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_第1页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_第2页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_第3页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_第4页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 出问题财政学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姓名:学(注:所有图表均在ppt上)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二、教育经费规模、来源、结构及与世界对比(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勺比重(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五、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教育 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 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衡量一国的

2、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 财政教育支出规模 与财政教育支出结 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 尽合理。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一)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分初、 中、高几个层次的。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 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等,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

3、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从 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 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由此来说义务教育 以外的高层教育,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而是混合物品。(二)但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原 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首先,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 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其次,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 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再则,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这 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2、避免因收入

4、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 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 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 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 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 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为教育融资,这样,那些资金不足的 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 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对学生本人提供

5、 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勺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 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一)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勺比重图表见ppt第十四张(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 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 1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 长速度。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从表l中,自1991年以来,我国

6、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基本全 都保持在15%以上,最高的1996年曾一度达到21. 06%。从另一个侧面反映 了我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图表见ppt第十六、十七张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 GDPt匕重在15% 以下时,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t匕重为2%左右;当财政收入占GDPt匕重为20% 右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t匕重大体为3%当财政收入占GDPt匕重为30%-40% 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I匕重为4%- 5%

7、当财政收入占GDPt匕重提高到40%50%寸,财政教育支出占GDPt匕重也相应增长到5%-6%.表1中有关数据可以看 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 和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图表见ppt第23、24张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巴西、印度初等 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 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8、中等教育与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发 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 GNPAj 600-2000美元时(目前,我国正处于 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 40.5 : 29: 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 教育比例为32.41 : 37.15 : 20.32 ,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 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 水平。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资料:我国的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从我国的教育事业现

9、状来看,主要包括两大层次: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对于初等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有“两免一补”,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全日制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全额拨款(学生不需负 担学杂费)转变为政府和学生分担的体制,而且以后由学生负担的比重还会上 升。补充资料:(三)教育支出体制改革分析从我国的教育事业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大层次: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对 高等教育,尤其是全日制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全额拨款(学生不需负担学杂费) 转变为政府和学生分担的体制,而且以后由学生负担的比重还会上升。这一改革举措的推出,引发了一场这种模式是否合理的争论。 要理解这一问 题的实质,就必须对教育支出的性质进行分

10、析。教育是一种具有私人性质的产品,接受教育的人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收益,因而也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从这点来看,教育是可以由微观主体来提供的, 需 要接受教育的人们可以花钱购买这种服务。 但是,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 质,这就要求政府介入参与教育服务的提供。 综合地讲,政府介入教育领域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出于收入分配的考虑。收入分配不均等密切关联到教育投资的不均等, 而不均等的教育则会延续不均等收入的现象, 相比之下,较为均等的教育投入分 布有助于降低收入的不均等。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投资改变社会的收入不公平现 象,而且这种改变是长久的。第二,教育所产生的效益具有外在性(外部效应是指某

11、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 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 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形。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将造成市场主体过度地从事具有 负外部经济效应的经济活动或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正外部经济效应的经济活 动,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的一面。不仅受教育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 而且会使整个社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提高而受益。如果完全由市场提供,教育的这种外在收益就不可能由兴办教育的私人主体获得,因而他们提供的教育数量低于社会期望水平。这时就需要政府的介入。基于教育的这种兼具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性质, 教育经费一部分应由政府 提供,另一部分由受教育者提供。我国大学教

12、育经费的改革,基本上是遵循这一 原则进行的。2.教育支出的地区结构图表见ppt第28张(1)教育支出在东、中、西部差异明显。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 较大差距,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使得教育支出差异 进一步扩大。另外,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中央设 立一部分专款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则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和占 高等教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属高等院校拨款,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 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 城市与农村之间

13、差异明显。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下,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星现不同的状态, 而在教育投入上,城乡之间也是相差巨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在 投资不足的状态,农村普通中小学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 教育经费的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教育条件、教育人才的严重落后。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教育经费规模偏低及教育经费架次结构失调,必然影响教育经费的效率与 效益。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对中国1997年教育投入效益的评估,当年中国人均GN次860美元,属于中低收入国家,中国的教育投资社会 收益率和个人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同类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是高等教育的

14、收益率,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1.4,世界平均水平为10.7 ,而中国只有5.05.报告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总量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再加上政府财 政支出占GDPt匕重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相对较低,同时,教 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之间的分布不够合理,所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规模偏小, 且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低下,似的学校教育的综合入学率和人文发展指数都低于 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不完善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工龄重于教育程度的工资分配制度, 造成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特别是大量高级人才外流,使得投入最大的高等教 育投入的效益甚微等,这些都是教育投资和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

