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汉民族传统七夕节复兴方案_第1页
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汉民族传统七夕节复兴方案_第2页
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汉民族传统七夕节复兴方案_第3页
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汉民族传统七夕节复兴方案_第4页
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汉民族传统七夕节复兴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汉民族传统七夕节复兴方案我们的先人似乎很喜欢仰望夜空,他们望着日月星辰编织着天上人间的旖旎风情。失去仰望习惯的今人们,未必再有心境叹那倬彼云汉,昭回于天”,于是多年以后,那遥远的故事和那遥远的爱情,读来竟有点恍若隔世。题记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 七夕目录:.七夕文化及传说背景.七夕之节物风俗.七夕节的中国爱情文化.七夕节复兴方案设计七夕文化及传说背景 七月初七日为传统七夕节,夏历七月旧时称为 兰月”,故七夕那天晚上又称为 兰夜”。夏季的星 空澄清如水,最适合遐思奇想,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可以无边无际。喜欢仰望星空的民族

2、必然思维深邃、浪漫奔逸。 彳卓彼云汉,昭回于天,那条横亘夜空的银色天 汉,向来就是华夏先民崇拜的祥瑞, 以至后来成为我们这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 世界上最庞大的 民族的族名。不仅如此,它也成为中国文学系统、神话传说中念念不忘的名词和道具。七夕文化现象丰富繁杂且流传甚广,特别是优美浪漫的七夕传说,在中国、日本几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然而同多数有着古老起源的物事一样,七夕文化内涵,最先起于上古夏人的原始宗教崇拜,融合了天文历法、诗词歌赋、口耳相传,最后才逐步转为我们熟知的文化民俗现象,沉淀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七夕文化的主体,就是列位于中国四大传说之首的拳牛织女”故事。1.牵牛织女传说明月皎皎照我

3、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恨河梁。魏曹丕燕歌行作为七夕传说的蓝本, 牵牛织女及七月初七首先牵扯到上古天文历法及星祀宗教。 牵牛织女在具有人格意态前首先是作为二星出现, 按照上古神话系统发展规律, 先从 “星到神 ” , 而后 “神到人 ” ,牵牛星又名 “河鼓 ” ,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颗(正好是希腊神话中的摩羯座六星) ;与银河另一端的织女星(即天琴座三颗主星)遥遥相望。牵牛星被我们农耕的华夏民族祖先的视为谷物神, 织女则传说是天帝之女桑神, 谷物神和桑蚕神都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先民极为看重的神祗。 七夕之 “七 ”的记日法是夏历的习惯, 上古人们祭祀常

4、常选在一七和二七, 祭牲仪品数量也常常为七的倍数。西周的开国使华夏先民逐渐结束了迷蒙的神祗时代, 宗教色彩退去后的牵牛织女开始焕炼出人格色彩,同时也逐渐渗入人文浓郁的文学系统。这类作品可上溯到先秦甚至更早。诗经 小雅大东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腕彼牵牛,不以报箱。大意是说:银河两岸的牵牛星、织女星,徒有其名,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微言大义的后世注解习惯将其作为一首对西周王室怨恨讽刺的诗,刺其虽身居高位,却无恤民之行。这里的织女、牵牛还没什么故事情节, 只是有关日月星辰的简单人格化, 不过, 这颗文化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了。“七夕” 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已

5、经有了,据物原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 。秦汉魏晋是神话志怪的大发展的时期, “牵牛织女 ” 的上古神祗在这时化成优美的传说,经过后来的不断丰富,成为中国四大传说之首。西汉时,织女、牵牛开始有了人的形态,他们的石像遥遥矗立在彼时长安城的昆明池两畔。 班固西都赋 有句: “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 似云汉之无涯。 ”李善注引 汉宫阙疏 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 他们已从天上来到人间,但仍然远远地隔离在池的两边。这个神话传说的雏形成立于西汉武帝至东汉明帝之间。爱情的灵感迅速充盈进了这个简单的想象模式, 孕育幻化出优美的诗篇和动人的故事。 只是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是以悲剧的形式出现,纵

