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明工作室 HYPERLINK mailto:zhubob21 t _parent zhubob21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案-1 绪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公共安全危机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分类(二)重点和难点: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三)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课堂讲授;2学时(四)主要参考书:郭太生主编,事故对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年版。郭太生主编:治安灾害事故社会防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处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年版。(五)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节 公共安全危机的相关概念一、危机的概念辞源将“危机”解释为潜伏的祸端。现代汉语词典对“危机”有两种解释:一是“危险
2、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严重困难的关头”。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危机更多的指突发事件,并可以用不同的术语描述更具体的事件,如“紧急情况”、“灾难”、“事故”、“社会冲突”、“社会骚乱”等。在有些情况下,这些词可以表达同样的事件,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术语反映出危机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比如突发事件强调的是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而紧急情况则强调事件应急处置时间的紧迫等。从学术层面看,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机有着不同的阐述。有的学者认为:“危机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
3、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综合来看,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因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这个定义有三点需要强调:第一,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还可能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甚至国际社会。因此,就危机发生的范围而言,即可能是微观层面影响个人或者少数人的,也可能是在宏观层面,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第二,危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正常的生存秩序和发展进程受到破坏,严重威胁到
4、正常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第三,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相联系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突发事件成为危机的代名词。二、危机管理的含义危机管理应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三、公共安全危机的概念(一)公共安全的含义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公私财产的安全。公共安全是一种社会状态,是社会状态的有序。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
5、谐相处的表现。毫无疑问,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必须以社会公共安全的有效维护做保证。(二)公共安全危机的含义公共安全危机是指因自然环境、社会变迁或人为原因引起的,对公共领域的安全和社会成员的生存具有立即且严重威胁性,需由以政府为领导的公共部门进行动态决策的、具有高度危险性和广泛破坏作用的紧急情境或事件。(三)公共安全危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公共安全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区别所谓突发事件,日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定义,辞典中也没有明确的解释。“突发”一词,顾名思义就是突如其来,出乎人们预料所发生的,综合当今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认知,我们认为,突发事件就是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
6、失或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而事件。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与突发事件都是负面事件,都会给社会、组织或个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损害或负面影响。但是,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是显性的、现实的,人们可以感觉得到;而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既可以是显性的、现实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潜在的,人们可能一时还无法感觉得到。突发事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发性,出人意料。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一般以某一事件为契机或导火线,即通过偶然的、独特的突发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说,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突发事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危机,也就是说,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危机的先兆和前奏,或充当引发危机爆发的原因。从逻辑上讲,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必定是突发
7、事件,而突发事件未必就会发展成为危机事件。许多突发事件本身就是危机的一部分,并且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当突发事件因处理不当而导致失去控制,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时,危机便会形成并开始扩大化。在这种情况下,突发事件就等同于危机。如果某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及时、得当,就有可能把它们消灭在摇篮之中,从而就不会演变为危机。2公共安全危机与紧急状态的区别紧急状态是指因一定的危机所引发的有别于正常状态的社会秩序。它与公共安全危机的区别主要在于:(1)公共安全危机的判断确认主体一般是各级政府,紧急状态的判断确认主体一般是最高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2)各级政府在判断一次事件是否构成一场公共安全危机时所遵循的程序要求不如立
