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九年级下学期物理 专题9 光现象 专题检测_第1页
北京专用九年级下学期物理 专题9 光现象 专题检测_第2页
北京专用九年级下学期物理 专题9 光现象 专题检测_第3页
北京专用九年级下学期物理 专题9 光现象 专题检测_第4页
北京专用九年级下学期物理 专题9 光现象 专题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专用九下物理 专题9 光现象 专题检测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镜花水月”光的折射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C“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ABCD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BCD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 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 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 25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如图是 2020 年 6 月 21 日出现的日环食现象,下列选项中的光现象成因与此

2、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B.山的“倒影”C.水中“折筷”D.“手影”游戏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A由到B由到C由到D由到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40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面形成倒影B.放大镜把字放大C.勺柄在水面处折断D.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时,在透镜另一侧

3、距透镜 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B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的像会变大C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D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小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表是他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1234物距u/cm3020155像距v/cm52030/ (1) 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f= cm。(2) 第 4

4、 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 的。(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3) 第 3 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4) 第 1 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 6 个,3 个为红色,3 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两个叠放的红棋

5、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两个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在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上增加一个红棋子,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三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绿棋子与三个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 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2) 小军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3) 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中,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小刚想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是否有关”,他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一

6、块磁性白板竖直插入水槽中,白板与水槽侧壁垂直,激光笔“吸”在白板上,如图甲所示;水槽中装水,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水中,如图乙所示,记录水槽底部光斑位置;将水槽中的水换成油,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油中,两次光线在液面的入射点与水槽左壁距离相等,如图丙所示,记录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分析光斑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 请写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问题: 。(2) 小刚改正上述问题后,所记录的两次光斑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 。(选填“有关”或“无关”)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 A 和 B,焦距分别为 5cm 、

7、10cm 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 A 、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 A 、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 A 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将发光物体 A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30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A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将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仿照步骤、将发光物体 A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30cm 处,移动光屏

8、,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A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 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智能手机进入平常百姓家,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瑞瑞同学学习了物理知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科学探究。拍照功能提出问题如图所示,同一位置,拍同一地点,为什么像会变大呢?猜想与假设手机的镜头可能是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设计实验瑞瑞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水透镜,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利用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改变水透镜的厚薄,从而改变水透镜焦距;(2

9、)测出水透镜焦距的大小,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后,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记录在下表:(1) 分析与论证通过对实验序号 2 与 5 、 3 与 6 的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 ,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大,所成实像的大小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 评估i (1)请你补填实验序号 4 中漏填的实验记录: ;ii (2)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像的共同特点都是 (选填“倒立”或“缩小”)的像。阅读眩光回答问题。眩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于英国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苏伊士运河,面临着德国战机的轰炸破坏。运河建筑庞大,也很繁忙,传统的伪

10、装方法显然很难使运河不被德军发现。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如果你想使某一样东西不被人看见,魔术师可以帮到你”。因此英国人找到一位著名的魔术师 Mr.Maskelyne,魔术师沿着运河设置了许多旋转的探照灯,对在夜里光顾的敌军轰炸机驾驶员产生了大量眩光,令其很难发现运河的确切位置,就这样英国人在二战中成功的保住了苏伊士运河。什么是眩光?1984 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对眩光的定义为:在视野内由于远大于眼睛可适应的照明而引起的烦恼、不适或丧失视觉的一种不良照明现象。根据眩光产生的后果主要归结为三种类型:不适型眩光、光适应型眩光和丧能型眩光。不适型眩光是指在某些太亮的环境下或空间存在强烈亮度对比

11、的环境中感觉到不适的一种现象。例如坐在强太阳光下看书或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看高亮度的电视。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某些环境因素来尽量保持视野中各种光线亮度趋向一致,减少这种眩光对我们的影响。光适应型眩光是指在时间上存在极端亮度对比而引起的看不清物体、视觉下降的一种现象。例如当人从黑暗的电影院或地下隧道走入阳光下双眼会觉得看不清物体,此时强烈的光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中央暗点,引起视物不清。丧能型眩光是指由于周边强光源引起人眼视网膜成像对比度下降,从而导致大脑对像的解析困难的一种现象,类似于白天教室阳光太强就看不清电子白板上的影像。(1) 关于眩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符合题意的选项多于一个)。A.

12、眩光就是太阳光B.眩光是光的折射现象C.眩光不利于人眼健康D.夜晚会车时开启汽车大灯会对对方驾驶员产生眩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2) 眩光分为 三种类型。(3) 人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看高亮度的电视会感到不适,在不改变电视亮度的情况下,请你想一种办法减少人的这种不适 。答案1. 【答案】C【解析】“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选项错误;“一叶障目”和“立竿见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选项错误。2. 【答案】B【解析】人在岸边看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正确,A、C、D错误

13、。3. 【答案】C【解析】小孔成像、手影和日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B、D错误;水中“折断”的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正确。4. 【答案】B【解析】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选B。5. 【答案】D【解析】题图所示日环食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选项中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A项错误;山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项错误;水中“折筷”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项错误;“手影”游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 项正确。6. 【答案】C【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棋子“象”在甲处

14、时,像在位置处;棋子“象”在乙处时,像在位置处。棋子原来的像位于处,移动后的像则位于处,所以,其移动路径为到。7. 【答案】D【解析】如题图所示,u=50cm20cm=30cm,v=80cm50cm=30cm,此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u=v=2f=30cm,所以 f=30cm2=15cm,将蜡烛移至 40cm 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上不能呈现像。8. 【答案】A【解析】平静的水面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桥在水面形成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正确;放大镜把字放大,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错误;勺柄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的折射

15、形成的,C错误;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错误。9. 【答案】B;C【解析】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30cm,即物距 u=30cm,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 15cm,即像距 v=15cm,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该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故A、D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10. 【答案】B;C;D【解析】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要配戴合适的发散透镜(凹透镜)来矫正,A正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大,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B错误;在反射现象中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错误;平静的水面具有平面镜的作用,像到水面的距离

16、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D错误。11. 【答案】(1) 10 (2) C(3) B(4) 远离【解析】(1) 由表中第 2 次实验的数据,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可知,此时 u=2f=20cm,则 f=10cm。(2) 实验 4 中物距 u=5cm,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 第 3 次实验中,实验 2 中物距 u=15cm,像距 v=30cm 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和幻灯机的制作原理。(4)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此时把近视眼镜放在该凸透镜前,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透镜。12. 【答案】(

17、1)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或物距)(2) 没有改变物距,没有控制物体大小不变(3) 改变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两个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解析】(1) 根据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可知,小军探究的问题中自变量是物距。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验中改变了物体的大小而没有改变自变量(物距),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物体大小不变而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13. 【答案】(1) 光线在水和油两液面的入射角不同,水和油的深度不同(2) 有关【解析】(1) 实

18、验要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是否有关”,故需要改变介质的种类并观察光线的偏折程度,同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根据光线射入不同介质中在水槽底部光斑位置不同,可得结论: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有关。14. 【答案】(1) 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改变了凸透镜的焦距(2) 步骤改为: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仿照步骤、将发光物体 B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30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B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解析】(1) 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物体的高度,所以实验中要改变物体高度进行实验,并保持凸透镜的焦距不变。15. 【答案】(1) 越大;越大(2) i 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