,大胆歌颂爱情和幸福,表现了以人和现世为中心的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风格上他承袭了“温柔的新体”诗派传统,但又扬弃其神秘、象征成分,使爱情诗更接近于生活真实,并使14行诗达到了完美的境界。33 彼特拉克34十日谈插图35达芬奇 既是画家,又是数学家、

27、力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绘画的代表作是壁画最后的晚餐 。它取材于新约马太福音犹大出卖耶稣的传说,在构图和空间透视处理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另一名作是肖像画蒙娜丽莎 一个微有笑意的妇女端庄娴静,显示出一 种自在、怡悦的心情。在运用明暗作为造型手段上取得了很大成功。36最后的晚餐37达芬奇素描之一38达芬奇素描之一39达芬奇素描之一40蒙娜丽莎41拉斐尔是与米开朗基罗并世的著名画家和建筑家。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的艺术风格。他以绘圣母像著称,称为“画圣”。他创作的圣母像中,以世俗的描写方法处理宗教题材,塑造的圣母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完全是欢乐的人间少妇形象,从而歌颂了普通女性的美,

28、表现了世俗的理想。其中最著名的有花园中的圣母 。从1508年起,拉斐尔应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邀请,历时十年在梵蒂冈宫从事总名为教廷成立及其巩固的以教会史为题材的宏伟壁画创作。这批壁画分布在四个大厅,气势宏伟。其中雅典学院 塑造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古代著名哲学家聚集一堂进行讨论的场面。 提香是另一与米开朗基罗并世的画家,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这一画派崇尚色彩,而把线条放在次要的地位。42雅典学派43拉斐尔圣母像44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的成就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的高峰。他的大理石雕像大卫 ,塑造了一个舒展自如,昂然挺立,肌肉健实,巨人般的裸体青年形象,表现了古代英雄

29、大卫即将投入战斗时的神情。另一雕像摩西 把一个古代犹太英雄塑造成半神半人的形象,表现出嫉恶如仇、无比英勇和刚强坚定的神态。其绘画杰作有罗马西斯丁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 和墙壁上的祭坛画末日的审判 。45米开朗基罗作品选46米开朗基罗作品选47米开朗基罗作品选48米开朗基罗作品选49文艺复兴艺术三杰的风格一、达芬奇的绘画犹如深邃的海洋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则是险峻的高山三、拉斐尔的作品则是明朗宽阔的原野50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走向衰落而艺术呈现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意大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即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然而意大利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直到16世纪前期,意大利仍四分五裂

30、,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各公国或城市共和国混战不休,加剧了经济分散性。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商业中心的转移,使得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获得较快发展,君主专制政权的实力得以增强,而意大利的经济却出现衰落。 2、法国和西班牙依仗其强大的专制政权,对软弱分裂的意大利实行宰割,于15世纪末,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了长达65年的战争。最终西班牙控制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此后,意大利的经济和政治更趋没落。 虽然意大利政治四分五裂,经济衰退停滞,阶级矛盾尖锐复杂,但由于城市经济的长期繁荣所形成的一定物质基础以及早期文艺复兴所取得的成就,因而意大利仍是后期文艺复兴的中心,艺术创作空前繁荣,造型艺术

31、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提香为代表的杰出的艺术大师,在全面总结15世纪以来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提到更高的阶段。51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作家: 莎士比亚拉伯雷 塞万提斯 政治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 康帕芮拉莫尔! 52莎士比亚(15641616)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诗人。出生于斯特拉福镇一富裕市民家庭。在20多年时间里写作了37个剧本、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剧作展示了16世纪至17世纪初广阔的社会景观,表现了社会各阶层的世态。历史剧再现了历代王朝封建宫廷的冲突和诸侯间为争夺最高权力互相混战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反

32、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希望实现开明君主统治。悲喜剧更多地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表达了莎士比亚宣扬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歌颂爱情和友谊,以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理束缚的要求。同时抨击早期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尔虞我诈。但他从人性论出发,把现实社会中表现的尖锐矛盾只归结为善恶两种势力的斗争。悲剧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赞美,对封建罪恶和早期资产阶级罪恶的揭露。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表达爱情中流露出肯定生活,要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情感。莎士比亚的作品语言生动,感染力强,在欧洲文坛上独树一帜。53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

