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课程考试(校考)2023年试卷?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试题2023年12一、 简答题1、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开展包括哪些内容?2、 简述列宁晚年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主要思想。3、 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具体要求有哪些?4、 现阶段,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有哪些?二、 论述题1、 试论苏联模式的根本内容和根本特征。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由哪几个局部组成?如何理解这几个局部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试题2023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2、 为什么说“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前提。3、 国家权力
2、对经济开展的反作用有哪些?4、 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主要内容。二、 论述题1、 为什么说唯物史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飞跃?2、 试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意义。?法理学?试卷2023.12简答题1、简述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标准的总和。?一?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达。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表达。2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的。法只能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
3、地位的阶级,即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达。3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表达。法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表达,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局部阶级、阶层意志的表达。4法是统治阶级的根本意志的表达。不是全部意志的表达。统治阶级的意志要靠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表达、去贯彻。法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和社会根本制度和主要的社会关系。5法所表达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的决定,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二?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1、法表达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但统治阶级意志本
4、身并不能直接形成为法。由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2、法所表达的统治阶级意志之所以采取国家形态是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行为规那么,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1、一切行为规那么、社会标准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即不执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不执行-轻者剥夺权利、重者剥夺生命。2、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些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监狱、军队、警察等保证实施。?四?法的社会性1、法的根本属性-阶级性。2、法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法在实现统治阶级职能的同时,还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职能。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法所
5、具有的为公共利益效劳的社会职能,在有关经济、科技、环境等法律部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正日益取得开展。2、简述法的分类。一法的一般分类 法的一般分类是世界各国都根本适用的一种法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1、国内法与国际法 这是按照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所做的分类。国内法是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该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法。国内法的主体一般为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国家只能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成为主体。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不同的主权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确认的,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国际法的主体一般是国家在一定条件下或范围内,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以及由一定国家参加组成的国际组织,也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6、 2、根本法和普通法 这是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所做的分类。根本法即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职权等内容,在一个国家中占据最高法律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它是其他法律制定的根据。普通法即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它规定国家的某项制度或调整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根本法比普通法更为严格。 3、一般法与特别法 这是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所做的分类。一般法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对一般的人和事有效的法。特别法是指在一国的特定地区、特定期间或对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一般情况下,在同一领域,法律适用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那
7、么。 4、实体法与程序法 这是按照法规定的具体内容的不同所做的分类,实体法是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程序法是指为保障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规定的程序的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5、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这是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所做的分类。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主要是习惯法。3、简述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以下条件: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