8、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判断是否成立紧急状态时严格;(3)政府在确认某一事件构成公共安全危机后,只需要发布一个通告就可以宣布政府已进入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状态之中,而要宣布成立一个紧急状态,却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必须有国家元首签署的法令才能生效,显然,这样一个法令比行政机关的通告要正式、权威得多;(4)公共安全危机与紧急状态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危险度的不同,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不能将任何公共安全危机都纳入紧急状态,紧急状态只是非常危险的高级危机状态;(5)在公共安全危机阶段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如紧急状态下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严厉,有些应对措施只能在紧急状态下使用,如戒严等。第二节 公共安全危机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一、公共
9、安全危机的基本特征(一)突发性由于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前的量变过程不为人们所注意,待到公共安全危机发生时,事物原有的发展格局突然被打乱,使人感觉非常突然。同时,公共安全危机中的混乱局面使人们既得利益丧失或可能丧失,使人们面临一个全新的、不熟悉的环境,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希望回到原来状态的心理,使人们更加感觉到公共安全危机是突发性的。(二)公共性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一般都涉及公共利益,会因为迅速传播而引起公众关注,成为公众焦点,而且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要动用相当多的公共资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应对网络,才能予以妥善解决。(三)破坏性公共安全危机会造成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公共安全危机会
10、造成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等生产资料以及原材料的损失,导致资金的流失,甚至导致人员的伤亡,公共安全危机还会损坏企业形象以及个人信誉,等等。(四)不确定性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判断公共安全危机是否会发生,也很难预测其发生的概率,人们只能依据以往经验做出预测,而且经常预测错误。当公共安全危机发生时,新事物正在孕育或形成,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甚少,按照以往的经验和统计规律去判断公共安全危机常常是不准确的,容易犯错误,不利于进行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另外,公共安全危机情景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公共安全危机的发展经常是出人意料的,因而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要密切关注危机的进展。(五)
11、紧迫性不但公共安全危机的发生是突然的,而且发展也非常迅速,随着公共安全危机的进展,造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大。对公共安全危机的反应越是快速,反应决策越是准确(决策的准确度与时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那么损失就会越小。所以公共安全危机中,时间非常紧迫,对时间的把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的有效性。(六)信息不充分 在公共安全危机中原有的沟通渠道会遭到破坏,使信息无法有效地沟通。比如说在一次严重的地震中,大部分的电话线和无线电通讯基站已遭受破坏,那么受灾地区内部的信息交流、灾区与外部的联络就无法有效地进行,人们很难了解受灾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另外,在公共安全危机中,人们处于惊慌状态,
12、人们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对客观情况反应失真或夸大公共安全危机的细微之处,从而使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者接受的是错综复杂而又真伪并存的信息,在这种状态下,对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有用的信息是非常不充分的。(七)资源严重缺乏在公共安全危机中,用于解决公共安全危机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首先,公共安全危机中资源会遭到破坏,而用于危机反应的备用资源,或者遭受破坏,或者离危机现场很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其次,公共安全危机中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资源的使用速度非常快,即使资源充足,也难以满足危机反应和恢复的需要。再次,在公共安全危机中,组织不但无法有效获取收入,而且还要动用过去的积累资金去应付危机,组织的资金资源就显得非常
13、紧张。最后,公共安全危机中的人力资源是紧缺的,那些未受过训练的人在危机中会惊慌和感到压力,无法冷静地参与解决公危机;而训练有素的危机反应人员毕竟是有限的,危机的规模较大时,就会感到人手不够。二、公共安全危机的分类(一)按公共安全危机产生的诱因分类 按照公共安全危机产生的诱因,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三类: 1外生型危机外生型危机是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这种情况下,组织之所以陷入危机完全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如自然灾害的发生。2内生型危机 内生型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所引发的危机。如2001年日本一家牛奶公司的生产线由于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清洗,导致细菌滋生而造成饮用者
14、大量中毒。 3内外双生型危机在不少情况下,组织之所以陷入危机,往往是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管理不善使得危机爆发的“火药库”不断增大,外部环境某一方面的突然变化,则成为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此时,危机具有内外双生型危机的性质。(二)按公共安全危机发生的层次分类 按照公共安全危机发生的层次划分,公共安全危机可分为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等。 (三)按公共安全危机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分类 在危机情境中,当所有相关的利益主体具有同质的要求时,就属于一致性危机;当各相关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要求时,或者说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要求的利益主体时,就属于冲突性危机
15、。一致性危机较为典型的例子是自然灾害,冲突性危机的例子如军事冲突。当然,在一致性危机和冲突性危机之间并不具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危机可能具有不同的分类。如面对洪水侵害,受灾区的群众共同的愿望是抗洪救灾,洪灾显然具有典型的一致性危机的性质;但为减少洪灾损失,面对泻洪地点的抉择时,泻洪地区和其他地区又具有一定的冲突,洪灾又具有冲突性危机的特征。(四)按公共安全危机发展的速度分类1龙卷风型危机这种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比较典型的是一些劫机或者劫持人质危机。1977年在摩加迪沙机场的劫机事件是这类危机的典型,此后世界各国领导人普遍认为,采用突击队攻击的办法解决劫机事件,使劫机事件