33、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亚哈姆雷特54拉伯雷(14941553)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小说家、人文主义者,出生于律师家庭。于1532-1533年创作不朽之作巨人传。小说以法国民间故事中的高朗古杰、高康大和庆大固埃祖孙三代巨人国王为主角,通过描写他们游历的故事,用浪漫主义和极其夸张的手法来塑造这三位巨人,表现人文主义的理想。小说在荒唐滑稽的外表下掩盖着极端辛辣的嘲讽。作者讽刺了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攻击了吃人的法律、无用的教育和虚伪的道德。他主张个性解放,通过教育解放人的力量,依靠知

34、识改造社会现实。巨人传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育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原则。55三、文艺复兴时的科学天文学 其他自然科学 科学思想家 政治学说56布鲁诺(15481600)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唯物论和无神论者,反对宗教蒙昧主义的伟大思想家。生于诺拉城。他早年攻读神学,获神学博士学位,后接受唯物主义思想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怀疑基督教教义,因而被革除教籍。1593年被宗教裁判所逮捕,1600年在罗马被处以火刑。布鲁诺继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之后,进一步认识到,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太阳系以外宇宙间还存在无数个星系,因此宇宙是无限的,是没有中心的,把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推进了一步。

35、主要著作有论原因、本原和统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等。57 笛卡尔 (15961650) 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出身贵族。曾长期从军。16291649年隐居荷兰潜心著述。著有关于生理学、心理学、光学、流星学、代数学和解析几何学的论文和专著,发明笛卡儿坐标和笛卡儿曲线,被认为是解析几何的奠基人。主张彻底抛弃经院哲学,推定精神主体的存在,也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在第一次外力推动之后,物质就不断运动,正是运动造成了物质的多样性。他的哲学是充满矛盾的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其方法强调理性和逻辑推理而轻视经验。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58托马斯莫尔(14781535)

3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生于伦敦富裕市民家庭。早年以律师为职业。1499年在伦敦会见著名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受其思想影响甚深。代表作乌托邦以对话形式表现早期无产者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残酷剥削的强烈抗议,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又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认为私有财产是产生这些弊端的根源,而法律保护富人的利益,与正义不相干。莫尔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在那里,废除私有制,没有剥削,没有贫富对立,人人参加劳动,产品归全社会所有,公民可各取所需。社会实行民主政治,所有公职人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他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却找不到实现这种理想的阶级力量和现实的途径。乌托邦

37、中反映的政治思想对以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着深远的影响。59康帕内拉(1568163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生于卡拉布里亚里地区。1582年成为多明我会修道士,进入修道院研习哲学和神学。1598年组织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秘密人民起义而被捕,狱中撰成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之一的太阳城,构想了空想社会主义制度。他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邪恶的根源,必须废除。因此太阳城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一切产品和财产均为公有,由公职人员分配。太阳城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度,提出劳动光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对全体人员进行严格军事训练以保卫国家。年满20岁的公民有

38、权出席公民大会,并可选举一般官员。太阳城里领导人是最高宗教祭祀,称“太阳”,为德才最高之人,为终生任职。他的政治思想,因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只能是空想。1626年结束狱中生活去罗马。后流亡法国,死于巴黎。60马基雅维里(14691527)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曾长期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外交、军事等要职。因涉嫌反对美第奇家族而被逮捕,不久获释,归隐乡下开始著书。1513年,代表作君主论问世。全书26篇,主要论为君之道。通过历史和当时许多事例,并结合自己的政治生涯,具体说明君主应具备的条件和才能,以及治理和巩固国家的策略。书中阐述了面对意大利分裂的形

39、势,要使国家统一,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无限君权、并掌握强大军队的君主政权。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他否认在政治上讲求道德。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这种面向现实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他的提倡政治权术及强权政治,为取得政权后的资产阶级所利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成为法西斯推行独裁统治的理论根据。61 文艺复兴的影响 第一,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第二,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这就为17、18及19

40、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62课间休息复习思考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兴起的? 文艺复兴前期与后期的不同特点。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与全盛时期的文艺 复兴有什么不同? 63参考论著“文艺复兴”研究的新趋势王廷之,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孙锦泉,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试析意大利最早发生文艺复兴的原因解光云,史学月刊1998年第2期。64第三节.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 (三)德

