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检察制度第一节检察制度概述一、检察制度的概念检察制度是指国家设立专门机关代表国家检控违法犯罪以督促法律实施的制度,是对一个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职权、组织体系、活动原则以及各项工作制度的总称,并构成了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制度是国家实施法律的一项制度,但与国家实施法律的其他制度如审判制度相比,检察制度并没有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上,对违法犯罪的追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纠问式,一种是控诉式。其中控诉式又可以分为个人控诉、团体控诉和国家控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犯罪被认为仅危害个人利益,因此普遍采用不告不理原则:对于侵害个人
2、的犯罪一般由被害人自己进行控诉,而对于侵害公共团体的犯罪,则由团体代表或者国家官吏负责控诉。随着人们对犯罪观念的转变,犯罪不再被认为仅仅是对私人利益的侵害,而是对国家统治秩序的一种破坏。与此同时,封建制国家的权力也日益壮大,为了维护自身的专制统治,遂加强了对犯罪的追究。最早的检察制度出现在法国。早在12世纪,法国就出现了代表国王参加诉讼的代理人。到公元16世纪,英国也形成了自己的检察制度。封建社会的检察制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检察官是封建国王的代理人、法律顾问或律师;二是没有单独设立的检察机关,而是在各级法院附设检察机关。由于检察官身份的不独立,从而形成了控审不分的纠问式诉讼模式。在这种诉讼
3、模式下,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的追究不再以私人控诉为必备条件,而是依职权直接纠举和审判。作为惟一的司法检控主体,审判机关集侦查和控诉职能于一身,可以任意对当事人或被告人进行秘密审讯和刑讯逼供,从而导致枉法擅断、任意出入人罪之风盛行。与封建专制体制根本不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体制,封建专制时代检侦与审判一体的旧制度被废除,代之以侦控与审判完全分离的新制度,“不告不理”的原则得到了重新确认。由于审判机关不再承担侦控任务,因而以独立身份代表国家追究犯罪的现代检察机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检察制度也随之产生。现代检察制度适应了人类社会司法制度进步的趋势,它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纠问
4、式诉讼的陋习,而且也避免了个人和团体追究犯罪能力过弱的弊端,因而得到现代国家的普遍承认。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检察制度主要包括两类,即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制度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制度。其共同特点也有两个:一是检察机关多隶属于行政机关的司法行政部门,二是检察机关的任务主要是刑事诉讼,一般不承担其他法律监督职责。我国的检察制度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任务、职权、组织体系、活动原则以及各项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以前苏联的模式为基础,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创立,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因此又被称为人民检察制度。二、我国检察制度的特征我国检察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经过长达
5、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1检察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与审判机关并列的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2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梭行法律所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3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4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5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下级检察机关,在检察机关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和检察长负责制相结合。第二节检察机关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和人民
6、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对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均作了明确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的法律地位主要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它主要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国家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宪法性问题。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不同,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由同级的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对于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我国检察机关是一个完
7、整独立的机构体系,体系内部实行的是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下级检察机关的体制;第二,人民检察院的权力来源于宪法的规定和国家权力机关的依法授权,同时对于下级检察机关来说,其上级检察机关也是权力的来源;第三,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同为国家机构中的一个独立系统,它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总之,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决定r岜住幽家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二、人民检察院的任务人民检察院的任务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所要实现的目标。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镇压一切叛国的、分裂国家的和其他反革命活动,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维护国
8、家的统一,维护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据此,人民检察院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依法追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打击一切叛国和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2通过依法追诉经济领域内的犯罪分子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保证社会
9、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3通过依法追诉危害公共安全和妨碍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保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稳定。4通过依法追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的违法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5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的同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三、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和职权我国宪法第130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我国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如下:(一)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其主要职责是: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对全困性的最大刑审案件行使检
10、察权;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依法监管改造场所的活动实行监督,依法对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实行监督;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司法解释;制定检察工作条例、细则和规定;管理和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的人员编制。(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包括:(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省辖市人民检察院;(3)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和县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置人民检察院,作为派出机构
