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征求意见稿)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二OO九年三月 第一部分总论1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14一、概述1二、建馆目标1 HYPERLINK l bookmark16三、新馆建设指导思想2四、展示理念2 HYPERLINK l bookmark18五、观众群定位2 HYPERLINK l bookmark20六、展示内容定位2 HYPERLINK l bookmark22七、展示形式定位2 HYPERLINK l bookmark24八、展示特色定位3 HYPERLINK l bookmark26九、功能目
2、标定位3 HYPERLINK l bookmark28十、服务方式4第二部分展示与教育5第一节意义5第二节基本展示5一、主题思想5二、基本展示方案大纲6第三节展厅安排6第一单元序厅展示内容方案9第二单元地球厅展示内容方案11第三单元生命演化厅展示内容方案17第四单元恐龙厅展示内容方案26第五单元矿物岩石厅展示内容方案31第六单元资源与环境厅展示内容方案37第四节临时展览49第五节4D科普影院49第六节地质风貌模拟区(暂定)50第七节室外景观展区50一、古生态景观复原区50二、大型地质实物标本景观区51第三部分收藏与研究51第一节收藏51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
3、kmark176一、意义51 HYPERLINK l bookmark178二、收藏品种51 HYPERLINK l bookmark180三、藏品库区52第三节科学研究交流52一、意义*52二、研究方式和手段*53三、学术报告厅53第四部分综合服务*53一、服务内容*53二、服务形式*54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第一部分总论一、概述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建设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徽861行动计划”。作为安徽省的重要文化工程之一,它是填补安徽省缺乏大型、一流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空白的重要举措。2004年3月,
4、经安徽省编办批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正式成立,同时加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两块牌子。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区安徽文化博物园区内,园区占地面积300亩,区内拟建设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安徽省美术馆等各类省一级文化设施,园区北接合肥市著名风景区天鹅湖,与合肥市新的政务行政中心隔湖相望,南临合肥市奥体中心,此地段现为合肥市上佳的文化、旅游、休闲之地。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部分建筑面积16902平方米,建筑工程投资1.62亿元。建馆目新馆确定的建设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要建成集博物展示、科普教育、科技
5、交流、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文化场所,达到在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古生物专题博物馆的目标,需要有一流的功能定位、一流的展示内容、一流的展示手段、一流的运营方式开展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三、新馆建设指导思想: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主题。以“宇宙f地球f生物f人类f和谐”为展示主线,揭示自然界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面向、三个需求、四个统一”的展示理念。就是要面向当代,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公众。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
6、当代社会及其发展的需求,满足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知识的需求,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休闲的需求。就是要坚持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的统一,坚持静态展示与动态互动参与的统一,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坚持完整系统与突出重点的统一。五、观众群定位以社会公众为主体,以青少年和相关业务管理人员为侧重点,兼顾科学研究人员需求。六、展示内容定位展示与自然历史有关的各类古生物及少量现生动物、植物生态、形态、进化、分类、遗传等特征;展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矿物、岩石等标本;展示安徽省国土资源状况。七、展示形式定位以主题单元展示为主,并灵活运用学科分类展示法、古生态环境复原展示法,以及互动参与展项。通过标本实物和部分精品的
7、展示,结合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声、光、电、物、景有机结合,再现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活形态、生活环境,揭示自然界的丰富多彩,生物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关系,以及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适应性。同时要注意展示风格的相互协调,及其与建筑物设计形式的相互适应。八、展示特色定位以突出展示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兼顾其它地球科学知识的展示;以突出安徽本地区地学内容为特色,兼顾国内外地学内容的展示。九、功能目标定位1、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发挥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优势,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的求知欲,向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2、爱国主义