41、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四)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五)英国的宗教改革(六)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65(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异端”分子的挑战 罗马教廷的控制和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 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66(二)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前经济政治状况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九十五条论纲沃姆斯敕令 67马丁路德(14831546) 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基督教路德宗的创始人。生于矿业主家庭。早年就学于马格德堡和爱森纳赫大学,1512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并任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1517年10月31日公布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

42、十五条论纲。1520年又连续发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教徒的自由等论文。其主要信条是:人要想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轻视教皇颁布的敕令、通告和宗教会议通过的决议,并主张每个教徒都可以读圣经。据此建立的所谓廉俭教会,符合市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也得到某些力图夺取教会财产以自肥的世俗君主(大诸侯)的支持。1521年5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议会,宣布马丁路德为异端。后被萨克森选侯腓特烈保护起来,将圣经译成德文,此举为德国语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德国农民战

43、争爆发后,公开倒向诸侯。6869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于1517年1O月3O日起草的论证赎罪券功效的提纲。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免罪权在上帝,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它的意义在于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70沃姆斯敕令 1521年4月,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城帝国议会上颁布的一项敕令,旨在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路德及其教义。路德本人也应召与会。皇帝的代表在会上宣读教皇颁布的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并要求帝国议会宣布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其拥护者的领地予以没收,禁止传播路德的说教。路德得到群众及一些大世俗诸侯的支持,拒不悔罪。

44、后避入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瓦特堡。71(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闵采尔 德国农民战争的三个中心 “海尔布琅纲领” 路德教派的确立 斯拜尔会议 奥格斯堡和约 72闵采尔(14901525)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激进改革活动家,德国农民战争的组织者和杰出领导人,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出身于小手工业者家庭。1506年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神学,获博士学位。1517年开始追随路德,但后来他的思想变得更为激进,不满于路德的保守态度而与之分道扬镳。1521年11月他写了布拉格通告,表达了他对教会及世俗封建主的憎恨。他主张尘世上应取消压迫和剥削,实现人人平等。之后,他开始对

45、教会的“圣礼”改革,进行反对罗马教廷的宣传。他不仅抨击教士和僧侣,也反对诸侯、领主和城市贵族。在他的鼓动下,德国于15241525年间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他的宗教理论直接抨击了基督教的主要论点。恩格斯认为他的宗教观点是“革命宗教观点”。他的政治纲领是通过暴力推翻封建主的统治,建立“千年天国”。他所说的天国是“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社会成员的国家政权的社会”。他是个伟大的革命家,直接领导了萨克森和图林根的农民起义。1525年5月,起义军失败,闵采尔被俘壮烈就义。他的革命实践对16世纪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有重大意义。73斯拜尔会议 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为缓和路德教派与天主教派的矛

46、盾而召开的会议。会上天主教诸侯占优势,会议重申1521年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教派诸侯拒绝接受这个决定,并提出抗议,此后新教徒被称为“抗议者”。矛盾的激化终于导致了1546年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74奥格斯堡和约 德意志新教诸侯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缔结的和约。德国农民战争后,德皇及拥护德皇的天主教阵营同在宗教改革中获得教会土地的所谓新教诸侯之间,矛盾尖锐,几度兵戎相见。1555年,双方经谈判,在奥格斯堡签订条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新教诸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不再退还;确立路德派新教的合法地位。此

47、约的签订,暂时中止了新、旧教诸侯之间的战争,但进一步扩大了诸侯的权势。75(四)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瑞士宗教改革运动中,先后出现了两位领袖: 慈温利和加尔文 加尔文(15091564)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教创始人。1534年,因法国政府迫害新教徒,逃往瑞士巴塞尔。1536年在该城出版基督教原理,系统阐述新教神学理论,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是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1541年后长期定居日内瓦,创立加尔文教。和路德一样,他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免罪”,人们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的笃信。但他比路德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的神学学说。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