11、。(三)专门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下,在特定的组织系统内设立的检察机关。军事检察院是设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对现役军人的军职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案件依法行使检察权。专门人民检察院还有铁路运输检察院,包括在各铁路局所在地设立的铁路运输检察分院和在各铁路分局所在地设立的基层铁路运输检察院。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依法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立案侦查的权力;2代表国家依法提起公诉、追究犯罪的权力;3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批准或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权力;4。在刑事诉讼中依法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活动进
12、行监督的权力;5发现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依法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权力;6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作为我国最高检察机关的最高人民检察院除具有以上各项职权以外,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还拥有检察解释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权、法律案提出权、法律解释要求权、法律审查要求权、引渡请求审查权、限制追诉的承诺权等特定的职权。四、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机构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机构,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内部各部门职责权限的科学划分,既包括内部各机构的设置和名称,也包括各部门权限的配置。不同国家检察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差异较大,以代表国家进行公诉为主要任务的西方国家检
13、察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通常较为简单,不过各国检察机关一般都设有内部领导决策机构、检察业务机构和检察管理机构三大类内部机构。我国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拥有的职权较为广泛,因此在内部机构设置上较为复杂。我国1983年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即“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设立若干检察厅和其他业务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分别设立相应的检察处、科和其他业务机构”。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设有办公厅、侦查监督厅、公诉厅、反贪污贿赂总局、渎职侵权检察厅、监所检察厅、民事行政检察厅、控告检察厅(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刑事申诉检察厅、铁路运输检察厅、职务犯
14、罪预防厅、法律政策研究室、监察局、外事局、计划财务装备局等15个职能部门。与此相适应,地方检察机关一般也设有办公室、反贪污贿赂部门、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公诉部门、侦查监督部门、监所检察部门、控告(举报)检察部门、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职务犯罪预防部门、法律政策研究部门、检察技术部门等工作机构。五、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国家机构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检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以及检察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关系。通常地,一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任务、职权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大致
15、可以分为垂直领导体制、双重领导体制和双轨式领导体制三种。建国以来,我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曾分别实行过垂直领导体制、舣重领导体制和“一重领导、一重监督”的领导体制。我国目前人民检察院的双重领导体制是由1982年宪法确立的。宪法第132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第133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虽然从整体上适应了我国当前的政治制
16、度,但是在实践中却引发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干部管理、经费保障、案件处理等方面,现行的检察机关领导体制使得省级以下的地方检察机关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尚需改革完善。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还包括同一检察机关内部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检察机关的内部领导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一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制”两种。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据此,我国人民检察院内部实行的是检察长负责制与检察委
17、员会集体领导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第三节检察官一、检察官的条件与任免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检察官的职责是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工作,代表国家进行公诉和对法律规定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这对检察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检察官具有较高的素质,各国往往通过专门法律的形式规定检察官的任职条件或资格。我国1995年制定的检察官法对检察官的任职条件作了规定。2001年修改后的检察官法进一步提高了检察官的任职条件,其中第10条第1款明确规定:“担任检察官必
18、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二十三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五)身体健康;(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除从正面规定检察官应当具备的条件外,我国检察官法第11条还从反面规定了不得担任
19、检察官的情形,即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担任检察官。2001年修改后的检察官法第13条规定:“初任检察官采用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并且具备检察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这实际上将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作为检察官任职的另一条件。由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我国检察官的资格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第一,检察官遴选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检察机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第二,严格了检察官队伍的准入条件,有利于提高检察官的专业素质;第三,有利于检察官与法官、律师等专业法律工作者取得相同的知识背景,保证法律的统一理解和适用,
20、促进其法律监督职能的顺利实现。检察官的任免,是指有权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在其权限范围内任命或免除检察官的职务。由于对检察官的任免会直接影响到检察权行使的独立性,因此各国都通过法律对检察官的任免作了严格规定。以检察官的选任方式和程序为标准,可以将检察官的选任分为任命制和选举制;以检察官的任期为标准,可以将检察官的选任分为终身制和定期制。为了与宪法规定和政治制度相适应,我国检察官法对检察官的任免按职务和级别的不同采取了选举和任命相结合的方式,即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采取选举制,其他检察人员采取任命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最高人民检察
21、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提请各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助理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任免。至于我国检察官的任期,由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期为5年,且连续任期不能超过两届;以任命方式产生的检察官,则没有明确规定其任期。为保证检
22、察官队伍的纯洁性,维护检察机关的公正形象,提高检察工作的效率,检察官法第14条的规定,检察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提请免除其职务:(1)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调出本检察院的;(3)职务变动不需要保留原职务的;(4)经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5)因健康原因长期不能履行职务的;(6)退休的;(7)辞职或被辞退的;(8)因违纪、违法犯罪不能继续任职的。检察官法第18条规定,检察官不得兼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行政机关、审判机关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务,不得兼任律师。这有利于保证检察官的公正与廉洁,维护检察官的良好形象。此外,为确保检察官的公正廉洁,检察官法第19条还规定