8、的作为和不作为。无意识能力的幼年人、疯癫、白痴,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胁迫下的作为和不作为,都不能被视为法律行为。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如虽有犯罪意思而无犯罪行为的,不能视为犯罪,也不能视为法律行为。必须为法律标准所确认、而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不由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如通常的社交、恋爱等不是法律行为。4、简述守法的根据和理由。一、守法是法的要求守法是法的要求,这是守法的法的根据。人们之所以守法是因为法要求这样,守法是法所规定的义务,换句话说,守法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法律义务在内涵上是由利益的付出、义务人的无可选择性、责任、国家
9、强制等要素构成的。法一旦公布实施,公民就有服从它的法律义务,这是无可选择的,否那么,就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法制形态,都无一例外地把守法规定为人们的根本义务,使人们无可选择地服从。在社会主义国家,守法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应尽的义务。 二、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 在特定契约关系中,人们守法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一件欣然的事,人们会自觉地守法,之所以如此,是出于利益和信用的考虑。就利益而言,人们之间订立契约是为了某种利益的需要。利益是人们行为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动力,同时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马克思经典作家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
10、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法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守法也就意味着利益的满足。因此,对法所规划的利益的追求便能促使人们积极地守法。就信用而言,人们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建立在自愿、合意的根底之上的法律关系,讲求信用往往被规定为契约履行的准那么,不管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要求讲求信用。讲求信用旨在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公平和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如果当事人不讲求信用,不仅是背叛了他人,也背叛了自己;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同时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不仅不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而且还要承当法律责任。因此,人们基于信用的要求,往往能自觉地履行契约,遵守法律。
11、三、守法是由于惧怕法的制裁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的根本特征之一。而强制力是与制裁密叨相关的。正如意大利法学家韦基奥所指出的,强制力与法是两个在逻辑上具有必然联系的概念,“哪里没有强制,哪里就没有法律。制裁就是强制力的具体实现,法是由制裁支持的。在一个法律秩序正常的社会,任何明显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国家相应的制裁罚款、监禁甚至处死,这迫使人们产生服从法拘动机。这种畏惧的心理,由于守法者过份高估了犯罪活动被侦破的比率和受到惩罚的风险而加强。因此,惧怕法的制裁也就成了人们守法的原因之一。比照中外法学理论中多有论述。近代英国分析法学代表人物奥斯丁认为惧怕制裁是人民之所以守法的首要因素。他认为法是
12、一种命令,而命令、义务和制裁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术语,换言之,每个术语都像其他术语一样具有同样的含义。法是由制裁支持的主权者的命令,所以,惧怕制裁就成为服从法定义务的动机。四、守法是出于社会的压力出于社会的压力也是人们守法的原因之一。社会是由无数互相连锁的行为模式组成的,不遵从某些行为方式,不仅会使依赖它们的其他人失望,而且会在某种程度上瓦解社会的组织,这种内在的依赖关系产生了使人守法的强大压力。当周围人都依法办事并鄙视不安分守己者时,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如此就会受到责难的压力。有学者认为这种压力的有效性甚至超过制裁的压力。不付,我们应注意,这种压力与社会机制是密切关联的,如果一种社会分配制度
13、、社会合作机制是良性的,那么遵守法律、履行义务的这种社会压力就会是有效的,反之那么形成不了这种社会压力。 五、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绝大多数人从小就被教导尊重父母、知识、地位、权威和法律,尤其权威和法律被认为是合理时更是如此。结果,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服从包括服从法成为人们心理的组成要素和习惯。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对此英国法学家布赖斯曾有论述,他认为:出于惯性(惰性)是民众守法的首要原因。民众从小就养成了模仿他人所为的习惯,包括按照别人的样子守法的习惯。这或者是因为这样做是便利的,或者是感到不这样做是错误的。越是下层的民众、越是缺乏社会知识的人,惯性因素在守法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心理上的惯性问
14、题涉及到法是否符合人的习惯以及民族与社会的习惯的问题。如果一项法律符合人的习惯以及民族和社会的习惯,那么,它就可能会比那些不符合这些习惯的法得到更好的遵守。而事实上,法从内容上讲,其中有相当一局部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习惯规那么,其意义在于符合人们对惯例的屈从倾向,便于法的实施。否那么“与一个社会道义上的观念或实际要求相抵触的法很可能会由于消极抵抗以及在经常进行监督和约束方面所生困难而丧失效力。 六、守法是道德的要求 前面我们所说的都是人们为什么守法的根据和理由,守法是道德的要求那么是要解释人们为什么应当守法的根据和理由,即人们有无守法的道德义务。关于人们有无守法的道德义务,是
15、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法学界重大争论的问题之一。进入6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及其据以建立的哲学价值根底,受到广阔人民的疑心和挑战,政府和法律的“合法性处于“阴暗的时刻,西方法学家惊呼“尊重法律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严重问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西方法学家纷纷出来论证公民有守法的道德义务。他们有的借助传统的社会契约论,认为每个公民都有守法的道德义务,因为他是社会契约的当事人。有的以功利主义为根底,认为每个公民都有无可争议的义务去做出产生良好结果的行为。无可争议的守法的一般义务是存在的。有的创造了公平论,认为当正义的制度存在并适用于我们时,我们要服从正义的制度,并为之尽力。根据公平对
16、待的道德原那么,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服从政府和守法的道德义务。有的那么把各种论证融为一体,提出统一守法论,指出承诺、受益和需要构成了守法的强有力的道德根据。我们认为,应当肯定和强调守法的道德义务的存在,这不仅是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也是对法的道德要求,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使全社会都自觉守法。5、简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内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在我国,依法治国就是广阔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可
