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礼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强化试卷_第1页
陇南礼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强化试卷_第2页
陇南礼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强化试卷_第3页
陇南礼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强化试卷_第4页
陇南礼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强化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陇南礼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强化试卷一、单选题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不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A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B杂种自交后的性状分离比C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D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应用。设杂种基因型为RrYy,产生的配子类型为RY、Ry、rY、ry。比例是1:1:1:1。杂种自交即为RrYy与RrYy杂交性状分离比为9:3:3:1。杂种测交是RrYy与rryy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比例均为1:1:1:1。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和制作临时装

2、片的能力,同时了解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独立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绘制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简图,然后依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进度,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纸笔测验B.实作评价C.配置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评价类型。诊断性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故本题选择D选项。A项:纸笔测验是指以书面形式的测验工具,主要侧重于评定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学习成就高低或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强弱的一种评价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实作评价是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

3、态度价值观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配置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背景、性向和学习兴趣,以便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安排适当的学习过程,施与适当的教学和辅导。与题干不符,排除。 3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 )。 A.静息电位升高B.静息电位降低C.动作电位升高D.不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D解析:河豚毒素可完全暂时性中断钠离子流透入细胞膜,然而稳定状态的钾离子外流则完全不受影响。受刺激后,Na+不能内流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没有发生变化。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卵细

4、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营养B.初级精母细胞、神经细胞都能观察到染色体,且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C.人体细胞内形成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 答案:D解析:卵细胞体积较大,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营养。但是细胞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就小,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神经细胞是完全成熟的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没有染色体只有染色质,B错误;人体细胞内形成的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C错误;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线粒体中含有自主的DNA。D正确。 5人体

5、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血液C.细胞外液D.细胞内液 答案:C解析:知识点:对人体的内环境的理解。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6关于高等植物向性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C.单侧光照射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向光弯曲D.Na+在植物根的向重力性反应中起到重要调节作 答案:D解析:知识点:植物向性运动的相关知识。钠离子在根的向重力性作用中不起重要调节作用。起作用的是Ca2+,Ca2+与CaM结合活化Ca泵和IAA(生长素)泵,使根下侧积累较多的Ca和IAA。D项错

6、误。与题干相符,当选。A项:植物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A项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是根芽茎,B项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植物向光生长。C项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7下列叙述中,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是( )。A.皮肤对痢疾杆菌的屏障作用B.接种卡介苗后不感染结核病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的病菌D.泪液中的溶菌酶杀灭进入眼睛的病菌 答案:B解析:知识点:人体的免疫调节相关知识。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

7、得抵抗感染能力。人体的非特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主要依赖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A项和D项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免疫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项属于此类免疫作用。只有B项属于特性免疫,B项正确。 8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社会责任”素养的最高级水平的是( )。 A.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情况B.关注并参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讨论C.向他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措施D.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

8、 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各分成四个水平。其中,“社会责任”这一维度的四个水平如下。水平一:知道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议题;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认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同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A项所述属于此水平。水平二: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议题的讨论;接受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建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控知识;养成环保意识与行为,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关注生物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B项所述属于此水平。水平三:基于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9、;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动运用传染病的相关防控知识保护自身健康;参与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环保活动的宣传和实践,积极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具有通过科学实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想法。D项所述属于此水平。水平四:针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基于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辨别并揭穿伪科学;制订并践行健康生活计划;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及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参与当地环保建议的讨论,积极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能通过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C项所述属于此水平。 9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 )。A.内质网B.线粒

10、体C.核糖体D.细胞质基质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细胞有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反应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完成。故本题选择D选项。 1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n条肽链中,至少含有m+2n个氧原子B.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由DNA和R基共同决定C.细胞中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只发生在核糖体上D.若在待测物质中添加苏丹染液出现橘黄色,则该待测物质存在蛋白质 答案:C解析:在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n条肽链中,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A项错误。DNA决定不同蛋白质之间的差异,R基决定氨基酸的差异,

11、B项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细胞中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只在核糖体上进行,C项正确。苏丹染液遇到脂肪会变成橘黄色,可用来检测脂肪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D项错误。 11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 答案:C解析: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即合欢