23、了检察官任职回避制度,即:检察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下列职务:(1)同一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2)同一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检察员、助理检察员;(3)同一业务部门的检察员、助理检察员;(4)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二、检察官的义务和权利检察官作为行使国家检察权的司法人员,其职责是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工作,代表国家进行公诉,对法律规定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此外,检察官还应当承担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如开展法制宣传,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领导书记员的工作等。
24、为保证检察官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检察官法第8条规定,检察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2)履行职责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不得徇私枉法;(3)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4)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5)保守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6)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在规定检察官义务的同时,检察官法第9条明确规定,检察官享有下列权利:(1)履行检察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2)依法履行检察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4)获
25、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5)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6)参加培训;(7)提出申诉或者控告;(8)辞职。应当说,检察官法的这一规定完全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的要求,有利于检察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加有效地承担自己所应负的职责。为确保检察官权利的实现,检察官法还确一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1)申诉。检察官对人民检察院关于本人的处分、处理不服的,自收到处分、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原处分、处理机关申请复议,并有权向原处分、处理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必须按照规定作出处理。但复议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检察官处理、处分决定的执行。对检察官处分或处理错误的,应
26、当及时予以纠正;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对打击报复的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2)控告。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检察官权利的行为,检察官有权提出控告。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干涉检察官依法履行检察职责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需要指出,检察官提出申诉和控告应当实事求是,不得捏造事实或诬告陷害他人,否则,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三、检察官的考核和培训检察官的考核,是指检察机关按照法定权限,依据法律规定的原则、标准、内容和程序,对所属检察官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查、评价。科学、规范的检察官考核制度既有利于督促检察官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7、,自觉维护检察官的形象,也有利于发现和淘汰不合格的检察官,保证检察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国检察官法第8章对检察官考核制度作了专门规定,1995年8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第二十次院务会议通过了检察官考核暂行规定,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检察官考核制度。根据检察官法第23条、第25条的规定,对检察官的考核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客观公正的原则,即实事求是地评价考核的对象,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全面、公平地确定考核结果。第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坚持考核必须在各级检察长领导下进行的同时,注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保证检察官考核的民主性和公开性。第三,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使考核结果更
28、为全面、具体和准确,真正地使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第四,结果兑现原则,即将检察官的考核结果同相关的奖惩、培训、免职、晋级、调资、辞退等事项结合起来,保证考核工作的奖惩激励效果。根据检察官法第26条的规定,对检察官的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察工作实绩。主要考查检察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工作方法是否得当等。(2)思想品德。主要考查检察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品德修养等。(3)检察业务和法学理论水平。主要考查检察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这直接影响到检察权行使的效果。(4)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主要考查检察官是否爱岗敬业,能否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检察工作
29、。目前,对检察官进行考核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适合我国国情,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其中,检察官的年度考核是对其在一年中的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查和评价,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我国检察官法将考核结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增强了考核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从而使我国检察官的考核工作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极大促进了其在人事管理方面功能的发挥。此外,为了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体现考核制度的客观公正,检察官法第28条还规定:“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本人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以申请复议。”根据该条规定,对考核结果不满意的检察官可以通过
30、正常的途径要求解决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考核工作的公正性。为了保证检察官的素质能够与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更新相适应,弥补部分检察官因为忙于业务工作而缺乏理论知识的补充,各国普遍建立了对检察官的培训制度和与之配套的专门培训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检察官的文化水平一直比较低。虽然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提高了我国检察官的进入门槛,但现有检察官队伍的素质提升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检察官法第9章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检察官培训暂行规定对我国的检察官培训制度作了专门规定。检察官法第29条第2款规定,我国检察官的培训应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第30条规定,
31、国家检察官院校和其他检察官培训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培训检察官的任务。目前,对检察官的培训主要采用国家检察官学院组织的专门培训、委托高等院校的代培、举办电视大学法律专业班、组织参加函授大学、业余大学、自学考试或者举办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在培训的种类上,主要包括岗前培训、任职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为增强培训的效果,检察官法第31条明确规定,检察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其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为加强对检察官的考核与培训,人民检察院设检察官考评委员会,其组成人员为5人至9人,主任由本院检察长担任。检察官考评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对检察官的培训、考核和评议工作。四、检察官的奖励和惩戒检
32、察官的奖惩是对检察官进行管理的必要手段,其目的是运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来保证检察官队伍的公正廉洁。我国检察官法第10章、第11章分别对检察官的奖励和惩戒作了具体规定。其中,第32条在从总体上确认国家实行检察官奖励制度的同时,规定对检察官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关于检察官的奖励条件,检察官法第33条规定为:(1)在检察工作中秉公执法,成绩显著的;(2)提出检察建议或者对检察工作提出改革建议被采纳,效果显著的;(3)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使其免受重大损失,事迹突出的;(4)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5)保护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有显著成绩的;(6)有其他功绩的。奖
