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2.通过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2、。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1.化学改变了世界; 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如何判断变化的类型;3.化学变化能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讨论交流你心目中的化学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化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和生活的影响。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投影课桌、棉布、石雕、农药、汽车、塑料杯等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制作它们的材料哪些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哪些又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制造出来的?学生积极讨论发言投影天然存在的材料制成的物品:课桌、棉布、石雕天

3、然材料,人工制造的材料制成的物品:农药、汽车、塑料杯人造材料讲解人们利用人造材料又能制成许多化学制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人造材料多还是天然材料多?并举例生人造材料多,例如文具,盖房子用的钢筋等材料设问假如我们周围的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播放视频假如没有化学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板书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讲解如今,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投影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的研制、能源开发、生命过程探索设疑对于化学材料人们又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在制造的过程中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板书化学改变了世

4、界化学物质变化(二)物质的变化演示实验1、纸张撕碎 2、纸张燃烧提问纸张撕碎过程中,纸张有没有变成其他它物质,纸张燃烧呢?讨论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变化是与纸张撕碎、纸张燃烧变化一样的呢?生思考并回答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写出与纸撕碎、纸燃烧发生相同变化的例子副板书纸撕碎 纸燃烧 粉笔折断 食物消化 头发剪断 铁生锈 冰雪融化 食物变质讲解上述如纸张撕碎等只是物质在状态、大小等方面的改变,但是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我们把这样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而像纸张燃烧等在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化学变化。讲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投影练习 判断下列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生回答提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生是否生成新物质投影蜡烛的燃烧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石蜡蒸汽燃烧(化学变化)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样的联系呢?生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过渡化学变化中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现象,那么我们如何去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呢?投影反应现象的观察方法演示实验1、点燃镁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中观察到得现象记录下来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3、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ml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

6、4、取3-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再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投影通过上述实验现象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中常便随的现象有生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讨论1、伴随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水变成水蒸气是什么变化?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讲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化学变化,但是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任何现象的。提问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最根本依据是什么呢?生是否生成新物质。小结物质的变化投影表格,小组竞赛填写表格内相关内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区别看

7、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相互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师化学变化中,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主要表现为光能、热能、电能的释放和吸收。指导阅读课本P5-P6讲解能量的转化,如果我们把一个水分子放大来看,它的组成和结构一目了然。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用H2O来表示水分子。而水又是由千千万万个水分子构成的,所以H2O既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又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氢、氧原子还可以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 氧分子(O2) 氢分子(H2) OO 氧气 氢气

8、大量聚集 氧气 氢气所以说物质种类虽然多,但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却很少,目前共有一百多种。本课学习了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高效地发展科学技术。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生活中的化学、化学研究的范畴(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的定义、物质的构成本节课以相关、成对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为例,着重分析两者的不同,阐明其变化的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的区别。尤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从实验得出结果,从结果论证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征。 类型一 化学改变了世界例1 下列

9、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D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一、当堂反馈1、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D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太阳能2. 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C )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可以变成油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二、课后练习1. 下列变化属

10、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烟花燃放 B.百炼成钢 C.米酿成醋 D.美酒飘香解析:物理变化主要现象是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则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2.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 )A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3.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4.下列有关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应用化学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

11、发展B.化学给我们带来的都是麻烦,如臭氧层空洞、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C.化学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麻烦D.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5.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你认为以下各项措施与之相违背的是( B )A.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D.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与评价;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3.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1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与评价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教师演示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晓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课件展示体验科学探究(一)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生 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师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生 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环节一

13、、观察蜡烛燃烧现象生 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小组代表汇报师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什么,提出你的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二、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提出你的猜想 生 思考,并回答猜想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师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本课学习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去图书室借阅或登陆网站获取资料:了解有关化学家的传记、化学史、化学上