16、成为龙卷风型危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公众一般认为面对这类事件,行动失败也比不采取行动好。此外,空难等事故也属于龙卷风型危机,事故突然发生后很快又会平息,不会给社会带来长久的影响。2腹泻型危机危机逐渐发展酝酿,但爆发后很快结束。这种危机的典型案例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生的大卫教派邪教危机。该教派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很长时间,逐渐走向非法教派,在与FBI发生对峙和对抗后大多数教徒葬身火海,危机迅速结束。3长投影型危机危机突然爆发,其后续影响深远,长时间不能平息。荷兰的罗森塔尔认为形成长投影型危机有两种原因:一是未能充分理解危机原因。如1965年美国洛杉矶发生黑人骚乱,事件虽然很快平息,但是骚乱后人们意识到危
17、机的真正原因是种族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是极其困难的,果然到1995年,洛杉矶黑人再次发生暴乱。二是危机处理失当,使一个小危机产生深远影响。例如2001年2月9日,美国核潜艇撞沉了日本渔业实习船“爱媛号”,当时的日本首相森喜朗闻讯后却仍在打高尔夫球,对危机置若罔闻,此事被媒体曝光后,成为促使森喜朗下台的原因之一。4文火型危机这类危机开始缓慢,逐渐升级,甚至没有爆发的过程,但是结束也很缓慢。比较典型的文火型危机是越南战争。由于“崇高”目标的吸引,同时对战争困难估计不足,美国逐渐卷入越南战争。随着真正的代价逐渐增大,美国决策者骑虎难下,只能继续向越南增兵,企图赢得战争。等到认识到决策的失误时,美国决
18、策者开始从越南抽身,但是这个过程在心理上、政治上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撤军也拖了很久才完成。(五)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划分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一是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二是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9、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思考题:1公共安全危机的概念、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2公共安全危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公共安全危机分哪几类?4突发公共事件可分哪几类?5公共安全危机与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6如何避免公共安全危机产生连带效应? 第三章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应承担的政治、道德、社会和法律责任(二)重点和难点: 我国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应承担的政治、道德、社
20、会和法律责任(三)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课堂讲授;2学时(四)主要参考书:郭太生主编,事故对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年版。郭太生主编:治安灾害事故社会防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处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年版。(五)课程主要内容: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以及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已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期。各种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严重的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损害到公共利益,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以责任制约政府,以责任制约权力,塑造
21、一个讲信用、值得信赖并对自己的各种行政行为或制度设计负责的政府是各国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经验总结。 政府责任概述 “政府责任”,是一种责任形式,它以“人民主权”作为其政治信念,以“法治”治理政务,推崇“负责任的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政府对自己的各种行为或制度设计承担相应的责任形式。政府职能理论“政府” 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政府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定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的机构,即我们通常所谓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而狭义的“政府”即指其中的国家行政机构。职能是指组织或者个人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所谓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作为社会中最大的
22、公共组织在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诸方面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和能够发挥的功能。政府职责是指政府这种特殊组织所应肩负的责任,比如价值导向责任、安全保卫责任、维持秩序责任。政府功能是指政府将其所肩负的社会寄托的责任付诸行动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比如政治统治功能、经济管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决定后者的特征;后者是前者的表现,是责任性付诸行动的结果。两者合成一体就构成了政府职能的内涵。政府职能在实践中被规定的合理程度反映了政府行为的合法性(legitimacy)水平。职能规定得合理,合法性就高,政府效能也会提高;反之,职能规定得不合理,合法性就低,政府执行政策时就会遇到社会
23、不合作或者抵抗带来的阻力。政府职能理论认为,政府对危机事件进行管理,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与财产权,保卫国家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属于政府的基本职能。二、政府责任的基本价值与主要内容一般来说,责任在政治活动和公共管理中最一般的含义是指与某个特定的职位或机构相联系的职责。在我国,政府责任应是指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积极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失职行为和不作为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其含义包括:一是政府对公民的责任。政府的责任首先表现为对国家权力主体的公民或代议机构的责任。从根本上说,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公民的意志、利益和需求,都必须对公民承担
24、责任。这种责任实质上履行的是“公仆的责任”。二是政府在不履行其职责或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而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所承担的否定性后果。三是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对他们的行政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三、政府责任的主要形式政治责任。所谓政治责任,是指政府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并推动其实施的职责和没有履行好职责时应承担的政治后果。民主政治与传统政治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政府要承担政治责任。在民主政治之下,政府的一切措施和政府官员的行为必须以民意为归依,统治者的权力建立在被统治者认同的基础之上,这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所在。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共事务带理时必须承担的道德意义上的