6、使后世好心的弥补依然无法弥合先天的悲情。 古诗十九首首先透露了这一信息,见迢迢牵牛星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这故事在后世的漫漫岁月中酝酿、 丰富。 到了东汉时慢慢缓和了悲剧的色彩。 鹊桥这个非常有创意的元素出现在东汉人应邵编撰的风俗通义 ,同时还提到了七夕的相会,这就使悲情的故事稍微有了一点安慰,其中有一段记载: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南朝梁人宗懔 荆楚岁时记 : “天河, 许嫁河西牛郎 , 嫁后遂废” 天帝似乎是一个严厉的家长,这大概为梁以渡织女故也。 ”

7、也许是偶然遇见的一只秃头喜鹊所触发的灵感? 牛女故事的爱情情节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代几乎发展完备,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织余壬。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是汉魏时期家族生活、伦理规范的反映。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七夕开始出现节日的气息。 御览卷三十一引东晋周处风土记 : “七月初七日, 其夜洒扫于庭, 露施几筵, 设酒脯时果, 散香粉于筵上, 以祈河鼓织女, 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祈富祈寿,无子祈子,惟得祈一,不可兼求 ”中国文学的特点是以诗文见长, 早期神话传说的流传

8、也多以诗词为载体, 诗人墨客们伤怀吟哦那相思时的期待,相会时的缱绻,相离后的惆怅,而诗文的优点是可以无限浪漫缥缈, 却难有实质性内容,所以,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段里,这一传说情节并无太多进展, 这一现象对于什么都想翻拍成电视剧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后来话本志怪小说戏剧的兴盛繁荣, 才使得牵牛织女的传说真正拉开了讲故事的驾式,包括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眉目清晰,详细完整。干宝搜神记卷一的董永之妻便是这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最早的版本,也是后来天仙配的蓝本:董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天帝派织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妇,助他偿债;另一篇毛衣女则讲了一位下凡的羽衣仙女,与豫章新喻县一名男子结为

9、夫妇的故事。后来的天仙配大概把二者加上古老的牵牛织女传说揉和起来,最后成形了今天耳熟能详的故事。搜神记董永之妻原文: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 供其奴职。 道逢一妇人日: “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日: “以钱与君矣。 ”永日: “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主日: “妇人何能? ”永日: “能织。 ”主日: “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嫌百匹。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日: “我,夭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10、”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注释 :干乘:汉代设置于乘郡,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这句是说鹿车载了父亲;自己跟随在车后面。遣之:发送他回家。 俱( ju 居) :在一起,指同居。必尔者:必定要象你所说的那样。缣( jian 兼) :细绢。搜神记毛衣女原文:豫章新喻县男子, 见田中有六七女, 皆衣毛衣, 不知是鸟。 匍匐往, 得其一女所解毛衣, 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走。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据说,该故事中毛衣女下凡的地点为目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 公里

11、处的仙女湖。这198 平方公里的景区, 50 平方公里的湖面记录了 1800 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段神仙与凡人缔结婚姻的文字。 )从织女奉命执行公务到私自下凡, 而后不得不含恨而去, 显得冲突更加尖锐化; 牛郎私藏仙女之羽衣,颇有新意;天帝改成王母娘娘,重要的反面角色从幕后黑手直接跃然纸上,出镜机会也大大增加。王母还很创意地用发簪划出天河, 使二人生生相隔。最值得一提的是, 故事后来还出现一位重要角色, 就是那头神奇的老牛 这条通人性、 懂人语老牛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牛郎的好伙伴、好助手、好智囊:嫂嫂要毒害牛郎,是老牛让他不要吃嫂嫂做的馅饼;当织女下湖洗澡时,是老牛指点他偷得衣

