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由我共享,感谢使用,更多相关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48)敬请期待。 1、名目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1、毫针技术 12、头针技术 23、耳针技术 34、腹针技术 45、三棱针技术 56、皮肤针 67、穴位注射疗法 88、电针技术 99、醒脑开窍技术 10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1、直接灸技术 142、隔物灸技术 153、悬灸技术 164、天灸技术 175、温针灸技术 186、热敏灸技术 19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刮痧技术 23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1、拔火罐技术 242、留罐技术 253、闪罐技术 274、走罐技术

2、 275、针罐技术 286、刺络拔罐技术 297、刮痧拔罐技术 30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 2、2、小儿推拿技术 36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1、穴位贴敷技术 392、中药熨敷技术 423、冷敷技术 434、湿敷技术 445、熏蒸技术 456、泡洗技术 45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1、复位技术 482、夹板固定技术 493、石膏固定技术 504、牵引技术 545、正骨技术 57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1、枯痔技术 592、痔结扎技术 593、挂线技术 604、注射固脱技术 63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1、经穴光

3、疗技术 652、中药换药技术 653、中医放血疗法 664、脐疗技术 67、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毫针技术目的 采纳不同型号的 3、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 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用物打算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 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 0.5 碘伏,棉签,棉球, 镊子, 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协作。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消毒进针部位后, 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 选取合适的毫针, 同时检查针

4、柄是否松动, 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 患 4、者局部产生酸、 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 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 1020分钟。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亲密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8、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四周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渐渐捻动将针尖 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 漏。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留意事项1、患者过于饥饿,疲惫、精神过度紧张时

5、,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 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妇女怀孕 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 5、的腧穴。若怀孕 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 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 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 更应留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

6、的可能, 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 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 6、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 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把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留意把握一定的角度,更不 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把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 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2、头针技术目的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

7、患,如 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用物打算治疗盘、无菌毫针、电针仪、无菌干棉球、棉签、 0.5 碘伏、弯盘等。操作程 7、序一、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二、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分开头发,常规消毒。三、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针刺方法。1、快速进针:针尖与头皮呈 30 左右夹角,快速刺入皮下或肌层,然后沿刺激区快速 推动(不捻针)到相应的深(长)度(或用捻转法进针) 。2、快速捻转:术者肩、肘、腕关节、拇指固定,食指半屈曲状,用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 与食指第一节的桡侧面捏住针柄, 然后以食指指掌关节不断伸屈, 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 200 次 / 分,每次左右旋转各两转左

8、右。捻转持续约 0.51 分钟,然后静留针 510 分钟再重复捻 转,用同样的方法在捻转两次。也可用电针仪代替手捻进行治疗。3、在针刺 8、及捻针过程中,亲密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4、起针: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 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5、操作完毕,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留意事项1、头部因长有头发,因此尤其须做到严密消毒,以防感染。2、毫针推动时术者手下如有反抗感,或患者觉痛苦时,应停止进针,将针身后退,然 后转变角度再进针。3、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术者须

9、留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4、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凡并发有高热、心力衰竭 等症时,不宜立即采纳头针。3、 9、耳针技术目的 耳针是在耳廓穴位用针刺等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各种 急、慢性疾病。物品打算治疗盘、无菌短毫针、 0.5 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探棒、弯盘等。操作程序一、选穴方法 根据病情确定处方,在选用穴区内寻找反应点,其方法有: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如有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 陷处即是该穴。2、按压法:按疾病在耳廓上相应的部位,可用探棒(或毫针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 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

10、穴的敏感反应点、压痛点即为针刺耳穴。3、电阻测定法: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部位(穴位) 。二、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10、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2、术者以拇、食二指紧拉耳轮后上方,首先在选用区内,以探棒由上而下寻找敏感反应 点,具有压痛、变形、变色、水泡、结节、脱屑等特征的阳性反应点,即为耳穴。3、核对穴位后, 用 0.5 碘伏消毒耳廓上所选定的穴位皮肤, 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术者以碘伏消毒手指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 0.5 寸短柄毫针,对准穴位刺入, 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5、病人感到局部热、胀、麻、凉,或有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6、一般留置 2030 分钟,痛证可留针 12 小时或更长,留针期间可间歇捻针。7、在针刺过程中及留针期间,应亲密观察病人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8、起 11、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再涂0.5 碘伏,预防感染。9、操作完毕,安排病人舒适的体位,整理床单位。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留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 炎症或冻伤部位禁针。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 耳廓胀痛, 有轻度感染时,应准时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