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1.gif)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2.gif)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3.gif)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4.gif)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7b362f6a94833f3e5c7150f084cccd1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PAGE 页码29页/总NUMPAGES 总页数29页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10分)默写。(1)江山如此多娇, 。(2) ,月是故乡明。(3)因思杜陵梦,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表现了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信念。(5)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 , 。”(6)古人对雪情有独钟。如湖心亭看雪中“ , , ”写出了冰花皎洁、白汽弥漫,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雪景。2(1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当和x的春风吹遍淮北平原时,故乡的榆
2、钱便登场了。它们穿着绿色的裙子,一个挨着一个,推推搡搡着,聚成一串串手心里宝贝着的铜钱的模样。远远望去,仿佛一枚枚小巧的草帽,在阳光下随风晃动。肉滚滚的榆钱橹下来可以蒸成榆钱饭,若就着飘香的蒜泥吃,好吃到能撑破你的肚皮。待到春末,干落的榆钱满街满xing飞着,飞到人们的头发上,钻入人们的衣领,人们也不拂去,反而喜气洋洋的笑着。看,这漫天飞舞的榆钱,不是给了庄户人家一个美好的期待吗?(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和x 模样 满xing 拂去 (2)请找出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 ,应改为 。(3)“漫天飞舞”中“漫”的意思是 A.水过满,向外流B.到处都是;满;遍C.不受约束;随便D.广阔;
3、长(4)画线部分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5)请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这漫天飞舞的榆钱,不是给了庄户人家一个美好的期待吗?3(5分)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小明在朗读艾青的刈草的孩子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这首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表现了艾青诗歌创作 的特点。A.诗中有画B.画中有诗C.蕴含哲理D.充满着“土地的忧郁”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4、结尾“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的 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A.悲伤、冷寂B.宁静、美好C.阔大、凄美D.雄浑、壮丽4(4分)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1)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2)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5(4
5、分)我阅读 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二、阅读。(55分)6(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
6、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不行,要蜇(zh)死人的!”爷爷说。“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
7、,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8、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被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
9、,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ni)感沉重地压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
10、空的蜂窝黏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惊呆惊吓惊恐B惊恐惊呆惊吓C惊呆惊恐惊吓D惊吓惊恐惊呆(2)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
11、语。听奶奶说要捅马蜂窝,非常渴望 被马蜂蛰后,心存畏惧面对将死的马蜂,充满后悔 (3)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情感。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4)请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从描写方法的角度)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5)请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7(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央视新闻 4月26日)今天,一到三年级小朋友正式开学啦!一大早,养正小学一组可爱的照片
12、在家长群中刷屏:小朋友们戴着可爱的“一米帽”,开开心心上学去。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联系上养正小学副校长洪峰,洪校长笑着解释说:“这确实是我们的创意,用我们的提倡的话来说就是:头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上午,小朋友们戴着“一米帽”都很谨慎,有其他小朋友要靠近,就先提醒:“注意距离注意距离!”洪校长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一米的距离,在佩戴体验的同时牢记“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围绕“一米帽”学校还开展了防疫知识问答、介绍我和一米帽的故事,评选最喜爱的一米帽,以及说唱一米帽防疫拍手歌等等,旨在通过活动体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材料二】 保持距离,是时下疫情防控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社会
13、的基本讲究。即便没有病毒肆虐,在公众场合也应适当保持距离。比如,银行取钱、机关办事、车站买票等,举凡需要排队,尤其一凑近就有探取他人隐私之嫌的场合,都应疏密有度、有条不紊。 有个著名的美学原理叫“距离产生美”。一幅名画,两三米外欣赏妙不可言,硬贴近看,就是五颜六色和一堆麻点。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保持适当距离,会欣赏到对方的种种优点;走得太近,则会发现一堆毛病。更何况,每个人都需要私密空间,都有不想让人知道的大事小情。朋友之间,如果不分你我,看似亲密,其实脆弱,很可能因“越界“出现问题。反倒是一些始终保持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关系的朋友,能友谊长存。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说的就是这