17、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6、简述政策与法律的区别。1.两者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狭义的法律仅能由有权制定的国家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只能由国务院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党的全国性政策只能由党中央决定。法具有国家意志,党的政策代表党的意志。2.两者实施方式不同。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党的政策靠宣传教育,对党员还可以纪律制裁作保证。3.两者的讽整范围两者的讽整范围有的是共同的,交错的,但有的却是区别,例如具体犯罪问题仅由法律规定。4.法律比拟标准化、定型化;政策一般比拟原那么,有较大伸缩性。在当代,党的政策与法治的关系不仅表达在政策对法治有指导作用,也表达在法治对党
18、的政策也有制约作用。二、 论述题1、试论法律移植。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它所表达的根本意思是: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根底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的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术、标准、原那么、制度和法律观念等,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局部,为本国所用。法律移植的范围,一是外国的法律,二是国际通行法律和国际惯例。2法律移植的必然性1.社会开展和法的开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然性,比拟落后的国家为促进社会的开展,有必要移植先进国家的某些法律。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然性,市场经济要求冲破一切地域的限制,使国内市场与
19、国际市场接轨,因而就要求借鉴和引进别国的法律,特别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律原那么和标准。3.法制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内容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动力,而法的移植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途径,因此法的移植是法制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需要。4.法的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2、试论述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的特色及其形成的深刻国情根据。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几种立法体制相比,中国现行立法体制颇具特色。中国的立法权不是由一个机关行使的,因而不是单一立法体制;中国的立法权由两个以上的机关行使,是指中国存在多种立法权,如国家立法权、行政法规立法权、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等,它们分别由不同机关行使,而不是同一个立法权
20、由几个机关行使,因而不是复合立法体制;中国立法体制不是建立在分权制衡的根底上,因而也不是制衡立法体制。 中国现行立法体制是特色甚浓的立法体制。从立法权限划分的角度看,它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统一领导,国务院行使相当大的权力,地方行使一定权力,是其突出的特征。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一方面是指最重要的国家立法权亦即立宪权和立法律权属于中央,并在整个立法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国家立法权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和其他任何方面都没有这个权。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整个立法权
21、,由中央和地方多方面的主体行使。这是中国现行立法体制最深刻的进步或变化。这种相当程度上的分权,通过多级并存和多类结合两个特征进一步表现出来。 多级多层次并存,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国家法律,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分别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部委、一般地方,在立法上以及在它们所立的标准性法文件的效力上有级别之差,这些不同级别的立法和标准性法文件并存于现行中国立法体制中。多类结合,即上述立法及其所产生的标准性法文件,同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自治法规,以及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标准性法文件,在类别上有差异。自治
22、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既是地方标准性法文件,又在立法依据、权限范围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同于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在立法上把它们划入同等级别未必妥善,因而有必要使用“类的概念。 中国现行立法体制,有深刻的国情根据。 首先,中国的国家性质要求由表达人民最高意志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统一领导全国立法。 其次,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开展很不平衡,这种国情决定了不可能单靠国家立法解决各地复杂的问题,还要有立法上的一定程度的分权,让有关方面分别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特区标准性法文件等。 再次,现阶段中国,经济上实行
23、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开展的市场经济结构,政治上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些特点也要求国家在立法体制上一方面必须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应使多方面参与立法,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四,也是特别重要的是,消除中国国情中负面的历史沉淀物也要求实行现行立法体制。中国是世界上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最长久、传统最深厚、影响最深广的国家,是世界上重农抑商的历史最悠久、商品观念最薄弱因而权利与义务观念也最薄弱的国家,是经受长期战争通过党政军民一元化高度集中领导才建立起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参照前苏联的集权型模式建立起政治体制根本框架的国家,也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国家。这些国情因素的综合作用,
24、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应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和相当程度分权的立法体制。 ?宪法学?试卷2023.12一、简单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国家实现根本任务遵循的指导2、修改宪法要受到哪些限制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那么、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根本原那么,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修改方式。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根底和核心,所以修