14、的发现与发明,看看化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起点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与评价本节课主要反思如下:1.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实验的现象和结论;2.多预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3.让学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者共同讨论提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类型一 从问题开始例1 要解诀化学问题,-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 B )A.动手实验 B.提出问题 C.调查研究 D.总结归纳 一、当堂反馈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C )A.水 B.二氧化碳 C

15、.水和二氧化碳 D.水或二氧化碳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 C )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糖水3.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 ”。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C )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得出结论二、课后练习1.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的是 ( D )A.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B.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C.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D.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2.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

16、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 )A.收集气体并观察B.送交食品检验部检测C.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D.查询生产厂家工程师解析:试题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收集气体并观察,故答案选择A3.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单质B.pH=0的溶液呈中性C.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D.农业常用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改良酸性土壤解析:A、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元素,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B、pH=0的溶液呈强酸性,不是中性,故选项错误;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

17、、原子和离子,故选项正确;D、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改良酸性土壤,但是一般不用氢氧化钠,因为它碱性太强,故选项错误;故选C4.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B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燃烧放出热里,发出黄色火焰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璧有白烟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反应现象而是生成物,故A错误;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且发出黄色火焰能通过感官器官感觉到,故B正确;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璧有水雾产生,故C错误;D、因为在没验证前我们不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应说

18、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5.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老师让同学们判断其是氧气还是氧化碳,张达说:“这可能是氧化碳,李琳说:“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就能检验就张达的话来说,其属于实验探究过程中的 ( D )A实验 B.结论与解释 C.证据 D.猜想与假设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2.了解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和

19、仪器名称。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的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而化学实验室是我们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我们的实验场所和一些常用仪器。 实验室规则讲解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请大家不要轻视这些规则,因为它们是你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室规则。交流讨论遵守实验室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形成宏观印象,加强纪律、安全措施的教育。(二) 常见化学仪器介绍讲解化学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药品)。观察引导学生

20、观看课本P17相关图片。大家看实验台上放着的就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另外还有几种化学试剂。(分别是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提问你能叫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试一试!阅读看课本中的附录I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讲解老师结合实验台上常见仪器讲解其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过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则,而实验室的药品在取用时也有一定的讲究。(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讲解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为了提醒同学们注意,常用特别图标进行明示(看课本中的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为了保证安全,实验前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讲

21、解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四)药品的取用介绍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主要有固体和液体两类,气体一般是现用现制。观察实验台上放固体碳酸钠和固体锌的试剂瓶与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液体试剂瓶的瓶口有何区别?生放固体试剂的瓶口大,放液体试剂的瓶口小。讲解瓶口较大的试剂瓶叫广口瓶,

22、瓶口较小的试剂瓶叫细口瓶。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生瓶口大可方便取出固体,瓶口小可方便倾倒液体。(1)固体药品的取用讲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展示大理石、碳酸钠。阅读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交流结合教材内容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演示教材P19实验1-3。小结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

23、,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粉末状药品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壁上。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练习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本P19实验1-3。(2)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课本P19中有液体药品取用的操作示意图。演示液体的倾倒讨论观察课本P19液体的倾倒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

24、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注:教师在学生讨论此问题时,可展示一墨水瓶盒子(最好是碳素墨水)上的“用毕请将瓶盖拧紧”的字样给学生观看,并指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墨水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小结倾倒液体的方法: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应将瓶盖取下倒放在桌面上,将标签朝向手心拿起试剂瓶,使瓶口紧靠容器口缓缓倒入,倾倒完毕后,要把瓶口在容器口上贴靠一下(以防止瓶口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最后盖好瓶盖,放回原处。过渡当我们需要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常需用量筒量出体积(展示量筒),那么,我们应怎样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呢?(3)量筒的使用讲解

25、量筒的使用方法: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学生练习观看课本中量取液体的图,按刚才所讲倾倒液体的方法,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正确的方法读出其体积并记录下来。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探究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读量筒中刚才量过的水的体积,并与刚才的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仰视使读数偏小,俯视使读数偏大。设问过渡假如让我们用10 mL的量筒量取5 mL某种液体,你能倾倒得正好合适吗?学生不能。师展示胶头滴管,它可以帮我们量取成功。(4)胶头

