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题小诗有感_第1页
读无题小诗有感_第2页
读无题小诗有感_第3页
读无题小诗有感_第4页
读无题小诗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7 页 共 NUMPAGES7 页读无题小诗有感读无题小诗有感闲暇之余,信手翻阅浏览家中早年订阅的一些书报期刊杂志,翻着翻着,蓦然间想起了六十年代中期,我在中学读书周末回家,看到了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给爷爷定阅的一份报纸,山东大众日报农村版农村大众。当时看了四版一角刊登的一首短诗,说诗也好,说四六句也行,说顺口溜也罢,反正寓意深邃,印象深刻,牢记于心。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反复琢磨,仔细品味,有感而发。四句短短小诗描写的是你我他,述说的是爹儿孙。印象当中好像这是一首无题诗,如果有题目我想应该名为示儿。这是一首教育意义非常深刻的诗。诗是这样写的:“看到我儿喂他儿,想起当年我

2、喂儿,待到你儿我儿大,一样你儿喂他儿。”思前虑后,颇有感触,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联系当今社会,有些现实现状,令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不由欣然命笔,画下自己的不平心境,写下自己的不平感想。本人给四句小诗设想勾勒了四幅漫画,可惜我手拙涂鸦平平,心想简而为之,却不能成形。漫画应该是这样的:一、床上坐着一小儿,儿子的父亲端着鸡蛋在喂他的儿子。二、炕上躺着一老者,衣着单薄褴褛,身体佝偻,伸手向儿子要饭吃,儿子拒绝。三、老人悲愤交加,咬破手指,在墙上题诗一首。四、老人在自家门前投井自尽。整个漫画画面可以这样理解:从前,有位年近八旬的老汉,早年丧妻,撇下一个不满周岁的儿子,视为掌上明珠,细心照料,痛爱有

3、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老汉含辛茹苦,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历尽艰辛磨难,把儿子拉扯长大成人。老汉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成了家,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俗语说:“灰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还真应了这句老话,儿子成家后,对老父亲百般虐待,非打即骂。有一次,老汉病了,求儿子给做点好吃的,遭到儿子的无情拒绝。可是儿子却炒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眉开眼笑地喂起了自己的儿子。老汉目睹此情此景,悲从心来,泪如雨下。老汉回想往事,件件桩桩,历历在目,不堪回首。老汉不由仰天长叹一声:“天哪!天哪!天理何在!”当即咬破手指,在墙上写下了四句诗:“看到我儿喂他儿,想起当年

4、我喂儿,待到你儿我儿大,一样你儿喂他儿。”写完以后就愤然跳井自尽了。这就是一位老父亲的悲惨人生,凄惨下场。读了这首小诗,脑海中时隐时现这幅漫画情境,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的。画面中老汉的儿子这种做法,简直是不仁不义不道德,太无人情冷暖。中国人讲究的是“忠孝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信条,做人的美德。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样的不孝子孙,有悖社会公德,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世人的唾骂,真乃天理不容,法理不容。早年曾看过一出很有教育意义的小吕剧墙头记,演绎的也是这种情况,善良的张木匠妻子早亡,膝下有两个不孝子孙,大乖二乖。两个儿子也是不赡养老人,最后把老父亲搁在了墙头上,张木匠不久抑郁而死。最后

5、还是张木匠的好友王银匠想法设法戏弄了两个不孝子孙,挖墙寻找银子,墙倒压死了大乖二乖,受到了惩罚。抚养子女,赡养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美德。为人者,谁无子女?谁无父母?谁无灾病?谁无祸患?谁无年老?对待子女不要娇惯溺爱,“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后汉书)。要从小教育他们做事做人,懂得道理,发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待父母老人要多加关心关爱,体贴照顾,嘘寒问暖。俗话说的好:“一亩地要个场,一百岁要个娘”“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健康长寿,是我们晚辈的福分。试问,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善待自己的父母老人呢?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你

6、将悔之晚矣,抱憾终生。家,是子女温暖的港湾,家,是游子坚强的后盾。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父母对儿女的那种心声,时刻提醒忙碌工作的年轻人,再忙也不能忘记乡愁,忘记亲情,忘记父母,常回家看看,看看打小养育你的二老白发爹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得太好了,字字句句,沁人心扉,打动人心,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和内心回响,触动了社会的脉搏,唱到了人们的心里,唤醒了子女回家的欲望。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当今的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生活温馨,幸福美满,老人不图什么回报,不要子女付出什么,希望他们“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团

7、团圆圆”。读诗有感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皇朝发出了一道极为普通的人事任命: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对于杭州,白居易并不陌生。十一二岁时,其父白季庚任徐州别驾,白居易也从河南来到了徐州。当时徐州一带遭遇兵乱,战火不息。为避战乱,白居易来到了江南,在漂泊中曾到过杭州,对杭州留有很深的印象。 “余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已想海门山,潮声来人耳”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勤于政事,曾修筑湖堤(即白堤),蓄水灌田千余倾;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白居易还十分注重西湖的环境保护,保护西湖水面不受侵占。一件件为民办的实事,杭州人一直铭记至今。当然,白居易的诗文比起他的政绩来说,也毫不逊色。他是最早写大量西

8、湖诗词的诗人。西湖山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诗篇。西湖山水也因为有了他的诗篇而魅力四射,相遇中华。其中较为有名的是钱塘湖春行,春天的西湖,激发着白居易的美感和诗情,时隔一年,白居易又写下了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是诗人想到三年的任期很快就要满了,对杭州充满着留恋。他的许多诗词中,还描写和反映了当时杭州的各方面的情况。余杭形胜中,展现出当时杭州的状况。在杭州春望中,白居易则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了杭州当时的情形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还有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等等。三年时间,转眼即过。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满,就要离开杭州。在离任前的几天,白居易又走了杭州的许多地方,徘徊

9、在西子湖边。他对杭州十分留恋,依依惜别,写下了西湖留别:杭州的离别的管弦之声呜咽着,双眉无须挽留我,皇命只允许我在这里做官三年,回忆着藤荫下设着赏歌的宴席,红色的荷花从中轻飘这歌妓的花船。每每回头都值得留念,但其中最难以离开的是西湖的岸边!写出了他对杭州的留念之情。公元826年,白居易在苏州任地方官。一日与同僚们荡船苏州湖水,闲居谈心事,很是尽心。驾船回府时,一位苏州的官员让他谈他对杭州和苏州的感受,本来就偏爱杭州的他,感慨万千,一蹴而就,提笔写下了杭州回舫。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写了自从告别了西湖之后,很少喝酒和吟诗,我要把这种情调在小船归去的时候让西湖的风和月知道。那一年,他听说著名诗人姚合要到杭州当刺史,十分高兴,写了两首诗为姚合送行。“且喜诗人重管领,遥飞一盏贺。”他为杭州又有了一位诗人当刺史而感到高兴。他已经完全把杭州当作了自己的家乡,嘱咐姚合:“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公元838年,66岁的白居易在洛阳遥望杭州,写下了让杭州人民深深为之动容的不朽诗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