25、责任。所谓道德意义上的责任,也就是指虽然政府及其公务员不违法也不违宪,但如果行为明显与社会善良风俗有悖,就应承担的道德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官员的行为若不能适合人民及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将会失去其统治的正当性,因此,即使在君主专制时期,皆对行政的道德规范有明确要求。在民主社会,作为公务人员,不仅应娴熟于政策执行技巧,更应有高尚的行政道德。法律责任。在民主政体下,政府作为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法人,具有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上权利义务的主体。当政府机关行为侵害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起诉,司法机关有权通过司法程序处理,并对由此产生的损害予以相应的补偿,同时应追究政府的违法责任,
26、这已成为责任政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制度。社会责任。“绩效”等问题的充分暴露,政府履行社会责任被提到应有的位置。因此,政府责任的核心价值发生了改变,即更加强调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及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因为,政府是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有着特殊的角色地位;社会良性运行,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有序互动,是政府应尽之责。相应的,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也负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法律责任。第二节(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政治责任政治责任,是指政府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并推动其实施的职责和没有履行好职责时应承担的政治后果。政府政治责任的承担是基于其取得政治合法性,从而树立政府权
27、威、维护政权稳定的需要。一、转型期强调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政治责任的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首先是一种政治责任。由于现代社会危机频发,并且破坏力巨大,因此公共危机管理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政府往往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公共危机管理是否成功,已经对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形成巨大挑战,公共危机管理失败,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怀疑和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认同,也就是说,会直接影响政府的合法性。首先,强调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政治责任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政府的应急处置工作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也具有两面性。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如果由于政府的应
28、急处置工作不力而造成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害范围扩大,则其效果往往具有很强的扩展性。例如,媒体曝光、群众上访、冲击政府机关,甚至可能裂变为对社会产生剧烈震荡和破坏性的局部骚乱和动乱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则能够起到安定民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提高政府的凝聚能力,从而达到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作用。从此意义上说,有效地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是安国利民的大事 。其次,强调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政治责任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维护政府公信力。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有效管理,是对政府工作能力和公信力的一个严峻考验。如果政府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差,应急准备
29、不足,应急反应组织机制不健全、决策失误,甚至基于政绩方面的考虑而报喜不报忧,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本着“内部处理”、“大事化小”的原则,进行隐瞒、谎报,不积极、妥善地开展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从而导致国家和个体的生命财产遭受不应有的损失,这样不仅会降低政府在国内社会的公信度和政治信誉,也会降低政府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和普遍支持力,甚至会被国外少数媒体或敌对分子大肆渲染,以达到诋毁国家形象的目的。二、我国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所负有的主要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的内容有两个层面。其一,政府要制定符合民意的决策。在民主政治下,政府的决策必须合理,必须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尽管决策过程会有不同意见、利益
30、和要求的影响,但政府作为决策的负责人和最终决定者,有责任通过综合协调和平衡,最终做出明智的决断。如果决策失误或违背民意,虽不一定受法律追究,但要承担政治责任。其二,政府要负责决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政府官员并不一定直接去执行每一项决策,也不可能全部知晓其下属的具体行为,但他有责任拿出有效措施,推动其下属按既定的目标行事,以确保决策得到很好的贯彻。如果政府官员对其所管辖的部门用人不当、管理不力、工作失察,或在发现问题后又没有采取补救措施,从而造成重大损失,那就是失职,就要承担政治责任。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政治责任主要应包括:(一)保持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秩序的责任。在公共危机
31、得到基本遏制的情况下,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二)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危机发生和蔓延的责任。应急措施是非常规措施,不可能按照现行的行政组织体制和程序以及形式发布指令。应急措施的产生机制主要有二,一是针对常见的各类危机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危机处理预案,防范于未然,二是在危机刚刚发生时,在反应敏捷的信息系统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紧急决策,并且迅速部署和传达,控制危机的蔓延。如果平时没有对各类危机的应急措施(即危机管理预案),在危机发生后又没有有效的应急措施的决策机制和能力,而且,缺乏应急措施传达和贯彻的通道,应急措施就会落空,仅靠采取常规措施就无法控制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三)对公共安