26、滴管的使用讲解胶头滴管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的仪器,使用时应先挤出胶头内的空气,然后再吸取液体。阅读引导学生看书及看图片(滴管的使用)学生进行教材P20实验1-4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用10 mL量筒取2 mL稀盐酸,加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学生描述现象透明溶液变红色。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碳酸钠粉末消失。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至于它们具体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将在后续课中学到。本课主要学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注意:从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是培养自己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到实验室去 化学实验基本训练(一)一、实验室

27、规则(1)化学药品使用三不原则:未经允许不触摸、不近闻、不品尝药品。(2)剩余药品处理三不原则: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能带出实验室,一定要放入指定容器内。二、常见的化学仪器2.常见化学仪器介绍3.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4.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滴管的使用)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进化学实验室,学生非常兴奋,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室规则,注意实验安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与练结合、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

28、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21教 类型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例1图1-3-1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四种仪器,按要求填空。(1)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烧杯(填仪器名称)。(2)量筒的用途是用来量度液体体积。(3)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挥发性。(4)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以免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类型二 药品的取用方法例2 下列关于药品的取用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解析: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到试管内。 一、当堂反馈1.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C )解析: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2.下面关于药品

29、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向试管中加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23 mL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2/3 要量取8 mL液体需选用10 mL的量筒量取 3.小明同学做完化学实验,发现药品有部分剩余,他对剩余药品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B )A.倒回原瓶 B.倒入指定的容器里C.随意丢弃 D.倒入水池中4.下列图示中滴管使用或放置正确的是 ( C )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 ( B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C.小于5.0 mL D.不能确定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仰

30、视读数,读数偏小,故所量取水的体积偏大。6.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药液流下,腐蚀标签。(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残留的试剂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二、课后练习1.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B )A.试管 B.量筒C.燃烧匙 D.蒸发皿解析:试管、燃烧匙和蒸发皿都可以直接加热;量筒是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不能加热。2.下列关于在实验室里使用药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不能用鼻子去闻气体的气味C.特别注意不得随意品尝药品的味道D.用剩的药品应交还实验室,放回原药瓶3.下

31、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D )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B.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C.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5.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 )A.大于10mL B.小于10mL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6.化学实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污染原瓶试剂;(2)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32、”)。解析:(1)用剩的药品再放回原瓶,药品因接触空气、仪器等而变质或掺入杂质,继而污染原瓶内试剂;(2)仰视读数会造成读数结果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知识与技能1.宏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物理现象;2.微观认识水的三态分子内部结构的不同;3.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内部结构的变与不变;4.解释自然界的变化中水分子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和仪器名称。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1.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变与不变;2.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中

33、的分子变化情况。1.水分子的三态中分子的结构的区别;2.三态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而化学实验室是我们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我们的实验场所和一些常用仪器。 (一)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大约有十六万亿亿个水分子。固 液 气生阅读P28P30了解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性质固:水分子有序排列,固定位置振动;液: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自由运动;气:水分子自由运动,自由地向空间扩散。师向学生展示ppt。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师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只是分子之

34、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2.能量的变化 师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的间隔增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师下列宏观现象中,吸收能量的有_;放出能量的有_。溶解,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你能用分子知识解释上述变化吗? 生讨论交流答案 3.分子的基本性质 师冰融化成水时,分子间隔较小。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另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生阅读P30页活动天地及交流共享 生温度、压强对分子性质的影响: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加快;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师完

35、成在线测试(二)水的天然循环1.意义讲解水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观察认识水的天然循环,观察P31图片2.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师天然的污水处理厂,了解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的污染;农业上化肥、农药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危害: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等。生认识节水徽记,寓意:人们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爱护、节约每一滴水。讲解老师结合实验台上常见仪器讲解其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过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则,而实验室的药品在取用时也有一定的讲究。提问怎样防止水污染?生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达标

