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研究 教学大纲_第1页
古代汉语专题研究 教学大纲_第2页
古代汉语专题研究 教学大纲_第3页
古代汉语专题研究 教学大纲_第4页
古代汉语专题研究 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专题研究 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专题研究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是古代汉语的一门后续课。 (二)教学目的 在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其目的是使学习者对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古书以及运用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授古代汉语语言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字、词汇、音韵、训诂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内容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对相关的问题说明的角度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时首先应当对全书内容有整体的连贯的了

2、解。(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共36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 文字学(8学时)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2学时)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2学时)第三章 汉字的发展(2学时)第四章 汉字的构造(2学时)第二部分 词汇学(8学时)第一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3课时)第二章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课时)第三章 同义词和同源词(3课时)第三部分 音韵学 (8学时)第一章 绪论(2学时)第二章 广韵(2学时)第三章 中古音(2学时)第四章 上古音(2学时)第四部分 训诂学(8学时)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2课时)第二章 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3课时第三章 训诂方法(3课时)(五)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练习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

3、汉字的能力。 二、本文第一部分 文字学 教学要点: 理解汉字起源于图画这一观点,了解汉字性质的各种说法,把握汉字形体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从古到今对于汉字构造的各种说法,学会分析汉字构造的方法。 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一、汉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起一成文说、外来说二、汉字起源于图画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文字的起源是图画”的主张,这一主张已被多数学者接受。 人类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会出现大体相类的文化。汉族周围的各民族或部落,还有许多原始的刻画图像以及图画文字遗留到现代,它们的存在足以间接地说明汉族曾经经历过的阶段。介绍汉民族周边民族或部

4、落的刻画图像和图画文字。三、汉字起源时代的推测渐变论、突变论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他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另外新的依据。介绍一些不同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关于汉字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表音文字说、表词文字说、语素文字说、意符音符记号文字。通过对汉字性质各种说法的简要介绍、评析,让学生理解造成对汉字性质认识的歧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使用了同一个术语,含义却不相

5、同,如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目前最通行的一种提法,而对“表意文字”这一概念的内涵,各家的理解并不一致;第二,判定汉字的性质时,各家所持的标准不同,有的学者主张以字符同语言的音义联系状况为标准,于是就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有的主张以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为标准,于是有表词文字说、语素文字说、音节文字说的区别。有的主张以汉字的主体部分形声字的结构功能为标准,则有意音文字说;第三,对汉字的处理、分析不同,有的学者是着眼于汉字的全体,对古今汉字进行综合分析来讨论性质,有的则是着眼于汉字的局部,对汉字进行分阶段的断代分析,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对汉字性质认识上的分歧。第三章 汉字的发展一、甲骨文 甲骨文简介、殷

6、墟甲骨文的特点和殷墟甲骨文选读二、金文金文简介、金文的特点和金文选读三、战国文字战国文字简介、分区介绍各国文字四、秦汉隶书 隶书简介,重点介绍隶变对小篆形体的改造五、草书、楷书、行书草书、楷书、行书出现的时间以及书体特点第四章 汉字的构造 一、六书说 介绍六书说的由来和体系,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逐一详细解说二、三书说以及结构功能分析法唐兰、陈梦家和裘锡圭的三书说,以及北师大的王宁教授提出了的“结构功能”分析法。第二部分 词汇学教学要点:知道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会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掌握同义词和同源词的概念,分辨析同义词的异同,运用词汇学理论解决古书阅读中的常见问题。教学时数:

7、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二、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类型和方式(一)词义范围的差异(二)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三)词义使用范围的变化三、词义变化的历史性和地区性第二章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HYPERLINK l _Toc381734473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HYPERLINK l _Toc381734476 二、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HYPERLINK l _Toc381734477 (一)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必要性 HYPERLINK l _Toc381734478 (二)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对学习古代汉语的具体帮助 HYPERLINK

8、l _Toc381734479 三、如何掌握本义?怎样分析引申义?四、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第三章 同义词和同源词 HYPERLINK l _Toc381733685 HYPERLINK l _Toc381733689 一、 同义词 HYPERLINK l _Toc381733690 (一)同义词的定义 HYPERLINK l _Toc381733691 (二) 同义词的确证 HYPERLINK l _Toc381733692 (三) 同义词的辨析 HYPERLINK l _Toc381733693 二、古代汉语的同源关系 HYPERLINK l _Toc381733694 (一)同源词的定义 H

9、YPERLINK l _Toc381733695 (二)推源和系源 HYPERLINK l _Toc381733696 (三)研究同源关系的意义第三部分 音韵学教学要点: 了解音韵学的性质、基本内容、功用和基本概念,掌握广韵的体例、系联法、广韵的声类、声母及广韵的韵类、韵母,认识中古的声母、韵母、声调,熟悉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结论、上古韵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及上古声调研究的结论。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绪 论一、音韵学课程介绍 (一)什么是音韵学(一)音韵学的基本内容(一)音韵学的功用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一)有关声母的概念(一)有关韵或韵母的概念 第一章 广韵 一、广韵的简况 二、广韵

10、的反切及系联法 三、广韵的声类和声母四、广韵的韵类和韵母第二章 中古音 一、中古的声母二、中古的韵母三、中古的声调第三章 上古音一、上古音的声母(一)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和方法(二)研究上古声母取得的重要结论二、上古音的韵部(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二)清代研究上古韵部取得的成就(三)清代以后对上古韵部的研究三、上古音的声调 (一)清代对上古声调的研究(二)今人对上古声调的研究第四部分 训诂学教学要点:讲解训诂和训诂学的概念;讲授常见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结合实例讲解训诂的方法,重点讲解形训、声训和义训的运用,让学生根据训诂原理和训诂方法解决阅读古籍的问题。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

11、 训诂与训诂学一、什么是训诂二、训诂学三、怎么学习训诂学第二章 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一、训诂术语二、训诂内容第三章 训诂方法一、形训:以形索义二、声训:因声求义三、义训:直接释义三、参考书目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第1版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4.唐兰,中国文字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1949年3月版重印本5.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1月版6.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7.张永言,词汇学简论,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12、8.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0.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13.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年。1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5.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6.胡安顺,音韵学通论,中华书局,2002年。17.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18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19陆宗达等,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20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21王宁,训诂学原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22周大璞,训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