12、树一羚羊一野狗,A正确;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故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B正确;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因此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C错误;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D正确。 1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 )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多元学习 答案:A解析:布鲁纳主张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提出了发现学习法。 13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部分有利于学生

13、学习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教师资源B.教材资源C.学生资源D.网络资源 答案:D解析:知识点:课程资源的种类相关知识。互联网属于媒体资源中的网络资源。 14有些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发育方式叫作变态发育。变态发育又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下列生物中,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 A.蚊B.蝗虫C.菜粉蝶D.豆天蛾 答案:B解析:变态发育是指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昆虫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昆虫的变态发育还可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发育过程要经过

14、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蝶、蝇、蛾等生物。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蟋蟀、蝗虫、螳螂等生物。A、C、D三项的生物的发育方式均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本题选B。 15菊花通常在秋天开放,若使菊花提前开放,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灌溉B喷施IAAC提高温度D缩短光照 答案:D解析:菊花开花的必要条件是光照,菊花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小于12小时光照,连续暗期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16教师在“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六步教学”。这样的“六步教学”属于( )。A.教学方法B.教学模

15、式C.教学策略D.教学理论 答案:C解析:知识点:生物学教学理论相关知识。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模式是并不规定在具体实施教学时的方法步骤,而只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比如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和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则更加细节化,它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本题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属于教学策略。 17下列关于生物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玉米有缺粒,是因为传粉不足B.有些黄瓜只开花不结果,是因为只有雄花没有没有没有雌花C.蕨类比苔藓要高大,是因为生活在陆地上D.白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是因为光照引起的。答案:C解析: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A正确。花的类型分为单性花和两性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是两性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是单性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雄花没有雌蕊,结不出果实,B错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错误。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

17、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地上部分见光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在光下才能合成,所以萝卜的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不同是由光照引起的,D正确。 18将被标记上 15N 的 DNA 双链分子的大肠杆菌在只含有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至第 n 代后,仅含 14N 的 DNA 分子的大肠 杆菌数与含 15N 的 DNA 分子的大肠杆菌数之比为 15:1,由此可推测出 n 是( )。 A2 B3 C4 D5 答案:D解析: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中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总有一条来自 模板 DNA。标记 15N 的 DNA 链

18、随着复制过程会进入两个不同的 DNA 分子,所以无论培养至第几代,总有两个 DNA 分子 中的一条链是被 15N 标记的。培养至第 n 代后,DNA 分子个数为 2n。根据 15:1 这一比例,可以计算出在培养至第 n 代后共有 152+2(即 32)个 DNA 分子,所以 2n=32,n=5。故本题选 D。 19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观察,

19、操作过程应该为解离根尖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一观察,故错误。 20资料表明人参皂苷的某些成分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此研究需进行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培养此动物细胞一般需加动物血清B添加饲养层细胞可避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C人参皂苷成分不能促进细胞核内的DNA复制D可用克隆培养法培养神经干细胞 答案:C解析: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需要加入动物血清,A正确;在培养干细胞时,需要在培养皿中制备一层饲养层,然后将干细胞接种在饲养层上,而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器官时不需要加入饲养层B正确:题干中说皂苷成分能促进细胞增殖,也就是细胞的有丝分裂,说明其可以促进DNA复制,C错误;由

20、于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可用克隆培养法培养神经干细胞,D正确。 21将正常成年猫放在-8环境中40 min,可能出现( )。 A.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升高,耗氧量升高B.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下降C.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升高D.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不变 答案:C解析:猫属于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低温环境中,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耗氧,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22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

21、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答案:B解析:根据F1测交结果可知F1的配子类型为abc、ABC、aBc、AbC。根据F1配子类型,可知a和c始终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C始终在一条染色体上。因此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该如B项所示。故本题选B。 23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的相对数量关系,说明不可能处于( )A.减数第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次分裂后期D.四分体时期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中染

22、色体及DNA的变化。 A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没有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 2,A项表述正确。 B项,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没有分裂,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 2,B项表述正确。 C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均只含有1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 1,C项表述有误。 D项,四分体时期着丝点没有分裂,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 2,D项表述正确。 24图2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a,bB.b,dC.d,eD.a,c,e 答案:C解析