14、个道理。(选自陈鲁明请保持距离,北京日报2020年4月28日)【材料三】清平乐背后的宋人生活情趣张九龙 在历朝历代的官帽中,大概没有比宋代更博人眼球的。电视剧清平乐里,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官帽,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 关于其来历,有种绘声绘色的说法。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手下有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兄弟们也个个加官晋爵。不过,这些平时随便惯了的兄弟,没从过去的角色中迅速转换过来,上朝时没规矩,经常交头接耳。赵匡胤很不爽,却又碍于情面,不好发作。于是,他设计出一种新型官帽,在帽子侧边加了一对又硬又平的长翅,每边都伸出去半米。大臣们戴上它,别说交头接耳,就是想挨近
15、点,都有被啪啪打脸的风险。从此,朝堂上再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现象。 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宋朝官帽的学名叫“展脚幞头”。如果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留存于世的画像,大家就会发现这种“幞头”早有原型。隋唐时期的幞头是略微下垂,到了宋代,只不过把它给进一步拉直加长了。 幞头最初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两脚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脚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展脚幞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帽子。宋代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凡男子皆戴。从古代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五代、辽、宋、金时期,不少门卫、乐伎甚至干活的仆人都头戴展脚幞头。为了行动方便,宋朝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多戴
16、无脚幞头。由于当时官吏戴的幞头所用罗纱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后世便有了“乌纱帽”的说法。 展脚幞头在宋代壁画和雕塑里屡见不鲜,但是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目前,仅1999年,从江苏泰州市一职中工地发现的宋代蒋师益墓中看到。蒋师益是名贡士,没有官职记载,但是墓里出土了一件展脚幞头。它高21厘米,通长达到了120厘米,是地地道道的“一米帽”。 至于宋人为什么把幞头的造型给夸张化,王得臣的麈史说得很清楚:“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 我们还可以从流行史研究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上,很多具有实用功能的用品,会因为穿戴在外而被人们加以夸张化和装饰化。夸张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达到极端,
17、直至脱离了最初的结构和功能。(摘选自2020年5月1日齐鲁晚报)(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养正小学“一米帽”一出现就登上热搜,请结合所给的材料,试着阐释什么是“一米帽”?(3)请简述材料二中作者的论证思路。(4)材料三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小学生戴“一米帽”上学的现象引起了热议,对此你怎么看?8(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醉翁亭记全文【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
18、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事欧阳修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法人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 泉香而酒洌 宴酣之乐 树林阴翳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2)翻译下列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2处)使 民 知 所 以 安 此 丰 年 之 乐 者(4)欧阳修被贬滁州,生活仍很有乐趣,结合【甲】文和【乙】文,分析他有哪些乐趣。三、写作。(60分,含卷面分5分)9(60分)请阅
19、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给我一团乱麻,我还生活一件毛衣。宏大的理想都有一个微小的起点。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 上面三则材料带给你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选择其中一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10分)默写。(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
20、信念。(5)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古人对雪情有独钟。如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出了冰花皎洁、白汽弥漫,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雪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答案:(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注意“竞”的书写)(2)露从今夜白(3)凫雁满回塘(注意“凫雁”的书写)(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5)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21、注意“璧”的书写)(6)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注意“凇”“沆砀”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1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当和x的春风吹遍淮北平原时,故乡的榆钱便登场了。它们穿着绿色的裙子,一个挨着一个,推推搡搡着,聚成一串串手心里宝贝着的铜钱的模样。远远望去,仿佛一枚枚小巧的草帽,在阳光下随风晃动。肉滚滚的榆钱橹下来可以蒸成榆钱饭,若就着飘香的蒜泥吃,好吃到能撑破你
22、的肚皮。待到春末,干落的榆钱满街满xing飞着,飞到人们的头发上,钻入人们的衣领,人们也不拂去,反而喜气洋洋的笑着。看,这漫天飞舞的榆钱,不是给了庄户人家一个美好的期待吗?(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和x煦模样m满xing巷拂去f(2)请找出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 橹下来,应改为 撸下来。(3)“漫天飞舞”中“漫”的意思是 BA.水过满,向外流B.到处都是;满;遍C.不受约束;随便D.广阔;长(4)画线部分运用了 拟人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5)请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这漫天飞舞的榆钱,不是给了庄户人家一个美好的期待吗?【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根据字词积累,“和x”写作“