32、全危机事件的后果所负的政治责任。具体来说某级政府因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严重失职,导致特别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给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时应承担集体引咎辞职的责任。公务人员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失职也应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有成文或不成文的“高官问责制”,而这种责任一般归入政治责任,即具有领导职务的政府官员,即使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对造成的损失没有直接责任,也要承担间接的政治责任,如引咎辞职、调离现职。应该提到的是“引咎辞职”不是强制性的,严格的制度尽可以追究官员的责任,却不能强制公务员主动请辞。当然,对于那些有咎不辞的官员,则完全可以启动不信任、罢免
33、和弹劾程序,责令其辞职。引咎辞职含有的非强制与主动性,是要求官员对认为自己应该对某些事故负责作出的自觉表态。我国的政府公务员是由人民代表选举产生的,因此应对人民负责,“引咎辞职”理应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官员自责的一种惯例。 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履行政治责任,要作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沟通机制,给予社会知情权。一旦发生重大的突发事件或出现棘手的社会难题,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及行政官员必须正视现实,任何向群众隐瞒真相、谎报实情、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美化和掩盖问题的做法,都是群众坚决不答应的,也是于事无补的。只有实事求是地向群众说明实际情况,求得群众的谅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真
34、正有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由于关系到自身的根本利益,公众对事件的一切情况非常关注。这就需要政府能够及时真实向公众告知事件情况。否则将会引起混乱与恐慌。第二,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预警机制、各类危机预案的准备机制以及危机发生后的政府统一、协调指挥机制,这些均是各级政府重要的公共管理职能。第三,防患于未然,各级政府应尽可能地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及基础设施投入,为防止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奠定必备的物质及社会基础。第三节(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道德责任政府道德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应承担的道德义务及违反道德义务应承
35、担的后果,如否定性评价、道义遣责、纠错问责等。政府道德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应承担的道德义务,如政府的廉洁高效,遵纪守法,使自身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实现社会公正,文明执法,尊重保护人权等等,可称为第一性政府道德义务;二是政府违反道德责任所应承担的后果,如道义遣责、公开道歉、失信补偿、引咎辞职等等,可称为第二性政府道德义务。道德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政府全部工作的中轴。长期以来,人们强调更多的是政府责任中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而忽视道德责任,甚至把建立责任政府简单地等同于依法行政。其实探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责任问题,固然应当强调其政治与法律责任,但对其在精神引导和道德
36、孕育方面所肩负的责任亦不能忽视。因为政府道德责任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其他责任。在有些国家,如果政府道德形象严重败坏有可能转换为政治责任,导致政府内阁下台;政府官员的行为不端不仅会遭到社会的遣责还可能遭到弹劫,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政府应以社会整体利益代表的角色,引导公民建立一种积极的公共生活,以培养健康的社会风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 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承担的主要道德责任 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道德责任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成员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遭受伤害、损失,政府应对其表示关心、安慰,并助以一定的物质帮助。政府的道德责任是深受儒家仁义思想影响的中国国情的产物,也是体现政府
37、“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的有力证明。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从较多层面上强调了道德因素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权力执行机关的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也必须担起道德上的责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政府)想要长期存在下去,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果政府行为不能适合人民及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将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就失去了其统治与行使权力的正当性,政府的道德是获得权力的前提和基础,是能更好行使权力的条件和保障。可以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是否关心人民安危,应是判断政府是否是责任政府的基本标准。那些忽视道德责任的政府往往认为危机事件可能只影响到局部地区(行
38、业)和暂时局面,自己有更多更重要的“正事”要做,不能因小失大,于是在数量上比较危机管理成本(如宣布紧急状态、组织动员资源、采取隔离转移措施和直接用于危机控制的投入)与危机损害的大小,当认为危机损害还不及危机管理成本,就懒得管它。但是,这种对政府责任在数量上的权衡比较,实际上是对危机事件缺乏敏感的行政惰性,根子上是对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缺乏责任意识和关爱同情的行政道德。所以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政府在很大程度要基于道德因素的考虑,体现政府人性化的道德责任的存在。 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政府应该依法行政且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既合程序又合社会基本价值。从宏观上看,政府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要使社会各方