2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在神经细胞间是单向传递的,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本题在箭头处的神经纤维上施加刺激,该处兴奋双向传导,因此d、e都会有电位变化,但不能逆向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因此兴奋传递不到a、b、c。 25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让纯合的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现让F2中的红果番茄与红果番茄自由交配,其后代中杂合子占多少 ( ) 答案:B解析:26图4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

24、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C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答案:A解析: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A项正确;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B项错误;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C项错误;防治

25、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D项错误。 27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单子叶植物B.曲线表示单子叶植物C.曲线都表示单子叶植物D.曲线都表示双子叶植物 答案:B解析: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条件下,双子叶植物的生长会被抑制而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则被促进,从而达到去除杂草的

26、目的。所以图中表示双子叶植物,表示单子叶植物。 28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问信息交流方式中的三种方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B表示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C可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D中靶细胞受体相同 答案:C解析: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表示神经元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不经过血液循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可促进或抑制肝糖原分解,B错误、C正确。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可以用表示,三种方式的受体结构相似,但有特

27、异性,A、D错误。 29某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片绿色叶片,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培养皿中,同时提供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碘液清水等仪器和试剂,让学生判断哪片叶片进行过暗处理,并将答案填写在记录单上。然后,教师根据全班同学的表现情况进行讲评和总结,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纸笔测验B.实作评价C.配置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答案:B解析:知识点:教学评价的种类。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县或形式.评定学生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属于实作评价,B项正确。A项:纸笔评价,即纸笔测验评价,又称书面考试,

28、是把测试试题做成试卷印在纸上,学生根据考试题,在试卷上用笔作书面回答的测量方式,A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配置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背景,性向、学习兴趣,以便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安排适合的学习过程.实施适当的教学和辅导。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终结性评价旨在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如期末考试。D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二、问答题30“细胞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如下左图为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的图片,请以此为素材,设计一个新课导入环节。如下右图为教材中“本节聚焦”栏目中的内容。请以此作为参考并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

29、及教学重难点。解析:(1)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师投影展示象与鼠的形体对比图片,提问:象与鼠的形体差距悬殊,象的体细胞是否比鼠的体细胞大 二者形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顺势导入新课细胞增殖。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出示幻灯片展示动植物细胞的直径大都在2030微米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细胞为什么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的单细胞生物呢 (2)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30、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说出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能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阐明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通过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用曲线图描述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提高观察、分析、解读图像以及绘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细胞周期

31、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31教师提问反射弧的定义,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教师继续提问: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什么?此时学生回答神经中枢是大脑和脊髓,教师继续追问大脑和脊髓都是它的神经中枢吗?带领学生回忆初中内容,同时教师让学生画了膝跳反射示意图。(1)根据材料中图2所示的学生绘制反射弧示意图,分析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2)结合本材料分析概念转变的一般策略。解析:(1)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该学生绘制的示意图发现,该反射为膝跳反射,缺少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并且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

32、髓,不在大脑。另外,示意图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标注错误。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髌骨下面的韧带,效应器位于伸肌。(2)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引发认知冲突是促使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动力。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策略来引发认知冲突。通过特殊文本产生认知冲突。一种是批驳性文本,也就是直接呈现学生的错误观念,然后予以批驳,接着再呈现正常的科学观念。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画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暴露出学生对于概念理解上的不足,即错误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展示正确的示意图,根据概念进行指正。另一种是非批驳性文本。在这种文

33、本中,首先呈示与错误观念无直接关系的新现象、新事实,以此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信息相关的原有的错误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对原有的错误观念与新信息之间的异同点作出比较,由此引发认知冲突。通过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与对话引发认知冲突。社会建构认为,认知冲突是由他人的不同观点引发的。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由于对问题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都会受到自身条件、认知水平的局限,尤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往往会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较深刻,有的则完全错误。这样,学习者之间就会产生不同观点的对立、交锋,从而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教师按照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进

34、行分组讨论,不同学生认知是不同的,经过交流讨论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冲破错误的概念,重新建立新的概念。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画出示意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交流,在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中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冲破错误概念,建立新的概念。总之,只有通过这种认知冲突,学习者才易于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观念,实现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三、简答题32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实验,他证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道”。如何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探究:观察: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问题: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