33、励的种类,包括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我国对检察官的惩戒制度较为重视,除检察官法第11章的规定以外,最高人民检察院还颁布了检察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对检察官法规定的检察官应受处分的情形进行了细化。根据检察官法第35条的规定,检察官的以下行为应当受到惩戒:(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2)贪污受贿;(3)徇私枉法;(4)刑讯逼供;(5)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6)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检察工作秘密;(7)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8)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9)拖
34、延办案,贻误工作;(10)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11)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12)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13)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对于检察官的以上行为,应当根据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其中给予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检察官的以上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我国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五、检察官的辞职与辞退按照检察官法的规定,检察官有辞职的权利。检察官要求辞职的,应当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免除其职务。检察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1)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确定为不称职的;
35、(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另行安排的;(3)因审判机构调整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4)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假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5)不履行检察官义务,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辞退检察官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免除其职务。检察官对人民检察院关于本人的辞退处理不服的,自收到辞退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议,并有权向原处理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必须按照规定作出处理。复议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检察官辞退处理决定的执行。六、检察官的保障与退休目前,我国检察官法对检察官的法律保障尚无专门规定,而是在不同条文中分别作出相关的规
36、定。概括起来,我国对检察官的法律保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职业保障。检察官的职业保障直接表现在检察官享有的权利之中,如履行检察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条件;检察官依法履行检察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检察官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2人身和财产保障。检察官法规定,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检察官的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3工资保险福利保障。检察官按规定获得劳动报酬,并实行定期增资制度;经考核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按照规定晋升工资;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前晋升工资。此外,检察官享受国家规定的检察津贴、地区津贴、其他津贴以及保险和福利
37、待遇。同时,检察官法还规定了检察官的退休制度。检察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金和其他待遇。第四节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一、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检察权是国家的重要权力,必须由人民检察院统一行使,而不能由其他机关代行。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又称检察一体原则,是指各级检察机关、检察官依法构成统一的整体,在行使职权、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实行“上命下从”,即根据上级检察机关、检察官的指示和命令进行工作。在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的指导下,各级检察机关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每个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活动均需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每个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活动也是整个检察机关全部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检察机关在检察工作中
38、应当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加强协调统一;各级检察机关内部形成纵向的上级命令下级,下级服从上级的领导关系;对于各级检察官而言,下级检察官在履行职务时应当遵从上级检察官的命令,上级检察官负有监督指挥下级检察官的职责。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是由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性质和检察机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任务所决定的,它显示了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在体制上的明显差异。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既符合检察机关独立性的客观需要,又与检察机关职权活动的特性相适应,同时还与诉讼规律相一致。总之,以检察权统一行使作为检察机关的重要活动原则,强化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使各级检察机关和检察官在检察活动中凝为一体,可以保证检察活动的高效和公正
39、,可以保障检察机关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二、检察权独立行使原则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是保证检察机关准确、高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基本的原则。我国宪法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也作了相同的规定。作为一项宪法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检察权独立行使原则,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检察权只能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2)人民检察院
40、在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时,必须依法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坚持检察权独立行使原则,要求检察人员做到秉公执法,恪尽职守,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同时应当明确坚持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原则,并不是背离党的领导。党的正确领导是检察权独立行使的最有力、最可靠的保证。检察机关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排除各种干扰,真正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检察权独立行使原则,还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并不是可以我行我素,不听取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检察机关在办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应注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防止主观片面性,保证案件处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三、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41、原则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其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其行使检察权的重要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些规定确立了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由于诉讼监督直接针对的是各类案件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因此是发现和纠正司法活动中的违法情况,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要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原则,是