39、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体系,积极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实践活动,把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在内的,相互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基础和保障。从具体的行为看,作为政府官员应该具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应成为社会道德的表率,以自己的行为维护和支持积极而健康的道德风尚。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受灾群众往往数量众多,有的受伤、甚至面临生命危险,有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有的家庭的生活
40、资料在一瞬间化为乌有,在医疗、居住、饮食、交通条件、精神安慰、重建家园等各个方面均需要人道主义的关怀。对此,政府有道义上的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受害群众进行安置和救助。例如,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对受灾群众提供临时居留地、衣物、食品、药物等,基本上保证受灾群众不挨饿、不受冻、不染病疫、不成批外流。对于处于危险中的灾民与受害者或实施紧急救助,或组织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对生活困难的灾民进行救济和帮助。同时,重大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往往有大量人员伤亡,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重大的冲击,而这种伤害很难康复,要求政府在做好物质补偿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对公众的心理进行疏导,减弱人们的心理恐慌,避
41、免“涟漪反应”,体现出政府的人文关怀。第四节 (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和管理及在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责任。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减少和控制社会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伴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改革浪潮,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已成为大势所趋,政府进行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是政府服务社会的一项职能,是其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一、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主要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包括:(1)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动,使市场主体能够得到正常运作;制定和执行产
42、业政策,弥补由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2)政府为公众提供基本的物质服务,如公共设施的修建,铁路、公路的建设等。(3)政府要为公众提供政治、文化服务,包括赋予人民民主权利,鼓励公众参与政治生活,发表各自得意见和看法,通过对科教、广播、电视、出版等方面的支持,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满足其精神需求。(4)政府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如加强环境整合,提供良好健康的生存空间、医疗卫生、公共娱乐、社会保障和福利等。其中,提供良好健康的生存空间,既包括政府有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的责任,也包括当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影响和威胁时政府负有的提供救济和帮助的
43、责任。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社会责任主要在于要对社会公众负责,了解、理解、权衡、满足他们的愿望、要求和其他利益:首先,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危机意识、普及危机知识。政府应该利用自己手中的行政资源对公众进行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应变能力。在我国由于传统历史文化的原因,老百姓的危机意识比较淡漠,缺乏危机意识。当危机来临时,人们由于毫无准备,往往手足无措,立即陷人恐慌之中,给政府处理危机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在危机预防管理中政府必须做到:一是要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知识,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
44、职责。加强危机的预防训练,整体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一旦发生危机,才能从容应对。其次,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危机发生后,仅靠政府拥有的资源往往不足以应对,需要迅速征用和募集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有关学者调查表明,当国家和社会遇到困难与危机时,85.3%的民众比较愿意或愿意站出来为政府分忧解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6.4%的人不太愿意或不愿意。因此政府应充分组织社会资源,让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救灾行为中,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战胜危机。但是政府组织社会资源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其行政权力的强制力,而且取决于政府信用能力。目前,我国没有健全的社会救助机
45、制,政府只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通过各个单位、各个系统一层层地去组织和动员,时效性不够,成本较高。因此,由政府出面构建中国的社会民间救助组织,组建社会义务工作者队伍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五节(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界定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义务的行为或行政不当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其特征:首先,表现为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的多重性;其次,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机关和追究程序的多元性;再次,违反明确的法律条文的规定。政府(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第一,行政责任。政府行为或制度设计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义务。行政责任实际上是一种法律责任.是由法律单方设定的。同
46、时也是一种独立的责任。有相对特殊的内容和承责条件。责任主体是政府。第二,民事责任(侵权赔偿或补偿责任)。政府行为或制度设计违反相关法律给相对人造成了伤害时所承担的财产上的赔偿和补偿责任。第三,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最古老、最严格的法律责任。但政府作为刑事责任主体来承担刑事责任却是一个新命题。传统法学认为“法人无犯罪能力”。现代社会,认为“法人”,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主角。于是法学界提出了遏制机构及法人犯罪理论。 一、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法律责任的内涵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紧急状态法,来规范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保障公共危机管理的成功。因此,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必须要依法行事,