8、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介绍我国我省资源现状和生态环境形势,教育观众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培养观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3、地质古生物标本收藏中心发挥博物馆作为国家标本主要收藏机构的作用,广泛征集、收藏各类古生物化石及其它典型的地质标本,重点征集、收藏安徽省有特色的古生物化石标本。4、安徽古生物科研中心充分利用博物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及相关研究资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工作,达到以研究提高收藏质量,以收藏促进研究水平,以研究更好的服务展览的目的。5、安徽国土资源展示中心以社会公众易于
9、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围绕“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展示安徽国土资源现状,倡导集约、节约、高效、持续利用国土资源的科学意识,普及保护资源环境、防灾减灾的科学常识,弘扬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精神,宣传安徽省国土资源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6、社会公众休闲娱乐场所利用博物馆独特的陈列艺术形式以及文化内涵,通过有观赏性的标本展示和有趣味性的互动参与项目。使得社会公众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能陶冶个人情操,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丰富休闲娱乐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服务方式利用基本陈列展示、临时展览和4D科普影院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和青少年进行科技知识教育;有选择性开放馆藏标本部
10、分修复、处理、鉴定场地,让观众近距离了解标本的处理过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第二部分展示与教育-H-第一节展示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展示教育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展示来实现的,教育又是展示的重要目的。通过展示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可以提供在校学生课外教育的“第二课堂”,可以作为社会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展示教育的实现形式主要包括基本展示和临时展览二大部分,基本展示是博物馆展示教育的核心,临时展览、影视教育、数字化博物馆等是对博物馆展示教育形式的补充与拓展。第二节基本展示基本展示是博物馆实现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是最能代表博物馆特色的
11、展示形式。基本展示应力求为观众营造轻松活泼的科普教育情境,强调以科技知识的展示和互动参与的形式让观众进入科学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之中。一、主题思想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主题。以“天、地、生、人、和”为展示主线,即对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谐发展等几大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共生关系的系统展示,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公众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识,进一步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基本展示方案大纲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主题。以“无地、生、人和”为展示主线,在三个楼层设置6个主题单元一展厅,每个展厅既具有相对的独立展示主题,但它们主题之间又具有连
12、贯性,同时每个展厅的主题应都服从和服务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展示总主题。第三节展厅安排馆内按参观的主要流线设置6个基本陈列展厅(见下表),分别为第一单元序厅,第二单元地球厅,第三单元生命演化厅,第四单元恐龙厅,第五单元矿物岩石厅,第六单元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展示单元全部安排在展馆的1一2层,仅有恐龙厅的互动参与区放在北楼三层回廊处。单元展厅位置及面积(M2)主题说明1序丿丁南一楼东300宇宙人类的向往该厅以“宇宙人类的向往为主题,介绍有关天体宇宙的科学知识,让人们了解地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2地球厅北一楼东497地球生命的摇篮该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