12、衫,从而抱得美人归;当织女被抓回天宫时,又是老牛献身,让牛郎杀了自己,披着它的牛皮飞上天。有的传说对老牛的作用,更是强调尤加,比如说牛郎的哥嫂常背着牛郎自己做扁食、蒸包子、 炸油糕等好吃的食物, 由于老牛的帮助, 每次 都能让牛郎回家赶上显然,人民群众是最好的编剧,这故事的现今版本完全符合小说体裁文学作品的 “矛盾突出突出再突出,人物鲜明鲜明再鲜明,情节曲折曲折再曲折”的三大原则。位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首的 “牛郎织女 ”的故事,以及 “七夕节 ”这一最有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西元七世纪传入了日本,影响深远。日本第一部和歌集万叶集即是一部以七夕为主题的七夕星歌, 该诗集对日

13、本文学影响深远, 以至于很多一部分日本人坚定地认为七夕故事乃是本土文化。但实际深入研究的不少人也承认中国作为起源地的观点。 1991年就有一批日本的游客根据 万叶集 中的注释说 “牛郎织女 ”相会的地点 “天河口 ” 即湖北襄樊的老河口,称此地是 “汉水连天河” ,因而专程来 “老河口 ”拜访 “牛郎织女 ” 的遗迹,可惜当时襄樊人对此没有研究,这些热心的日本人空跑了一趟。2. 汉武帝与西王母的传说这个故事与浪漫的牵牛织女相比就相形见绌多了, 虽然也有仙人, 不过没感觉到缥缈的空灵感觉,世俗的浊气也多了一些 博物志 卷三记载:西王母于七月七夜见汉武帝, 还带了七枚仙桃与帝分食。 叹气, 似乎西

14、王母很喜欢接见中原的天子, 记得她不是在八百年前刚刚会见过周天子 穆王么?附: “七”的宗教文化色彩七和月亮的关系密切,七日一变:七日 “上弦月 ”,即半月;再七日 “满月 ” ,再七日 “下弦月 ” ,再七日,太阳东升的时候,就往西沉下去。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僮(shul),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僮与忽时时与遇于 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僮与忽谋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神话中的浑沌神死了,而可以 “视听食息 ”的人则诞生。人们对 “七 ”这一数字的崇拜可以说无独有偶,似乎是世界范围内的:佛教有释迦牟尼面壁七天顿成正果的

15、传说。基督教中说,上帝创造万物是在七天之内完成的,因而有一周七天之分。伊斯兰教把天堂依次分为纯银、纯金、珍珠、白金、红宝石和不可企及、无法言喻的圣光等 七层。古代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都认为天上存在着七颗神圣的星:太阳、月亮、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土星。顺便说一下,这七星在中国古代称为 “七曜 ” ,一曜代表一天,一个轮回便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星期。不过如今国人用上了西方的星期,而将传统 “七曜 ”扔进了故纸堆。现在西方世界仍尊重所谓 “七德 ” ,回避所谓 “七种会遭天罚的罪过 ” ;阿拉伯人至今喜以 “七”起誓;日本人常祈祷所谓七福神”降福;我国谓人有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6、;光有七谱”:赤、橙、黄、绿、青、蓝、紫;音谱有 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 瑰宝有 七珍”:金、银、琉璃、碎碟、玛瑙、琥珀、珊瑚;此外,扯得远一点,立体化学理论中 有七味”,人的记忆量常数为 7这也许真是一个自然界的奇妙数字。二.七夕之节物风俗祭月之仪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认为盛于汉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对二七日的小小修正。 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古来自有女子拜月的传统,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蝉祭月的传说大约是最动人的画面了。婚育恋曲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

17、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夏历之尚七习俗孑遗下来,发展成为生长、长生的标志,而七月七更是长生又长生,故此这一日被 称为 入日”。汉书称汉武帝七月初七生于漪兰殿,诞于人日这一天必然有着种族繁荣、子民 昌盛的吉兆。传统文化里,爱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连。在七夕的节物风俗里,这两件事的关联是很自然的。七夕节俗中最神秘的大概要算夜半无人,天河私语 ”了。.天河夜话:七夕兰夜,许多少女会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 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 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时代, 也有情人们携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听天河私语的。.拜织女