23、和煦”,“模样”中的“模”读作“m”,“满xing”读作“满巷”,“拂去”中的“拂”读作“f”。(2)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字词积累,“橹下来”中的“橹”应写作“撸”。(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漫天飞舞”的意思是“遍布天空”,“漫”的意思是“到处都是;满;遍”。故选:B。(4)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它们穿着绿色的裙子,一个挨着一个,推推搡搡着”赋予榆钱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远远望去,仿佛一枚枚小巧的草帽,在阳光下随风晃动”将榆钱比作草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5)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解答此题,删去表否定的“不是”,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可。答案:(1)煦 m 巷 f(2)橹下
24、来 撸下来(3)B(4)拟人 比喻(5)这漫天飞舞的榆钱,给了庄户人家一个美好的期待。【点评】句式变换原则: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句式经过变换,只是句子形式发生变化,不改变原句的意思;可以在字词上微调,但不能随意删减或添加;改变后的句子必须是健康的。3(5分)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小明在朗读艾青的刈草的孩子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这首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25、表现了艾青诗歌创作 A的特点。A.诗中有画B.画中有诗C.蕴含哲理D.充满着“土地的忧郁”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的 C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A.悲伤、冷寂B.宁静、美好C.阔大、凄美D.雄浑、壮丽【分析】艾青诗选是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本题考查诗歌特点的
26、掌握。“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出自艾青的刈草的孩子。诗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夕阳映照下的广阔的草原,诗句用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描绘了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的图画。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该诗体现了艾青诗歌创作“诗中有画”的特点。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刈草的孩子,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氛围,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故选:C。答案:AC【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27、。4(4分)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1)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2)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不耻下问改为请教。【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诗歌”包含“古典诗词”,故删去“古典诗词”。(2)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不耻下问”
28、意思是不以向身份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用在这里不得体,应改为“请教”。答案:(1)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2)不耻下问 请教【点评】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类题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5(4分)我阅读 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的时候需要分析原句的结构、内容,本题原句的结构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晨曦是希望;我们可以根据“晨曦”仿写其他任何一种自然现象,也写出相应的比喻句来。答案: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
29、生命的乐章。【点评】句子的仿写是写作的基础,只要把句子仿写的能力提高了,那么我们的写作水平也就会提高很快的。二、阅读。(55分)6(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
30、什么,大概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不行,要蜇(zh)死人的!”爷爷说。“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
31、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
32、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被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怕什么,它
33、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ni)感沉重地压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
34、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黏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A惊呆惊吓惊恐B惊恐惊呆惊吓C惊呆惊恐惊吓D惊吓惊恐惊呆(2)请依据
35、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听奶奶说要捅马蜂窝,非常渴望私下去捅马蜂窝,内心好奇被马蜂蛰后,心存畏惧面对将死的马蜂,充满后悔又见马蜂窝,十分舒心。(3)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情感。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4)请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从描写方法的角度)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5)请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分析】文章记叙了“我”听奶奶说要捅马蜂窝,非常渴望;“我”私下去捅
36、马蜂窝,内心好奇;“我”被马蜂蜇后,心存畏惧;“我”面对僵死的马蜂,充满后悔;“我”又见马蜂窝,十分舒心。文章蕴含了作者对马蜂视死如归的敬佩、震撼,并以此告诫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惊呆”指因震惊而发呆;“惊恐”指惊慌恐惧;“惊吓”指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第段倒数第三句意在表达“我”没有想到马蜂会不顾一切拼死一搏而震惊于这种突然出现的情况,有点呆住,所以用“惊呆”;第段首句写“我”因为之前被马蜂蜇过,心有余悸,所以用“惊恐”;第段末句写“我”突然看到脚下有一只马蜂,十分害怕,所以用“惊吓”。故选:A。(2)本题考查文章故事情节的梳理及概括能力。首先根据所给示例,划分