47、否则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首先,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如果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致使公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损失,公民可以向政府提起诉讼,要求政府进行赔偿。第二,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如果没有依法行事,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责任是政府违反作为义务和违反不作为义务的行政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它具有强制性、制裁性和义务性等特点。在“非典”期间已经启动的政府法律责任的追究主要涉及公务员的追究,还没有认真追究政府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国务院出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也主要是公务员的责任或领导者的责任。其中为组织行为承担的领导责任包括:
4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等。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忽略了作为行政主体的国家机关及有关组织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忽略了对行政相对方的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法律救济始终是各部门法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救济规定的法律是一部未完成的法律。严格的说政府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行政赔偿、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撤消违法不当的政府行为。
49、二、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主要法律责任我国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侵权赔偿责任和行政补偿责任上,下面将以此为例探讨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法律责任。政府的侵权赔偿责任强调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赔偿责任,是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宗旨和价值体现。平等主体之间损害赔偿问题已由民事法律加以规定,而政府机关由于其权力方面的优势性,其侵权行为给公民造成的损害往往更大。其实,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服务于权利;具体到赔偿问题上,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和行政侵权赔偿责任也只不过是侵权主体不同而已,在实质上并无区别。政府赔偿制度的建立,也是政府取信于民、敢于承担过错、间接树
50、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如果不对其承担赔偿责任,实在难以体现现代法公平、公正的价值要求。我国赔偿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使这样的立法宗旨真正落到实处,恐怕仅仅依靠目前国家赔偿法中有限的赔偿范围很难具有说服力,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落实政府的赔偿责任不可忽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国家赔偿法是政府侵权赔偿的主要法律依据,其第3、第4条规定了行政赔偿的范围。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公民
51、人身自由的;(三)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国家赔偿法地4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三)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对于上述这二类“其他违法行为”是否包括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欠缺而造成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的行为问题,仍然存在着
52、不同的看法。国家赔偿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由于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管理不当而对公民造成损害的,理应视为“侵犯公民权利”,公民应当得到赔偿。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当然国家赔偿法对于政府的免责情况也作了说明,其第5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53、”根据权利救济有效保障论的观点,如果政府在公务活动中不追究政府责任的话,将使公民的权利受损而无法得到有效救济,这也不符合保障人权的法治趋势。而且政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极易导致滥用。(二)政府行政补偿责任考查我国政府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理实践,由于其合法或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受害群众的救助,更多的是通过补偿的方式实现的,行政补偿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共负担平等说,即为了实现国家的管理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有时不得不强制剥夺公民的财产权益,或者对它的行使给予一定的限制。尽管这类行为从国家和社会的公益角度考察是具有正当性的,但是
54、对于普通公民和社会组织而言,却是极不公平的。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实施的这类行为,其受益者是全社会,而对受损者来讲,其损失却是个别的、特定的。为了避免这种极不公平的现象,再剥夺或者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权时,应当由受益的全社会来负担由此产生的损失,也就是由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但是从到目前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归责原则来看,行政补偿制度无法被纳入到国家赔偿法当中加以规范,而且我国也没有统一的行政补偿法,所以,要使行政补偿制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立法加以完善是当务之急。对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法律责任,世界各国一般都有规定,但是规定的责任大小及责任范围有很大不同。例如公共安全危