15、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一)教育占GDR匕重过低。尽管我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连年增加,但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并不见 有多大的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曾呼吁世界各国在 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比达 到6%的目标,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 18条也 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直至今日,我国既没达到4%的目标,离6%的目标更是有着巨

16、大差距。据 了解,2006年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分别为 3.01%、 3.32%、3.48%和3.67%。较低的占比说明,在我国近年来GDP高速增长的情况 下,我国教育支出未能与经济同步增长或优于经济增长 ,使得政府教育经费对学 校运转的支撑力度并没有得到增强。(二)教育支出国际比较差距明显。教育经费相对于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 达国家为4.1%。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 GDP收入 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 为2.29%,是中国的2

17、.79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实在与我们的 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不相符。(三)教育投入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下降之势。1997年以来,财政收入和支出增加非常迅速,平均每年增长16.9%和19.0%, 但对教育的投入却未能等速增加,每年只增加15.9%,使得教育投入所占的比重呈 逐年减小之势。2002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为 17.7%和15.2%,比1997年下降了 0.9和2.2个百分点。即使到2009年,财政对教 育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仅为 16.37%,尚未达到1996年占比

18、21.06%的水 平。(四)教育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教育支出在东、中、西部差异明显。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 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 距,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一步扩大。另外,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中央设立一部分专款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则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和占高等教 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属高等院校拨款,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直接影响 了该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由表2可以看到,在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山

19、东、广东等省市, 不仅教育经费的总额很大,而且,大部分的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支出,中央的拨备 只占到一小部分。对于中部的湖南、湖北等省份,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支出虽然也 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支出总额相较于东部省份尚有一定的差距。在西部地区,不仅教育支出总额较低,而且地方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的占比也不高,如西藏、青海,教育 经费完全依靠中央拨备。这种教育支出的区域性差异,恰好反映了我国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正是因为其经济的不发达,导致了地方教育投入的匮乏,无法满足发展教育所需 的基本资金,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育人才,致使教育水平的低下。.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下 ,城市和农

20、村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状态 ,而 在教育投入上,城乡之间也是相差巨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在投资不 足的X犬态,农村普通中小学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经费 的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教育条件、教育人才的严重落后。(五)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我国的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由表 3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比过 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 ,还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人 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几乎都由政 府提供,能够真正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 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而提高

21、国民基本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 育,而是在于初等教育上,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教育支出对于高等教育的 支持力度有些偏高,由此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初等教育投入经费的相对不足。而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并不是高等教育,而是初等教育。相反,投入较多的高等教育反而收益率最低,因此从收益率的角度讲,我国在 教育支出的结构上,对于初等和中等教育理应继续大力支持。五、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1,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占 GD用勺比重来推动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4%的问题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按照2007 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统计,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

22、1300亿元,占GDP的比重 大致是20.8%,不到21% o 一些学者、专家也在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他一些发达国 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占GDP达到4%或者5%。发达国 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甚至40%,接近50%,许多发展 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25%以上,所以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 占GDP的比重偏低。财政蛋糕是既定的,比重偏低当然也就制约了我们国家拿出 更多的钱,用于投入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财政应继续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乃至 GD用勺比重。教育财政支出/ GDP=(教育财政支出/财政总支出)*(财政总支出/GDP)尽

23、管近年来教育支出总额比较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支出的增长速度也 比较快,但是,目前的投入金额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依旧很少。因此,我国的教育支出还是不很够的,这需要我国在资金总额的筹措上多想办法,多下 工夫,比如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一些教育资金,以增加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而相较于我国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也并没有多 大提高,从一定角度上说明,我国教育的投入相对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言,增长速度较慢。教育虽对经济的增长没有明显的直接的刺激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是巨大的,并且会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显现出来。因此,我国有必要在经 济持续增长,近年来财

24、政收入也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在增加教育支出总额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即使达不到教科文组织6%的GDP占比,也应以先期4%的占比为目标,尽量向发达国家的水平靠拢。但增长的同时 也必须考虑到教育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用制度的设计来引导教育投 入的增加。为了贯彻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 ,各级政府都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 入。中国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是解决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根本。增加教育投入 ,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的

25、 先行,这个经费投入肯定会增长。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 ,我国应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 保障教育经费。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内的民主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评价、监督的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是让学校财务管理透明,避免学 校领导乱收费、乱用钱的必然选择。.努力改善教育支出的区域不平衡。(1)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差距。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的教育投入都有很大增加,各省份的教育设施, 教育水平都有比较大的提高,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教育支出不平衡的状况仍然 很严重。这对我国教育乃至经济发展都极为不利,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 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因此,在教育投资的地区分布上,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大对 中西部地区教育投资政策的倾斜力度 ,增加对西部的教育资金支出,努力改善中 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 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