37、文章结构层次。文章写“我”听奶奶说要捅马蜂窝,非常渴望;“我”私下去捅马蜂窝,内心好奇;“我”被马蜂蜇后,心存畏惧;“我”面对僵死的马蜂,充满后悔;“我”又见马蜂窝,十分舒心。因此第一空可概括为:私下去捅马蜂窝,内心好奇;第二空可概括为:又见马蜂窝,十分舒心。(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句蕴含了作者在听到爷爷说“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后的疑惑,以及对马蜂宁死也要蜇自己的气愤。句写出了作者在理解马蜂的行为后对马蜂情感的变化,由之前对其蜇自己的痛恨、气愤变为对其视死如归精神的敬佩和震撼。(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句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分析句子可知,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扔”“跑”“插”
38、等词语写出了捣毁马蜂窝后“我”和妹妹的胆怯,从侧面表现了马蜂的凶猛及其复仇的决心。句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一个“压”字写出了“我”对捣毁马蜂家园后的懊悔与自责,内心很沉痛。(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关键词句,仔细感悟文章主旨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如由“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可知,作者对弱小者表现出尊重和同情;由“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可知,作者对自己捣毁马蜂窝一事进行了反思与忏悔;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可知,作者希望自己有一颗博爱的心,与世间一切生命平等,和谐地相处。据此用简洁的语言整理作答即可。答案:(1)A(2)私下去捅马蜂
39、窝,内心好奇;又见马蜂窝,十分舒心。(3)蕴含了作者被马蜂蜇后的气愤、疑惑。蕴含了作者对马蜂视死如归的敬佩、震撼。(4)动作描写,“扔”“跑”“插”等词语写出了捣毁马蜂窝后“我”和妹妹的胆怯,侧面写出了马蜂的凶猛以及复仇的决心。“压”字写出了“我”捅掉马蜂窝后的懊悔与自责。(5)对弱小者的尊重与同情;做错事要懂得反思和忏悔;与世间一切生命平等、和谐相处;要有一颗博爱的心。【点评】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7(18分)阅读下面的
40、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央视新闻 4月26日)今天,一到三年级小朋友正式开学啦!一大早,养正小学一组可爱的照片在家长群中刷屏:小朋友们戴着可爱的“一米帽”,开开心心上学去。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联系上养正小学副校长洪峰,洪校长笑着解释说:“这确实是我们的创意,用我们的提倡的话来说就是:头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上午,小朋友们戴着“一米帽”都很谨慎,有其他小朋友要靠近,就先提醒:“注意距离注意距离!”洪校长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一米的距离,在佩戴体验的同时牢记“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围绕“一米帽”学校还开展了防疫知识问答、介绍我和一米帽的故事,评选最喜爱的一米帽,以及说唱一米帽
41、防疫拍手歌等等,旨在通过活动体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材料二】 保持距离,是时下疫情防控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讲究。即便没有病毒肆虐,在公众场合也应适当保持距离。比如,银行取钱、机关办事、车站买票等,举凡需要排队,尤其一凑近就有探取他人隐私之嫌的场合,都应疏密有度、有条不紊。 有个著名的美学原理叫“距离产生美”。一幅名画,两三米外欣赏妙不可言,硬贴近看,就是五颜六色和一堆麻点。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保持适当距离,会欣赏到对方的种种优点;走得太近,则会发现一堆毛病。更何况,每个人都需要私密空间,都有不想让人知道的大事小情。朋友之间,如果不分你我,看似亲密,其实脆弱,很可能因“越界“出
42、现问题。反倒是一些始终保持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关系的朋友,能友谊长存。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选自陈鲁明请保持距离,北京日报2020年4月28日)【材料三】清平乐背后的宋人生活情趣张九龙 在历朝历代的官帽中,大概没有比宋代更博人眼球的。电视剧清平乐里,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官帽,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 关于其来历,有种绘声绘色的说法。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手下有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兄弟们也个个加官晋爵。不过,这些平时随便惯了的兄弟,没从过去的角色中迅速转换过来,上朝时没规矩,经常交头接耳。赵匡胤很不爽,却又碍于情面,不好发作
43、。于是,他设计出一种新型官帽,在帽子侧边加了一对又硬又平的长翅,每边都伸出去半米。大臣们戴上它,别说交头接耳,就是想挨近点,都有被啪啪打脸的风险。从此,朝堂上再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现象。 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宋朝官帽的学名叫“展脚幞头”。如果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留存于世的画像,大家就会发现这种“幞头”早有原型。隋唐时期的幞头是略微下垂,到了宋代,只不过把它给进一步拉直加长了。 幞头最初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两脚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脚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展脚幞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帽子。宋代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凡男子皆戴。从古代壁画中可
44、以看到,唐、五代、辽、宋、金时期,不少门卫、乐伎甚至干活的仆人都头戴展脚幞头。为了行动方便,宋朝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多戴无脚幞头。由于当时官吏戴的幞头所用罗纱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后世便有了“乌纱帽”的说法。 展脚幞头在宋代壁画和雕塑里屡见不鲜,但是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目前,仅1999年,从江苏泰州市一职中工地发现的宋代蒋师益墓中看到。蒋师益是名贡士,没有官职记载,但是墓里出土了一件展脚幞头。它高21厘米,通长达到了120厘米,是地地道道的“一米帽”。 至于宋人为什么把幞头的造型给夸张化,王得臣的麈史说得很清楚:“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 我们还可以从流行史研究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上
45、,很多具有实用功能的用品,会因为穿戴在外而被人们加以夸张化和装饰化。夸张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达到极端,直至脱离了最初的结构和功能。(摘选自2020年5月1日齐鲁晚报)(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养正小学“一米帽”一出现就登上热搜,请结合所给的材料,试着阐释什么是“一米帽”?(3)请简述材料二中作者的论证思路。(4)材料三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小学生戴“一米帽”上学的现象引起了热议,对此你怎么看?【分析】本题是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三题考查梳理论证思