42、指检察机关依法对各种诉讼的进行,以及诉讼中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其重点是对诉讼活动中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和违法事项进行监督。根据诉讼活动的性质,可以将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分为刑事诉讼监督、民事诉讼监督和行政诉讼监督。目前,对刑事诉讼的监督在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监督包含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等重要内容。在立案监督中,检察机关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纠正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纠、以罚代刑等执法不严的问题。在侦查监督中,检察机关的主要任务是监督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是否正确、合法,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在刑事审判监督中,
43、检察机关不但要监督人民法院的实体判决是否正确,避免出现冤假错案,而且还要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公正合法,保证实现程序正义。在刑事执行监督中,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的各种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如果认为人民法院的减刑、假释裁定或监狱管理机关的监外执行决定不当的,应当提出书面纠正意见,有关机关应当重新审查处理。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还包括民事诉讼监督和行政诉讼监督,但目前还仅限于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以抗诉的方式实施,因此在监督范围、参与程度、监督效果等方面还非常有限。为了加强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监督,督促纠正裁判不公问题,针对影响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监督实效的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
44、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从而使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进行的法律监督更具操作性。根据该规则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价值定位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其办案原则是“公开、公正、合法”。该规则从人民检察院受理的民事、行政案件的来源开始,对申诉案件的立案、审查、提请抗诉、抗诉、出庭等一系列环节作了详细的规定,清晰、系统地展示了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办案流程。此外,该规则在细化抗诉条件,以方便司法实践操作的同时还在第8章规定了检察建议的监督途径,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空
45、间。第五节检察工作的主要制度一、检务公开制度人民检察院对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案件行使侦查权和对公诉案件行使起诉权,刑事诉讼法对其立案、侦查、起诉活动的公开亦作了某些规定和要求:(1)在立案阶段,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经过审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2)在侦查阶段,明确规定侦查人员讯问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讯问、询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
46、,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侦查人员执行勘验、检查,必须持有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并应邀请见证人参加;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在搜查的时候,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特别是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次规定律师可以介入侦查活动,受聘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甚至为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从而使司法公开在检察机关的侦查阶段获得实质性的贯彻执行。(3)在审查起诉阶段,明确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犯罪嫌
47、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须的证据材料;不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被害人以及被不起诉人和其所在的单位;受送达的公安机关、被害人和被不起诉人认为不起诉决定有错误或者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提出申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总之,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通过赋予犯罪嫌疑人、被不起诉人一定的诉讼权利和允许辩护人在起诉阶段介入,增强了起诉活动的透明度,体现了司法公开的精神,有利于对检察机关的起诉权和不起诉权进行监督和制约。1998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检务
48、十公开”的内容。具体是指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公开以下十项内容:1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公开了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包括:对直接受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等7项。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和业务分工设置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举报中心、反贪污贿赂部门、法纪检察部门、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监所监察部门、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检察技术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内部机构,分别承办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业务,并公开了各部门的主要职责。2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公开了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
49、包括:(1)贪污贿赂案件12种;(2)渎职犯罪案件34种;(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7种;(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3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公开了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等犯罪案件立案
50、的数额标准。4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办案期限。公开了侦查羁押、强制措施、审查起诉的各种具体期限。5检察人员办案纪律。公开了中央政法委员会的“四条禁令”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九条硬性规定”。6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义务。公开了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12项权利和应履行的2项义务。7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公开了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依法享有的8项权利和应履行的2项义务。8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公开了证人依法享有的5项权利和应履行的2项义务。9举报须知。公开了人民检察院受理举报的机构、受理举报的范围、举报的方式以及对举报人的保护措施和对举报人的奖励办法。1
51、0申诉须知。公开了人民检察院受理申诉的范围以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申诉案件的具体范围。其中,县级人民检察院管辖2类申诉案件;县级人民检察院以外的人民检察院管辖4类申诉案件。二、人民监督员制度200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决定在福建、四川、黑龙江、辽宁、天津、内蒙古、河北、山东、浙江、湖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检察机关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2004年7月,人民监督员制度开始在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全面推行。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在不涉及修改现行法律的前提下,为解决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缺乏有效外部监督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
