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备课资料人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备课资料人教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备课资料人教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备课资料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备课资料人教版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释义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必修)所选苏轼的石钟山记,课本未对“与风水相吞吐”中的“与”作注,常使学生难于准确理解,笔者建议给它加上注解。“与”应释为“以”。这种用法不乏其例,如,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辞海就把这句中的“与”释为“以”。这句话可译为:大夫要前往什么地方, 一定让公士担任傧相。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古汉语字典也选取了两条把“与”释为“以”的例子:韩非子难一:“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意思是:将治天下的时候,就阐释连昏庸的君主都认为容易明白的道理,谈论尧舜

2、都感到难办的事情,不能够让这种人来主持政事。史记.货殖列传:“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与决断。”意思是:智慧不足以随机应变,勇不足以果敢决断。事实上,古诗文中“以” “与”互训的情况很普遍。如:论语.微子“而谁以易之”,“某不与易也”,“以”“与”上下文异文同义。又,柳宗元梦归赋:“罹摈斥以窘束兮”,“水汩汩以漂激”,“心回互以壅塞”。“以”犹“与”,并列连词。“以”“与”的用法极为灵活, 具体翻译时可根据语境变通处理。细察“与风水相吞吐”这句话,“吞吐”的主语不应是“风水”而应是前一句“空中而多窍”中的“窍”。据此,“与”可训为“以”,解释为“把”,这句话也就可以解释为:(石窍)把风和水一起吞进

3、吐出。石钟山记中的“三笑”艺术石钟山记一文具体叙述了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来源的经过。课文中三次写到苏轼的笑。每次笑的情感不同,作用也不同。第一次,作者在实地考察前,送长子苏迈到德兴县上任,经过湖口的庙堂时,“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 这一笑,表面上是笑寺僧和小童的举动,实质上是笑李渤见 解的浅陋。是对李渤之说的怀疑。作者不信无稽之谈,因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寺僧使小童“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并没有解决“此独以钟名,何哉”的疑问。这一笑,增强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缘由的信心。这笑,是自信者的笑。第二次,作者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将入港口”时发现“

4、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寂坎镗塔之声,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如乐作焉。”这时作者又“因笑谓迈曰:古之人不余欺也!”这第二次笑,表现出作者历尽艰险找到答案后的欣喜、自豪的感情。这笑,是胜利者的笑。第三次,作者在实地考察后发出来的:“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这一笑,是作者对李渤见解的完全否定。这样-,一方面照应了前文的“余固笑而不信”。说明自己怀疑李渤的见解大有事实依据的;另一方面说明要了解事物的真相,既不可轻信传说,也不可主观臆断,而要进行实地考察,从而间接地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这笑,是思 考者的笑。苏东坡的这“三笑”,一次比一次笑得深,如果没有自信

5、的笑,就不会出现“夜探石钟山”, 就不可能有胜利的笑;更不可能出现兴奋之余,又有所思考的笑。因此,苏东坡的“三笑”如三颗璀璨的明珠,使石钟山记灿烂夺目,光照文坛。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流行的说法,石钟山记是一篇游记。粗看似乎没有错,作者游石钟山才会有这篇记,文章中也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但如果细看,我们会发现,这并不是游记,而是一篇碑记。记,作为一种文体,又可以有游记和碑记(或铭记)的分别。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 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所以一般在文中都要清楚地交代游踪和描 写所见景物的特点。碑记(或铭记)则又称碑志,一般是刻写在碑上的文章。大家都知

6、道, 我们中国到处有形形色色的石碑,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看, 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墓碑(也称神道碑)等等。很多石碑上有碑记,内容往往都是说明宫室、桥道、寺 庙、墓道的建造时间、缘起、过程、有关人物,或歌功颂德,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它的表 达方式一般是叙事记行加以评论,但它写作目的是为了或勒石、或刻碑,流传世间,向人们 说明建造缘起、事实真相,或歌功颂德, 或勉励后人。所以文中一般就不必清楚地交代游踪 和所见景物特点。碑记虽也是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但它与游记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首先,石钟山记文章的题目中没有像游褒禅山记登泰山记一样用“游”“登”之类的动词来表明这篇文章是记一次游山活

7、动的游记。它跟五人墓碑记病梅馆记却一模一样,毫无差别。而后两篇文章却分别是典型的或歌功颂德、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的碑记。天山景物记黄山记虽然题目中没有“游”、“登”标明游记,但文中却有清楚的游 踪交代和景物特点的具体描写。而石钟山记虽记叙了自己为纠正石钟山命名原因去考察之事,文中却没有清楚地交代游踪和所见景物的特点。其次,让我们来看文章的构思。 文章一开头点明石钟山的地理位置,接着就说自己早就对前人的说法有怀疑了, 并且分别阐述了怀疑的理由,写明了作者去石钟山的动机:说明这次去石钟山,既不是无目地去游山玩水, 也不是去游赏石钟山的奇景异物,而是因为心中早就对李渤的说法有了怀疑特意去“目见耳闻”的

8、,就像以前李渤对郦道元的说法有怀疑特地去考察一样,在借送长子迈的上任之机去此地调查。向读者表明自己这次去石钟山,是一次有特定目的的考察调查。清楚地说明了作者写本文目的就是为了给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正本清源, 匡正谬误。看文章第二段,开头特地写明考察的年月日和考察人物,接着写了白天考察、晚上考察等两次考察过程,这是为了突出了这次考察活动的真实和可信。作者在叙述考察过程之中, 没有写石钟山奇异的景物,去卩在写了自己考察中见到的可怕的景象,来烘托这次考察活动的不容易,突出这次考察的艰难之后, 重点写了自己对石钟山的考察中得到的两个发现。其一是“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 (即噌宏如