46、路的能力,第四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第五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通读材料内容,根据导语中“今天,一到三年级小朋友正式开学啦”“小朋友们戴着可爱的一米帽,开开心心上学去”进行概括即可。注意字数要求。(2)结合材料可知,一米帽即“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的帽子,学校让孩子带一米帽是为了让小学生“直观感受一米的距离”“牢记保持一米安全距离”;根据材料三对历史的追溯可知,这种帽子起源于宋朝官帽,学名叫“展脚幞头”“幞头”最初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两脚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脚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到了宋代,只不过把它给进一步拉直加长
47、,相传是赵匡胤为了解决官员“不守规矩的现象”而发明的。(3)阅读材料二可知,首先点明保持距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讲究,接着论述公共场合需要保持距离,然后从美学角度论述保持距离的必要性,从正反两面论证保持距离的重要性,最后引用古人的话论证保持距离的重要。(4)介绍在“宋代蒋师益墓中出土的展脚噗头”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展脚噗头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高21厘米,长达到了120厘米”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一米帽真实存在。(5)结合“小朋友们戴着可爱的一米帽,开开心心上学去”“是我们的创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一米的距离”“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距离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
48、讲究”等关键语句,可从“有创意,可展示孩子的兴趣”“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符合当时的防疫需求”“让孩子养成保持距离的习惯”等角度来发表看法。答案:(1)开学第一天杭州小学生戴“一米帽”上课(2)一米帽,形似宋代官帽,即宋朝大小官员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长翅帽,学名叫“展脚幞头”。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让官员们在朝堂上守规矩讲礼仪而创制,即将幞头两边原本反折到头顶上用来打结固定的左右两脚拉直拉长至一米长,又称“一米帽”,当下又出现了很多新创意,比如自制一米帽出行以保持一米安全距离。(3)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保持距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讲究。随后列举了一些公众场合以及美学欣赏的例子加以具
49、体论证。接着又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与人交往时角度保持适当距离的必要性,最后引用古人的话再次论证了这个观点,也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4)列数字,举例子。举宋墓中发现展脚幞头一例,具体准确的介绍了幞头的高度和长度,强调了一米帽存在的真实性,同时也说明了宋代展脚幞头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5)示例:“一米帽”本身作为学校老师们的创意展现在社会面前,让人耳目一新。每顶各具风格的“一米帽”又展示出学生们各色各异的兴趣和性格。在这个层面上,“一米帽”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是老师的教育创新,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一米帽”将“防疫”与“创意”结合,最终凝聚为一股创造力。这种寓教于乐、释放童心的新态度,是值得被肯定
50、和弘扬的。【点评】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8(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醉翁亭记全文【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事欧阳修记。(1)解释下列
51、加点词在文中法人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泉香而酒洌清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树林阴翳遮盖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每天(2)翻译下列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2处)使 民 知 所 以 安 此 丰 年 之 乐 者(4)欧阳修被贬滁州,生活仍很有乐趣,结合【甲】文和【乙】文,分析他有哪些乐趣。【分析】参考译文:醉翁亭记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
52、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
53、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
54、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丰乐亭记(节选)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
55、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句意为: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清。句意为:宴会喝酒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句意为:树林茂密阴蔽。翳:遮盖。句意为: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日:每天。(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发,开放;秀,茂盛。句意为: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重点词:乐:对感到快乐;丰成,丰收成熟。句意为:民众也为今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3)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 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 《年月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Unit 4 Time to celebrateperiod 5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水的科学基本知识
- 水厂建设风险评估与控制
- 2 金木水火土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学校防踩踏安全措施
- 深海设备专用件项目融资计划书
- 通信交换设备项目融资计划书
- 粉末橡胶聚硫橡胶项目融资计划书
- 美团外卖骑手服务合同(2025年度)
- 应急预案解读与实施
- 2025年春季学期团委工作安排表
- 早点出租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应届毕业生招聘(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内镜室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市场拓展工作计划
- 2025年八省联考云南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加气站安全培训课件
- 中国近代史纲要西安财经大学练习题复习资料
-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