52、探索。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人民监督员制度正是为了保证这项权力的正确行使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03年10月公布、2004年7月修订的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人民监督员的条件和产生。人民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年满23岁;(4)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政
53、策、法律知识;(5)身体健康。但受过刑事处罚、受到刑事追究、被开除公职或者开除留用的人,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因职务原因可能影响履行人民监督员职责的人员不宜担任人民监督员。人民监督员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经民主推荐、征得本人同意、考查后确认。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3年,连任不得超过两个任期。2人民监督员的职责。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1)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2)拟撤销案件的;(3)拟不起诉的。但涉及国家秘密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以及犯罪嫌疑人死亡的职务犯罪案件,不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发现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54、,可以提出意见:(1)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2)超期羁押的;(3)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4)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5)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人民监督员可以应邀参加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其他执法检查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的,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应当保守秘密,不得泄露评议表决情况;不得对其他人民监督员施加不正当影响;不得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3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符合应当由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情形时,承办案件的
55、部门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案件承办人在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时,应当将逮捕羁押期限及权利义务告知书交犯罪嫌疑人,同时告知其如不服逮捕决定可以要求重新审查。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应当自告知之日起5日内向承办案件部门提出,并附申辩理由。承办案件部门应当立即将犯罪嫌疑人的意见转交侦查监督部门。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另行指定承办人员审查并在3日内提出审查意见。维持原逮捕决定的,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2)拟撤销案件的,侦查案件部门应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3)拟不起诉的,公诉部门应
56、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收到有关案件材料后,应当在2日内审查完毕,认为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不齐备的,应当报经检察长批准后,要求承办案件部门补充移送;认为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当根据案情需要及时确定3名以上、总人数为单数的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参加案件监督工作的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履行案件监督职责的。本
57、人未提出回避或者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未要求回避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决定其回避。人民监督员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应当依照下列步骤进行:(1)由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全面、客观地介绍案情并出示主要证据;(2)由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说明与案件相关的法律适用情况;(3)人民监督员可以向案件承办人提出问题,必要时可以旁听案件承办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听取有关人员陈述,听取本案律师的意见;(4)人民监督员根据案件情况,独立进行评议、表决。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表决意见,表决结果和意见由承办案件部门附卷存档。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应当分别根据职责权限,对人民监督
58、员的表决意见和有关检察业务部门的意见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听取人民监督员和有关检察业务部门的意见。审查后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有关检察业务部门应当执行;检察长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委员会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依法作出决定。检察委员会的决定与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不一致时,应当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向人民监督员作出说明。参加监督的多数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委员会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复核工作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转交案件承办部门办理。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复核并反馈结果。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4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
59、的保障。人民检察院应当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可以根据监督工作需要邀请人民监督员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了解检察工作情况。人民检察院应当保障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认真对待人民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得扩大或者缩小案件监督范围;不得诱导、控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人民监督员因履行职责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通讯等费用,由人民检察院给予补助;无固定收入的人民监督员在参加监督活动期间,由人民检察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货币工资,按实际工作日给予相应补助。人民监督员在节假日参加监督工作的,由人民
60、检察院给予适当补助。有工作单位的人民监督员参加监督活动期间,人民检察院应商所在单位同意,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三、立案监督制度立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第一个阶段。立案活动是否依法进行,立案决定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有效地追究犯罪,以及能否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公安机关立案活动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针对立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刑事诉讼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专项突破5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及作用课件
- 电工电子教案整流电路
- 《回族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教案
-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 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承诺书
- 屋顶创业园区租赁协议
- 政府公务车辆租赁协议
- 交通运输电子招投标技术探讨
- 企事业单位标识牌施工合同
- 城市绿化管理员聘用样本
- GB 253-2008煤油
- 投标报价明显低于采购预算价说明函
-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奇妙的水果-(16张)ppt
- 介绍南充特色文化课件
-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 挤出机螺杆组合原理和应用教育课件
- 五年级上册美术《船》-课件
- 《三黑和土地》ppt一
- 健康教育学【完整版】课件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分析报告
- 中外美术史年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