13、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以及地球在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3生命演化厅北一楼西1500生命之旅该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按生命进化的时间顺序,说明生物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生物又逐步改善机制而发展,是经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4恐龙厅北二楼西1478北三楼西528恐龙的世界该厅以“恐龙的世界”为主题,分专题单元展区贯穿恐龙生存、进化、演变、灭绝的历史,并重点结合互动参与的形式,在互动区设计一些与各类恐龙比身高、比体重、比速度等展项;展出些可触摸的恐龙大腿骨、恐龙蛋、恐龙足印;模拟恐龙发掘、装架现场,让观众零距离接触恐龙。
14、5矿物岩石厅南一楼西600精美的石头该厅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介绍矿物岩石的分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基本知识,展示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美丽可爱的各种矿物岩石。分观赏石和宝土石两个展区展出。6资源与环境南二楼西1205美丽富饶的安徽该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展示安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厅测绘成果等国土资源状况,以及安徽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的情况。展厅位置剖析图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F3F2F第一单元序厅展示内容方案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一、展厅概述本展厅以“宇宙一一人类的向往”为主题,介绍有关天体宇宙的科学知识,让人
15、们了解地球、人在天体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二、展厅位置本展厅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面积300平方米,层高9米,此区域是各类参观人员集中分散的场所,空间应高大开阔。二、王要展项:1、馆标:在序厅显著位置放置能反映安徽地质古生物特色及博物馆特点的馆标。2、LED电子大屏幕:悬挂大厅正面上方,屏幕尺寸3米x4.5米,用于播放欢迎词、展厅介绍、即时信息及代表性影像。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ii3、前言介绍:可请省内名家撰写。内容包括介绍安徽省情,安徽省地质古生物的特点,建立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目的、意义及历史简介。4、导览系统:分别采用眼到(导)导览指示牌
16、,手到(导)一多媒体触摸屏,口到(导)一一语音智能导览机器人的方式。用于博物馆内参观引导,向观众介绍馆的概况、展厅分布内容、开放情况等信息。5、拱形天穹:大厅顶部,营造出深邃遥远的宇宙空间景象,标注重要的星团、星座的位置、名称,可考虑示意标注流传甚广的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双鱼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等12星座,提高观众的观赏兴趣。6、地球模型:中央上方用巨型、悬浮、旋转的,采用内投影或外投影技术可显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特征,寓意地球是运行在浩瀚宇宙间普通的,也是目前唯一发现生命的行星。7、标志性浮雕(东面墙壁):提取各地史时期的代表性地质事件(地球演
17、化、生物进化)进行抽象表达。8、文字展板、图片:介绍有关宇宙、太阳系等的科学知识。9、主要展出标本:(1)展出2件大型具有镇馆之宝性质的标本。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2)陨石:展出二件陨落于安徽的天外来客陨石,一件是1977年陨落于亳州的陨石,另一件是1994年陨落于庐江的石陨石。(3)三极石:中国科大捐赠采自地球两极的南极石和北极石,以及地球最高峰的喜玛拉雅山石。(4)“生物钟”化石:展出能反映昼夜更替、地球公转时间以及气候变化的古生物化石,如有横纵截面的珊瑚、叠层石等。第二单元地球厅展示内容方案一、展厅概述展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
18、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展厅位置展厅位于北楼东一层,面积约497平方米,大厅前半部分层高6米,后半部分层高2.6米。三、展厅设计思路首先以地球的活动为主线,介绍在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下,也球产生的沧海桑田”变化以及形成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特征。具体内容如: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的运动状态,内外动力学在地球上表现横向:板块运动,纵向:火山喷发、地震等。其次介绍地球发展和生命起源及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古生态、古环境变化特征,曷示生命与生态、环境的关联作用,强调地球生命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进一步提醒人们要爱护和保护
19、“地球一命的摇篮”四、主要展示内容(一)地球的起源1、知识点A、地球的起源B、星云说:2、主要展示形式(1)展板展示:采用文字说明、精美图片介绍知识点;(2)多媒体演示:地球形成的星云学说;(3)地球演化时钟:表示地球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点(二)地球简介1、知识点A、地球的形状B、地球的大小C、地球的密度D、地球的质量E、地球的化学成分2、展示形式(1)展板展示:采用文字说明、精美图片介绍知识点;(2)多媒体演示:从太空看地球。(三)地球层圈结构1、知识点A、地球的圈层B、地壳C、地幔D、地核E、大气圈F、水圈G、生物圈2、展示形式(1)展板展示:采用文字说明、图片介绍知识点;(2)地球截