25、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中国宪法的修改有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局部条文进行修改,例如年、年、年和年对现行宪法局部条文的修改;还有重新改写形式,即将原来宪法重新改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宪法、年宪法和年宪法都是将原来宪法重新改写一遍。 宪法修改机关。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宪法修改程序。为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
26、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3、简述表达自由的内容。表达自由是指公民个体或者群体、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言语、文字、图画、动作、穿着等传播载体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它可以是陈述事实、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或者表述立场、观点和见解等等。表达自由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寄希一个简短的定义,涵涉表达自由的全部内涵和外延,几无可能。4、简述劳动权的涵义。劳动权,即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与社会劳动和领取相应的报酬的权利。劳动权是获得劳动权劳动权生存权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权,生存权利也就没有保障。 劳动权是公民根本权利之一,既然是一种权利,那么存在权利人的同时也必然存在义务人,在劳动权的权利义务关系中,权利人是公民,
27、而义务人那么是国家,这是一种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和民法上说的劳动关系不同。5、简述财产征收的要件。1、财产。传统上财产仅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后者例如知识产权。20世纪以来,德国、美国等国将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也视为财产,并获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例如,社会福利、廉价住房、免费教育、经营许可、公共职位等。2、公共利益的目的。任何财产都负有社会义务,其使用应为公共福利效劳。国家只能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才能征收或征用私人财产。一般来说,只有经过选择的、重大的且特别的公共利益而非所有的公共利益都可以成为征收的理由。3、财产权人遭受的损害是一种特别难以忍受的损害,而非普遍性的损害。即:“特别损害赔偿或补偿。
28、公民的财产应当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予以纳税,这是普遍性的损害,不同于财产征收,后者是一种特别的损害。因此纳税是不会得到国家的补偿的,这是公民应该履行的普遍义务;而财产征收那么是超出了普遍损害之外的增加的损害,需要补偿。4、应当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按照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政府对私有财产进行的征收、征用、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程序,否那么是违法的。5、对财产的限制或剥夺与其所要到达的公共利益的目的之间应当符合比例原那么。并非任何情况下公共利益都必须优先于个人利益。公共利益有大有小,只有为了较大的公共利益,才能牺牲或侵害到较小的私人利益。6、政府给予公正的补偿。政府给予被征收人公正的补偿,不仅是财产征收
29、合法的不可缺少的要件,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6、简述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成二、论述或分析题每题20分,总分:40分1、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应当具有的条件。2、在河南省汝阳县种子公司诉河南省伊川县种子公司合同纠纷案字26号的判决书中,河南省洛阳市中给人民法院法安李慧娟宣xx(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作为法律位阶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其与种子xx)的条款自然无效,因而原告胜诉。此案一审宣判后,引起了洛阳市河南省人大的强烈反对,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要求洛阳市人大“依法行使xxx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违法行为,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依法xx与此同时,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认为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xx
30、x常委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的审查,违背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xxx机关的职权,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主任会议还“请省法院对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违法行为作出认真、严肃的处理。请根据我国的宪政体制,答复以下两个问题:1人民法院能不能依照上位法对下位法进行审查?2人民法院能不能宣布与上位法抵触的下位法无效?为什么??刑法学?试卷2023.12一、 简答题1、简述世界各国关于刑法溯及力方面的几种不同的原那么。对刑法的溯及力问题,各国采用的原那么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原那么:1从旧原那么 新法对过去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完全适用旧法。这一原那么充分考虑了犯罪当时的法律状况,反对适用事后法,对行为
31、人比拟公平。但如果某一行为按旧法构成犯罪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再依旧法进行处分就不能实现刑法目的,因而也存在弊端。2从新原那么 新法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一律适用,即新法具有溯及力。这一原那么强调新法,适应当前的社会情况,有利于预防犯罪。但是,对行为时法未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依新法按照犯罪进行处分,违背罪刑法定原那么,因而有失妥当。3从新兼从轻原那么 新法原那么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那么按照旧法处理。这一原那么弥补了绝对从新原那么的缺乏,既充分发挥了新法适应当前形势的优点,又认真考虑了旧法当时的具体规定,但为了防止事后刑法之嫌,采用的国家不多。4从旧兼从
32、轻原那么 原那么上适用旧法,新法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那么按照新法处理。这一原那么弥补了绝对从旧原那么的缺陷,既符合罪刑法定原那么,又适应当前需要,因而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纳。2、简述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精神病的刑事责任的规定。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二,行为时是否有识别或者控制能力,既不
33、能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确定,也不能凭办案人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而是必须经过法定的鉴定程序予以确认;第三,对因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强制医疗。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具有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力,因此,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限制刑事责任