48、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它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在加尔文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又派传教士到欧洲各地传教。他提出的宗教改革主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他反对再洗礼教,并亲自参与对该教派的迫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极力反对。其著作还有教义问答、论教会改革之必要等。76尔利希慈温利(14841531) 瑞士著名政治家和宗教改革活动家。出生于一富裕农民家庭。就学于伯尔尼、维也纳和巴塞尔。1506年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并成为知名的人文主义者。1506至1516年任格拉鲁斯神甫,此间,其宗教和政治主张逐渐形成。1518至1531年在苏黎世从事宗教和政治改革活动。1522年

49、同罗马教廷公开决裂,1523年提出六十七条论纲,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反对教皇权威,反对斋戒和教士独身,更反对教皇在瑞士兜售赎罪券等。在慈温利影响下,苏黎世及瑞士其他地区进行了宗教改革。苏黎世及另外几个州都变成了新教州,另外一些州则坚持天主教信仰,反对宗教改革。双方不断发生冲突,终于导致1531年战争的爆发。慈温利阵亡,瑞士从此分裂为新教州与旧教州。77基督教原理 瑞士宗教改革家加尔文于1536年出版的一部宗教理论研究著作。此书吸收了慈温利和路德的观点,并参以己见,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是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府。教会设立四种职务

50、: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负责监督每一个人的生活。牧师为神职人员,负责解释圣经,施行圣礼。教师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宣教事业和讲授圣经。执事主管慈善机构,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负责监督圣徒的宗教生活和审理宗教案件。政权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教会机构与政府机构虽有分工,前者负责宗教信仰与思想道德等精神生活,后者负责世俗事务,但实际上二者已结合成一体,不仅人员交叉,而且职责也难截然划分。日内瓦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神权共和国。78(五)英国的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 (14911547) 英国都铎王朝国王(15091547)。英王

51、亨利七世之子。在位期间,为加强专制王权,并扩大国库财源,以教皇不准其与王后西班牙公主喀德琳离婚为理由,于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同教皇决裂,自上而下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托马斯莫尔因不同意其宗教政策而被处死。1536年和1539年下令封闭修道院,没收其财产,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赏赐宠臣或廉价售予租地农场主和商人。这些还俗土地大都改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加速了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15361537年,林肯、约克两郡农民以及天主教教士和贵族曾举行起义。79血腥的玛丽 英国女王玛丽。1553年即位后,恢复天主教,因残酷迫害新教徒,而获此称谓。1554年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结婚,并卷入其对法

52、国的战争,使英国丧失法国北部的加来港。玛丽的宗教和外交政策遭到国内的强烈反对。80 三十九项信条 英国国教会的教义。又称“三十九信条”,1563年用拉丁文和英文公布,其中抽去了有关圣餐的第二十九条;1571年才将此条公布。信条略微接近加尔文教,如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否定赎罪券和圣像崇拜等,但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和天主教的许多仪式。81托马斯克伦威尔(约14851540) 英王亨利八世的谋臣。1530年入仕宫庭,成为枢密会议的核心成员之一。15 32年任王室财政官,1533任国库大臣和国王秘书,成为实际上的枢密会议首席大臣,握有行政、司法、财政、外交以及宗教等大权。1540年被封为“埃塞克斯伯

53、爵”。当权期间,最重要的政绩是促使亨利八世实行了英国的宗教改革。15291536年参与制定一系列有关进行宗教改革的法令,并为亨利八世提供一个改革教会的完整计划,英国天主教会从此完全脱离罗马教廷。1536年至1540年进行解散修道院、没收教产的工作,使英国国教得以确立。对政府机构也进行若干调整改革。他实行的改革,引起保守贵族的反对。1540年被捕,不久处死刑。82(六)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特兰托宗教会议 天主教在特兰托举行的第十九次宗教会议。历时十八年(15451565),时断时续,其间还在波伦亚举行过一次会议。目的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维护天主教的地位。耶稣会士在会上起了重要作用。会议通过

54、的重要决议有:宣布所有新教徒为异端;天主教会的教条和仪式全部正确,必须严格遵守;教皇是教会的最高权威,位在宗教会议之上;初次开列“禁书目录”,禁止教徒阅读;创办神学院,加强对神甫的培训等。83耶 稣 会 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创建于巴黎,1540年获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批准。该会旨在重振罗马教会,维护教皇的权威。会长由选举产生,长驻罗马,任职终身,对各地耶稣会有绝对统治权,故有“黑衣教皇”之称。会内有严格的军事性质的纪律,一般会士必须绝对服从会长和教皇,立绝财、绝色、绝意三誓愿,不穿僧服,不住修道院,通过开办学校、医院、担任官职等社会活动,跨教派活动和政治活动来对抗宗教