20、面模型:模型直径2米,直观形象表示地球内外圈层构造;(3)安徽南北截面模型:采用1:50万比例尺,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包括安徽省从南到北的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内容,以及安徽重要地表圈层的内容。(四)内动力地质作用1、知识点A、内动力地质作用B、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C、岩浆作用、侵入作用、侵入岩、火山作用、火山岩D、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等。E、构造运动F、地震2、展示形式(1)展板展示:采用文字说明、图片介绍知识点;(2)大别山造山带运动模型:以实物运动模型的形式,反映安徽省在国内外著名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成因、演化过程。(3)火山喷发模拟景观:采用声、光、
21、电、物、景有机结合的形式,还原火山喷发的壮观场景,同时配合介绍火山机构、火山相等知识。(4)采用展品组系统展出岩浆作用形成的各类岩浆岩标本:(5)采用展品组系统展出变质作用形成的各类变质岩标本:(五)外动力地质作用1、知识点A、外动力地质作用B、地质营力C、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D、风化作用E、剥蚀作用F、搬运作用G、沉积作用H、成岩作用I、沉积岩构造2、展示形式(1)展板展示:采用文字说明、图片介绍知识点;(2)模拟石灰岩溶洞:按照安徽皖南著名溶洞实景复制,模拟溶洞世界;(3)采用展品组,系统展示沉积岩标本:(4)展品组展示沉积构造标本:(六)生命的起源1、知识点生命起源2、展示形式(1)展
22、板:用文字、图表、图片形式说明生命起源(2)模拟米勒和尤里实验:制作放电实验装置,模拟在大气中放电,合成一系列氨基酸和有机化合物的过程,验证地球早期生命有机物合成的可能性。(七)安徽的早期生命1、知识点在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史中,安徽省有三个世界级化石的宝库,它们为地球早期生命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化石材料,其中包括:距今8-10亿年间的“淮南生物群”距今6亿年左右的“蓝田生物群”和距今约5.4亿年早寒武世的“西递海绵动物群”2、展示形式(1)标本展示:按生物群系列进行系统展示(2)复原景观箱:选取生物群中有代表性的化石标本进行复原,模拟当时生态景观。(七)安徽地史演变1、知识点A、安徽地质构造:B、
23、安徽地层:C、安徽岩浆岩:2、表现形式时空隧道:用时光追索的方式,让人们从现今一直向远古走去,使人们了解安徽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第三单元生命演化厅展示内容方案一、展厅概述展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说明生物是在原始海洋中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生物又逐步改善机制而发展,是经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二、展厅位置展厅位于北楼西一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该厅层高均为6米。三、展厅设计思路延续地球厅内地球早期生命出现,按地球上生物的时间演变顺序,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一生物演化序列进行展示。设置古生代展区、中生代展区、新生代展区等三个展区。另外设置单勇先
24、生捐赠古生物化石专题展区,宣传单先生捐赠安徽古生物化石的善举。、主要展项内容前言: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出单勇捐赠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的善举一)古生物基础知识1、知识点生物的演化与化石形成化石的定义,化石的种类和保存a.化石的种类:b.化石的保存条件:c.化石保存方式:2、展示形式(1)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2)实物标本展示:展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二)古生代展区1、设计思路本展区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与无脊椎动物的繁荣”为主题,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主线,主要展示以雪球事件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钙质壳体的起源、动植物向陆地迁移、陆地植物的第一次繁盛、
25、重要的成煤期、气候分带和植物地理分区、脊椎动物鱼类f登陆(大量繁盛)f演化两栖类f演化爬行类及晚古生代陆生植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三足鼎立等重大生物事件,描绘古生代生物演化的历史。2、无脊椎动物(1)知识点:A、“寒武纪生命大爆发”B、钙质壳体的起源C、珊瑚的演化及四射珊瑚的繁衍和灭绝D、腕足动物的发展E、菊石类的演化及缝合线的演变F、蜓类的演化(2)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三叶虫类、鹦鹉螺类、腕足类、笔石、珊瑚类、菊石类、蜓类、有孔虫、苔藓类等;C、模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复原景观图。3、脊椎动物(1)知识点:A、脊椎动物的起源与鱼形动物的发
26、展B、羊膜卵的产生(2)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无颌类、原始有颌类鱼形动物、硬骨鱼类化石等;4、植物(1)知识点:A、陆生植物的大发展B、全球成煤期的出现C、植物的地理分区:(2)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鳞木、封印木、芦木、树蕨、子蕨及大羽羊齿等古生代植物化石;C、制作大型石炭二叠丛林沼泽复原场景图;(三)中生代展区1、设计思路中生代展区主要展示内容以海生无脊椎菊石类、笔石类、珊瑚类、双壳类的繁盛。陆生昆虫等极兴盛和以硬骨鱼为代表的鱼类发展过程,脊椎动物爬行类从极为繁盛到灭绝的过程,鸟类和哺乳类