34、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两种精神病人之间的一局部精神病人。 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这种人并未完全丧失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样,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这种人作为精神病人,其刑事责任能力毕竟又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3、简述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不作为为行为的方式之一,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中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它违反了刑法的命令性标准,既应该做且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不作为在客观方面须具备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
35、际可能而未履行3、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4、简述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减刑的程序的规定。为了加强减刑的标准化、程序化,使司法机关在办理减刑案件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减刑中的随意性和腐败现象,刑法第79条专门对减刑程序作了规定。根据该规定,减刑依照以下程序进行:1.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这里含义有几层意思:一是,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的减刑,必须要提出减刑建议书;二是,提出减刑建议书的机关是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是指依法执行拘役、管制的公安机关和依法执行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监狱。减刑建议书是执行机关制作的,建议人民法院予以减刑的正式书面文件,
36、也是人民法院作出减刑裁定的依据,三是,减刑建议书向执行机关所在地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不是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不能向基层人民法院提出。2.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对减刑案件进行审理。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的减刑建议书后,不能简单作出决定,要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这里的“审理一般是书面审理,审理的内容主要是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建议的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犯罪分子是否符合减刑条件等。3.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经过审理,合议庭认为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建议的程序合法,犯罪分子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符合减刑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减刑;认为不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减刑。对于裁定减刑的,应当制作裁定书,并
37、送达提出减刑建议书的执行机关。4.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主要是指减刑必须经过有关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定,执行机关无权直接决定减刑;有关人民法院受理减刑案件必须是依据执行机关的减刑建议书,不能在执行机关未提出减刑建议书的情况下,受理减刑案件,更不能直接作出减刑裁定。5、简述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首先,利用信用卡实施诈骗行为.具体有四种情形:一是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从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是使用作废的信用卡.三是冒用他人的信用卡.四是恶意透支的.其次,诈骗数额较大.5000元以上.6、简述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国刑法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
38、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揭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中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
39、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有一种观点认为,捏造他人一般违法事实的也构成诬告陷害罪,中国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本法明文要求主观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揭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揭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的、书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间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实,既不揭发,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那么不构本钱罪。再次,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对象,就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追究某人的刑事责任,因而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当然,特定对象并不要求行为人点名道姓,只要揭发的内容足以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第1课时)同步练习
- 秋季开学第一课的心得体会
- 护士长年终述职报告
- 第二十五章 锐角的三角比(40道压轴题专练)
- 战友聚会致辞15篇
- 23.1 成比例线段同步练习
- 【北师】第三次月考卷【九上全册】
-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四川省乐山市乐山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一10月月考英语
-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 企业内部知识竞赛方案
- 格尔木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察尔汗盐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3-2024学年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保育员(初级)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高层建筑消防要求
- 金属硬度转换表【HLD,HRC,HRB,HV,HB,HSD】
- 艾梅乙母婴传播知识讲座
- 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单元课件
- (2024年)财务报表分析培训讲义
- 金融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