9、钟鼓不绝) 也。”其二是“有 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有哐坎镗嗒之声,与向之噌宏者相应,如乐作焉。”作 者认为这才是石钟山的命名的真正原因。仅管这个原因现在看来不怎么样,但在苏轼看来, 这已足够为石钟山正名了。 从得意地“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一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 决定让自己的这个与前人不同的发现流传世间的动机了。再看末一段,写这次自己游了石钟山, 找到了真相后的感想。 为什么世人不知石钟山命名的 真实原因呢?作者认为“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作者借此发议论,表情志,抒感慨:“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 “叹郦元之简,笑李 渤之陋”。这里又让人

10、看到了碑记的写法特点和当时的写作动机。看过教学电影片石钟山记的人都知道,现在江西鄱阳湖湖口的石钟山上,有一个碑亭, 碑的正面,刻着“石钟山”三个大字,背面就是苏轼的这篇石钟山记,这就是石钟山碑。据说这碑就是宋朝时勒石而立的。这更可证实苏轼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找到石钟山取名的真正原因,给石钟山作文勒石立碑,以纠正以前的不正确说法。由是乎,我们可以这样猜想, 苏轼早就想给石钟山取名原因进行匡正,这次在考察中找到了此山命名的真正原因,就想给石钟山勒石立碑以说明之。因为是碑记,题目中就不必像 游褒禅山记登泰山记一样用“游”“登“之类的动词来表明这是一次游览活动。因为是碑记,文章一开头就点明石钟山的地理位

11、置,接着就叙说自己对前人说法的怀疑,并且分别阐述了怀疑的理由。 因为是碑记,特地点明考察时间和人物,写了白天晚上两次考察过程,来突出这次考察活动的真实和可信。也因为是碑记,在最末一段,写了这次自己游了石钟山找到了真相后的议论和感慨:“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篇名副其实的碑记。只是作者在写真相大白的过 程,用的是记行叙事的方式,就使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误以为是一篇游记而已。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伦强教学目标:(一)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特殊文言句式(二)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融

12、进作文片段写作教学重点:领悟文中包含的哲理意蕴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代的记游散文风格多样,形式各异。我们刚刚学过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它形似游记散文,但落脚于议论。它不像一般游记,不重山川景物的描写,而重因事说理;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 通过具体记游来阐发道理。苏轼的石钟山记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被称为古典记游散 文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今天,我 们重点学习苏轼的石钟山记。二、请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一,弄清楚石钟山的地理位置三、 学生朗读第一段,注意读音,“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的

13、句子有何特点?其他要讨论的文言语法现象。问:用原文语句回答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为什么对郦道元的说 法人常疑之,对李渤的说法“余尤疑之”?(幻灯打出质疑 水搏论 扣石论)四、 关于石钟山的命名,无论是北魏郦道元的“水搏论”,还是唐代李渤的“扣石论”,苏 轼都持怀疑的态度,并提出了怀疑的依据。而且带着疑问,在送子赴任途经石钟山时,亲临绝壁实地考察,他不拘成说,不畏险阻,泛舟绝壁之下,亲眼目睹了石钟山什么样的景象?,亲 耳聆听了什么样的声音?朗读第二段阴森恐怖、惊心动魄的夜景江水冲击石洞岩缝而发出的像钟一样的响声。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由来是什么?注意 “古之人不余欺

14、也”的句式特点(解 疑)五、弄清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心中的疑团涣然冰释,作者用一个反问句“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来阐发一个什么道理?强调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反对主观臆断。(评疑)这一见解,给读者以丰富的教益和哲理的启迪,可谓水到渠成。大师质疑的精神和亲身实 践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尤为可贵,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科学家大胆质疑的例子?哥白尼勇敢地提出日心说”。还有布鲁诺捍卫哥白尼的学说。师 :科学家质疑的例子很多很多,谁还能讲讲政治家大胆质疑的事例 ?毛泽东不迷信陈独秀,在革命关键时刻坚持真理。邓小平反对 “两个凡是 ”,提出改革开放。小结:无论是科学家还是革命家,他们这种敢于质疑

15、的思想都是一种科学思想。提出一个 观点远远要比证明一个观点更难,所以,质疑是一种很可贵的科学精神,我们在学习中同样要 培养这种质疑精神。六、我是来自湖北的老师,我连续七年参加了湖北高考阅卷,而且阅的都是作文。大家知 道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吗?(幻灯打出湖北高考作文题)在阅卷中我见到了太多千篇一律的对做数学题要举一反三,对打架、上网、吸烟、喝酒要 三思而行; 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定位给阅卷教师叙述三顾茅庐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节。 今天, 我们在孔孟的故里能否从湖北的作文题中挖掘出传统的实践精神呢?我给一个带 | “三”的熟语 给大家,请大家迅速展开思维的翅膀,写一个作文片段。 (幻灯打出“三折肱,成良医” ) 念一些学生的写作片段。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并得到真理的愉悦是难以言说的,苏轼在质疑,解疑和评疑中共有 四处“笑”,请同学们找出来。问:哪处“笑”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悦的笑?学生回答:第三处(读出原句)总结:学习石钟山记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