27、的兴起,裸子植物的时代和中生代大量生物的绝灭等重大事件,描绘中生代生物演化的历史。2、无脊椎动物(1)知识点:A、海生无脊椎的菊石类、箭石类、珊瑚类、双壳类的基本结构及中生代繁盛原因介绍。B、海百合(2)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菊石类、箭石类、珊瑚类、双壳类、海百合等C、制作大型中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复原场景图。3、植物(裸子植物)(1)知识点:A、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的时代B、裸子植物特征C、裸子植物的分类D、三叠纪直至早白垩世陆生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松柏、银杏的优势,真蕨类f三叠纪极盛-侏罗纪繁盛(2)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
28、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苏铁类植物、松柏类植物、银杏类植物、真蕨类植物等;C、制作大型中生代裸子植物景观区。4、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1)知识点:A、中生代早期的鱼B、中生代晚期的鱼C、两栖类在中生代的衰落:(2)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狼鳍鱼、北票鲟、满洲龟、蛙类、蝾螈等;C、以多媒体的形式介绍鱼类和两栖类的繁衍演化过程。5、脊椎动物(爬行类)(1)知识点:A、中生代称之为爬行类时代,B、龟鳖类C、陆栖爬行类D、海生爬行类:E、飞生爬行类:F、陆生昆虫类极盛期:G、哺乳动物的兴起:(2)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
29、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展出中生代各类爬行类化石;C、制作鱼龙化石墙;D、利用多媒体、灯箱等形式系统介绍爬行类繁衍演化的过程;6、鸟类(1)知识点:A、鸟类B、鸟特征C、最早出现的鸟D、带羽毛的恐龙E、鸟类的起源F、鸟类飞行起源及假说:G、早期鸟类主要类型(2)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利用实物标本、图片、复原图等形式系统展示鸟类演化过程;C、制作中生代鸟类生活景观区;D、鸟化石标本展品组。1、设计思路新生代展区主要展示的内容以被子植物的特征、起源、谱系等过程及哺乳动物的兴起,爬行类新生代的演化、哺乳类的系统演化到人类起源等新生代重大事件。描绘新生
30、代生物演化的历史。2、陆生植物(被子植物)1)知识点:A、被子植物的特征B、被子植物的谱系和有关起源C、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和地点D、被子植物的化石证据(2)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各种被子植物化石;C、利用多媒体手段,系统展示被子植物有关知识;D、制作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型复原场景。3、爬行类脊椎动物(1)知识点:A、新生代爬行动物的演化特征(2)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广东茂名地区龟、鳖、鳄类,安徽潜山龟等;C、制作新生代龟、鳖、鳄等生存复原场景。4、哺乳动物(1)知识点:A、哺乳类的主要特征B、哺
31、乳动物的起源C、原始哺乳动物:D、真兽类E、人类的起源a、人在生物分类中的位置b、高级灵长类的起源及分支c、现代猿起源d、人类的起源及发展e、现代人类的起源f、安徽的人类起源(2)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化石标本展品组:哺乳动物头骨化石标本;C、展出哺乳动物模型;D、大型复原模拟景观:猿人的生存环境;E、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展示哺乳类演化过程和人类起源与发展;F、复原古人类头骨模型:复原和县猿人、巢县银山猿人的头骨模型。(五)生物进化螺旋图在展厅东边入口楼梯处,沿人行上升楼梯制作生物进化螺旋图灯箱或生物进化树,说明地球演化与生命进化的关系。表现地球生物的出现、
32、繁盛、灭亡的过程,以及地球演化所形成的古生态、古环境对于生命起源、生物进化所具有的意义。第四单元恐龙厅展示内容方案一、展厅概述展厅以“恐龙的世界”为主题,系统介绍恐龙的分类,时代,分布、演化以及兴衰史。二、展厅位置展厅位于北楼西二层和西三层回廊/二层面积约1478m2三层回廊面积约528平方米,大厅中央二一一四为中空部分,层高近18米。三、设计思路“恐龙热”长盛不衰,恐龙是观众最感兴趣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把恐龙厅单独作为专题展厅放在生命演化厅之后进行展示,也是作为新馆吸引观众的一大看点。以“恐龙的世界”为主题,分专题单元展区贯穿恐龙生存、进化、演变、灭绝的历史,并结合互动参与的形式,
33、在互动区设计一些与各类恐龙比身高、比体重、比速度等展项;展出一些可触摸的展品,如恐龙大腿骨、恐龙蛋、恐龙足印;模拟恐龙发掘、装架现场,让观众零距离接触恐龙。用普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单元陈列。四、主要专题单元展示1、“恐龙的家庭”通过展板介绍恐龙家庭成员的形式,介绍恐龙的分类,同时进一步说明其分类的科学依据。展出兽脚类、蜥脚类及鸟臀类骨架,复原兽脚类、蜥脚类及鸟臀类雕塑。2、“恐龙的身材”说明恐龙这个庞然大物是怎样产生的,多媒体形式介绍恐龙特殊的身长、体重,展示体长24米的天府峨嵋龙,体长14米的釜溪峨嵋龙,以及体长仅1米左右的鹦鹉嘴龙。3、恐龙的生活(1)恐龙的食物:展板介绍素
34、食恐龙和肉食恐龙,并复原它们头部雕塑,模拟肉食恐龙攻击素食恐龙的打斗场景。(2)恐龙的行走:多媒体演示介绍恐龙的行走和运动方式,展示恐龙足印。(3)恐龙的生产:模拟复原恐龙产蛋、窃蛋龙孵蛋的场景;展出12枚有横切面的恐龙蛋;展出42枚一窝恐龙蛋、28枚一窝恐龙蛋、19枚一窝恐龙蛋等不同数量的恐龙蛋;展出一窝多只的鹦鹉嘴龙幼年个体等化石标本。4、恐龙的家乡采用展板图片形式介绍恐龙在世界和中国的分布。分别标出目前我国恐龙蛋发现地:内蒙古、辽宁、山东、广东、江西、湖南、安徽、宁夏、新疆、浙江、湖北、河南、黑龙江。以及目前我国恐龙脚印的发现地:四川、云南、陕西、河北、湖南、河南、山东、内蒙古、吉林、安