36、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水的人工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讲解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淡水总储量的13%,占全球总水量的0.3%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师水的净化方法师溶解、过滤、灭菌、蒸干生净化黄泥水,活动天地P32,了解明矾的作用:净水剂师了解过滤操作的要求讲解过滤器的制作: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上沿要低于漏斗口。三靠:烧杯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师思考:滤纸与漏斗之间为什么不留气泡?某同学过滤黄泥水时,过滤两次后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讲解过滤后的液体虽然澄清,但有微生物;滴

37、入氯水消毒后,微生物死亡,蒸干后有固体残留,说明水中有可溶性物质;将蒸馏水蒸干后,没有留下任何残渣,说明蒸馏水是纯净物。师你认为下列说法对吗?有人说:冰水是混合物;市场上卖的“娃哈哈纯净水”是纯净物。生由多种物质组成。黄泥水,空气,海水等。混合物中的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世界上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讲解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讲解过滤法: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蒸发: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如:在蒸发皿中蒸发食盐水可得到食盐;蒸馏法:把液体和液体分离。(根

38、据液体的沸点不同)。生P34了解水的蒸馏及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师完成P35在线测试本课主要学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注意:从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是培养自己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2.能量的变化(水分子获得时运动加快,间隔增大。)3.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二、水的天然循环1.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三、水的人工净化1.处理黄泥水的主要步骤:溶解、过滤、灭菌、蒸干 2.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3

39、.混合物4.纯净物5.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过滤蒸发蒸馏本节课是通过前面学习,收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所以教师应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让学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并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首先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观看一系列的图片资料来帮助学生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分析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水的常见形态及产生的环境条件,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较容易地掌握水有固态、液态、

40、气态三种形态。为学习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打下了研究基础。然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为了更好地突破: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有更深地认知和理解。 类型一 水的三态变化例1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C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D.分子大小解析: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此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C类型二 水的天然循环例2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

41、确的是 ( D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B.C.D.解析: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都正确类型三 水的人工净化例3 下列净水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D )A.吸附B.沉淀C.过滤D.蒸馏解析:A、通过静置可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降,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故净化程度不高;B、通过加絮凝剂而使水中

42、悬浮的小颗粒固体凝聚而加快沉降,所得到的水中仍会含有可溶解性杂质,故净化程度不高;C、通过过滤除去了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但对于可溶性杂质,过滤并不能除去,所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故净化程度不能达到最高;D、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是蒸馏水,为纯净物,故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 一、当堂反馈1.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解析:A、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

43、不到的,故错误;C、“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正确;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错误2.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 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地球上淡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B.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它能溶解所有物质C.在通电条件下,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D.过滤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解析:A、淡水含量不到总水含量的1%,所以必须节约用水,故错;B、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不是全部,故错;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正确

44、;D、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将硬水变成软水需要加热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C )A.石油B.海水C.水银D.空气解析:A、石油中含有多种烃类物质,属于混合物B、钢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水银中只含有汞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4.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铁的化合物,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影响。下列软化硬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C )A.蒸馏B.煮沸C.沉淀D.过滤解析:A沉淀法只能出去水中一些难溶性的杂质,B煮沸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降低水的硬度的,但是不是程度最高的,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水的净化的方法,因为蒸馏之后,

45、我们就得到了纯净物的水,D吸附只能除去一些颜色和气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含有钙和镁的物质,所以不能软化硬水。故选C二、课后练习1.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之一,所以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不仅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止水被污染。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A.使用节水型洗衣机B.使用含磷洗衣粉C.任意施用农药、化肥D.使用工业废水喷灌草地解析:A、使用节水型洗衣机,可以节约用水,故A做法正确;B、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质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B做法错误;C、任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故C做法错误;D、工业废水中可能会含有许多有害物质,不利于草的生长,故D做法错误故选A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46、( C )A.不锈钢B.金刚石C.铝合金D.石灰石解析:A、不锈钢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和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D、天然气中含有甲烷和气体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C3.干冰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B )A.原子大小B.分子间距C.原子种类D.分子种类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A.蒸馏水B.粗盐C.酱油D.食醋解析:A、蒸馏水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B、粗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酱油中含有水、氯化钠、氨基酸和糖类等物质,属于