18、会:这是七夕节女眷们的聚会,叫做拜织女”。少女、少妇们大都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 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 到半夜始散。.化生求子七夕人们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

19、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 水上浮其中有一种蜡制的婴儿人偶,叫做牝生”。妇女们买回家浮于水土,为宜子之祥。乞巧之俗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王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盆。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 明旦试相看。 祖咏 诗中这位女子虔诚地向天而祈, 直到深夜阑珊。 乞巧这一习俗如何成为七夕的主要节俗了呢?双星传说如何与之相连?表面上看, 姑娘们乞巧, 总是笼统说来是为了使自己心灵手巧。 然而对于精于女红的乞望竟如此迫切。 古人观念中 , 女子擅长于女红于男子富于文采几乎是同等重要 , 所以不难看出乞巧的潜在动机是为了获求婚姻美满, 家庭幸福。正因为如此 , 两千年来的姑娘们,才如此虔诚

20、地在七夕之夜拜祭婵娟与星空,向着织女乞巧 , 向象征着爱情忠贞的牛女双星祈祷。可以说, 乞巧之习俗本是来源于七夕的爱情婚育文化, 而后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七夕节俗游艺活动。宋代时,七夕乞巧已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宋代人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 “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嘉右中,有以私忿易乞巧市乘马行者,开封尹得其人窜之远方。目后再就潘楼,其次丽景、保康诸门,及睦亲门外亦乞巧市,然终不及潘楼之繁盛也。 ”好一番热闹的节景,人们从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

21、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人声鼎沸,车马难行,即便贵人也只能步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乞巧风俗日渐兴盛,还发展出了许多 “流派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 荆楚岁时记有: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 舆地志载:“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 “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

22、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 “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 又不同于穿针, 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 “” 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 “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

23、引宛署杂记说: “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 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 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荆楚岁时记 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 “七 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 “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 明田汝成熙朝乐事 : “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小小蛛网,历代

24、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兰夜斗巧起源於汉朝宫廷的游戏: 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 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 “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 就用五色彩缕, 互相绊结起来, 叫做 “相怜爱 ” 。 随后, 宫中的宫娥彩女们, 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 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七夕杂俗 纵观七夕杂俗,也多与七夕节俗两大主题 “乞巧

25、 ”“婚育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是从这二大习俗发展出的新的趣味和习俗。晒书 / 晒衣裳正式记载民俗活动的,始自东汉, 四民月令 (成书于 166 年) 有这样的记载: “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 ”曝书和衣裳的习俗一直到明清都还有。七菜羹 / 人形彩帛荆楚岁时记 :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 ” (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 剪五色绸做成)天河泪 江浙一带, 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 如抹在眼 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种生 / 泡巧 在七夕

26、前几天,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 播下粟米的种子, 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 “壳板 ”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 “种生 ” ,又叫 “五生盆 ”或 “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 “泡巧 ” ,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七月初一泡好巧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 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 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 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多是少女与儿童们

27、。做巧食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 “笑厌儿 ”“果食花样 ” ,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 “花瓜 ”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 ”“ 巧酥 ” ,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

28、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 ” 。供 “摩侯罗 ” (磨喝乐)“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 ” 这是关于宋代七夕节物摩侯罗(磨喝乐)的写照。宋元玩具很有节庆性和时令性。在东京,每逢初六日、七日晚,市民多结彩楼于庭,唤作“乞巧楼 ” ,为的是放置 “魔合罗 ”。如元曲中所说: “今宵两星相会期,正乞巧投机。沈李浮瓜肴馔美,把几个摩呵罗儿摆起。齐拜礼,端的是塑得来可嬉。 ” 所谓 “魔合罗 ” ,又可称之为 “摩诃罗 ”“ 磨喝乐 ” 等,是梵语的音译,是佛经中的神名,传自西域。在宋代小说、元杂剧中,魔合罗成为漂亮可爱的化身。如十三郎五岁朝天:又是一个眉清

