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简化修正版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简化修正版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简化修正版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简化修正版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简化修正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乘除法第一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教学设计:情境引入: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探索新知:出示

2、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每捆20棵每捆20棵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4、讨论算法。(1)20+20+20=60 (2) 2个10乘3等于6个10,也就是60 (3)用竖式计算 (4)23=6,203=60 拓展应用:1、 32 5 4 67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你发现了什么 ?2、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 大象每天要吃90根。、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四、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

3、便?五、 作业:第二课时 需要多少钱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们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探索新知: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2、充分发言各自的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3、教师让学生对已会解答的问题进行

4、列式解答,然后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列式计算,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3 =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4、小结:刚才同学们把一个“新”问题转化成一个“老”问题来解决,把123这道题转化为连加或整十数乘一位数来解决。5、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6、今天学习的乘法和以前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拓展应用:1、 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独立计算,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

5、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师:第(2)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予鼓励。对于理解力差的学生应板书让其理解其中一种方法。3、教材“练一练”第3题。(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提示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说出图上的数学信息)。(2)巡视、个别指导第(1)题。(3)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谁买的胶卷便宜?”学生有可能说出更多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肯定。4、教材“练一练”第4题。通过表格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四、 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五、 作业:课堂作业本中第二页的作业。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参观科技馆教学目

6、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设计:巧设情境,练习口算,唤起旧知:今天我们去参观科技馆,你们想去吗?在去之前,让我们一起练练口算。做口算训练,集体订正。进入情境,提出问题,探索算法: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

7、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算法:A、因为 230=60 所以602=30 B、因为 62=3 所以 602=304、同学们想了很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对学困生要适时引导,使其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方法。教学效果测评 1、现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第8页“试一试”第1题。让算得快的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独立完成“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说说在做题的时候发现了什么?3、小结并揭示课题: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拓展应用:书上“练一练”1、 603 2005 2408 1204一包糖共80块

8、,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分几块?5607 9003 1806 27092、 人 数平均每人分到的块数2802 =48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图说说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得到“分的人越多,平均每人的块数越少”等结论。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还剩多少页每看?、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4、夺红旗。组织学生开展“夺红旗”比赛的游戏,目地是巩固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 作业:课堂作业本中第4页。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植 树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

9、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

10、学生思考怎么计算。4、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5、比较优化算法。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把你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拓展应用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2、 7元 7元 77元、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在 里填上“”“”“”或“=”500 kg 3 kg 1 kg 300 g 9 kg 9000g 800 g 10 kg 3 kg 3 t 4000 g 4 t 8000千克 8吨 4500克 4千克 3 t 3600 kg 5 t 5000 g课

11、后反思:搭配中的第一课时搭配中的数学问题配菜教学内容: P26教学目的:1、通过搭活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能力,自我创造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2、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问题。教学关键: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摆学具、画“搭配路线图”、画表格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硬纸卡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挂图一

12、,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1、引入课题提问: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出示课题2、提出问题,初步交流根据这个情境,你认为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二、 探索方法(出示图二,指导学生观察)1、获取信息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口答2、提出问题:要满足“一荤一素”,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3、独立探索,小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展示不同搭配方法5、指导看书:P26的搭配路线图6、介绍画表格搭配法。三、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P26页“星期五的配菜问题”(出示挂图)1、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体验搭配方法的多样化四、

13、 全课小结你认为在搭配中要注意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结合上面的例题和练习强调:搭配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序地思考问题,这样搭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现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搭配中的学问练习课教学内容: P27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4、在交流、探讨中,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搭配菜谱)二、 指导练习1、 第1题(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独立尝试全班交流加深认识2、第2题出示情境土,指导学生观察,叙述独立思考

14、后,小组交流三、 拓展深化教师出示思考题:有3本不同文艺书和2本不同故事书,从中任选2本文艺书和一本故事书,共有几种不同选法。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四、 全课小结五、 布置作业第四单元 乘 法第一课时 购物教学内容: P28P29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 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复习引入:口答:3002= 205= 233= 4

15、200=233= 415= 242= 124=二、 探索新知: 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1)理解图意: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从图中看出: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2)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买3张桌子要多少元?买5个书柜要多少元?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解决第一个问题: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

16、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a、12121212=48b、101010102222=48c、 1 2 d、124=48 e、104=401 2 1 2 24=8 1 2 4 408=48 1 2 4 8 4 8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 1 2 4 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 4 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强

17、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2)解决第二个问题: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3、看书自学。让学生看课本第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三、 巩固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4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

