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1页
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2页
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3页
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4页
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笔记和备注区域序言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变革的影响下,中国近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1、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中国政治运动、经济发展、民主思想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汽车等交通工具,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等影响着人们的信息交流,西方礼仪也使中国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民俗风情发生变化,这一时期中西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但趋势是逐步近代化。2、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受国内政治影响、经济制约和思想束缚,人们的生活单调、呆板。3、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科技

2、成果渗透人们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中国近现代生活变迁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反映着各阶层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第一课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主干知识线索(本课主要讲解的问题整合)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注意它与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联系。教材解析: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服饰变化的背景:近代中国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封建传统到向近代化趋势。2、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1西装在

3、鸦片战争后传人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中西合璧。3、现代服饰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式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布拉吉)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4、变化的原因(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生

4、活方式也涌进我国(2)一些先进中国人通过近代以来的中西交往,发现自己的落后,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活方式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由于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等影响,形成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2、西方饮食笔记和备注区域(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2)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3)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和调味品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大量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主要组2

5、成部分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居室(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的变迁最为明显。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由,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心

6、事新式婚姻。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风俗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现代: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步入社会。五、小结: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城市。3(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

7、,甚至中西合璧、渗透。(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但传统习惯却坚如磐石。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笔记和备注区域主干知识线索(本课主要讲解的问题整合)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本课时,注意打破教材知识框架,按时间分成晚清、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后四个时期,分别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相应成就,并分别分析其原因及对当时

8、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出在城市中比较普遍。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3)摩托车:改革开放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2、交通运输(1)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车。4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船运企业。(2)火车(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

9、勃开展,中国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3)城市交通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专线。(4)民航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3、特点(1)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2)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3)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

10、具取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4)更新过程城市较乡村显著。二、邮电通信设施逐渐完善1、邮电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2)历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5笔记和备注区域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邮政与电信合一。2、电信事业(1)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发展:随后几年,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加强了中央与边疆之间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2)无线电报创设:1906年。发

11、展: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3)电话开端:1882年,传入中国。发展: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营业局、营业所继续增加1949年11月成立邮电部、邮政与电信合一20世纪80年代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地位:截至2003年第三季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小结出现标志发展特点电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起步阶段:外商垄断对外电信交通;国报架设电报线民政府时期:收回部分电信主权,增开业务,技术与服务逐步提高电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民国时期:业务增多、设备更新、服务话公司在上海外滩建成范围与内容扩展;改革开放后:技术发电话交换所展迅速,普及率增长迅速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

12、人员、商品的流通和信息的传递。6(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4)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4、整合邮政通信的发展线索(1)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2)发展的四个阶段:阶段特点第一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邮政事业经历从试办到正式办理的过辛亥革命程,涵盖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初具规模第二阶段:辛亥革命至新中国的邮局邮路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邮成立政工具的变革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开创了邮电合一的新时代,独立发展放前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崭新的历史阶段三、小结1、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出行工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先是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了传统

13、的轿子、马车,随后机械动力牵引的汽车、火车、飞机等成为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2、近代以来中国的通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先是近代邮政,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电信事业也从19世纪后期迅速发展,并于20世纪上半期实现了由有线电报到无线电报的飞跃,而电话用户到21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一位。3、传统的交通、通讯方式,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严重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这也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笔记和备注区域第三课大众媒介的更新主干知识线索(本课主要讲解的问题整合)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

14、带来巨大变化。我们学习时,注意打破课本这是框架结构,按近代前期、近7代后期、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后四个时期,分别归纳报刊、影视及互联网的相应成就,并联系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归纳其原因和影响。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背景(1)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要,这促使了各种报刊不断涌现。(2)外因: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概况(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2)国人办报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15、。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3、特征:以新闻和言论为主要内容,铅字印刷等编排形式为重要特征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2)西人开办:1923年1月,由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3)国人自办第一座地方广播电台:1926年6月,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4)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

16、革开放以来,广播节目极大增多,部分节目实现卫星传输,人口综合覆盖率高,8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多彩。影响: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接受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2、电影事业(1)历程: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色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的发展历程。(2)出现: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3)创作: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段,是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4)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产生许多知名导演与明星。笔记和备注区域电影名作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1945年8月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

17、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5)现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一个新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题材单一。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英雄红高粱霸王别姬我的长征等相继问世,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增强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影响力。3、电视事业(1)起步:1985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2)发展: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播”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92008年6月,“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历程(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应用(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