35、徽。5、恐龙在安徽安徽在距今8千万年至一亿年前的晚白垩纪,分布着很多恐龙喜欢栖息的湖滨、河流三角洲和沼泽地带,恐龙也曾在其间活动,活动时间长达2千多万年。现已发现的恐龙种类主要是鸟臀类、鸟脚类恐龙。1968年曾在皖南岩寺发现鸟脚类恐龙肿头龙的零星骨骼化石,随着近年来恐龙热的升温,陆续在宣城、青阳、定远、繁昌、凤阳、屯溪、休宁、歙县等地发现了恐龙骨骼、恐龙蛋等化石,尤其是在屯溪附近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以及恐龙足迹、尾迹等遗迹化石,恐龙化石“三位一体”地在一个地区发现,实为世间罕见,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采用展板图片介绍恐龙在安徽的分布;对皖南岩寺发现的肿头龙科皖南龙、休宁渠口腔骨龙类
36、休宁龙、歙县鸡母山附近发现的恐龙(待鉴定)等恐龙骨骼进行复原装架、展示;同时展示安徽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化石。6、恐龙的近亲分别介绍称霸中生代海、陆、空的爬行动物,解释鱼龙和翼龙不是恐龙只是恐龙近亲的理由;展示海洋霸主鱼龙类的杯椎鱼龙标本和鱼龙的复原雕塑;展示空中霸主翼龙类的准噶尔翼龙模型等。7、恐龙的灭绝系统介绍恐龙灭绝的多种假说,围绕渐变说和灾变说来展开,让观众思索、联想恐龙灭绝除自身原因外,环境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今天的人类如不保护好生存的环境,同样会面临灭绝的威胁。此单元中还重点介绍地史时期的几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如三叶虫的灭绝、笔石的灭绝、菊石的灭绝等等。复原白垩纪末期恐龙灭
37、绝的场景。8、恐龙的后代阐述鸟是恐龙的现生后代这一观点,最近几年,在我国的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研究发现的中生代原始鸟类,特别是以中华龙鸟为代表的原羽类生物介于兽脚类恐龙于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发现,首次以实物标本印证了鸟类是小脚兽脚类恐龙演变而来的。国际古生物界已决定中华龙鸟替代始祖鸟成为鸟的真正“始祖”,写入教科书。此可以这样认为,鸟类是恐龙的“后代”,现在在天上自由飞翔的鸟类就是长有羽毛会飞行的“恐龙”,在山间田野自助寻食的鸡鸭等的家禽也是家养的恐龙,甚至可以这样说“庐州烤鸭”就是“庐州烤恐龙”。展示部分鸟的化石。9、恐龙之最以展板文字说明、图片以及复原雕塑模型的形式,展示已知的占据恐龙各
38、种之最的恐龙。10、大型恐龙生活场景以恐龙的实物骨架和复制骨架为基础,且成一个恐龙世界群体,并配以恐龙生存时代的大型景观为衬托。恐龙群体设计有10余条各种类型、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恐龙骨架。包括长度24m的天府峨眉龙和长度14m的釜溪峨眉龙。以及中华盗龙、霸王龙、三角龙、窃蛋龙、翼龙、原角龙、单棘龙、永川龙等。以鹦鹉嘴龙标本和复原鹦鹉嘴龙骨架、恐龙蛋、恐龙脚印等遗迹化石和恐龙有关联的动、植物化石为辅助展示手段,充分展示恐龙世界的壮观场景。11、互动参与区在第三层中空部分周围回廊(见附图),设恐龙主题互动区,供观众娱乐互动。此区设置一些与各类恐龙比身高、比体重、比速度等互动游戏项目;展出一些可触
39、摸的展品,如恐龙大腿骨、恐龙蛋、恐龙足印;模拟恐龙发掘、装架现场;设置恐龙图书阅览区;设置恐龙探险之旅;设置恐龙下蛋、孵蛋等游戏项目。第五单元矿物岩石厅展示内容方案一、展厅概述展厅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介绍矿物岩石的分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基本知识,展示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美丽可爱的各种矿物岩石。分观赏石和宝玉石两个展区展出。二、展厅位置展厅位于南楼西一层,面积600平方米,展厅层高6米。三、展厅设计思路首先从矿物岩石的基础知识的介绍入手,从人文美学角度让人们认识、欣赏各种精美的矿物和岩石,展厅分基本知识区、观赏石展区和宝玉石展区三个展区。四、主要展示内容(一)基本知识展区1、矿物(1)知识
40、点A、矿物的形成B、矿物的成分C、矿物的分类D、矿物性质(2)展示形式A、展板:用文字说明、图片等系统介绍矿物的形成、分类和用途;B、互动参与形式让观众了解矿物的性质及一般鉴定方法;C、矿物展品组:自然元素,硫化物类,卤化物类,氧化物类,氢氧化物类,硅酸盐类,硼酸盐类,磷酸盐类,硫酸盐类:钨酸盐类:硝酸盐类,碳酸盐类,有机化合物类等各类标本。2、岩石(1)知识点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2)展示形式选取部分颜色、形态等具有特色的三大岩石标本进行展示,要注意展出的标本与地球厅的区别。观赏石展区1、设计思路本展区以“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为主题,展示在自然界中天然形成、无需加工、深受人们喜爱的美丽
41、可爱的各种观赏石。介绍观赏石的形成、分布、观赏、整饰、收藏的基本知识,以及源远流长的观赏石文化2、知识点概述:观赏石定义:观赏石的分类:观赏石的鉴赏:观赏石文化的个性:中国观赏石文化的发展:西方观赏石文化:安徽观赏石3、展出形式根据需展出标本,相应配合文字说明、图片进行介绍宝玉石展区1、设计思路本展厅以“石之瑰宝”为主题,系列展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的原矿、半成品及工艺饰品;介绍宝玉石的分布、成因、鉴定、加工、人工改善、人造宝石及宝玉石文化。2、宝石(1)知识点宝石的定义钻石祖母绿红宝石和蓝宝石(E)黄玉(F)海蓝宝石石榴石碧玺锆石橄榄石欧泊(L)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M)人造宝石(
42、N)珍珠(O)琥珀(P)珊瑚3)展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照片及实物等介绍知识点;B、展出宝石原矿、加工的半成品和部分成品;C、运用互动参与的方式,让观众根据自身情况找寻适合佩戴的宝石,并介绍真假宝石的鉴定知识;3、玉石知识点中国是玉的故乡翡翠软玉岫岩玉(E)蛇纹石玉独山玉绿松石水晶芙蓉石玛瑙青金石(2)展示形式A、展板:文字说明、照片等进行展示;B、展出玉石原矿、半成品、成品雕件;C、运用互动参与的方式,让观众根据自身情况找寻适合佩戴的玉石,并介绍真假玉石的鉴定知识;D、制作人工合成水晶的设备模型4、印章石、彩石(1)知识点(A)寿山石(B)昌化鸡血石(C)青田石(D)煤精(E)东陵石