18、,发现问题,及时指导。2、第2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4、第4题。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再反馈交流。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1323 = 396(元) 1323132

19、132(31) 396132=264(元) =396132 =1322=264(元) =264(元)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四、全课总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去游乐场教学内容: P30P31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

20、: 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二、 探索新知:提出数学问题。出示“去游乐场”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学生列出算式:164(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然后让学生观察,问:

2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3)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要正确。2 1 6 4 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4 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 得

22、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指导看书,深化认识。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练习。(让学生

23、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三、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第2题。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3、第3题。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1)18218 (2)18(21)4、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全班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1)1

24、53458 (2)400458 153=45(元)=45360 =400360 =405(元) =40(元)因为405 400,所以买票钱不够。因为40 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四、 全课总结。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乘火车教学内容: P3233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

25、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情境导入: 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二、 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乘火车”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 eq oac(,1)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eq oac(,2)、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2)选择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独

26、立计算,小组内交流。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全班交流。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705=350 7 2 25=10 1 5 35010=360 3 6 0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3)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27、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三、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第2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第3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第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

28、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0 5 ?学习内容: 教材P34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学习目的: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 复习:(口答)143= 422= 250= 028=320= 2828= 1

29、75= 215=二、 探索新知: 1、教学05=?(1)创设情境引入。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15表示几个几相加?

30、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2)推理归纳。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3)小结、深化。引导学生认识:0

31、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1)第1题。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交

32、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 3 0 135=65 1 3 0 5 1305=650 5 6 5 0 6 5 0第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2)第2题。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4 0 2 4003=1200 23=6 1 3 23=6 4003=1200 1 2 0 6 12006=1206 61200=1206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的算法。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补充题)2 4 0 1 5 0 3 2 0 1 0 5 3 4 4 8

33、 6 0 3 3 3 0 8 0 7 5 0 5 2 5 9 4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4065 3506 5208 5554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课后反思:第五课时 买 矿 泉 水教学内容: P36P37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

34、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二、 探索新知: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3、汇报算法:(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6、汇报算法:(1)24 3 = 72(元) 72 2 = 144(元)还可以怎样算?(2) 24 3 2 = 2 = (元)三、 拓展应用1、1

35、5 4 7 125 8 6 102 4 5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 1 2 3 4 6 7 8 9 ( )4、 15 6 8 36 9 12 32 + 17 3 (15 + 35) 6 5 18 7 105 2 55、(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课后反思:第六课时 实践活动学习内容: 教材P 3

36、8 实践活动(黄豆有多少粒)学习目的: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学习过程:一、 导入:教师出示1千克左右的一堆黄豆,然后提问:你想知道这堆黄豆有多少粒吗?板书课题:实践活动:黄豆有多少粒?提出问题: 1千克左右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是怎样猜的?二、 操作、实验推理: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黄豆、天平、杯子等学具,独立操作、实验、推理,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

37、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各组同学的交流情况,并及时指导。三、 组织全班交流,展示猜想方法的多样化: 1、小组汇报。每一组先选一名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猜想结果,并简要说一说是怎样猜想的,然后同组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师生对每组的汇报进行讨论,交流不同的意见,做出恰当的评价,并给予鼓励。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探究:把这堆黄豆分成(大约)相等的若干份,先数出1份有几粒,再算出这几份共有多少粒;先用手抓1把,数一数1把约有几粒,用同样方法继续抓,看看一共抓了几把,再算出这几把共有多少粒;用杯子量的方法:用杯子装满后,数一数一杯有多少粒,再看看一共能装多少杯,再算出这几杯共有多少粒;用天平秤称的

38、方法:先数出100粒放在天平秤上称,称出100粒约有几克,再把剩下的黄豆按第一次称的克数继续称完,看看一共称了几次,算出共有几克。 学生还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探究:先数50或100粒堆成一堆,再将整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办法;用硬纸条做一个方框,把黄豆平摊在框内,数一数一框有几粒,再一框一框数的办法;类似“沙漏计时”的办法。 2、小结。以上几种估算方法能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勤动脑,勤动手,又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向同学学习,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后反思:第五单元 周

39、长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 P4445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 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二、 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

40、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 拓展应用1、摸一摸。(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2、实践活动(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3、连一连(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3)

41、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游 园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教学目标: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学会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挂图、灯片。教学过程:活动一: 游园(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5

42、)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活动二: 算一算(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课后练习: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教学内容: P47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

43、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复习导入,做好铺垫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 (3) (4) (5)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第图: 4+5+6=15(cm)第图: 5+5+4=14(cm) 52+4=14(cm)第图: 6+6+6=18(cm) 63=18(cm)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计算,有的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二、 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