55、改革运动,甚至不惜采用暗杀、放毒等手段对付某些政界人士。16世纪以后耶稣会的活动扩展到亚、非、美洲。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来中国活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抹下浓重的一笔。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葡萄牙、法国、西班牙等国曾先后取缔耶稣会。1773年,教皇克立门十四世宣布解散该会。1814年教皇庇护七世又通令恢复,其后发展为天主教最大的修会。84 伊格纳修罗耀拉(又译伊纳爵罗耀拉) (14911556) 西班牙贵族,天主教耶稣会创始人。他早年从军,后在一次战役中受伤退伍。1528年赴巴黎研究神学。1534年,罗耀拉与在巴黎结识的6名青年一同发神贫、贞洁与朝圣三愿,如不能实现

56、三愿即接受教皇的派遣,建立耶稣会,目的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重振天主教会,维护教皇权威。1540年获教皇保罗三世批准。次年,罗耀拉被选为耶稣会会长。1622年被罗马教皇尊为“圣徒”。曾编写神操一书。85课间休息1、 如何评价耶稣会? 2、如何评价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3、加尔文教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4、路德新教的局限性有哪些? 5、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6、1517世纪“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 复习思考86参考论著马丁路德的转变孔祥民,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社会功能张笑梅,史学月刊1994年第6期。欧洲宗改改革的分期及若干问

57、题戈振,史学月刊1991年第6期。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赵林,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5期。87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 (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五)尼德兰革命 88(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16世纪经济的发展 专制制度的形成 掠夺意大利的战争 胡格诺战争 89 路易十一 (14231483) 法国瓦罗亚王朝国王(14611483)。查理七世之子。曾举兵叛乱,反对父王。即位后,依靠市民和中小贵族,同大封建主作斗争,加强中央集权。1464年成立公益同盟,与王权抗衡。他利用谈判、收买等手段,分化瓦解对方。14

58、77年支持瑞士、洛林联军打败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先后兼并鲁西荣安茹等,基本实现了法国的政治统一。他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内外贸易,吸收资产阶级充任政府官职。在位期间只召开过一次三级会议,平时主要依靠御前会议提供咨询,法国逐渐从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过渡。90南特敕令 1598年4月13日,法王亨利四世为彻底平息宗教纷争,安定国内秩序,在南特城颁布的一项敕令。实为胡格诺战争结束后天主教集团和胡格诺派缔结的妥协性和约。敕令规定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承认胡格诺派教徒享有信仰自由。允许他们除巴黎以外在国家的许多地方举行礼拜仪式;胡格诺教徒同天主教徒享有同等的担任官职的权利,胡格诺教徒有权召集自己宗教会议和

59、政治集会。敕令附有一项秘密条款,即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约二百个设防城堡,时限8年。南特敕令是西欧第一个对异教宽容的条例。但南特敕令遭到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1685年被法王路易十四完全废除。91意大利战争 14941559年法国 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争夺意大 利的战争,同时伴有其他西欧国家对意大利的政治干涉和意大利内部各小国之间的纷争。法国专制政府为替本国封建贵族掠夺土地和财富,并为商人巩固在地中海的贸易地位,于是发动意大利战争。意大利的四分五裂使其有机可乘。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早已把富庶的意大利看作是自己的领地,法国的入侵,必引起两国的干涉。因此意大利便成了战争的主要战场。1494年法

60、王查理八世率军侵入意大利,但在1525年被西班牙打败。1526年签订和约,法国放弃对意大利的领土要求,但法国不久毁约,双方再战,直到1559年法国与西班牙签订卡托坎布累齐和约,法国放弃在意大利所占领的大部领土,西班牙则占领了意大利领土的大部。至此,意大利战争方告结束。战争使意大利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在法国,专制王权被削弱,大贵族乘机作乱,结果又导致了三十余年的胡格诺战争。92(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1.手工工场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2.圈地运动 3.社会结构的变化 4.专制统治宗教改革 5.重商主义和反对西班牙的斗争 6.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 93圈地运动 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