43、(F)木变石、虎睛石(2)展示形式A、展板:文字说明、照片等进行展示;B、展出印章石、彩石原矿、半成品、成品雕件;C、运用互动参与的方式,让观众了解真假印章石的鉴定知识。5、宝玉石文化(1)知识点(A)中国玉文化的发展(B)中国玉文化特色(2)展示形式A、展板:文字说明、照片等进行展示;B、展出古代玉器制品、雕件。第六单元资源与环境厅展示内容方案一、展厅概述展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重点围绕安徽省的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进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及测绘成果等安徽国土资源情况,以及安徽地质环境包括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的情况,让人们牢固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意识。二
44、、展厅位置展厅位于南楼西二层,面积约1205平方米,该厅为跃层式分三个展示层面。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三、展厅设计思路该厅分安徽国土资源展区和地质环境两个展区分别进行展示。国土资源展区以科学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为主题,分别展示安徽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测绘成果等内容;地质环境展区主要展示安徽省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灾害情况。四、国土资源展区(一)、土地资源1、设计思路围绕“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的主题,展示土壤的形成、侵蚀过程,介绍安徽省的土地质量、类型、用途、国土规划、开发、整治等常识。采用大幅卫星遥感照片、地图和模型展示安徽省土地利用和保护现状。2、知识点A
45、、安徽土壤B、安徽地形地貌基本特征C、安徽地貌分区D、安徽土地利用概况E、安徽土地利用特征F、土地资源退化G、土地资源的保护H、坚持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2、展示形式:A、以多媒体、文字说明、图片、照片灯箱等形式介绍知识点;B、以土壤实物等标本展示;C、安徽省土地分类沙盘模型。(二)矿产资源1、设计思路以“富饶的安徽”为主题,从安徽具有的独特地质背景切入,系统介绍安徽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及两个地层分区等地质背景,以及在这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矿产资源。系统展示安徽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冶金辅料非金属矿产、建材非金属矿产等矿产资源及其矿产开发利用状况
46、,介绍矿物原料特征、用途、重要矿产地的发现史及矿业布局、发展沿革和前景。重点介绍安徽省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资源量、地质产出特征、形成规律、成矿区划、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2、安徽地质背景(1)知识点A、安徽地层B、安徽构造C、安徽岩浆岩(2)展示形式A、展板展示:采用文字说明、表格、图片的形式介绍安徽地质背景;B、数字化地质图灯箱:制作数字化1:25万安徽省地质图和基岩地质图,以及1:50万安徽省岩浆岩图,1:50万安徽省变质岩图,1:50万安徽省地质构造图等灯箱;3、安徽省矿产资源概况(1)知识点A、安徽省已发现各类矿产B、探明储量的矿种C、资源较丰富的矿产D、矿产资
47、源集中分布(2)展示形式A、展板展示:采用文字说明、表格、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沙盘模型:制作1:10万安徽省沙盘模型,介绍安徽省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4、能源矿产(1)知识点A、安徽省能源矿产B、安徽煤炭资源C、安徽石油(2)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点;B、展品组:煤、石煤、石油等实物标本;5、黑色金属矿产(1)知识点A、安徽省黑色金属矿产B、安徽铁矿(2)主要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B、展品组:展出安徽产出的黑色金属矿产标本;6、有色金属矿产(1)知识点A、安徽省有色金属矿产B、安徽铜矿(2)主要展示形式A、展板:文字说明
48、、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点;B、展品组:展出安徽产出的有色金属矿产标本;C、制作矽卡岩型铜矿成矿模式模型。7、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1)知识点安徽省已发现的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矿物、稀散元素矿产(2)展示形式A、展板:文字说明、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点;B、展品组:展出安徽产出的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标本。8、非金属矿产(1)知识点A、安徽非金属矿产概述:B、矿种:C、储量、规模D、分布(2)展示形式A、展板:文字说明、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点;B、展品组:展出安徽产出的非金属矿产标本。9、安徽省矿产发现史(1)设计思路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的物资基础,安徽省发现、查明、提供的
49、丰富矿产资源,为安徽省、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矿产地的发现和矿产资源的被开发,昔日的穷乡僻壤,已建成今日矿业重镇和重要的工业城市。“钢城”马鞍山市高速发展,“铜都”铜陵市的悄然崛起,“煤市”淮南、淮北市的不断扩大,无不以矿产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安徽省矿产发展历史、矿产资源勘查、利用情况的介绍,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矿产资源和地质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识点A、古代矿业情况B、近代矿业及矿产调查C、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业及矿产调查(2)展示形式A、展板:文字说明、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点;B、模型:制作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成矿模式和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的模型;水资