44、题吗?三、 探索新知: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4、汇报各自的算法:(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 + 12 + 34 + 12 = 92(分米)(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 2 + 12 2 = 92(分米)(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 + 12) 2 = 92(分米)四、 拓展应用1、做一做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7cm 44cm 15cm 22cm2、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教学目标:1、结

45、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活动一: 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二、 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

46、周长?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604=240(厘米)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三、 练习反馈,巩固提高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60cm 60cm 60cm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360(cm)6032=360(cm)6042602=360(cm)606

47、=360(cm)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长有几根小棒宽有几根小棒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a) 2cm 10cm (b) 6cm 8cm(c) 2cm 2cm6cm10cm(1) (2) 6cm 4cm 8cm 9cm (3) (4) 10cm 6cm 6cm 2cm 6cm 2cm (5)

48、 2cm2cm (6) 4cm 8cm6cm 10cm (7) 8cm6cm(a)(3)(6)(b)(1)(7)(c)(4)(5)四、 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课后反思:第五课时 拼桌子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

49、备: 米尺、小棒、细铁丝。教学过程:一、 拼一拼、想一想。1、拿出准备的几张正方形纸片,模拟拼桌子活动:每张桌子的桌面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2张桌子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2、师:看到“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分米)。3、师: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操作并计算,小组交流并汇报。)(1)86=48(分米)。(2)32228=48(分米)(3)(828)2=48(分米)4、师:如果是3张桌子这样拼起来呢?(学生模拟操作并计算交流。)(!)88=64(分米)(2)38282=64(分米)5

50、、如果是四张这样的正方形桌子,随你怎样拼,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呢?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呢?试试看。(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1)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10=80(分米)。(2)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824=64(分米)或88=64(分米)。(3)也可以是这样拼的 练习 P50 6师:要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就要先求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集体订正。P50 7(1)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铁丝围一围,在具体操作中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2)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摆一摆。P50 8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

51、边讨论,总结规律。实践活动。P51课后反思: 交通与数学教学内容: P52P53教学目标: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的简单问题。2、结合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探索新知:(一)

5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二)下面是一张火车硬卧票价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三)出示图片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其中的第(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

53、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第六单元 除 法第一课时 分 桃 子教学内容: P5456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54、。二、 探索新知:(一)出示情境,引导观察。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4、学生独立计算“48 2”。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2)40 2 = 20,8 2 = 2,20 4 = 24。 (3)、 2 44 4 4 888 0 答:每只猴子分24个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1)、

55、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组织交流。三、 拓展应用:1、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3 6 3 6 8 4 5 7 5 6 9 62、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3、用竖式计算。84 4 81 3 90 6 98 7 84 6 96 4我有一串五色珠子,共98颗,每种颜色颗数相等。这是不可能的。4、你认为怎样?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淘气的猴子教学内容: P5758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

56、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计算。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幻灯。教学设计:一、 出示情境,引导观察思考。 (1)结合教科书,教师可以创设“4只猴子来到桃树下,想分吃桃树上的果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的情境。(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指出要4只猴子没有分到一只桃的情况可以用算式04表示。 (3)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04的意义,得出结果。(4)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一说“07、08

57、”等于多少。小结并齐读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 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题目(1)4084= (1)引导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是几位数? (2)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算法,老师板书。 (4)评议各种做法,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 2、出示题目(2)6123= 8406= (1)引导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是几位数? (2)引导学生笔算:6123 思考:十位上不够除,怎么办? (3)学生估算8406后,独立笔算,教师点拨 3、比较分析:三道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哪一位上不够商一,就在哪一位上商0。 4、练一练 教科书第58面第1

5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应用 出示:小红全家去旅游,一共照了216张照片,每本相册50页。 (1)如果每页放2张照片,2本这样的相册够吗? (2)如果每面放4张照片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算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四、 问题解决 出示:教科书第58页第4题 学生讨论后,学生代表汇报,老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能的解法有: (1)5+1=6,306=5,55=25 (2)305=6=5+1,55=25买5瓶可以满足6人,买10瓶可以满足12人,买25瓶正好满足30人。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送 温 暖教学内容: P6162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

59、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一、 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1、出示“送温暖”具体情境 华夏小学的同学要捐书给希望小学,想要小朋友们帮帮他们,你们愿不愿意? 2、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3、列出算式:5766 4、探讨估算方法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2)、组

60、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5、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列出竖式。 (2)提出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 学习验算方法。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5、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独立计算后集体讨论计算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