29、目秀,唇红齿白,魔合罗般一个能言能语,百问百答。 ”这些在东京梦华录 梦梁录中都有记述。一般来讲,魔合罗是小的泥塑偶,但用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装罩。也有将魔合罗装饰得金珠牙翠,所以贵重得值数千钱。 武林旧事记皇家的魔喉罗 “大约高至 3 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 全用镂金珠翠, 衣褶、 金钱、 钗镯、 佩环、 真珠、 头须及手中所拿的戏具,都是 七金 做成 ” 。 最为广泛的还是泥塑的魔合罗, 在宋元俗称为“泥孩儿 ”。 在魔合罗的塑造上,以宋代苏州地区制作最为精巧,这在岁时广记 、 方舆胜览中都有明确记载。三 . 银汉迢迢,鹊桥归路 七夕蕴涵的中国爱情文化纤云弄巧,飞星传

30、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在诸多中国传统佳节中,难得有爱情文化浓郁如斯的。七夕节的文化背景注定了它的 “情人节定位。 虽然 “中国情人节” 的呼声也是一种西方思维模式的类比解释, 就像人们热衷将关汉卿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 将粱祝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样。 但暂且让我们反观有着相似指向的西方的情人节 “圣瓦仑丁日 ” , 中国的情人文化则与之有着截然不同的起因与情节。 古罗马的基督教殉难者留给后世情人们云开雾散的解放的爱情, 悲壮的故事之后便是轻松, 而华夏先民传说中的情人们,却

31、要永生相望、相守。他们没有拼死拼活的激烈,却留下了永恒的沉重的悲情。有人说中国的爱情故事没劲,一惯平平淡淡、沉闷压抑。的确,西方文化擅长以跌宕起伏、畅快淋漓来冲撞人心, 而中国的故事往往只是娓娓道来 不论是爱情还是悲情, 不论是眼泪还是微笑,不论是有美一人,宛如清扬”的怦然心动,还是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怅然若失 少有激烈的疯狂,却有着静默的思守;少有惊人的绝恋,却有无期的相随。华美古装剧大明宫词说:爱情,就是长相守然而,永隔之水是否载得动一河的悲情?而这种的爱情之悲经过了千年的洗炼,更化作千秋流水,默不作声地流入心底深处。 看不见波澜起伏, 却是更加深远悠长了 君不见,天河一去三千年,日日思君明

32、镜前 中国自古没有情人节的提法, 也不大习惯宣扬肆无忌惮、 没有来由的爱情。 于单纯的情爱之外还有重要的伦理与道义。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不仅是刻骨铭心,更是夫妇间平淡的忠诚不渝;伦理之外还有道义,即使在质朴的先秦,露水相逢的男女之好也不能不讲“义 ” ,否则便不会有“尾生存信、 抱柱而死” 的故事了。我们的爱情, 还深深蕴藏着着固有文化中的舍生取义和义无反顾。爱情几乎是人类的本能,率性而发,如同田野的芳华,美好却短暂。捕捉瞬间的灿烂固然让人心动, 而持久的美好却往往为我们所忽略, 中国文化中的爱情最看重持续, 先人认为爱情是很有必要上升到夫妇之义的, 这也是多么自然的一件事 春华渐替秋

33、实以至冬藏, 以尽天道人和。 换句话说,如果两情相悦,那为什么不长相厮守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此生死相依,从此家族延续。很多人对中国古时的媒妁之言嗤之以鼻, 叹古人不会自有恋爱从而不知幸福为何物。 实际上爱情婚姻这东西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在我们将近一百年间对的传统文化的肆意焚烧之后, 不知是否还记得那劫火之后的遗珠?林语堂先生的 京华烟云 中有一段木兰出嫁前的内心独白, 也许算得中国女性传统爱情观最好的写照了: “在这种爱里,没有梦绕魂牵,只是正常青年男女以身相许,互相敬重,做将来生活上的伴侣,只是这么一种自然的情况。 只要双方正常健康, 其余就是顺乎自然而已矣。 若想使妻子永远像天使