50、源1、知识点安徽水资源分布安徽水资源的社会效应安徽地下水资源特征安徽地下水资源量安徽地下水资源基本状况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2、主要展示形式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点;制作模拟阜阳地下水抽取模型:模拟阜阳地下水开采主要形式制作模型,说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对当地地质环境的严重的破坏。测绘技术1、知识点A、测绘工作B、测绘技术与成果2、展示形式:A、用图表实物反映测绘技术手段、仪器更新发展演变;B、展示合肥市城区卫星遥感、航空影像图。五、地质环境展区(一)地质遗迹1、设计思路以“美丽的安徽”为主题,从安徽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水文、气象条件为切入点,系
51、统介绍安徽省的主要地质遗迹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地学意义、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2、水文、气象条件(1)知识点A、安徽水文条件B、安徽气象条件(2)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照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B、图件灯箱:分别制作1:50万的安徽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和1:50万安徽省地势图的灯箱进行展示;C、安徽省遥感图片灯箱:用1:25万安徽省遥感卫星照片的灯箱,真实反映安徽省地形地貌特征。3、安徽地质背景简述展示形式:用1:50万的安徽省地质图制作成灯箱,直观反映安徽省的地质背景情况。4、安徽省地质遗迹类型和数量(1)知识点安徽省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和数量(2)展示形式A、展板:
52、采用文字、图表、图片介绍知识点;B、制作1:25万安徽省地质遗迹分布图灯箱,介绍安徽省地质遗迹的分布情况。5、安徽省地质剖面与地质构造形迹1)知识点A、地质剖面B、安徽省地质剖面C、构造形迹D、安徽省地质构造形迹(2)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B、制作地层剖面微缩模型:选取宁国市胡乐司南相奥陶系地层重点段制作实体剖面。6、古生物遗迹(1)知识点A、古生物遗迹,B、安徽的重要古人类遗址C、安徽重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2)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B、展品组:实物展出巢湖市银山冲的猿人遗址发现的化石。7、地质地貌景观(1)知识点A、安徽省火山地貌景观B、安徽省花岗岩地貌景观C、安徽省变质岩地貌景观D、安徽省丹霞地貌景观E、安徽省洞穴遗迹F、安徽其它地质地貌景观(2)展示形式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B、制作演示模型:制作洞穴遗迹景观模型,兑明石灰岩洞穴的形成演化的过程。8、水体景观(1)知识点A、水体景观形成B、安徽泉体景观C、安徽湖泊景观(2)展示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对比阅读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8《网络新世界》(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001
- 9《这些是大家的》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1 Back to School Reading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译林版(2020)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2)教学说课稿 岳麓版选修1
- 2025市场门市部租赁合同
- 2025电脑维修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0.1 劝学说课稿(3)部编版必修上册
- 2025苹果购销合同样书
- 24 京剧趣谈(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5届上海交大南洋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环保局社会管理创新方案策划方案
- 主题二任务二 《探究身边信息技术的奥秘》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桂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人教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Section A (1a-2d)》教学课件
- 2023年版《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解读课件
- 10kV环网柜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 电工班三级安全教育内容范本
- 中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解读
- 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阳性、阳性儿复查随访登记表
- 开学前幼儿园安全培训
- 2023年湛江市麻章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