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孔子教我们这样做老师“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说的是孔子一辈子而不是他的某一个时期。三千弟子跟随他有多久,因为没有确实的史料记载,不敢妄断,说“贤人七十二”与他始终相随,大概是不为过的。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谈各自的向往与追求,这是历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四子侍坐”,然而,不知人们是否想过这四位弟子的年龄差距:孔子六岁时曾皙出世,孔子十岁时子路出世,孔子三十岁时冉有出世,孔子四十六岁时公西华出世。年龄最大的曾皙比年龄最小的公西华足足年长四十岁,这样的师门,本身就令人向往。 孔子何以能让弟子们与他始终相随,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探讨。 是孔子从来就喜欢当好好先生,只会给他的弟子戴高帽
2、、说好话以至于“倒拍马”,哄着他们高兴吗?不是的,他无须在学生之中结人缘拉选票。读论语可知,孔子多有表扬而几乎没有什么批评的学生,只有颜回一个。是孔子有权有势,可以让弟子们依傍于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吗?当老师的“一人得道”,当学生的纷纷得到提携,老师也借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样的“恩师”,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然而,孔子并没有让他的弟子们升官发财的“权力资源”。他老人家的官运并不亨通,他的弟子跟着他四处碰壁厄运连连,哪里还能指望升官发财? 孔子有思想,有识见,有真才实学,这是他的弟子能与他始终相随的重要原因,因为跟着他,能够学有所得。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 与人为善这个词汇
3、,人们一般理解为对人没有恶意,为人心地善良。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解释,孔子是“与人为善”的。他对他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即使是严厉批评的,例如对子路,对冉求,对宰予,可能批评与事实有出入,并不一定正确,反映出他的观念有偏差,认识有局限,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他既没有恶意,也不会把人看死,让你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怒不可遏,说了一句很杀风景的话,叫做“朽木不可雕也”,这或许是有点把人看死了,但在论语中,人们还是可以看到孔子与宰予之间的不少问答,可见孔子那句话,也只是出于一时的意气,他并没有真的把宰予当作“朽木”。孔子曾将他的那些比较出色的学生分成四类,德行出色的一类,政事出色的一类
4、,言辞出色的一类,文学出色的一类,宰予与子贡就同属言辞出色的一类。他点名说的这四类弟子,包括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总共也不过十余人。 孔子有“师道尊严”,却并非“师道森严”,对待他的弟子,基本做到了他自己说的三条,即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既不高高在上,使他的弟子难以接触;也不一脸肃穆,使他的弟子望而生畏,倒是常在弟子之中,有问有答,谈笑风生。即使批评,也是双向的,既有他批评他的弟子的,也有他的弟子批评他的,最典型的就是子路,一会儿说他太迂,一会儿又对“子见南子”表示“不悦”,逼着他像小孩一样起誓。在这种气氛中,弟子们就很容易无拘无束地提
5、出各种问题向他请教,与他探讨,有疑问有困惑甚至有不同看法也都当场提出,可谓“教学相长”。 孔子一世之为人,大致是以“中庸”为准则来要求自己的。他的为人处世尽管也有欠缺,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所以经得起评说。他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等,也像他的“中庸”一样,都是他虽然尚未达到却也想尽力去达到的境界。 我是赞成平视孔子的。既不想把他褒为神捧到天上,也不想将他当作鬼打入地狱。在我看来,孔子的政治理念有其致命的弱点,他之所以“天下莫能容”,有其主观方面的因素。但作为人,孔子确有其可敬之处。他以自己
6、的人格魅力,将他的弟子们凝聚在一起,这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就值得如今为人、为师、为官者三思。(宋志坚)【延伸阅读】春秋战国时期闪烁智慧光芒的民间私学大师 核心提示:古代中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四五千年前已经开始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积累,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民间私学大师。中国古代教育家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见解,这些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智慧光芒。 在教学思想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即看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经历,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 孔子注意观察
7、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孔子有的放矢,循循善诱,不千篇一律的说教。即使是对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也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回答: 据论语先进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在处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温故而知新学思并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孟子强调教学方式的变化,重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东山篇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认为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天赋禀性不同,因此教学的方法也因人而异,反对用同一个模式来束缚学生,主张通过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孟子认为应该在教学上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而求得理解。同时,古代的教育家也意识到,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增长是一
9、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他们强调教学要注意阶段性和节奏感,要顺其自然,符合事物发展的自认规律。 荀子主张通过思维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篇 荀子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要求 中国古代教育家根据自己教育实践的经验,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荀子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敬服;二、教师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三、教师要具备有条理由系统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四、教师要了解精微的理论并且能够解说的清楚。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制造业民工劳务派遣合同
- 2024年影视作品拍摄合同
- 2024年店铺续租与转租专项合同
- 2024婚姻法律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CFG桩基工程竣工验收合同
- 2024年公务员职位聘用合同
- 社交媒体平台数据管理运维服务方案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工艺方案
- 医疗行业劳务派遣服务方案
- 临时占道施工交通疏导方案
-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选用机关事业单位辅助人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365人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
- (本科)新编大学英语写作revised chapter 2ppt课件(全)
- 表格02保洁质量评分表
- 上海中、低压电网配置原则及典型设计
-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 非参数统计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关于成立医院爱国卫生委员会及完善工作职责制度的通知
- 公司股权转让协议_1
- 常用高颈法兰尺寸表
- 基于嵌入式的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 汽车线束控制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