34、天仙一样, 永远具有使人意乱情迷的魔力, 使她那既是情人又是丈夫的男人永远沉醉在她的诱惑之下,或者使丈夫也永远有同样力量,并不容易, 自属真实; 但是老天爷确已赋予了年轻夫妇一种自然的和好相处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犹如情爱的水泥, 由于赋予男女双方对于对方所有而自己所无的某些品质的需求, 由于赋予了男女双方对于彼此各独自具有的吸引力, 就能修补微小的裂缝,能熨平婚姻的衣裳上的绉痕,每天随晨光俱来的, 又是一件新衣裳。性的迷惑存在于正式的婚姻之内, 也存在于正式婚姻之外, 而人类终必化为尘土的肉体, 在婚姻生活上终必丧失性的诱惑力,真是可堪一哭。 ”几年曾经前流行过一句话: “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

35、在乎曾经拥有” 。 那畅快淋漓喊出这句话的人们,又怎能领略那种绵长无声的爱情之美?那种天各一方、 永隔一水之痛, 世上又有哪种爱情文化可 与之相提并论?有时候,真正的震撼恰恰在于这种绵绵无期、细致入微的隐忍之痛。那是 “我欲与君相知,长久无绝衰” ,那是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那是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那是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既然当今有了 “中国情人节”这一提法的呼声,那么最有情人文化的七夕节自然首当其冲入选了,其实,要说它作为情人节还有点勉为其难,因为牵牛织女的传说最初完全是一个永恒的悲剧“ 河广尚可越,怨此汉无梁” ,用西方的语言说类似“

36、永生的诅咒 ” 。七夕的爱情传说,似乎悲苦多了几分,温馨遥不可及。它最初只是一个离散情人凄苦的忌日,为人嗟叹讳言。 纵使后世美好心愿的弥补,也难改这个传说天然而来的悲情。牵牛织女临水而立,盈盈相顾,一顾三千年。不过, 或许悲剧更能让人懂得珍惜。 这个有着淡淡哀愁的传说, 这个发生在天上人间的久远故事,告诉着几千年的人们关于爱恋、 思念和别离; 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 不论是磐石蒲苇的坚韧夫妻,还是情窦初开的青涩恋人,希望都能一起仰望星空,天河如练, 长空如水,我们再口耳相传那三千年的聚散思恋,同时思索,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我们自己的爱情。四 七夕节 / 乞巧节复兴方案七月初一:泡巧芽,做巧工。将豆

37、、麦种子盛放在湿润的浅水盘上,放在通风温暖处, 准备七日做巧芽汤; 七夕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种,女孩子们竞赛手工作品也是一种,这几天内不妨用心创意一下。七夕白天:置巧果。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七夕午时:投针试巧”将一盆清水放在阳光下,准备一枚涂有油脂的针, 分别将针抛在水面, 在张力的作用下,油针会浮在水面的油膜上。水底的针影会多种多样。观看针影可以判断手巧与否 (无实际预言意义, 仅做娱乐一笑) 。按古时的说法,针影 “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 等简单形状说明手工比较笨拙,而出

38、现 “动如云,散如花”等复杂形态的,恭喜,你是个手巧心细的 MM 。正午太热,可放在阳光灿烂但不灼人的上午十点或下午三点左右。七夕兰夜:拜月、乞巧、娱乐、姐妹盟、情人节. 拜月:七夕兰夜, 拜月前先沐浴。 树液洗发恐怕现在不大容易, 毕竟切树皮萃树液要被视为环保的反例,因此取其意摘采几片树叶放入浴汤中就可以了。 沐浴毕, 换上轻盈的夏季盛装, 推荐民族传统服装汉服,轻盈的纱质裙衫比较符合祭月的气氛。最好姐妹几人聚集户外, 设小几案、 上置简单时令水果、七夕巧果等,焚香袅袅,轻衫飘飞,静默地对月倾诉心愿。乞巧会穿针应巧 最传统的乞巧活动是穿巧针。古时的巧针一般是多孔针,而现在还有待商业开发。现在