55、机管理中的赔偿责任,有些国家规定有限制的赔偿责任,另一些国家规定政府承担全面赔偿责任,还有一些国家则没有赔偿责任的规定。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没有涉及危机事故的赔偿责任问题。思考题: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承担的主要责任有哪些?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承担的政治责任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承担的道德责任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6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体现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责任?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安全危
56、机预防的指导思想、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预警机制及其基本措施等有关内容(二)重点和难点: 掌握预警机制及其基本措施;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三)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课堂讲授;2学时(四)主要参考书:郭太生主编,事故对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年版。郭太生主编:治安灾害事故社会防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处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年版。(五)课程主要内容:公共安全危机预防的指导思想 一、可以预防与缩减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公共安全危机,很多人习惯地将其成为“意外”或者“不幸”。特别是在一些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人定胜天的理想的确是在忽视了人与自然
57、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对自身能力的无限夸大。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过程给整个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危机。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在开始后不久便不得不承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外的事件。全球化可以让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危机很快蔓延影响到每一个人。各种危险因素纵横交错,危机已不仅是社会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相应地,危机管理也不应局限于对个别危机的应对,而应着眼于对危机全过程的常态管理。在各种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后被迫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之外,能否在危机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避免其发生,即使不能避免,也要把不良后果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通过对大量公共安全危机进行原因分析,可
58、将其发生原因归于两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公共安全危机,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将其完全避免的可行性较差,但通过预测、预警、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是可以实现缩减的。例如在地震减灾方面,很多国家都开展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而在相似级别地震中的不同损失情况也表明了通过人类的努力可以将自然灾害的损失大大降低。对于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公共安全危机,则可通过加强管理、优化设计、人员培训等实现预防,同样也可以通过预警和降低脆弱性减少其造成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对自然影响力的加大,出现了许多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公共安全危机。由于各类公共安全危机的频繁发生,防不胜防,而且预防的周期长,
59、效果不易被认识,严重打击了预防和缩减的信心,从而造成了“预防为主”的口号被挂在嘴上而很难落实到实践中。树立可以预防和缩减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让人们对预防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复杂性有全面地认识,鼓励人们重视对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和缩减,科学认识预防的效果,从而为实现公共安全危机的全过程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防患于未然 也称偶然损失原则。任何公共安全危机的发生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结合的产物。从其发展历程的演化规律看,危机从成长到消除,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受到很多偶然影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危机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但是,危机在何时发生,则可能受到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而危机发
60、生后能够造成多大范围的影响也会受到诸如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偶然因素的影响。同样震级的地震,发生在沙漠、海洋、大中城市,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发生在深夜和白天也不一样。同样经历危机,某些人在危机中不幸遇难,有些人则在危机中幸存,除去个体能力的差异,偶然因素的作用不可小觑。为了描述危机发生后由于偶然因素作用而造成的损失差异,人们提出了偶然损失性。最先研究偶然损失性的是美国的社会保险家海因里希,从保险业的经济效益出发,经过对55万起工伤事故的调查统计,发现除死亡事故外,造成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率大约是1:29:300,即在330起事故中,造成重伤的只有1起,轻伤29起,无伤害事故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大数据分析与商业决策支持合同
- 2024不锈钢来料加工合同
- 2024寺庙仿古建筑施工合同技术支持合同
- 2024年建筑外墙清洗维护合同
- 2024年度二手房出售交接事项及保修条款合同
- 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设备类型与租赁期限
- 2024光电子技术研发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度N95口罩生产线扩建贷款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经纪代理协议
- 2024年度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及VI手册整编服务合同
- 《婴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评价》习题库 (项目三) 0 ~ 3 岁婴幼儿语言发展观察、记录与评价
- 英语漫谈胶东海洋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 环保产品管理规范
- 幼儿园:我中奖了(实验版)
- 赵学慧-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教案
- 《世界主要海峡》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螺旋果蔬榨汁机的设计
- 《脊柱整脊方法》
- 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