47、混合物;D、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A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二、过程与方法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

48、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电解水的结论;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教师演示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水分子的变化课件展示水的分解(一)水的分解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49、燃。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水氢气+氧气水的合成实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猜想与假设:氢气燃烧生成水。2、实验步骤:视频展示为主。3、结论:氢气燃烧生成了水。生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放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生根据现象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与刚才的水分解的表达式师用分子模型将氢分子和氧分子进行分拆和重组成水分子。讲解用分子模型将氢分子和氧分子进行分拆和重组成水分子,强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分子改变成新分子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下几部分知识:1.在直流电

50、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3.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电解水现象及反应式2.分解反应3.分子4.原子5.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这节课主要反思如下:1.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实验的现象和结论;2.多预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3.让学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

51、题,或者共同讨论提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类型一 水的分解例1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C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当堂反馈1.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2.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D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1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3.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52、的是( B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二、课后练习1.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B )。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B.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C.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不能体现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故B不正确。2.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D )A.水分子的能量B.水分子的原子组成C.水分子的空间结构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解析:水在通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是化学变化,

53、在反应中水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水的总质量要减少,组成水的元素种类和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没有变化。故答案选择D3.将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中,接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a管中产生气体和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关系为 1:2 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点燃则为氢气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原子的构成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可分性。2.了解原子的构成。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

54、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性质师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原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原子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呢? 师播放视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引发学生思考原子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原子内部有怎样的结构呢?生观看视频 原子的结构复习提问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师引导学生回忆,以水分子为例,水分子直径几千万分之一毫米,那么构成它的原子就更小了。让学生体会原子很小生回忆旧知,认真聆听,体会原子很小以及对于原子内部结构探究难度很大讲解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1、道尔顿:原子是一

55、个实心球体师通过一段文字描述介绍道尔顿的原子模型讲解2、汤姆森:发现电子,得到“葡萄干-布丁”模型3、卢瑟福: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师播放视频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并且明确原子时可再分的。放映卢瑟福的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动画提问为什么大多数带正电的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 少数带正电的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粒子被反弹?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得出讨论问题的答案,并汇报讨论结果师展示图片:如果把原子比喻成体育场,原子核就相当于是其中的一只蚂蚁总结原子的结构以及构成粒子的电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师出示原子结构的图片,组织学

56、生讨论从图片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发表各自的见解讲解原子结构中粒子间的关系(1)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3)同种元素不同原子的中子数不同师给出表格,组织学生讨论从表格中能得到哪些规律生小组讨论并写出找到发现的规律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一

57、、原子的结构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又无法通过宏观实验加以展示,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对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类型一 原子的结构例1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相对原子质量

58、就是原子质量B.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C.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gD.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质量 一、当堂反馈1.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区别是( C )A.镁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镁原子多2个B.核电荷数不同C.镁原子和核外电子数比镁离子多2个D.质量相差很多2.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D )A.同种离子B.同一种原子C.同一种分子D.不确定3.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 A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二、课后练习1.某金属原子次外层为 8 个电子,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 m 个,在化学反应中,该金属原子最多能失电子数目为( A )A.等于mB.

59、大于mC.小于mD.等于2m解析:最外层电子比较活泼,容易失去,所以最多可失去m个2.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其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已知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C )A.nB.n-lC.n+lD.n+3解析: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其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A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A离子,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所以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n+1。故选:C3.核外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C )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离子解析:根据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

60、,所以该粒子是为阳离子。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四节 元素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2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3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教师演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课件展示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