39、可将七枚针合并在一起,一次穿过就算胜利。喜蛛验巧 各人将自己准备的小蜘蛛一只 (鉴于晚上抓不太容易, 建议事先准备) 放在盒子里,一边盖上盖,一边念:七夕织女赐新妆,挑来蛛丝盒中藏。明朝结成玲珑网;试比阿谁称巧娘” 等第二天观看织网情形。如果又圆又密就是巧兆啦。注意:记得将可怜的小蜘蛛及时放生。七夕娱俗 染指甲:对于女孩子,可以动手用天然的方式染指甲。 凤仙花染出的丹蔻不仅环保,也要比有机化合物的指甲油有趣味多了。方法很简单:准备一些明矾, 细细研磨成粉末,与捣碎成泥的凤仙花瓣和在一起,敷在指甲上,用布条固定裹好, 2 天左右就可以了,其间可换敷几次,也让指头透透气。 做泥塑: 作为对先人风俗

40、的承袭, 做磨喝乐泥偶自然是经典的七夕节物手工。 节日的休闲不必总是寄托于商业购买, 自己动手学泥塑工艺, 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娱乐活动。 磨喝乐是佛教护法神的一种,查其貌塑其形,顺带还学习了佛教知识, 何乐而不为?自然, 泥塑人偶皆为七夕玩具,造型空间本就没有边缘,自己做,和爱人一起做,手把手带小孩子做,泥巴弄到了脸上,快乐留在了心里。 商业者也可以开发, 让更多更丰富的七夕节日人偶玩具回到我们的街市, 回到我们的心中。姐妹盟古时流传有凑齐七位姐妹在月下义结金兰的习俗。据说这天夜里结盟的姐妹会友谊长久。情人节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上元的灯海,七夕的星夜,都是女孩子难释的情怀和记忆。柳永词,七夕

41、景。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七夕是天下有情人的节日,GGMM 们,该怎么过节还用说吗? A, 嗯,不过,我还是多嘴推荐一番: 树液洗发、花草染甲若是 GG 为 MM 亲手洗发、染甲,自然更加浪漫温馨A-A 种生游戏如前述:七月初一就开始准备一块小木板, 在上面洒上薄土,轻轻喷水使其潮湿,均匀洒上生长旺盛的草种。待到七夕小草发芽, GG和MM 一起动手制作小茅屋,田舍人家别嫌这游戏幼稚,在这天晚上你准备的是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瞻望星空,天河私语午夜时分躲在瓜棚下倾听牵牛织女私语夜话一定很有意境。 两人一起仰望深邃辽广的星空, 让星辰天河见证爱情。七夕-乞巧市展望上元有灯市,中秋有饼市,七夕

42、更有乞巧市。古时的民俗盛景, 如何不能在今夕复活?七夕节物家家需要,民俗的回归自然就能带动市场的丰盈。我们期待一个霓裳飘飘、盛大繁华的乞巧市,那是华夏情人佳节的旖旎风景。附:七夕诗词【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 七日夜女歌九首】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金风起汉曲,素月明河边。七章未成匹,飞燕起长川。春离隔寒暑,明秋暂一会。两叹别日长,双情若饥渴。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

43、不作茧,画夜长悬丝。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玄云不应雷,是侬啼叹歌。振玉下金阶,拭眼瞩星兰。惆怅登云轺,悲恨两情殚。风骖不驾缨,翼人立中庭。箫管且停吹,展我叙离情。紫霞烟翠盖,斜月照绮窗。衔悲握离袂,易尔还年容。【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南北朝 谢惠连】落日隐楹,升月照帘桃。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躁足循广除,瞬目曜曾穹。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败情难久?波?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七夕 唐 崔颢】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白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